以正式發文為準
區政府關于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
海政發〔2022〕1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為搶抓國家設立北交所、注冊制改革等建設多層次資本市場歷史機遇,進一步加強對全區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工作的組織領導,健全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加快推動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推動企業實現轉型升級發展,區政府決定對原海門區企業上市聯席會議制度進行完善和優化,建立新的海門區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聯席會議制度。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聯席會議組織架構
召集人:沈旭東 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
周國強 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
成 員:馮 斌區政府辦公室主任
黃 燕 區人民法院副院長
保建明 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王 飛 區委組織部副部長、老干部局局長
沈小明 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局長
俞 軍 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黃 瑋 區科學技術局局長
陳永剛 區公安局副局長
高志雄 區司法局局長
肖 飆 區財政局局長
馮 新 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施 泉 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
張 磊 區城市管理局局長
顧 健 區商務局局長
周 虎 區應急管理局局長
楊忠平 區審計局黨組書記
鄒 宇 區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
潘衛星 區行政審批局局長
嚴雪松 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
袁 兵 區醫療保障局局長
陳詠梅 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
施海東 海門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
楊曉梅 南通海關駐海門辦事處主任
劉志凌 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
劉華軍 海門生態環境局局長
陸 琰 海門稅務局局長
倪 健 公積金管理中心海門管理部副主任
蘇儉雄 中國人民銀行海門支行行長
二、聯席會議主要職能
(一)研究制定全區企業上市、新三板掛牌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階段性目標;
(二)交流分析全區資本市場發展情況及企業上市、新三板掛牌形勢,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并協調解決;
(三)幫助全區上市入軌企業協調解決上市、新三板掛牌和直接融資過程中需區級層面推進的重大問題;
(四)指導、推動全區上市后備企業培育工作;
(五)研究落實加快推動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促進上市及新三板掛牌公司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機制、支持措施;
(六)督查各區鎮、各部門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計劃制定和完成情況,定期通報各區鎮推進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進展情況。
三、工作機構及成員單位職責
聯席會議設上市工作推進落實組(以下簡稱“推進落實組”),負責聯席會議具體事項落實,由區政府分管領導任總協調,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任組長,各成員單位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組長。推進落實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具體人員名單如下:
總協調:周國強 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
組 長:陳詠梅 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
周 杰 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副組長:黃 燕 區人民法院副院長
唐立忠 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黃錢渠 區考核辦專職副主任,區委組織部人才引進科科長
沈小明 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局長
施正輝 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朱 勇 區科學技術局副局長
陳永剛 區公安局副局長
唐 強 區司法局副局長
陳 偉 區財政局副局長
陳 俊 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黃衛東 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
唐春春 區城市管理局副局長
江金林 區商務局副局長
曹連法 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
顧靈挺 區審計局總審計師
陳 娟 區國資辦副主任
張 鋒 區行政審批局總工程師
花 忠 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俞佳鈺 區醫保局副局長
梅施偉 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楊勛浩 海門消防救援大隊工程師
邱 潔 南通海關駐海門辦事處副主任
倪 健 公積金管理中心海門管理部副主任
成 強 南通國土資源數據備份中心副主任
施波海門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
朱建軍 海門稅務局副局長
崔麗娟 中國人民銀行海門支行副主任科員
推進落實組的職責:負責聯席會議日常工作;負責提出聯席會議議程,組織會務,編寫會議紀要,督辦落實會議議定事項,具體收集匯總、協調落實企業上市工作中的有關問題;負責上市入軌企業的聯系與服務;負責與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的聯絡工作;完成聯席會議交辦的其他相關事項。
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按職能承擔相關工作。
(一)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負責聯席會議推進落實組辦公室工作。具體負責全區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和指導服務;推動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并組織實施;組織業務培訓和宣傳推介活動;協調有關單位解決企業在改制上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負責與境內外證券交易所和券商等中介機構聯系和溝通;負責全區上市后備企業培育庫的系統建設、維護管理;完成聯席會議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區委組織部:負責推動人才類上市后備企業的挖掘、發現及培育工作;指導支持上市公司和上市入軌企業優先申報人才類項目并獲得各類人才資金、榮譽。
(三)區委宣傳部:負責協調區內外媒體支持我區做好企業上市重大宣傳報道以及企業上市政策法規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規范區內媒體對相關市場信息的傳播行為,指導和幫助擬上市企業和上市公司做好輿情引導工作。
(四)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推動全區工業類上市后備企業的挖掘、發現及培育工作,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加快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區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培育庫;指導并優先支持上市公司和上市入軌企業申報“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及各類政策扶持資金;對全區擬上市企業涉及技改投資項目的核準或備案工作給予指導和支持,協調落實相關項目和政策性資金;對化工類擬上市企業給予提前指導;負責對擬上市企業募集資金項目的境外投資備案給予指導和支持,積極爭取上級發改委對我區擬上市企業募集資金項目的支持;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五)區科技局:負責推動全區科技類上市后備企業的挖掘、發現及培育工作,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區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培育庫;指導并優先支持上市公司和上市入軌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各類科技政策扶持資金,協調落實相關項目和政策性資金。
(六)區公安局:維護上市公司和上市入軌企業生產經營的良好治安環境;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七)區司法局:指導我區法律服務機構為上市后備企業提供優質法律服務;依法依規出具擬上市企業歷史沿革合法性審查確認相關材料。
(八)區財政局:持續優化財政政策資金對企業上市掛牌、上市公司再融資等支持力度,協調解決企業上市過程中的財政政策問題。
(九)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保局:指導擬上市企業建立和完善勞動保障、醫療保障制度,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十)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企業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所需規劃、建設、用地等事項給予指導和支持,及時辦理有關手續;協調解決企業歷史遺留涉及規劃、土地的相關問題;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十一)海門生態環境局:負責指導上市后備企業建立和完善環保相關制度,協調解決環境管理相關問題;根據審批權限協助做好企業上市過程中有關項目環保審批工作;提前指導上市入軌企業依法合規運營,積極化解相關矛盾,避免出現影響上市的重大處罰事項;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十二)區商務局: 負責推動全區商貿流通領域的服務業上市后備企業的發現、挖掘、培育工作,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服務業企業納入區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培育庫;協調落實相關政策和項目資金支持,負責指導和協調上市入軌企業完善涉及外商投資相關審批、備案手續;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十三)區應急管理局:協調解決企業相關安全生產歷史遺留問題,督促企業及時辦理相關安全生產手續;指導上市入軌企業依法合規運營,嚴格遵守安全生產各項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不發生安全生產重大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依規出具相關安全生產證明材料。
(十四)區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加快推進區國有企業上市工作,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區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培育庫;對企業改制上市過程中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進行監管,協調落實企業上市過程中有關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協助擬上市企業辦理有關國有股權設置和管理報批手續。
(十五)區行政審批局:做好企業上市前股改登記指導工作。
(十六)海門稅務局:對上市入軌企業、上市公司加強涉稅風險精準監管,優化納稅服務,協調落實企業上市過程中有關稅收規范的相關工作,加強對入圍企業納稅指導,幫助企業防范化解涉稅風險;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十七)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協調落實企業上市過程中市場監管領域相關工作,協助區審批局對歷史遺留的工商登記不規范等問題企業妥善處理、完善企業改制過程中的工商登記手續;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十八)區住建局、城管局:加強對擬上市企業相關業務指導,協調擬上市企業有關建設等歷史遺留問題;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十九)區審計局:負責企業上市有關財政獎補資金審計監督工作;協助地方金融監管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對企業申報財政資金獎補資格進行審核把關。
(二十)區人民法院、區人民檢察院:協調解決企業歷史遺留相關問題,及時辦理相關手續;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二十一)南通海關駐海門辦事處、中國人民銀行海門支行、南通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海門管理部、消防救援大隊:協調解決企業歷史遺留相關問題,及時辦理相關手續;提前指導上市入軌企業依法合規運營,積極化解相關矛盾,避免出現影響上市的重大處罰事項;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二十二)各區鎮人民政府(管委會):采取積極措施,推動轄內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工作,提出擬上市企業需要區級層面研究協調的問題,報告企業上市進展情況。參加涉及本轄區有關上市企業問題的聯席會議。
四、聯席會議工作規則
(一)議題確定。聯席會議召開前,由推進落實組與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會商后,提出會議議題,經聯席會議召集人審定后,提交聯席會議討論審議。各區鎮、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及時向推進落實組提供企業上市工作的計劃安排、實施方案、動態信息及需提交聯席會議研究協調的事項等。
(二)會議召集。聯席會議原則上每月召開一次,由聯席會議召集人召集。聯席會議內容主要是檢查上階段工作完成情況、督促工作進度以及協調重大問題。根據議題內容由相關聯席會議成員及推進落實組成員參加,聯絡員可視情況列席。根據工作需要和進展情況,聯席會議可臨時決定召開,由部分成員單位參會,議題內容涉及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以外部門的,可視情況邀請參加。根據工作需要形成會議紀要。
(三)議定事項落實。根據職責分工,及時組織落實聯席會議議定事項,并將實施情況及時反饋給推進落實組。推進落實組應加強跟蹤督辦。聯席會議協調或審議的事項,涉及單個部門的,由相關部門提出協調方案;涉及多個部門的,由出席會議的有關成員單位協商一致形成解決方案;確實無法協商一致的事項,按程序提交區政府審議。
(四)建立專班制度。原則上上市入圍企業都要建立工作專班,目標化管理,常態化推進。區鎮層面,由區鎮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上市聯絡員組成;企業層面,由企業董事長、企業董秘和財務總監組成;中介層面,由券商負責人、律所負責人和會所負責人組成;區級部門層面,由金融局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和科室負責人、具體經辦人員以及相關成員部門分管負責人組成,統籌負責日常推進工作的聯系與協調。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
2022年1月25日
關于區政府領導同志工作分工的通知
海政發〔2022〕3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因人事變動,經研究,現將區政府領導同志工作分工通知如下:
沈旭東:主持區政府全面工作。統籌協調全區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重大問題。
主管財政、審計、國有資產管理、城鄉規劃、人民武裝等工作。聯系區人武部、駐海部隊。聯系海門港新區。
周國強:負責區政府常務工作。協助區長統籌協調全區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重大問題。負責發展改革、國有資產管理、現代化示范區建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稅務、金融、保險、政府債務風險化解、大數據管理、區域治理現代化、處置和打擊非法集資、外事、政務公開、機關事務管理、公共資源交易、應急管理、消防救援、糧食和物資儲備等工作。協助負責財政、審計等工作。
