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第3期(總第148期)
目 錄
文件選登
區政府關于進一步調整完善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聯席會議制度的通知 (1)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海門區征兵工作實施細則》的通知 (7)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海門區推進交通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的通知 (13)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23年海門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的通知 (19)
區政府辦公室轉發區勞動競賽委員會《關于在全區開展“踐行新思想 建功新征程”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意見》的通知 (23)
關于印發《全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26)
關于印發《關于推行區域化農業技術服務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29)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海門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31)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萬事好通·馬上辦”海門區一站式企業發展數字化服務平臺運行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39)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海門區加強污染物減排暨建立減排總量庫推進總量平衡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42)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海門區“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47)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海門區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通知 (55)
人事任免
大事記
文件選登
以正式發文為準
區政府關于進一步調整完善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聯席會議
制度的通知
海政發〔2023〕8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為搶抓當前股票發行全面注冊制改革和北交所擴容等多層次資本市場歷史機遇,持續加大全區企業上市掛牌推進力度,區政府決定對原海門區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聯席會議制度進行調整完善。調整后的海門區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聯席會議制度如下:
一、聯席會議組織架構
召 集 人:沈旭東 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區長
周國強 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
成 員:馮 斌 區政府辦公室主任
黃 燕 區人民法院副院長
張 斌 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王 飛 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編辦主任、老干部局局長
沈小明 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局長
郁 逵 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
黃 瑋 區科學技術局局長
陳永剛 區公安局副局長
高志雄 區司法局局長
陳詠梅 區財政局局長
馮 新 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陳 杰 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
張 磊 區城市管理局局長
顧 健 區商務局局長
葛小軍 區應急管理局局長
楊忠平 區審計局局長
鄒 宇 區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
潘衛星 區行政審批局局長
嚴雪松 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陸 楊 區醫療保障局局長
王洪新 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
徐 華 區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
楊曉梅 南通海關駐海門辦事處主任
劉志凌 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
劉華軍 海門生態環境局局長
陸 琰 海門稅務局局長
曹 勇 公積金管理中心海門管理部主任
陳馮軍 中國人民銀行海門支行副行長(主持工作)
二、聯席會議主要職能
(一)研究制定全區企業上市、新三板掛牌中長期規劃、年度計劃、階段性目標;
(二)交流分析全區資本市場發展情況及企業上市、新三板掛牌形勢,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提出對策建議并協調解決;
(三)幫助全區上市入軌企業協調解決上市、新三板掛牌和直接融資過程中需區級層面推進的重大問題;
(四)指導、推動全區上市后備企業培育工作;
(五)研究落實加快推動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促進上市及新三板掛牌公司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機制、支持措施;
(六)督查各區鎮、各部門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計劃制定和完成情況,定期通報各區鎮推進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進展情況。
三、工作機構及成員單位職責
聯席會議設上市工作推進落實組(以下簡稱“推進落實組”),負責聯席會議具體事項落實,由區政府分管領導任總協調,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任組長,各成員單位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組長。推進落實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具體人員名單如下:
總 協 調:周國強 區委常委、區政府常務副區長
組 長:王洪新 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
周 杰 區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副 組 長:黃 燕 區人民法院副院長
張 斌 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黃錢渠 區人才工作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區委組織部人才引進科科長
沈小明 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新聞出版局(版權局)局長
施正輝 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陳春波 區科學技術局副局長
陳永剛 區公安局副局長
趙 麗 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辦公室專職副主任
鈕 凱 區財政局副局長
倪 丹 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金 鑫 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
沈蘊華 區城市管理局黨組成員
龔 健 區商務局副局長
曹連法 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
李 莉 區審計局副局長
陳 娟 區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副主任
張 鋒 區行政審批局總工程師
花 忠 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俞佳鈺 區醫療保障局副局長
梅施偉 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
徐 華 區消防救援大隊大隊長
邱 潔 南通海關駐海門辦事處副主任
成 強 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
施 波 海門生態環境局總工程師
李廣生 海門稅務局副局長
倪 健 公積金管理中心海門管理部副主任
戴 洋 中國人民銀行海門支行副行長
推進落實組的職責:負責聯席會議日常工作;負責提出聯席會議議程,組織會務,編寫會議紀要,督辦落實會議議定事項,具體收集匯總、協調落實企業上市工作中的有關問題;負責上市入軌企業的聯系與服務;負責與聯席會議成員單位的聯絡工作;完成聯席會議交辦的其他相關事項。
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按職能承擔相關工作。
(一)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負責聯席會議推進落實組辦公室工作。具體負責全區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和指導服務;推動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并組織實施;組織業務培訓和宣傳推介活動;協調有關單位解決企業在改制上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負責與境內外證券交易所和券商等中介機構聯系和溝通;負責全區上市后備企業培育庫的系統建設、維護管理;完成聯席會議交辦的其他工作。
(二)區人民法院、區人民檢察院:協調解決企業歷史遺留相關問題,及時辦理相關手續;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三)區委組織部:負責推動人才類上市后備企業的挖掘、發現及培育工作;指導支持上市公司和上市入軌企業優先申報人才類項目并獲得各類人才資金、榮譽。
(四)區委宣傳部:負責協調區內外媒體支持我區做好企業上市重大宣傳報道以及企業上市政策法規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規范區內媒體對相關市場信息的傳播行為,指導和幫助擬上市企業和上市公司做好輿情引導工作。
(五)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推動全區工業類上市后備企業的挖掘、發現及培育工作,支持“專精特新”企業加快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區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培育庫;指導并優先支持上市公司和上市入軌企業申報“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及各類政策扶持資金;對全區擬上市企業涉及技改投資項目的核準或備案工作給予指導和支持,協調落實相關項目和政策性資金;對化工類擬上市企業給予提前指導;負責對擬上市企業募集資金項目的境外投資備案給予指導和支持,積極爭取上級發改委對我區擬上市企業募集資金項目的支持;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六)區科技局:負責推動全區科技類上市后備企業的挖掘、發現及培育工作,支持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快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區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培育庫;指導并優先支持上市公司和上市入軌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各類科技政策扶持資金,協調落實相關項目和政策性資金。
(七)區公安局:維護上市公司和上市入軌企業生產經營的良好治安環境;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八)區司法局:指導我區法律服務機構為上市后備企業提供優質法律服務;依法依規出具擬上市企業歷史沿革合法性審查確認相關材料。
(九)區財政局:持續優化財政政策資金對企業上市掛牌、上市公司再融資等支持力度,協調解決企業上市過程中的財政政策問題。
(十)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醫療保障局:指導擬上市企業建立和完善勞動保障、醫療保障制度;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十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城市管理局:加強對擬上市企業相關業務指導,協調擬上市企業有關建設等歷史遺留問題;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十二)區商務局: 負責推動全區商貿流通領域的服務業上市后備企業的發現、挖掘、培育工作,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服務業企業納入區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培育庫;協調落實相關政策和項目資金支持,負責指導和協調上市入軌企業完善涉及外商投資相關審批、備案手續;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十三)區應急管理局:指導上市入軌企業依法合規運營,嚴格遵守安全生產各項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依法依規出具相關安全生產證明材料。
(十四)區審計局:負責企業上市有關財政獎補資金審計監督工