分管區政府辦公室(研究室、外事辦、電子政務中心)、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為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應急管理局(安委辦)、國資辦、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金融辦)、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江蘇海潤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協助分管區財政局、審計局。聯系區人民法院、檢察院、僑聯、消防救援大隊、稅務局、南通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海門管理部、人民銀行海門支行、駐海金融保險分支機構、江心沙農場有限公司。聯系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海門街道)。
宋 涯:負責高質量發展、工業經濟、服務業經濟、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服務企業、信息化、科技創新、行政審批、數字經濟、統計調查、招商引資、項目建設、供電、電信等工作。
分管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技局、行政審批局(政務辦、企業服務中心)、統計局、投資服務中心、項目辦、科創辦等。聯系區總工會、科協、工商聯、國家統計局海門調查隊、供電公司、鹽業公司、郵政公司、電信公司、移動公司、聯通公司。掛帥北京招商分局。聯系臨江新區、三廠工業園區。
丁忠明:負責區公安局工作。負責司法行政、信訪、社會治理等工作。協助負責消防救援、人民武裝、處置和打擊非法集資等工作。
分管區司法局(依治辦)、信訪局。協助分管消防救援大隊。協助聯系區人武部、駐海部隊。聯系三星鎮。
王一兵:負責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攻堅、開放型經濟、商務、口岸、開發園區建設、市場監督管理、知識產權、對接滬蘇協同發展等工作和“菜籃子”工程。協助負責大數據管理、區域治理現代化。
分管區商務局(口岸辦)、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攻堅辦。協助分管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聯系南通海關駐海門辦事處、生態環境局、煙草專賣局、石油公司。聯系悅來鎮。
王 瑊:負責農業農村、漁業生產及安全、扶貧和對口支援、水利、河長制、防汛抗旱、文化、旅游、文物、廣播電視、民政、雙擁、退役軍人事務、供銷、氣象等工作。
分管區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水利局、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民政局、退役軍人事務局、供銷總社等。聯系區殘聯、氣象局、江蘇有線海門分公司。聯系正余鎮、海永鎮。
施張范:負責教育、體育、衛生健康、醫療保障、民族宗教、地方志等工作。
分管區教育體育局(教育督導室)、衛生健康委員會、醫療保障局、地方志辦公室等。聯系團區委、婦聯、文聯、社科聯、紅十字會、計生協會、新華書店、在海高校。聯系常樂鎮、余東鎮。
茅敏勇:負責沿江沿海開發保護、自然資源和規劃、住房和城鄉建設、房地產秩序、建筑業、城市管理、交通運輸、鐵路建設、港口建設、空鐵樞紐建設、政府投資項目工程建設、房屋征收管理、人民防空、防震、郵政、綠化等工作。
分管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人防辦、地震局)、城市管理局(綜合行政執法局)、交通運輸局,政府投資項目工程建設中心、住房建設服務中心、北部新城建設指揮部、江蘇海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江蘇海鴻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聯系南通海門海事處、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局、海洋局)、郵政管理局。聯系四甲鎮。
陳 騰(掛職):負責科技鎮長團工作,協助負責工業經濟、科技創新等工作。協助聯系三廠工業園區。
成建平:協助負責自然資源管理、住房和城鄉建設、房地產秩序、建筑業、城市管理、交通運輸、鐵路建設、港口建設、政府投資項目工程建設、房屋征收管理、人民防空、防震、郵政、綠化等工作。
陳 敏:協助負責財稅和招商引資工作。
各副區長負責分管范圍內和聯系區鎮的黨風廉政建設、安全生產、應急管理、污染防治攻堅、掃黑除惡、信訪維穩、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等工作。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
2022年1月28日
關于下達“十四五”期間海門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任務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2〕1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
為全面落實2021年12月2日全區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聯席會議要求,進一步加快企業上市步伐,拓寬直接融資渠道,確保2022年至2025年每年都有上市企業,區政府確定了“十四五”期間海門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任務,現下達給你們,請認真做好貫徹執行。
各區鎮、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層層分解目標任務,明確落實責任,采取可行措施,確保完成目標任務。
附件:“十四五”期間海門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任務分解表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1月5日
附件:
“十四五”期間海門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任務分解表
單位:家
序號 |
區鎮 |
新增上市企業數 |
新增報會企業數 |
新增輔導備案企業數 |
新增上市入軌企業數 |
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數 |
|||||
十四五期間 |
2022年 |
十四五期間 |
2022年 |
十四五期間 |
2022年 |
十四五期間 |
2022年 |
十四五期間 |
2022年 |
||
1 |
開發區 |
4 |
1 |
6 |
2 |
8 |
1 |
10 |
2 |
10 |
2 |
2 |
海門港新區 |
3 |
0 |
4 |
0 |
4 |
0 |
5 |
1 |
4 |
1 |
3 |
三廠工業園區 |
4 |
1 |
4 |
2 |
5 |
1 |
5 |
1 |
4 |
1 |
4 |
臨江新區 |
3 |
1 |
4 |
1 |
5 |
0 |
5 |
1 |
4 |
1 |
5 |
三星鎮 |
1 |
0 |
2 |
1 |
3 |
1 |
5 |
1 |
3 |
1 |
6 |
常樂鎮 |
1 |
0 |
2 |
0 |
3 |
1 |
5 |
1 |
3 |
1 |
7 |
悅來鎮 |
1 |
0 |
2 |
0 |
3 |
0 |
5 |
1 |
3 |
1 |
8 |
四甲鎮 |
1 |
0 |
2 |
0 |
3 |
0 |
5 |
1 |
3 |
1 |
9 |
余東鎮 |
1 |
0 |
2 |
0 |
3 |
0 |
5 |
1 |
3 |
1 |
10 |
正余鎮 |
1 |
0 |
2 |
0 |
3 |
0 |
5 |
1 |
3 |
1 |
全區合計 |
20 |
3 |
30 |
6 |
40 |
4 |
55 |
11 |
40 |
11 |
說明:企業啟動上市工作起始時間分別為企業與中介機構簽約和IPO過會發行。具體流程為:上市入軌(企業與中介機構簽約)--股改(企業股份制改造工商變更登記)--輔導備案(江蘇證監局官網公示輔導備案) --中介內核(通過輔導機構內核評審)--輔導驗收(江蘇證監局輔導驗收)--報會時間(企業IPO申請材料獲中國證監會或交易所受理)--過會(國家證監會或交易所通過6-9月時間審核通過)--企業上市發行(企業在滬深北交易所敲鑼上市)。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海門區2021年度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2〕2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經區政府研究同意,現將《南通市海門區2021年度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考核辦法》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1月7日
南通市海門區2021年度安全生產和消防工作考核辦法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省、南通及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嚴格安全生產責任落實,有效防范和遏制安全生產事故,促進全區安全生產形勢根本好轉,根據新《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有關規定,特制定本考核辦法。
一、考核內容
依據年度安全生產、消防工作年度工作涉及的各項工作任務,具體考核內容見安委辦、消委辦考核細則。
二、考核辦法
1.在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安全生產目標考核由區安委會負責考核工作的組織領導,區安委會辦公室(以下簡稱區安委辦)承擔考核的各項具體工作,消防救援大隊負責消防工作考核。
2.目標考核采取聽匯報、查臺賬,督查抽查和平時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小組由區安委辦組成。對村、企業的考核由各區鎮組織實施,區安委辦在考核時隨機抽查。
3.目標考核計分采取百分制,安全生產考核成績和消防工作考核成績分別以80%和20%計入考核總成績。考核總成績得分90分以上為優秀,80-89分為良好,70-79分為合格,69分以下為不合格。
4.凡年內未完成所規定的各項工作任務的,不得推薦為海門區安全生產先進單位。
5.對區鎮和部門實施的安全生產“一票否決”項,參照(海政辦發〔2013〕150號)執行。
三、考核獎勵
考核獎勵分綜合獎和單項獎。根據考核情況,按得分高低順序由區安委辦確定初步方案后報區政府審定。其中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先進區鎮4個、優勝區鎮4個,先進部門6個、優勝部門6個,宣傳教育培訓、安全生產行政執法、專項整治、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先進單位各3個,安全生產先進企事業單位45家。被評為綜合先進和單項先進的部門、區鎮和企事業單位,由區政府實施表彰獎勵; 被上級政府表彰的先進部門、區鎮和個人,由區政府實施獎勵(上級政府獎勵的,區政府不重復獎勵),獎金可發放至有功個人。
同時,評選安全生產(消防安全)工作年度先進個人若干名(原則上不超過110名),年終由各區鎮、各部門推薦上報,由區安委辦確定方案后報區政府審定。
四、其它
1.目標考核時間從2021年1月1日起至2021年12月31日止。
2.目標責任考核應自覺接受監督,嚴禁弄虛作假,徇私舞弊。
關于印發《海門區海洋漁船減船退捕實施方案》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2〕3號
海門街道辦事處、海門港新區管委會、正余鎮人民政府,區財政局、區農業農村局:
《海門區海洋漁船減船退捕實施方案》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1月25日
海門區海洋漁船減船退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逐步壓減海洋捕撈(養殖)漁船工作要求,促進海洋漁業發展與資源保護相協調,推動海洋漁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提升海洋漁業本質安全水平,根據我區漁船數量、結構、捕撈方式等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基本工作原則
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堅持政府決策引導與漁民自愿減船退捕相結合的原則;堅持壓減產能與規范管理相結合的原則;堅持減船退捕與維護穩定相結合的原則。
二、減船對象及主要目標
(一)減船對象:納入全國海洋漁船動態管理系統數據庫中的船籍港為東灶的海洋捕撈漁船、海洋養殖漁船。
(二)主要目標:按照“應退盡退、愿減盡減”的原則,到2024年底,對自愿退出海洋捕撈生產、養殖的漁船開展減船退捕工作,逐步實現“壓減雙控指標、優化漁船結構”的海洋漁業捕撈總目標。
三、減船補助要求
(一)補助標準:①按照“早退多補”的原則,對自愿減船退捕、主動上繳功率指標的海洋捕撈漁船,區級財政按照10000元/千瓦給予補助,屬地區鎮按照不高于2500元/千瓦的標準進行配套。②對2022年完成減船退捕的海洋捕撈漁船船主,區級財政給予1000元/千瓦的獎勵。③對自愿退出灘涂養殖生產的海洋養殖漁船,船齡在10年以下(含)的區級財政按照2500元/千瓦給予補助,船齡在10年以上的區級財政按照2000元/千瓦給予補助。
(二)每年12月31日前,以申請受理并收繳有效漁業捕撈許可證、漁業船舶檢驗證書、漁業船舶所有權登記證書和漁業船舶國籍證書(以下簡稱“四證”)為準。
(三)海洋漁船進行減船拆解,漁船拆解費用由漁船所有人自行承擔,拆解殘值等歸漁船所有人。
(四)待部、省級“十四五”期間海洋漁船減船退捕方案出臺后,如補助標準高于本實施方案補助標準的,則按就高原則,另行補助差額部分。
四、組織實施方式
(一)組織方式
減船退捕工作任務由屬地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各涉漁區鎮政府要高度重視,細化責任分工、明確時間節點,全力做好海洋漁船減船退捕工作,力爭提前完成減船任務。
(二)申報程序
1.提出申請。自愿申請減船退捕的漁船所有人向漁船所在地政府提出申請,填寫《海洋捕撈(養殖)漁船自愿減船退捕申請書》(附件1)(簡稱《申請書》),簽訂《海洋捕撈(養殖)漁船減船退捕協議書》(附件2)(簡稱《協議書》),《申請書》和《協議書》均一式三份,漁船所有人、屬地政府、區農業農村局各執一份。
2.核準交證。漁船所有人憑《申請書》、《協議書》以及“四證”等相關材料向區農業農村局提出減船退捕申請。區農業農村局負責對漁船所有人提交的漁船相關資料進行核實,經核實無誤后,收繳“四證”并開具《海洋捕撈(養殖)漁船拆解通知單》(附件3),漁船所有人在規定時間內將待拆解漁船送達相關拆解點。
3.拆解漁船。參與減船退捕的海洋捕撈(養殖)漁船拆解方式可參照原省海洋與漁業局《轉發農業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海洋捕撈漁船拆解操作規程(試行)>的通知》(蘇海管函〔2013〕4號)要求執行。
4.注銷證書。漁船拆解完畢后,船舶所有人按有關規定及時到相應發證機關注銷“四證”,完成減船退捕相關手續。
(三)資金發放
按照“公開、公平、透明”原則和“先減后補”方式,在完成減船退捕申請、漁船拆解、注銷“四證”等相關手續后,經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區級財政補助資金下達到漁船所屬區鎮,由漁船所屬區鎮財政部門發放給漁船所有人。
(四)上報材料
所在區鎮人民政府于次年1月10日前將上年度減船退捕工作完成情況總結、減船退捕漁船補助資金明細報告等報送區農業農村局。
五、相關工作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區政府建立由分管副區長為組長,區農業農村局、區財政局和相關涉漁區鎮主要負責同志為組員的工作領導小組。區農業農村局負責海洋漁船減船退捕工作方案制定、技術服務、進度監督、總結匯總上報等,建立完整的工作檔案;區財政局要保障補助資金及時到位;按照屬地負責原則,所在區鎮政府要高度重視,組建工作專班,加強風險研判,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確保減船退捕工作平穩有序推進。
(二)加強宣傳引導。區農業農村局、各涉漁區鎮要結合海洋漁業安全生產管理、漁業發展補助資金政策,加強對漁民群眾的宣傳引導,通過與漁民“面對面”溝通等方式,把各項政策宣傳到每一艘漁船,贏取漁民群眾和社會的廣泛理解和支持,形成減船退捕的良好氛圍。
(三)健全檔案資料。區農業農村局要按照“一船一檔”要求,建立健全可核查、可追溯的減船退捕漁船檔案。具體資料包括:《申請書》、《協議書》、《報廢拆解通知單》、漁業船舶檢驗證書、漁業船舶國籍登記證書、漁業船舶產權登記證書、漁船所有人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或者個人身份證明復印件、漁業船舶注銷證明等。
(四)強化監督管理。各相關部門、區鎮要建立健全監督機制,并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切實加強對減船退捕資金的監督管理,不得擠占、挪用,防止申報單位和個人弄虛作假,套取補貼資金;對于騙取、截留、擠占、滯留、挪用補助資金的,依照有關規定追究有關單位及責任人的責任。
六、其他
本實施方案若與中央、省市文件不同,按上級文件執行。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關于加快海門區人口集聚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2〕4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經十七屆區政府第68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現將《關于加快海門區人口集聚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1月25日
關于加快海門區人口集聚的實施意見
人口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要素,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健康良好的人口環境是實現海門經濟社會平穩發展的基礎和核心。為扎實推進城鄉高質量發展,加快城市人口集聚,保持海門城市長遠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特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錨定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示范區奮斗目標,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強化人口發展的戰略地位和基礎作用,遵循發展規律,搶抓戰略機遇,發揮本土優勢,以引進經濟活力型人口為主要目標,做大城市人口規模,優化城市人口質量,推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為海門“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和持久動力,將海門加快打造成為“宜居宜業宜創新”的美麗新城。
基本原則
一是堅持吸引經濟活力人口為重心,打造更有活力和創新力的新海門。在未來較長的時期內,繼續重視引入年輕人口,提升海門“海納百川”的城市包容力,保持經濟社會發展活力。
二是堅持城市集聚、產業集聚為主線,促進人口發展。以工業化推動城鎮化,城鎮化帶動工業化,促進產城聯動、園城互動發展。緊抓“人、產、城”三個要素,努力實現人、產業和城市的良性互動、協調發展。
三是堅持人口規模與結構優化并重。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鞏固人口結構既有優勢,強化人才引進與培育,同步優化人口戶籍結構與素質結構,優化勞動力資源配置。
四是落實三孩政策和加強公共服務供給,加快發展多層次、多渠道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滿足多元化需求,減緩人口老齡化壓力,構建性別平等、兒童優先、老年幸福、代際和諧的家庭友好型社會。
(三)發展目標
按照“90萬城區人口”目標,加快發展城市經濟,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城建品質,增強人口集聚力。優化城市空間格局、提高中心城區人口比例,努力實現人口規模適度擴大、人口結構持續優化。按2020年海門常住人口99萬計,力爭到2025年底,海門常住人口達110萬(其中新增的11萬為: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4萬、海門港新區4萬、三星鎮3萬,不包含區內轉移人口,其他區鎮人口保持動態平衡),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5%。
主要舉措
(一)打造互聯互通的江海門戶,以區位優勢集聚人口
搶抓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機遇,高起點、高質量推進同城化、一體化建設,積極承接上海超大城市功能疏解,承接上海和蘇南的溢出效應,通過高性價比的房價水平、高端的物業水平,每年吸引1000人。
1.加快對外交通路網建設。加快南通新機場、北沿江高鐵、海太通道等大交通項目的建設速度,放大海門交通區位優勢,打造區域交通快速路網。進一步壓縮南通周邊地區居民進入海門的路程和時間,促進區域全面開放和人流物流等要素集聚。爭取承接上海和蘇南的人口外溢,主動增強對長三角地區的人口吸引力,憑借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定居成本優勢,實現部分新上海人工作在上海、置業居住在海門的職住分離。(責任單位:區交通局、住建局)
2.加快南通市內路網暢通。推進連南通主城、大通州灣的南通市內大交通快速路網建設,加快推進G40常樂互通、S356快速化、228國道海門段、長江路北延、港西路南延等重點交通工程建設,不斷提升海門鄉村公路的建設水平。推動與南通主城區的協同銜接,加快實現公交便利化。推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深化“智慧交通”建設,暢通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的雙向通道,讓人口資源在區域內充分流動。(責任單位:區交通局)
3.加快啟動城市西聯。加快“西城”規劃編制,盡早實質性啟動開發建設。立足家紡特色產業,搶抓家紡市場協同發展、空港規劃建設、空鐵樞紐建設等機遇,加快城市西聯進程。放大時尚家紡廣場的地標效應,聚焦研發設計的關鍵環節,加大人才招引力度和產學研結合深度,集聚更多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和產城融合發展,加快推進三和、天補、江心沙等“老鎮區”有機更新,加快補齊城市西聯進程中住房、學校、醫院、商圈等生活性配套不足短板,滿足家紡和南部臨港產業人口對城市配套的需求,使城市能級和產業競爭力相互促進,增強經濟活力型人口吸引力和穩定性。(責任單位: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區住建局、教體局、衛健委、商務局、人社局、三星鎮)
(二)打造產業興旺的智造名城,以優勢產業集聚人口
圍繞海門“3+3”產業集群和“12+2”產業鏈,全面推行鏈長制,提升產業集聚效應,通過重大項目、重大平臺,每年吸引外來產業工人10000人。
4.打造重大平臺載體。圍繞“一城兩港六組團”空間格局,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載體、功能全面升級,不斷提升區鎮項目承載力和發展貢獻度,打造海門人口新增長極。開發區打造一批特色化、品牌化“區中園”,以謇公湖片區為重點,強化創新驅動,突出科技賦能,著力招引一批科創類項目,扛起海門人口集聚的“半壁江山”;三星鎮大力集聚家紡家居、直播平臺、跨境電商、空港配套等產業人口,實現產城融合發展;海門港新區圍繞港產城一體化發展目標,再造一個海門新城。其余區鎮按照差異化、特色化發展要求,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加快重點產業人口集聚。(責任單位:各區鎮、區科技局、發改委、商務局)
5.加快制造業發展。圍繞“3+3”產業集群和“12+2”產業鏈,放大“海門家紡”“海門建筑”“海門智造”“海門藥谷”等品牌效應,著力引進一批關聯度大、集聚度高、帶動力強、吸納勞動力多的大型工業企業,努力提升產業集群度和企業集聚度,推動產業升級,積極打造先進制造中心,通過以產興城、以城聚產、產城互動,實現中高端人才匯聚和產城融合發展的新局面。積極引培與未來城市功能相關的產業人才和配套人才,提高城市競爭力和吸引力,以產業集聚帶動人口集聚,實現人口增長與城市功能提升的共贏。(責任單位:區發改委、項目辦、投資服務中心、人社局、科技局、行政審批局、各區鎮)
6.營造更優創新創業環境。積極承接上海和蘇南產業人口的外溢,主動增強對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的人口吸引力。圍繞海門的產業格局,不斷壯大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隊伍,形成獨具海門特色的人才發展新局面。鼓勵用人單位發揮人才培養作用,加強企業與長三角地區中高職院校聯合定向培養,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建設一批與海門產業布局發展相匹配的實用型人才集群,實現產業領域技能人才梯隊發展。抓好“東洲雁歸”“海歸聚海”等工程,不斷優化各項激勵政策,吸引更多的優秀高校畢業生來海就業。深入實施“東洲英才”引進計劃,圍繞我區重點產業布局,積極招引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項目;組織實施“東洲英才”培養計劃,分層次、分行業、分領域實施杰出人才、科技企業家、教育人才、衛生健康人才、文創人才等重點人才培養專項,長效化構建人才培養優質生態。(責任單位:區委組織部、區發改委、教體局、科技局、民政局、司法局、財政局、人社局、住建局、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文廣旅局、衛健委、市監局、金融監管局、總工會、團區委、科協、各區鎮)
(三)打造智慧融合的立體園區,以樓宇(總部)集聚人口
大力培育主題特色樓宇,招引總部企業,加快引進銀行區域總部、財稅咨詢公司、會計師和律師事務所等機構入駐,每年吸引1000人。
7.加快總部經濟發展。積極搶抓上海同城化機遇,充分利用北部空鐵新城和府南CBD優勢,對標大虹橋商務區,積極打造有利于樓宇(總部)經濟發展的營商環境,切實提高樓宇(總部)經濟發展水平。堅持市場主導和政府引導相結合,加快發展與優化布局相結合,全球引進與本土培育相結合,總部經濟與產業導向相結合,加大建設供給,促進產業層次提升和城市經濟轉型,為發展城市經濟提供核心經濟形態支撐。(責任單位:區發改委、項目辦、投資服務中心、住建局、商務局、各區鎮)
8.促進樓宇質態提升。重點培育總部經濟、教育培訓、數字軟件、中介服務、電子商務、建筑地產、金融服務、商務商貿等主題樓宇,加快引進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全國500強企業、上市企業總部,進一步整合要素資源,破除共享障礙,增強內生動力,通過專業化運營、精準化服務,建設金融產業集聚區,培育基金特色小鎮,推動樓宇(總部)經濟逐步成為服務業集群和人口集聚的重要支撐。(責任單位:區發改委、項目辦、投資服務中心、商務局、金融監管局、各區鎮)
(四)打造加速成長的活力新區,以多元消費集聚人口
加快海門服務業發展,進一步豐富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供給,加快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打造一批重點商圈,每年吸引人口1000人就業集聚。
9.提升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提升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不斷整合優勢資源,打造服務業新興業態。依托海港、空港、鐵路,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著力發展“互聯網+”服務業,加快發展文化旅游、現代物流、大健康、家政服務、電子商務等產業,打造城鎮人口集聚的重要支撐和重要渠道,增強城市宜居宜業的競爭力。各區鎮緊扣自身發展基礎,不斷提升服務業發展質效,圍繞制造業,做大做優服務業配套,以數字化升級拉動服務業品質升級,通過產業集聚引導人口集聚,逐步培育建設一批生態宜居、設施完善、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競爭力強的現代化小城鎮。(責任單位:區發改委、項目辦、投資服務中心、商務局、各區鎮)
10.培育消費新增長點。持續開展品牌化、品質化、系列化的消費促進活動,增加高端消費供給,引進一批國內外品牌“首店”,主動迎合新海門年輕人的消費需求,提升以休閑、購物、健身、文化、餐飲等為主要形式的現代城市夜間經濟,加快消費人口集聚。培育壯大特色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促進線上線下消費雙向融合。優化城區商業網點空間布局,提升便民商業服務功能,重點打造解放路、長江路、江海路等核心商圈。積極培育本土零售、餐飲品牌,滿足不同層次消費需求。(責任單位:區商務局、各區鎮)
(五)打造優質均衡的教育強區,以教育紅利集聚人口
打響“學在海門”教育品牌,做大教育事業、做強教育產業、做優教育服務,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吸引更多的學生、家長、教師、科創人才等相關人員整體入遷,每年承接學生、家長、后勤保障等教育相關人員4000人。
11.優勢教育吸引人口。打造“現代化教育高地、新時代教育之鄉”,建設全國一流的“教育強區”。繼續加大教育投入,改造一批老學校、建設一批新學校,通過優質的教育資源,吸引周邊人口來海購房就學。通過引進一批職業學校、發展壯大國際學校,吸引更多的周邊學子來海求學、在海成長,享受海門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厚植海門情懷。(責任單位:區教體局)
12.職業教育留住人口。大力發展學歷型、技能培育認定型的職業教育,鼓勵和引導大型企業、行業組織聯合高校資源在海興辦職業院校,支持和引進有品牌和影響力的外地教育集團入駐海門,推進企業與學校的全面技術合作,探索高校畢業生直接服務于海門發展的有效模式。支持海門中專建成全省職業教育領航學校;支持中天鋼鐵集團和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共建中天鋼鐵產業學院;支持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升格為本科院校,支持更多的專業人才留海就業發展。打造海門本土的技能培訓、技能考核、技能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形成長三角區域產業人才集聚地。(責任單位:區教體局、人社局、海門港新區)
13.滿足新海門人入學需求。對學齡兒童進行地域預測,確保師資力量滿足兒童入學需求。健全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入學機制,優化外來人員子女入學政策。統籌安排義務教育年齡段學生就讀,滿足新海門人入學需求。根據生源分布與學校規模布局,統籌安排義務教育年齡段學生就讀,確保應入盡入,充分保障其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合法權益。(責任單位:區教體局)
(六)打造創新友好的青春智城,以豐富資源集聚人口
打造青年友好城市,做好人才引進政策推介會、展現城市形象、講好引才故事,吸引南通及附近學校、外地高校畢業生來海創新創業就業,每年集聚4000人。
14.打造青年友好城市。大力推進青年友好城市建設,推動青年與產城的融合發展,提升海門對優秀青年的吸附力、感召力,打造寬松舒適的青年發展平臺。建立青年多層次需求供給體系,進一步凝聚在海青年共識。豐富青年社交場景,加強青年就業服務、加大青年創業幫扶,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全面塑造青年友好城市形象。組建成立張謇青年學院,充分挖掘本地青年企業家發展潛能,聯合國內外商學院、管理學院等優質資源,吸引長三角地區的青年企業家來海深造。定期召開優秀青年企業家論壇,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實施青年英才培養工程,加大35周歲左右青年人才培養選拔力度,構建青年人才成長梯隊。(責任單位:團區委、區人社局、科技局、教體局)
15.鼓勵青年創業。把創新創業作為吸引人口、擴大就業的新引擎,加大對高校、大中專院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創業扶持力度,加強創業項目開發、富民創業擔保貸款、后續扶持等服務。系統構建“一帶兩核三基地”沿江創新格局,重點打造一批示范性創業孵化基地、創新平臺載體,建設具有工業互聯網特色的科技創新創業集聚硬核,以新建大院大所、產業研究院、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平臺的重大突破,吸引各類優秀青年人才來海創新創業,加快形成人才集聚態勢。加快推進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加大對先進儀器等設備的有效投入,為科技人才和新業態新模式人才創業提供更好的“舞臺”。建立健全創業政策、創業培訓、創業載體、創業服務、創業氛圍“五位一體”工作機制,不斷激發創業者的創新創業熱情,提升海門經濟社會發展活力。(責任單位:區人社局、科技局、財政局)
16.吸引青年就業。拓展就業領域,調優產業結構,創造更多適宜青年就業的門類和崗位。實施更積極的就業政策,堅持青年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相結合,鼓勵合作高校學子來海見習,釋放利好政策吸引其留海就業。充分發揮人力資源管理優勢,引進獵頭公司等第三方中介機構,促進人力資源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以高質量就業推動城市人口集聚。圍繞海門本地制造業優勢和新材料、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聚焦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吸引青年技能人才在海集聚、留海發展。(責任單位:區人社局、科技局)
(七)打造共建共享的宜居之地,以品質生活集聚人口
提升城市能級,集聚高端生產、生活要素,增強城市的輻射能力,加快推進人才安居工程,加大城市住房、社保、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每年吸引其他地區500人遷入。
17.滿足衛生健康服務需求。高質量建設“健康海門”,建立分級醫療服務體系,深入推進以人民醫院和中醫院為龍頭的兩大醫聯體建設,大力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為在海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建立居民健康檔案,系統推進面向城鎮居民(包括流動人員)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支持社會力量提供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滿足群眾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衛生健康需求。(責任單位:區衛健委、民政局)
18.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推動用人單位按規定為外來人員辦理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等各項社會保險參保手續,按時足額繳納保險費,履行代扣代繳義務。對符合城鎮低保救助條件的外來落戶人員,按照屬地管理原則納入城鎮低保范圍,享受低保待遇。進一步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在海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相關政策,把有海門區戶籍、持有海門區居住證以及港澳臺居住證的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參保范圍。加大援企穩崗力度,有效落實降低社會保險費率和企業穩崗返還政策,助力穩定農業轉移人口就業崗位。實施城鄉一體的就業和失業登記管理制度。(責任單位:區人社局、醫保局、民政局)
19.健全住房保障機制。構建“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全方位多層次的住房保障體系,多種渠道解決城鎮流入人口住房問題。加快研究完善人才購房補貼等系列政策,吸引人才在海置業;加快研究完善市場租房補貼政策,進一步放寬市場租房補貼準入條件,適當提高補貼標準。通過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人才(企業)優購、定向租售人才公寓等多種方式,滿足多層次人員住房需求,積極解決新就業無房人員和在城鎮穩定就業外來務工者等新市民的住房困難。探索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實施范圍,積極借鑒先進地區做法,對“新市民”即靈活就業人員實行住房公積金制度。(責任單位:區住建局、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區委組織部、人社局、財政局、公積金管理中心)
20.進一步優化戶籍政策。堅決執行落戶“零門檻”,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應(往)屆畢業生,擬將戶口遷入海門城鎮地區的,可以先落戶后就業。優化簡化在海門合法穩定就業、自主創業(并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本人、配偶和未婚子女落戶城鎮地區服務。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確保有意愿的,且符合居住證辦理條件的未落戶常住人口全部持有居住證,將居住證持有人納入常住人口城市管理,保障其在居住地依法享有基本公共服務和辦事便利。(責任單位:區公安局)
21.完善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加強農業轉移人口落戶統計工作,按期發布行政區常住人口及戶籍人口、行政區城鎮戶籍人口、城區戶籍人口數據。分類完善勞動就業、社保、教育、收入、不動產登記、信用、衛生健康、稅務、婚姻、民族等信息系統,提高公共服務供給便利,依法依規為完善政策提供數據支撐。(責任單位:區公安局、統計局、人社局、民政局、教體局、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改委、人民銀行、衛健委、醫保局、稅務局)
(八)打造城鄉一體的美麗城鎮,以現代農業集聚人口
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有序促進農民進城集聚,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維護進城農民在農村的合法權益。吸引科技人才下鄉、在外鄉賢回鄉,促進人口雙向流動,每年促進農民10000人進城。
22.促進人口向海門城區集聚。加快推動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被征地農民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戶中心城區。遵循尊重轉移人口意愿的基本原則,以安居就業為導向,推動區內人口向城鎮聚集。有序推進農村宅基地轉讓、承包地退還,對依法自愿有償轉讓宅基地使用權的農民,可按標準給予合理補償,健全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市場體系,有效盤活農村資產,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帶資進城能力。(責任單位:區農業農村局、住建局、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人社局、各區鎮)
23.促進人口向小城鎮集聚。進一步加快海門新型城鎮化建設,合理預判人口分布,不斷優化中心鎮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重點推進開發區足球小鎮、疊石橋家紡小鎮、正余機器人小鎮、張謇故里小鎮等特色小鎮和特色園區,加快實現產業人口集聚。強化政府規劃引領,不斷提升小城鎮居住的現代化水平,吸引在外鄉賢、科技人才投身鄉村振興。(責任單位:區發改委、農業農村局、住建局、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各區鎮)
(九)打造近悅遠來的江海福地,以人文底蘊集聚人口
建設美麗鄉村,加強獨具特色的中心鎮建設,加快打造沿江沿海風光帶和張謇歷史人文記憶軸,讓人看得見綠水,記得住鄉愁,每年吸引500人來海居住。
24.持續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優化、美化、藝術化步伐,重點實施給排水工程、河道改造、市政路橋工程、園林綠化工程、城市亮化工程、保障房工程、老舊小區改造、片區改造等城市公共配套設施項目。實施城市生態功能完善工程,推進海門河、圩角河、青西河等綠環水繞貫通工程,突出親水特色。構建連貫慢行系統,形成連續清晰、生機盎然的濱水景觀帶。突出抓好沿江生態林、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重點推進府南地塊生態綠廊、謇公湖生態公園及城鄉主干道綠化提升工程,全面提升沿江濱水公共空間品質。因地制宜建設“一園一特色”的小綠地、小游園,讓在海居民樂享綠色高品質生活。(責任單位:區住建局、交通局、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開發區)
25.打造宜居生活典范。重視城市形象塑造與宣傳,注重城市軟實力與城市形象彰顯,按照“能夠吸引年輕人、留住年輕人、成就年輕人”的城市發展理念,不斷豐富城市內涵,塑造和展示與“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示范區”目標定位相適應的海門城市新形象,進一步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發展“近者悅、遠者來”的青年人才生態。充分發揮區域資源稟賦和文化底蘊優勢,推動人才、資本、科技成果等創新要素向沿江集聚,將海門打造成長三角區域宜居典范。圍繞“一軸兩帶六片”旅游發展布局,聚力打造獨具海門特色的文旅產業鏈條,全面叫響“張謇故里·詩畫海門”文旅品牌,不斷彰顯江海風情的城市魅力。(責任單位:區委宣傳部、科技局、文廣旅局、商務局)
(十)打造兒童友好的現代城市,以更優服務助力新生
完善政策配套,切實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解決育齡家庭的后顧之憂,提高適齡家庭生育主觀意愿,提高醫療保障服務水平,營造良好的生育氛圍,實現人口自然增長的動態平衡。
26.適度引導提高生育水平。加強人口政策宣傳,實施國家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引導適齡人群按政策生育。通過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和增加財政投入,在宏觀環節上緩解影響育齡家庭生育意愿的各方面壓力。結合現階段育齡家庭需求和資源供給特點,落實國家各項生育配套政策,提高生育保障補貼標準。重點圍繞婦幼保健院提升工程,加快婦產科、兒科等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加快推進母嬰設施標準化建設,持續增加母嬰公共服務設施。加快完善3歲以下幼兒托育服務體系,推進社區照護服務設施配置,依托幼兒園延伸照護服務,鼓勵發展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逐步擴大公共托育的供給。(責任單位:區衛健委、婦聯、區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工作聯席會議其他成員單位、各區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保障。成立人口集聚工作領導小組,由區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區委區政府分管領導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領導小組日常工作。各區鎮、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人口集聚的重大意義,加快吸引外來人口來海發展。各責任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工作專班,根據本意見,結合部門實際,細化實化政策措施,抓緊出臺具體可操作的人口集聚的方案和措施。各相關責任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加快制定優化教育、就業、醫療、社保、住房等基本性、精準性配套政策,確保人力、物力、經費保障落實到位。
(二)凝聚工作合力。建立健全人口集聚工作例會制度,切實加強組織、協調、指導、督查等工作,及時研究解決人口集聚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區公安局、統計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加強對全區戶籍人口、常住人口情況的跟蹤分析、檢測評估、指導督促;區發改委要會同組織、人社、教育、醫療、住建、農業農村等部門動態調整完善政策,營造良好的引人、育人、留人、用人環境。
(三)優化宣傳引導。各區鎮、各有關部門要大力宣傳在解決外來轉移人口、農村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落戶城鎮、保障合法權益、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海門方案,暢通“人口集聚”渠道。要創新宣傳方式,充分運用各類新聞媒體,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推進人口集聚的政策措施、典型經驗和特色做法,凝聚各方共識,形成集聚合力,為加快推進海門人口集聚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海門區關于科學綠化暨2022年國土綠化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2〕5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南通市海門區關于科學綠化暨2022年國土綠化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1月29日
南通市海門區關于科學綠化暨2022年國土綠化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貫徹中央、省委和南通市委關于林長制工作要求,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科學綠化的指導意見》《省政府辦公廳關于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用好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國土“三調”)成果,結合實際,現就我區科學綠化暨2022年國土綠化重點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高質量推行林長制,走科學、生態、節儉的國土綠化之路,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海門厚植綠色本底。
二、2022年重點工作
(一)科學編制國土綠化相關規劃
開展林草濕數據與國土“三調”數據對接融合,編制新一輪林地保護利用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疊加至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現多規合一。按照控制總量、優化質量、保障發展原則,綜合考慮生態生產生活等因素,以國土“三調”未標注屬性林地為限(詳見附表,ArcGIS矢量數據另行分發,下同),科學確定新一輪林地保護利用規劃范圍,嚴格保護,嚴禁擅自占用。以國土“三調”未標注屬性林地和2020年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重疊區域為主,優化調整公益林區劃落界。新一輪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公益林原則上納入政府一般租地造林,林木轉為區屬國有資產,提高公益林管護標準,提升森林資源質量。
(二)科學安排國土綠化用地
根據國土“三調”成果,綜合考慮土地利用結構等因素,新增國土綠化以沿江沿海宜林荒地荒灘、退化林地為主。國土“三調”標注即可恢復和工程恢復的林地,苗木采挖、移植后原則上用于耕地“進出平衡”。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占補平衡,以國土“三調”未標注屬性園地為主。
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2020年9月10日后違規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新造林的,不予核實造林面積,不享受財政資金補助。2021年9月1日后非法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發展林果業的,按照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依法查處。
(三)科學推進重點區域國土綠化
按照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建設規劃,見縫插綠、拆違復綠,消除沿江沿海防護林“天窗”、宜林荒地,構建綠色廊道,夯實江海生態屏障。依法合規開展鐵路、公路、河道沿線綠化建設。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因害設防建設農田林網。積極采用鄉土樹種進行國土綠化,鼓勵農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種植鄉土珍貴樹種,提倡使用多樣化樹種營造混交林。
(四)科學管理森林資源
貫徹《森林法》等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規定,加強林業行政執法,建立行政執法、刑事司法、公益訴訟相銜接的工作機制。推進林地草地濕地建設,加強自然保護地和陸生野生動物保護管理。規范建設項目使用林地、占用濕地和林木采伐審核審批,落實林地濕地“占補平衡”管理,使用林地定額管理和森林采伐限額管理。
開展林草濕生態綜合監測評價,摸清林草濕資源種類、數量、質量、結構和分布情況,建立圖斑監測、樣地監測和統計成果數據庫,分析生態系統狀況、功能效益、演替階段和發展趨勢,形成年度監測評價報告,服務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和實施碳達峰碳中和戰略。
鞏固林長制和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制改革成果,對2019年以來政府租地造林補助資金的申報發放情況進行核查,實地調查林木管護情況,實行常態化考評,提高財政資金績效。
(五)科學防控林業災害
健全森林防滅火聯防聯控機制,根據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風險綜合普查工作統一部署,按照江蘇省森林火災風險普查工作方案、實施細則和技術規程等要求,精心組織,高質量完成全區森林火災風險普查工作。持續開展森林火災風險排查隱患整治,提升森林火災綜合防控能力。
健全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防治責任制。編制和實施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災害應急預案,開展松材線蟲病、美國白蛾等檢疫性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嚴格森林植物檢疫管理,穩妥處置突發疫情。
三、保障措施
(六)加強組織領導
貫徹上級林長制工作要求,區級設立林長,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設立副林長,由區委、區政府相關領導擔任,掛片包干、分區負責,責任區域以區鎮(街道)為單位。成立區林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區政府分管領導擔任副組長,區相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設立區林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由區政府分管領導兼任辦公室主任,區政府辦公室分管領導、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要領導兼任辦公室副主任。區鎮(街道)和村(居)根據實際設立各級林長。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林長制體系。
(七)加強部門協同
區林長制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加強協同配合,區公安局根據法律法規和相關司法解釋,查處涉及林業的侵犯財產案(毀壞林木、盜伐林木、非法占用林地等)等刑事案件;區財政局整合上級林業專項資金,對國土綠化重點工作進行扶持,相關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編制新一輪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做好森林資源管理、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等工作;區住建局做好城市公共綠化管護工作;區交通運輸局會同海晟控股集團做好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道、縣鄉道沿線管養范圍內綠化管護工作;區農業農村局履行林業行政執法職責,指導區鎮做好農田林網管護工作;區水利局做好江海堤防、涵閘和骨干河道等水工用地范圍內綠化管護工作;區應急管理局履行森林防滅火指揮部辦公室職責;其它單位根據職責做好相關工作。
(八)完善綠化投入機制
健全國土綠化動員機制,創新全民義務植樹盡責形式,區財政投入從增加植樹造林數量向提升森林資源質量轉變。
1.2022年新造沿江沿海防護林驗收合格后,區財政按照每畝每年800元的標準,補助5年。建設標準:江堤海堤背水坡堤腳外100米范圍內(不占用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選擇米徑3厘米以上杉類、櫸樹等喬木樹種,株行距不大于3米×3米,小班面積不小于1畝或合并至相鄰造林小班。
2.歷年政府租地造林租金和各類綠化工程補助的標準、年限按照區政府原文件執行。區財政根據區鎮驗收申報資料和相關主管部門審核情況,及時下撥資金。
(1)規范政府一般租地造林。歷年政府一般租地造林的土地租期原則上續租到2027年底終止,林木所有權(除公益林外)無償劃歸屬地區鎮。其中位于國土“三調”耕地中,且不在2020年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范圍內,又不符合政府一般租地造林管護標準的,區財政不再撥付土地租金及其管護補助費。
2021年底區鎮驗收申報政府一般租地造林租金及其管護補助費的地塊中,不符合區政府歷年造林綠化政策的,2022年由屬地區鎮報區政府審批,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區財政按照區政府審批意見辦理。
(2)取消區鎮合租造林。其中在2020年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范圍內的、不在2020年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范圍內但在國土“三調”林地的,納入政府一般租地造林。區財政按規定撥付土地租金及其管護補助費。
(3)規范苗圃式租地造林。2027年底土地租期期滿后一律終止,留存林木無償劃歸屬地區鎮;土地租期內,采挖、移植林木后違規新造林的,區政府補助政策自動終止。2013年、2014年造林主體繳納的履約保證金,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根據造林面積按比例分割后,區財政將款項劃撥至相關區鎮。2021年底仍未簽訂造林合同、未確定土地租金置換林木留存數量、未繳納履約保證金的,2022年屬地區鎮與造林主體補簽造林合同、確定林木留存數量、收取履約保證金,并報區財政局、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備案。否則,區財政不再撥付區鎮驗收申報的上述地塊土地租金。
(4)規范休閑農業綠化。2027年底土地租期期滿后一律終止,保留林木或果樹無償劃歸屬地區鎮;土地租期內,采挖、移植林木或果樹后違規新造林的,區政府補助政策自動終止。2021年底仍未簽訂造林合同、未明確保留林木或果樹的數量和規格的,2022年屬地區鎮與造林主體補簽造林合同、確定保留林木或果樹的數量和規格,并報區財政局、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備案。否則,區財政不再撥付區鎮驗收申報的上述地塊土地租金。
2021年底區鎮驗收申報休閑農業綠化租金的地塊中,不符合《市政府關于2015年度造林綠化工作的實施意見》(海政發〔2014〕33號)、《市政府關于2016年全市造林綠化工作實施意見》(海政發〔2015〕50號)精神的,2022年起區財政不再補助區鎮驗收申報的上述地塊土地租金。
3.政府一般租地造林管護補助經費維持2020年總額不變,區鎮提高林木管護水平,重點提升公益林質量。其中基本費用實行區鎮年度總額控制、季度預撥、定期核查;考核經費實行全區年度總額控制、統籌使用、以獎代補,對工作成效明顯、投入較大、經濟薄弱的鎮村實行獎補。區鎮加大村莊綠化投入,打造生態宜居鄉村,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2〕6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海門區“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1月29日
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
氣象工作關系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做好氣象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編制《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對于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高質量對接滬蘇、高質量優江拓海、高質量融入南通主城,全力打造“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示范區”“南通跨江融合先行區”“大通州灣建設核心區”意義重大。
本規劃以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和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江蘇省氣象災害防御條例》《江蘇省氣候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條例》,依據全國氣象發展“十四五”規劃、《江蘇省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氣象保障行動方案》《江蘇“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南通市政府關于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南通“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南通市海門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進行編制。
一、“十三五”期間氣象事業發展基礎
(一)“十三五”期間主要成就
“十三五”期間,海門圍繞實現氣象現代化的奮斗目標,基本建成了結構完善、布局科學、功能先進的氣象現代化體系,氣象整體實力顯著提升,氣象保障經濟社會和人民安全福祉取得明顯成效,為建設“強富美高”新海門做出了應有貢獻。
1. 基礎業務能力明顯提升
氣象綜合觀測基礎不斷夯實。智能臺站建設有序推進,本站實現雙套站運行和無人值守,全區23個區域自動氣象站布局得到優化、自動化程度得到提高,完成社會化保障改革。
氣象預報精準度持續提高。應用智能網格預報體系,形成從小時到月的無縫隙精細化預報產品鏈。強化氣象災害實時監測和臨近預警業務,應用省市縣天氣預報業務一體化系統,實現多級協同監測預警和無縫隙預報制作。突發災害性天氣預警時間提前量達半小時,預警業務質量穩定在全省前列。
2. 防災減災成效不斷顯現
全區因氣象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占GDP比率明顯下降,為0.66‰。氣象災害防御機制日趨完善,融入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氣象災害預警傳播“四有”功能配置標準建成率達95%,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體系初步建立,防災減災標準化“六個一”建設初步完成。公共氣象服務更加智能高效,全媒體融合更具影響力。專業專項氣象服務持續深入,服務大項目、服務交通、服務農業走出融合新路。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明顯提高。
3. 服務生態文明取得成效
生態氣象保障服務基礎支撐更有力,生態氣象保障服務產品體系更完善,產品時效和精細化水平不斷提升,重點領域生態氣象保障服務成效更明顯。
4. 科技創新日趨激發活力
近五年參與省級項目2項,獲批市級項目2項,參與市級項目2項,參與省級創新團隊1項,參與市級創新團隊2項,發表研究論文18篇。研發值班業務平臺和預警一張圖研判分析系統,實現數據信息的綜合顯示分析、超閾值自動報警、氣象防災減災服務產品制作、預警信息發布等功能。
5. 氣象事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
防雷減災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嚴格執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建立政府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防雷安全工作責任體系。防雷安全生產納入安委會成員單位履行安全生產工作責任清單,扎實開展防雷安全監管執法檢查和專項整治行動。動態調整行政權力清單,“不見面審批”清單規范化管理。
氣象人才隊伍更具活力。強化多層次、遞進式人才培養,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在職人員本科率達100%,研究生占比44%。
氣象法治體系逐步完善。《海門市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定》《海門市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辦法》《南通市海門區氣象災害應急預案》相繼印發。氣象公共財政保障力度不斷加大,全口徑納入地方財政保障體系。
黨建業務融合全面深化。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壓緊壓實管黨治黨責任。2018年設立黨組,規范黨組工作規則和黨組紀檢組工作規則。深化黨建業務融合,黨組織功能作用日益增強。突出政治監督定位,執紀問責不斷強化。加強科學管理,全面實現氣象部門內部控制系統運行。
表1:“十三五”期間成績清單
年度 |
獲得集體獎勵 |
2016-2019年 |
“海門之夏”文藝演出集體特別貢獻獎 |
2016年12月 |
2015-2016年南通市重大天氣預報技術總結二等獎 |
2016年12月 |
第二批“省級標準化氣象為農服務縣” |
2018年2月 |
2017年全市決策氣象服務材料三等獎 |
2018年3月 |
2017年海門市政府服務地方先進獎 |
2019年3月 |
2018年度平安建設先進集體 |
2019年9月 |
2017-2018年度海門市文明單位 |
2019年10月 |
獲評“2019年海門市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 |
2019年12月 |
2017-2018年度南通市文明單位 |
2020年2月 |
2019年海門市政府服務地方先進獎 |
2020年5月 |
平安建設先進集體 |
(二)“十四五”面臨的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海門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深入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時期,是海門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高質量對接滬蘇、高質量優江拓海、高質量融入南通主城,全面實施黨建引領工程、實業振興工程、城鄉提質工程、平安建設 工程、效能提升工程,不斷開拓“強富美高”新境界,勇當“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領跑者的關鍵階段。
1.氣候變化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有效應對是海門氣象工作面臨的巨大挑戰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門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增多,與本世紀第一個10年相比,近5年的年平均暴雨日數增長2.3倍(2001-2010年平均暴雨日數為2.7個,2016-2020年平均暴雨日數6.2個),年平均高溫日數增長1.6倍(2001-2010年平均高溫日數9.5天,2016-2020年平均高溫日數15.2天)。臺風、暴雨、高溫、雨雪冰凍、干旱以及局地性龍卷、雷暴、冰雹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多發和頻發,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的風險。大氣環流的復雜變化加大了天氣氣候預報預測難度,對氣象工作帶來了更大的挑戰。海門氣象工作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防災減災救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關于氣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切實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
表2:“十三五”期間氣候極值出現統計
統計年份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年降水總量(毫米) |
1724.4 |
1428.5 |
1525 |
1266.6 |
1570.1 |
汛期6-9月降水量(毫米) |
940.2 |
1050 |
845.2 |
718.6 |
1110.8 |
暴雨日數 |
8 |
7 |
8 |
2 |
6 |
日最大降水量(毫米) |
81.7 |
156.1 |
210 |
60.9 |
115 |
出現日期 |
9月16日 |
8月16日 |
5月25日 |
8月10日 |
8月29日 |
年平均溫度 |
16.6 |
16.8 |
16.6 |
16.5 |
16.8 |
年極端最高溫度 |
38.3 |
39.4 |
37.7 |
37.3 |
36.6 |
出現日期 |
7月27日 |
7月24日 |
5月16日 |
7月25日 |
8月13日 |
年極端最低溫度 |
-9.3 |
-5.3 |
-7.4 |
-3.6 |
-7.6 |
出現日期 |
1月24日 |
12月18日 |
1月13日 |
1月27日 |
12月31日 |
高溫日數 |
13 |
27 |
10 |
11 |
15 |
低溫日數 |
45 |
62 |
51 |
36 |
22 |
最大風速 |
11.2 |
13.7 |
13.9 |
10.5 |
9.2 |
風向 |
ENE |
WSW |
ENE |
ENE |
N |
日期 |
8月3日 |
8月8日 |
8月17日 |
8月10日 |
12月29日 |
極大風速 |
21.8 |
24.8 |
22.2 |
18.8 |
19.3 |
風向 |
NNW |
WSW |
E |
NNW |
W |
日期 |
7月27日 |
8月8日 |
8月17日 |
9月22日 |
6月14日 |
大風日數 |
3 |
2 |
1 |
5 |
1 |
2. 新時代新起點上為美麗宜居城市建設提供氣象保障是海門氣象工作肩負的重大任務
人民美好生活對氣象的需求轉向個性化、專業化、精準化和生活性、生產性、生態性,從“避害”為主轉為“避害”“趨利”并重,期望利用氣象信息更好地提高生活質量、舒適度和幸福指數。“十四五”期間,區委區政府將“堅持以守護江海生態本底為關鍵,在打造美麗海門中刷新更靚顏值”為目標作出了“加快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建設”“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美麗宜居城市和美麗田園鄉村建設”三方面部署。海門氣象工作要堅持從實際需求入手,著力保障美麗宜居城市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強化系統思維,加強科技創新,在推進經濟綠色轉型發展、人民生活品質提升、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等工作中發揮作用,在新的起點上為美麗海門建設提供更加優質的氣象保障。
3. 高質量服務保障國家發展戰略全方位對接落地是海門氣象工作應盡的重要責任
“十四五”時期是海門全面建設現代化的開局期,是打造南通城市副中心的起步期,是加快江海聯動發展的關鍵期,是構建綜合交通新樞紐的加速期,是區域綜合競爭力整體躍升的突破期。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海門面臨著“天時、地利、人和”百年未有的發展機遇。海門氣象工作要全面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主動融入、主動作為、對標先進,在高質量完成氣象保障城鄉融合發展、創新驅動發展、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建設等國家級戰略任務的同時,更要緊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不斷提升海門氣象服務保障的能力和水平。
4. 發展更高水平氣象現代化體系是海門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迫切要求
當今世界正經歷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同時,國際環境日趨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形成更加積極有效、自主可控的氣象業務體系,通過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協同推進、提質增效,推進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有水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氣象現代化建設,實現氣象領域關鍵技術重大突破,以高水平的科技創新驅動海門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三)海門氣象事業發展薄弱環節
“十三五”時期,海門氣象事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些進步,但隨著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新技術的不斷進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斷增長,面對新形勢和新要求,海門氣象事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亟待解決。
1. 氣象觀測與數據處理能力還不強,與“監測精密”還有差距
氣象觀測綜合化、立體化、信息化、智能化、社會化水平不足,精密度不夠,氣象監測手段還不夠豐富。氣象觀測自動化保障水平不高,智能臺站建設還需進一步深化。實況數據的應用,特別是對數值預報檢驗應用不夠。對氣象設備的實時在線監控、故障報警和反饋響應還有欠缺。
2. 氣象預警預報預測水平仍需提升,與“預報精準”還有差距
隨著國內外氣象新技術發展和應用,氣象預報預測能力仍有提升空間,災害性天氣預報預警業務技術研究不夠深入,極端天氣的預報精細化和準確率還有待進一步提高,提前量需進一步加大,智能網格預報產品還未完全實現無縫銜接;業務平臺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還有待提高。
3. 氣象服務供給仍然不平衡不充分,與“服務精細”還有差距
氣象服務的供給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與美麗海門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新需求仍有不相適應之處;氣象服務融入防災減災、生態文明、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鄉村振興等重大戰略和重點工作的深度不夠。海門特色的專業服務研究型業務體系亟需加緊構建,針對性、個性化的公眾氣象服務技術應用等有待研究,氣象服務效益評估業務有待加強。
4. 氣象科技創新體系還不完善,創新鏈整體效能有待提高
開放合作的氣象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還不夠健全。氣象關鍵技術研究突破仍然不足,突發高影響天氣的監測和預報預警能力不足,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氣象領域的深度融合應用不夠。人才優勢還未充分發揮,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體系亟待建立。科技創新政策落地推進不夠深入,氣象科研成果的轉化應用效率還需提升。
5. 氣象管理改革還需持續深化,區域氣象治理效能有待提升
氣象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還需深化,地方支持氣象事業發展有關政策還未全面落實,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相適應的雙重計劃財務體制有待進一步推進融合。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需繼續深化,專業氣象服務的社會化發展模式亟待探索,氣象信息服務產業發展有待推進。氣象法治體系、氣象標準體系尚不健全,重大行政決策機制還不完善,氣象行政權力運行監督亟需進一步強化。
二、“十四五”發展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和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緊扣“強富美高”總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高質量對接滬蘇、高質量優江拓海、高質量融入南通主城”,發揚優良傳統,加快科技創新,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
(二)基本原則
堅持需求牽引,全面融入。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服務保障生命安全、生產發展、生態良好、生活富裕,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作為氣象事業發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精準、更實在的氣象服務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堅持趨利避害,統籌兼顧。充分發揮氣象在防災減災中的“避害”作用和開發利用氣候資源中的“趨利”作用,強化頂層設計,加強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水利、應急、農業農村等專項規劃的有機銜接,充分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和美麗海門建設氣象服務保障作用。
堅持創新驅動,數字賦能。緊扣信息網絡技術變革,聚焦氣象核心技術發展,順應信息化、智能化趨勢,堅持創新驅動,持續提升氣象核心競爭力,構建更加自主可控、開放融合的現代氣象業務體系,為“強富美高”新海門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氣象科技支撐。
(三)總體目標
到2025年,建成較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系統完備、功能先進、集約高效、保障有力的氣象現代化體系。災害性天氣監測率達到96%以上,災害性天氣預警準確率比“十三五”平均水平提升5%,公眾氣象服務滿意度保持在90分以上,氣象災害損失占GDP的比重較“十三五”平均下降15%。氣象災害監測精細化程度、氣象服務智慧化程度、氣象災害防御工作規范化和標準化程度走在全市前列,氣象科技創新和人才體系建設走在全市前列。
到2035年,建成現代氣象業務、服務、科技創新和氣象治理體系,氣象服務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建設各領域,保障發展戰略、服務社會民生能力顯著增強,公共氣象服務效益顯著提高,智慧氣象發展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并走在全市前列。
三、“十四五”發展主要任務
(一)立足監測精密,推進陸海空天立體觀測
1. 構建多維度立體綜合觀測
統籌協調氣象觀測、預報和服務,強化觀測對預報和服務的支撐。優化和升級區域自動氣象站網,加密近海沿岸、長江航道、旅游景點自動氣象站。面向現代農業、生態、環境、交通、旅游、電力、重點單位等建設完善行業氣象觀測站和多源信息監測網,建成綜合氣象立體監測網。參與建設覆蓋南通的大氣電場監測網和精準預警X波段相控陣天氣雷達試驗網。
2. 開展智能協同觀測業務
實施國家級地面氣象觀測站智能化改造。基于5G物聯網技術開展微型自動氣象站組網建設及應用。開展S波段天氣雷達、X波段天氣雷達、風廓線雷達和地面觀測、探空觀測、衛星觀測等的協同觀測業務。開展多種氣象裝備針對特定目標的智能彈性觀測、協同組合觀測、交叉驗證觀測和連續跟蹤觀測業務。
3. 提升氣象信息化驅動力
按需優化升級氣象通信網絡。推進IPv6部署和5G技術應用。應用氣象保障服務平臺,推進氣象與各部門對接。推進標準格式氣象數據應用和實時歷史一體化氣象數據服務,強化對衛星、雷達、自動站、風廓線等探測資料的同化應用。提升信息存儲能力,擴容數據存儲空間。持續健全完善網絡安全綜合防控體系。
(二)著力預報精準,發展智能網格預報預警
1. 建立完善智能網格預報平臺
借助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模式、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建立基于統一數據環境的智能網格預報服務平臺,實現公里級分辨率的實時監測、短臨預報和中短期預報,應用“省市聯動、市縣一體、滾動更新”的智能網格預報“一張網”業務產品體系。
2. 強化行業氣象預報和風險預警
基于智能網格預報產品,建立完善行業氣象預報系統,為城市運行、交通聯運、旅游生態、重大工程建設等各行業提供精準預報。結合氣象網格預報產品以及區域承災體信息,對潛在災害影響區域進行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重點發展中小河流、城市內澇、大氣污染、關鍵農時氣象影響和風險預警,強化海上大風、霧等對海上交通、重要港口等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
(三)聚焦服務精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1. 提升自然災害綜合防范能力
強化氣象災害風險管理和綜合減災意識,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防災減災機制。建立多部門預警信息發布聯動機制,建設基于5G等新型通信技術的新一代一體化預警信息發布體系,完善預警信息發布系統,拓展發布渠道,提升預警信息發布及時性和精準度,提高預警信息覆蓋率。健全重大氣象災害預警信息面向基層社區、城鄉網格推送機制,預警信息發布到村(社區)到戶到人。加強氣象防災減災融入地方部門、基層網格治理體系,堅持城市和農村防災減災并重。開展氣象災害風險普查和風險區劃,編制精細化氣象災害風險地圖。增強自動感知、個性定制、按需推送、在線互動、情景體驗等公眾氣象服務供給能力,根據需求逐步推出分眾化、場景式智慧氣象服務。加強氣象防災減災科普宣傳教育和基地建設。
2. 增強現代經濟體系服務能力
深化“互聯網+氣象服務”行動,大力推動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氣象服務融合創新,建立“智能適需型”氣象服務新模式。應用基于行業和用戶行為分析的大數據平臺,利用先進的大數據跨界融合分析技術,應用精準化、智能化的行業氣象服務系統,針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開展智慧型行業氣象服務。推動氣象災害防御重點單位氣象災害風險評估和隱患排查,建立健全重點單位多災種災害監測和氣象安全預警預防控制體系。推動區域性和重大工程氣候可行性論證,從源頭上避免氣象災害的不利影響。推動氣象指數向農業政策性保險等商業性保險的應用,延伸氣象防災減災救災服務鏈條。
3. 提升生態文明建設保障能力
加強生態氣象觀測站建設,提升生態安全支撐能力。完善污染天氣聯合預警機制,不斷完善環境氣象服務產品,提高灰霾監測預警的準確性和時效性,提升環境預警應急能力。開展重點區域、關鍵領域氣候變化影響評估和脆弱性分析。完善人工增雨常態化作業機制,提升生態修復服務能力。
(四) 推進氣象科學管理,增強氣象治理效能
1. 深化氣象重點領域改革
深化氣象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氣象信息服務產業發展。繼續深化防雷減災體制改革、氣象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落實“放管服”改革舉措。落實與雙重領導管理體制相適應的雙重計劃財務體制,保障氣象改革與發展。
2. 加強氣象法治標準建設
立足精細化管理要求,加強氣象地方立法制規工作,開展氣象執法情況檢查評估。推進探測環境保護、氣象信息服務、預警信息發布等相關法規規章落實。加強氣象依法行政工作,持續推進“互聯網+監管”工作模式,以重點監管、信用監管、“雙隨機 一公開”為抓手,全面落實防雷安全監管措施。落實氣象標準體系,強化氣象標準的運用和管理。加強氣象法制機構和執法隊伍建設,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
3. 加強黨建和氣象文化建設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和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緊扣“圍繞中心、建設隊伍、服務群眾”職能定位,不斷推進黨建和氣象業務深度融合。推進氣象文化建設,豐富氣象文化載體,堅持把滿足人民群眾氣象服務需求作為氣象文化發展的基本任務,推動氣象文化融入社會文化,升級機關黨建文化品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行業文化,弘揚“準確、及時、創新、奉獻”新時代氣象精神,營造良好氣象文化氛圍,講好海門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故事。
四、重點工程
為切實發揮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作用,更加有力地保障生命安全和生產發展,建設以下重點工程項目:
(一)氣象科技能力提升保障工程
開展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與臺站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對老舊基礎設施的維修維護;開展臺站節能及智能化改造,持續優化業務運行環境;強化氣象數據網絡安全管理,提升氣象數據可靠性、可追溯性。開展氣象科普場館建設。
1. 氣象探測環境保護
將氣象觀測站氣象探測環境保護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以保護氣象探測環境為前提,對不滿足探測要求的區域自動氣象站進行遷建。
2. 基層臺站智能化改造
完善基礎網絡、數據通信和數據環境,升級改造氣象主干通信網絡,提升氣象信息傳輸能力。依托政務云、地理信息系統、區域治理等基礎平臺,應用基于物聯網技術的城市安全可視化監控與運行氣象保障服務系統。推進分類強對流跟蹤預警技術等在氣象業務領域中的應用,提升突發災害性天氣預警和服務能力。
3. 信息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建設
綜合運用信息安全技術手段,完善網絡安全實時監測監管平臺和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氣象信息嵌入城鄉網格化社會治理,實現主流媒體權威氣象信息全接入。
4. 氣象科普宣傳能力建設
將氣象災害防御科普納入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融入中小學義務教育體系,推進氣象科普走進校園,開辟氣象科普第二課堂,打造氣象科普基地,培育氣象科普宣傳隊伍,創建具有海門氣象特色的氣象科普品牌。構建覆蓋城鄉的氣象科普體系,提升全民防災避災救災能力。
(二)城鄉一體化氣象災害綜合防災減災工程
通過建設災害立體觀測系統、智慧預報預警系統、信息快速發布系統、災害影響和氣象服務效益評估系統、災害教育宣傳平臺等,建成全鏈條、多災種、多主體氣象綜合防災減災服務體系,主動融入“區域治理”建設,提升城鄉氣象災害精密化監測、精準化預警、精細化服務能力和全社會抵御防范能力,實現城鄉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均衡發展,大幅度降低氣象災害造成的城鄉經濟社會損失和人員傷亡。
1. 完善升級氣象災害智能監測網
充分共享各類氣象觀測數據,優化區域自動氣象站網布局,升級改造區域加密智能觀測網,合理布設調整沿江沿海氣象觀測設備;結合高標準農田“四情”監測點建設,提升農業氣象監測手段和水平;在氣象災害易發多發區加密建設區域氣象自動觀測站,建立氣象災害綜合監測預警業務體系。
2. 建設精細化預報預警系統
強化精細智能網格預報業務技術研發與應用,建設人機交互式數字網格化預報分析和訂正系統,提高預報準確率;加強雷達資料應用,快速識別各類強對流天氣落區,提示落區影響方位,構建基于人工智能的分類強對流短臨預報系統,提升預警準確率;應用基于雷達資料三維立體風場反演并結合PWAFS數值預報模式數據,研制的低空多層風場監測及預報服務產品。
3. 防雷安全監管能力建設
配備防雷安全檢查、監管所必備的交通、便攜監測、調查取證、記錄、通訊等設施設備;基于“互聯網+監管”模式,充分運用防雷安全監管信息化平臺、行政審批平臺,提升防雷安全監管效能。
4. 公共氣象服務能力建設
建立公共氣象服務平臺,建立應用于廣播、電視、聲訊、短信、網絡等發布渠道的公共服務產品加工制作系統;開展“互聯網+”氣象服務、手機APP氣象服務。
5. 城鄉氣象“兩個體系”建設
建設特色農業氣象服務試驗站和氣象服務基地,對接智慧農業平臺,實現監測數據實時共享;開展“鄉村振興”服務專項建設;開展鄉村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建設;建立城市運行保障及防災減災氣象服務系統、決策氣象服務業務系統、重大社會活動氣象保障服務系統。
6. 雷電預警服務系統建設
根據需求新建大氣電場儀,組成覆蓋全區的大氣電場監測網,形成區域雷暴和雷電活動的綜合監測預警服務系統。
(三)江海聯運氣象保障工程建設任務
根據需求建設沿海氣象綜合觀測體系,實現“近海公共氣象服務廣覆蓋、外海氣象監測預警補空白”,基本滿足海洋經濟發展、海洋氣象災害防御和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需求。
1. 氣象監測系統建設
在全區沿江沿海加密建設自動氣象站;根據氣象保障服務需要,配備一輛氣象應急保障車;根據需求建設無人飛機探測基地等。
2. 氣象服務系統建設
完善多部門氣象監測信息共享機制,建立氣象信息集成系統。搭建適應各級需求的決策氣象服務平臺和信息快速分發系統。
(四)生態氣象建設工程
以滿足長江生態氣候安全屏障、長江水源涵養地保護與建設為主要目標。建立生態氣象綜合觀測系統,根據需求建設大氣成分、激光雷達和微波輻射計等觀測設備。開展空氣污染氣象條件和霾的監測預報,開展大氣擴散條件、氣候承載力評估;開展生態氣候休閑養生適宜性評估、特色農產品氣候品質論證,開展風能、太陽能資源監測評估;開展極端氣象事件、氣候變化對生態環境安全的影響評估。完善生態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機制, 健全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監管體系,提升作業裝備安全性能。
1. 生態氣象綜合觀測系統建設
在全區旅游景區和城市人口密集區建設便攜式自動氣象觀測站;完善國家級觀測站大氣成分觀測系統,根據需求新建氣溶膠垂直探測激光雷達、微波輻射計;根據需求新建國家站自動化酸雨觀測系統,建設農田小氣候觀測站等。應用氣象監測信息集成顯示和信息共享平臺。
2. 生態氣象監測預報評估能力建設
開展空氣污染氣象條件和霾的監測預報,開展大氣擴散條件、氣候承載力評估。加強生態氣象災害評估與預警技術研究,建設干旱、洪澇、低溫雨雪冰凍、病蟲害、城市大氣污染等生態氣象災害評估與預警系統。加強沿海風能太陽能資源觀測與評估、開展生態氣候休閑養生適宜性評估、特色農產品氣候品質論證等,開展中國天然氧吧、生態宜居等特色氣候品牌創建。
3. 人影作業保障系統建設
更新升級智能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裝備,建設符合安全規范的火箭彈臨時存放庫房和標準化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點,升級人影作業專用車,配備人影作業專用車載運彈箱,升級人影作業智能指揮系統。健全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監管體系,提升生態型人工影響天氣服務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對氣象工作的組織領導,結合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的需求和海門氣象防災減災實際,將規劃任務實施方案納入政府工作計劃,科學制定規劃任務實施方案,落實規劃責任和主要任務并組織實施。
(二)加強政策支持
認真落實加快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有效銜接各項改革,確保氣象部門人才隊伍穩定、業務水平提升。切實加大對氣象事業發展的資金投入力度,將發展氣象事業所需經費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建立氣象領域可持續穩定有力的地方財政投入保障和扶持機制。充分發揮相關部門及社會資源力量,創新氣象協同發展機制、合作模式,完善氣象設施和探測環境共建共享共管機制。
(三)嚴格監督自評
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督促檢查,組織開展規劃實施情況的定期評估與重點工程項目的績效考評,自覺接受人大、審計和社會監督,鼓勵公眾積極參與規劃實施情況監督。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海門區中心城區停車泊位規范化施劃工作方案》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2〕7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海門區中心城區停車泊位規范化施劃工作方案》已經區政府同意,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2月22日
海門區中心城區停車泊位規范化施劃工作方案
為進一步規范中心城區停車泊位施劃,理順停車資源配給,切實緩解城市停車矛盾,努力實現泊位設置合理化、泊位施劃標準化、停車管理規范化,結合我區停車管理工作實際,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以《南通市市區停車泊位設置導則(試行)》為依據,開展全面摸排,根據摸排情況分步實施,按照“應劃盡劃”原則,全面推進中心城區道路兩側建筑退界區域、路內公共停車泊位、公共和社會停車場的停車泊位標準化施劃和標識標牌規范化設置工作,規范靜態停車秩序,保障動態交通秩序,緩解城區停車難問題。
二、主要任務
(一)全面排查現有停車泊位施劃情況。責任單位根據任務分工,組織對職責范圍內的停車泊位及標識標牌設置情況進行摸底排查,明確需規范整改和規劃新增的停車泊位數據,梳理匯總形成施劃清單,明確任務完成時限,制定詳細工作計劃,并報區城管局。
(二)對機動車停車泊位進行規范化施劃。嚴格按照《南通市市區停車泊位設置導則(試行)》標準要求,根據停車泊位性質劃分,分類進行規范整改和規劃新增施劃,穩步推進道路兩側建筑退界區域、路內公共停車泊位、公共和社會停車場停車泊位規范施劃工作,路內限時泊位需標明允許停放時段,路內收費泊位分路段進行數字編碼(街道編號-路段號-車位號),有條件的停車場內泊位應設置車輪擋輪器。
(三)對非機動車停車泊位進行規范施劃。根據群眾停車需求,因地制宜進行施劃,避免占用盲道、堵塞通道,泊位內標注停放方向箭頭和非機動車圖樣。
(四)規范標識標牌設置。停車標識標牌應根據泊位的具體用途、性質分類設置,停車標識標牌應設置在泊位周邊醒目位置,外觀應無損壞、無臟污、無銹蝕、無噴涂、無小廣告,標識標牌所載內容無缺失、無模糊、無涂改。
三、任務分工
(一)區城市管理局。負責牽頭城區停車泊位規范化施劃工作;組織對公共和社會停車場停車泊位的數據排摸,指導道路兩側非機動車停車泊位、公共和社會停車場停車泊位規范化施劃工作;指導社會停車場權屬單位規范設置標識標牌,牽頭城區新施劃停車泊位聯合審批工作;做好城區停車泊位規范化施劃工作推進情況的督查通報工作,推動本項工作按時完成。
(二)區公安局。負責開展道路內機動車公共停車泊位數據排摸工作;根據《南通市市區停車泊位設置導則》要求,負責對道路停車泊位進行數字編碼;指導推進規范化施劃、更新道路標識標牌設置;協助推進公共停車場和社會停車場停車泊位規范整改和規劃新增。
(三)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配合城管局督促物業服務企業對其物業管理區域(安置小區、開放式小區除外)停車泊位做好數據排摸工作。推進物業管理區域停車泊位規范整改和規劃新增。
(四)區財政局。做好公共停車泊位規范化相關工作的財政保障。
(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協助推進社會停車場停車泊位規范化施劃工作。
(六)區行政審批局。根據區城市管理局現場勘察意見,對符合要求的停車場發放“停車場服務”經營范圍的營業執照。
(七)海門街道。負責安置小區、開放式小區紅線范圍停車泊位數據排摸工作,根據《南通市市區停車泊位設置導則》要求,推進安置小區、開放式小區停車泊位規范整改和規劃新增,做好安置小區、開放式小區停車泊位規范施劃的資金保障。
(八)海晟集團。負責公共停車泊位規范化施劃的具體實施工作并做好規范化施劃的資金保障。
四、實施步驟
停車泊位標準化施劃和標識標牌規范化設置工作從2022年1月至2022年8月,共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摸底排查階段(2022年1月—2022年2月)。對照南通市市區停車泊位施劃標準,結合部門職責,組織開展摸底排查,全面掌握停車泊位施劃和標識標牌設置總體情況,分別建立停車泊位施劃改造動態化清單,并于2022年2月28日(星期一)前報區城管局。
第二階段:規范施劃階段(2022年3月—2022年8月)。對照任務清單組織進行出新改造,逐一解決問題,促進停車泊位施劃規范化。相關部門組成督查小組,通過“四不兩直”、明察暗訪等形式,開展巡查督查,確保出新改造工作穩步推進。
第三階段:常態管理階段(2022年9月起)。各部門落實工作職責,強化日常管理工作,形成常態長效管理機制。
五、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城區停車建設管理整治工作協調聯絡組聯動聯治工作機制,統籌推進城區停車泊位規范化施劃工作,妥善解決各類矛盾和問題,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有效開展。
(二)完善協作機制。各部門要以本次專項工作為契機,加強溝通交流,強化通力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各部門明確一名分管領導和聯絡人,具體負責日常工作的對接落實,每月將工作推進落實情況和存在問題匯總至區城管局。(區城管局聯絡人:顧軍飛;聯系方式:68905179;電子郵箱:hmcgsrk@163.com)
(三)嚴格督查考評。各部門要建立內部工作責任制,實行定人、定責、定時限,確保本部門的任務按時保質完成,確保城區停車泊位規范化施劃工作取得預期效果。協調聯絡工作小組加強督查考評,促進工作落實,對工作落實不到位、建設進度明顯滯后的相關部門進行督辦并及時通報。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全區城市管理輔助隊伍規范化建設的實施方案》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2〕8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關于深入推進全區城市管理輔助隊伍規范化建設的實施方案》已經區政府同意,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2月22日
關于深入推進全區城市管理輔助隊伍規范化建設的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理順基層城市管理體制機制,規范城市管理輔助隊伍,提高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推進區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據區委辦、區政府辦《關于推進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的實施方案》(海辦發〔2020〕1號)和《關于印發〈全區行政執法機關“厚植為民情懷、提高執法水平”主題教育實施方案〉的通知》(海辦〔2021〕90號)等文件精神,結合海門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改革和完善全區城市管理體制機制,健全城市管理網絡,整合城市管理力量,規范城市管理隊伍,形成資源整合、職責清晰、重心下沉、多方協同、高效運行的城市管理工作體系,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精準化、專業化水平,打造智慧韌性的區域治理示范區,為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海門現代化建設新篇章提供堅強有力的城管保障。
二、工作目標
(一)實現人員聘用規范化。嚴把城市管理輔助人員進人關,統一城市管理輔助人員的招錄辦法,明確聘用條件,堅持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錄用,實現人員聘用的規范化、科學化、合理化。
(二)實現學習教育常態化。以提升輔助人員法治能力和專業水平為目標,把學習教育融入輔助人員日常工作之中,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與業務工作培訓相結合,以學促提升,提高輔助人員綜合素養。
(三)實現職責任務清單化。規范城市管理輔助人員職責任務清單,明確工作標準和要求,推動城市管理輔助隊伍依任務清單履行職責,實行清單化、項目化管理。
(四)實現考核評價科學化。科學制定城市管理輔助人員崗位管理和人員考核辦法,加強日常監督管理,通過考核推動履職盡責,將考核結果與評星定級相結合,提高人員職業歸屬感、認同感、榮譽感。
三、具體措施
(一)規范錄用程序
1.合理控制數量。由區城管局會同區委編辦、區人社等部門根據各地區人口數、面積數、現有城市管理人員隊伍狀況、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等因素,科學確定各區鎮(街道)城市管理輔助人員的配備數量(見附表1)。
2.統一招錄規范。由區城管局會同區人社局制定城市管理輔助人員基本招聘條件(見附表2)。區鎮(街道)根據基本招錄條件,結合各自實際,增加相關個性化的條件,出臺最終招錄辦法及程序,組織好人員的招錄工作。同等條件下,優先招聘城市管理類畢業生、退役士兵、見義勇為積極分子等人員。各區鎮(街道)完成人員招錄后,報區城管局備案。
3.加強崗前培訓。擬錄用的城市管理輔助人員必須經過區統一組織的崗前培訓,能夠熟練掌握城市管理職業技能要求,符合上崗條件,統一頒發上崗證;對于不能通過培訓的人員,不得錄用。建立年度定期培訓制度,開展“青藍結對”等活動,強化法律知識、業務技能、紀律作風、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高城市管理輔助人員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
(二)健全崗位職責
4.規范職責清單。根據城市管理實際需要,制定城市管理輔助人員事項清單、不得從事的負面清單。重點開展與城市管理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的宣傳、巡查發現、信息收集、隱患排查、違法行為勸導、群眾意見建議反饋等輔助性工作。
5.規范日常行為。城市管理輔助人員須在城市管理執法人員監督下開展城市管理宣傳、教育、勸導等輔助性工作。健全城市管理人員崗位調度、協同聯動機制,加強日常行為管理。
(三)完善運行機制
6.建立網格模式。結合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科學配置城市管理工作網格人員力量,按照“輔助人員吹哨+執法人員亮證”的模式,推動城市管理執法人員與輔助人員下沉到網格,實行網格負責制。在網格內開展日常巡查、違法行為勸導、事件上報等工作。
7.健全聯動模式。依托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平臺,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建立完善規范高效的基層城市管理運行機制,實現問題信息全采集、事件處置全流程、矛盾隱患全處置、便民服務全方位,在線科學調度城市管理人員力量,及時聯動處置可能存在輿情風險的事件。
(四)嚴格管理體制
8.明確相關職責。堅持區委區政府統一領導,由區鎮(街道)負責執法人員和輔助人員相關工資、績效、裝備(電腦、執法車輛、記錄儀等)經費及辦公場所的保障。同時,按照“誰使用、誰管理、誰負責”的原則,嚴格明確和落實城市管理輔助人員管理責任。將屬地綜合執法局(除安監以外的城管工作)與下沉的城管大隊(中隊)合二為一,實行“局隊合一”管理模式,由區鎮綜合執法局負責城市管理輔助人員日常管理、業務指導、監督考核等工作。
9.提升管理方式。圍繞長效化、制度化管理模式,建立健全人事管理制度、崗位責任制度和考核考勤制度、監督考評制度等,以及工作情況記錄、請示報告、保密等制度,強化城市管理輔助人員日常管理。建立城市管理輔助人員信息化管理,運行智能化手段,提高日常管理、考核監督等效率。
(五)科學保障考核
10.健全考核體系。各區鎮(街道)針對城市管理輔助人員的工作狀態、工作成效、工作記錄、教育培訓等情況制定績效考核評價辦法。考核分為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個等次,考核等次每年度評定一次。其中評定優秀等次的人數不超過本單位城市管理輔助人員總人數的15%,并根據考核等次發放相應績效。
11.規范待遇保障。對城市管理輔助人員薪酬制定管理辦法,具體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層級工資、加班補貼等組成。根據城市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為城市管理輔助人員購買意外傷害保險,經費列入同級財政資金保障。由區鎮(街道)為城市管理輔助人員配備全區統一的服飾(服飾標準由區城管局統一提供),其他人員一律不得著與城管輔助人員相同或相仿服飾。
12.打通晉升通道。試點城市管理輔助人員分級管理模式,建立考核競爭晉升機制,提高工作主動性、積極性。打通城管輔助人員晉升通道,根據從事城市管理輔助工作年限、工作實績、遵章守紀、年度考核結果等情況,對評選出的優秀人員,不定時按一定比例進入村(社區)定職干部序列。
四、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推動城市管理輔助隊伍規范化建設是全區統籌推進城管執法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提升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環節。區有關部門、各區鎮要高度重視,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要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嚴格按照區統一部署要求,落實好各項任務。同時,各地各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共同研究解決推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形成工作合力,確保圓滿完成任務。
2.突出問題導向。堅持查擺問題,以問題導向推進城市管理輔助隊伍作風建設,圍繞深化改革、規范管理、提質增效、有序發展等重點,通過經常性開展系統學習教育,樹牢隊伍常態意識,正確培育和引導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風,為實現城市管理持續健康發展長遠目標而努力奮斗。
3.做好長效管理。將城管輔助隊伍規范化建設相關的裝備保障、經費保障、制度建設、工作績效等內容納入各區鎮(街道)高質量考核,各區鎮(街道)要嚴格對照隊伍規范化建設相關文件精神和要求,完善規章制度,加強日常考核,強化依法行政,以隊伍規范化建設促進城市管理輔助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實現全區城管執法工作轉型提質和長效管理。
人事任免
區政府關于施春偉同志任職的通知
海政干〔2022〕1號
海門港新區管理委員會:
經研究,決定:
施春偉同志任海門區海門港新區農村工作局局長,試用期一年。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
2022年1月7日
區政府關于陳冬華等同志職務任免的通知
海政干〔2022〕2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經研究,決定:
陳冬華同志任海門區海門街道辦事處主任;
免去殷亮同志海門區海門街道辦事處主任職務;
免去楊杰同志海門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職務。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
2022年1月14日
大事記
重要活動
(2022年1月1日—2022年2月28日)
·1月1日,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主持召開《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座談會,聽取四套班子老領導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政府工作報告(征求意見稿)》以及政府工作的意見建議。
·1月3日,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主持召開十七屆區政府第69次常務會議,傳達學習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南通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研究部署我區政府系統貫徹落實工作;討論《政府工作報告》《關于南通市海門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關于南通市海門區2021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2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三個征求意見稿;討論我區第二批安全生產巡查報告,研究部署安全生產工作;聽取我區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區創建工作情況匯報,研究部署下階段工作。
·1月4日,區工商聯(總商會)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召開。區委書記郭曉敏出席開幕式并講話。南通市工商聯主席陸建新到會祝賀。郭曉敏代表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與會代表和全體會員致以親切問候。郭曉敏說,過去五年,區工商聯在上級工商聯的有力指導下,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緊密團結廣大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認真履職盡責、主動擔當作為,服務發展有力度,建言獻策有深度,凝心聚力有溫度,自身建設有高度,為全區改革發展穩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月4日,區委書記郭曉敏主持召開區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安全生產工作有關會議和領導指示批示精神,研究部署歲末年初安全生產工作;研究我區2022年區委、區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郭曉敏強調,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于安全生產的各項決策部署,時刻緊繃思想之弦,壓緊壓實各項責任,結合季節特點、地區實際,扎實推進專項整治,堅決守牢安全發展底線。
·1月8日,區委、區政府召開全區“能力作風建設提升年”動員大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能力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省市委關于作風建設的系列要求,高質量推進全區“能力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努力打造政治過硬、具備領導現代化建設能力的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為海門高質量發展向縱深推進厚植基礎。區委書記郭曉敏講話。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主持會議。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成偉、區政協主席倪永平、區政協黨組書記黃衛鋒、區委副書記徐加明等四套班子全體領導參加會議。
·1月10日,區委書記郭曉敏在參加區政協十五屆一次會議經濟二組討論時指出,在經濟發展過程當中,企業是海門高質量發展的細胞單元和重要基礎支撐,企業家委員是海門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示范區的寶貴財富。希望企業家委員積極傳承、大力弘揚張謇企業家精神,搶抓機遇,積極創新,推動企業做大做強。區政協黨組書記黃衛鋒參加討論。
·1月15日,區委、區政府召開沖刺首季“開門紅”動員會。區委書記郭曉敏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不動搖,繼續緊扣高質量發展“南通保第一、全省爭進位”目標,淡化年味、繃緊神經,從頭抓起、從緊抓實,奪取“開門紅”、推動“雙過半”、確保“滿堂紅”,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主持會議。
·1月17日,區委書記郭曉敏前往海門街道、濱江街道,走訪慰問低保戶、優撫對象、困難老黨員等,向他們送上黨和政府的關懷以及新春祝福。她強調,各級黨委政府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刻把群眾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特別要關心困難群眾的生活,用心用情為他們辦實事、解難事,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1月18日,上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研究院和海門區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上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研究院院長周偉和我區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一起見證了項目簽約。
·1月18日,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開展春節走訪慰問活動,看望慰問優撫對象、困難老黨員和殘障人士,給他們送上新春祝福。他強調,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服務民生、改善民生、為民造福作為應盡之責,將百姓“急難愁盼”時刻掛在心上。
·1月18日,海門舉行首期政企“早餐會”。區委書記郭曉敏,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與12位受邀企業家共進早餐,深入了解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難點堵點,面對面協調解決“急難愁盼”問題。郭曉敏強調,企業是海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各相關部門、區鎮要以“營商環境提升年”為引領,主動對接、暢通渠道、精準服務,助力企業紓困解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助推企業做大做強做優,全力實現首季“開門紅”。
·1月22日,全區煙花爆竹禁放工作推進會召開。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出席會議并講話。
·1月22日,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主持召開十八屆區政府第1次常務會議,集中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學習貫徹全國及全省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研究部署全區疫情防控工作,討論全區“工業倍增”“小微工業企業列規增收”“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1月26日,區委書記郭曉敏率隊前往企業、車站、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和社區,檢查安全生產、疫情防控工作,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發展規劃和存在問題。郭曉敏強調,要統籌發展和安全,落細落實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堅守安全底線,筑牢疫情防線,強化企業服務,增強發展活力,推動企業做大做強,為海門經濟發展穩中求進提供有力支撐。
·1月27日,區委召開全區領導干部警示教育大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更加自覺地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區委書記郭曉敏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全區廣大黨員干部要迅速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市委關于全面從嚴治黨最新部署要求上來,以更強意志、更大決心、更嚴舉措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努力為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示范區提供堅強紀律保證,以管黨治黨的過硬成果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主持會議。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成偉,區政協主席黃衛鋒,區委副書記徐加明等區四套班子領導參加會議。
·1月28日,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走訪企業、檢查安全生產、督導疫情防控工作。沈旭東強調,要認真落實區委十五屆二次全會精神,按照全區沖刺首季“開門紅”動員會議等部署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落細落實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堅守底線,堅定信心,為推動海門新一輪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1月28日,區委、區政府召開老干部迎新春座談會。區委書記郭曉敏,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成偉,區政協主席黃衛鋒,區委副書記徐加明等區領導與老領導、老同志歡聚一堂,共迎虎年新春,共話海門發展。
·1月30日,區政府黨組召開黨史學習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主持會議并作總結講話。區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重要講話精神和國家、省重要會議精神,傳達學習省兩會精神,研究我區貫徹落實工作。區委書記郭曉敏主持會議,強調要進一步增強乘勢而上、追趕超越的精氣神,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努力推動現代化示范區建設形成引領態勢,為全省、全市提供更多海門經驗、海門貢獻。
·2月7日,區委、區政府召開全區高質量發展總結表彰暨“招商引資突破年”動員大會。區委書記郭曉敏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全區上下要始終堅持高質量發展考核“南通保第一、全省爭進位”目標不動搖,惜時如金、聞令而行,收心歸位、合力攻堅,確保首季“開門紅”、半年“雙過半”、全年“滿堂紅”,以高質量發展的優異成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主持會議。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成偉、區政協主席黃衛鋒等區四套班子領導出席會議。區委副書記徐加明宣讀表彰決定。
·2月9日,區委書記郭曉敏赴海門開發區調研企業生產經營和重大項目建設,強調開發區要始終堅持項目為王,強化企業創新驅動,加快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步伐,全力打造產業集聚新高地、科創引領新示范,為海門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示范區作出更大貢獻。
·2月9日,區委書記郭曉敏赴海門港新區調研,強調海門港新區要認真貫徹落實“招商引資突破年”動員大會精神,進一步增強服務意識,強化要素保障,狠抓項目建設,著力解決推進中的難題,全力以赴推動重大項目快建設、快轉化、快見效,切實扛起再造一個工業海門的使命擔當。
·2月9日,區委、區政府舉行一季度重大產業項目開工活動,吹響新一年虎躍龍騰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沖鋒號。區委書記郭曉敏宣布項目開工。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講話。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成偉,區政協主席黃衛鋒出席開工儀式。
·2月9日,南通市委書記王暉在濱江會議中心會見了新加坡俐馬集團董事、馬來西亞俐馬集團總裁、俐馬(南通)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漢龍一行。市委常委、秘書長王洪濤,副市長潘建華,區委書記郭曉敏,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參加活動。
·2月10日,我區第二期政企“早餐會”如約而至。區委書記郭曉敏,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邀請部分上市企業及重點擬上市企業主要負責人共進早餐,面對面溝通交流,商討企業上市及資本運作,鼓勵企業順“市”而為,乘“市”而上,奮力沖刺“滬深北”。
·2月11日,區委、區政府召開“營商環境提升年”動員會,動員全區上下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項決策部署,以營商環境大提升全面筑牢“穩”的基礎、提升“進”的動能,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考核“南通保第一、全省爭進位”目標、奮力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示范區提供堅強支撐。區委書記郭曉敏出席會議并講話。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作工作部署。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成偉,區政協主席黃衛鋒,區委副書記徐加明等區四套班子領導出席會議。
·2月12日,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召開登攀2022動員大會。區委書記郭曉敏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開發區作為全區經濟工作主力軍、主陣地,要牢牢抓住風口,集聚優質資源,持續深化改革,奮力做大做強,當好全區高質量發展主力軍,以優異成績慶祝開發區三十華誕,以驕人成果向黨的二十大獻禮。
·2月15日,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主持召開全區疫情防控工作會議,他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牢記疫情防控就是“國之大者”,嚴格按照省市區委關于疫情防控的最新決策部署,全面進入臨戰狀態,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舉措,全面筑牢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
·2月15日,區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近期重要講話、重要致辭、重要文章精神,研究我區貫徹落實工作;傳達學習省市疫情防控工作有關會議精神,聽取全區疫情防控工作基本情況匯報。區委書記郭曉敏主持會議,強調全區上下要認真落實國家、省、市最新防控要求,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松勁心態,突出一個“實”字,狠抓一個“快”字,緊起來、嚴起來、行動起來,進一步織密織牢全區疫情防控網。
·2月16日,區委書記郭曉敏以“四不兩直”方式前往企業、區鎮采樣點、商超、賓館、農貿市場、小區、疫情防控指揮部等地,檢查調研疫情防控工作。她強調,要按照省市最新部署要求,科學研判疫情防控形勢,根據需求激活防控體系,壓實責任、精準管控,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細落實落到位,切實筑牢“外防輸入”嚴密防線。
·2月17日,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主持召開十八屆區政府第2次常務會議,學習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聽取全區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專項整治推進情況通報,討論《“十四五”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規劃》《創建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工作方案》《全區2022“營商環境提升年”實施意見》等,研究部署下階段重點工作。
·2月17日,區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學習(擴大)會,邀請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原副校長朱亮高作“增強政治意識,砥礪‘政治三力’”專題輔導報告。區委書記郭曉敏主持學習會,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確保各項工作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成偉,區政協主席黃衛鋒,區委副書記徐加明等區四套班子領導參加學習。
·2月18日,區委書記郭曉敏以“四不兩直”方式前往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點、企業、社區等地,督導疫情防控工作。她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按照中央和省、市關于疫情防控的最新決策部署,從嚴從快抓細抓實疫情防控工作,進一步筑牢“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固防線。
·2月20日,南通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代主任姜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董正超率隊來海,督導疫情防控工作,對海門疫情防控工作給予充分肯定,要求進一步嚴起來、緊起來,加密防控措施,加強能力建設,層層傳導壓力,切實筑牢“外防輸入”堅固防線。區委書記郭曉敏陪同。
·2月22日,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深入建筑企業開展調研,了解企業運營情況以及2022年企業發展計劃,幫助企業現場會辦有關事項,助力企業實現更好更快發展。沈旭東要求,建筑企業要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持續擦亮“海門建筑”品牌,為海門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2月22日,2022年全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召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市區黨代會、全國全省南通市宣傳部長會議和區委十五屆二次全會精神,總結2021年我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研究部署今年重點工作。會前,區委書記郭曉敏作出批示,對全區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對做好今年工作提出明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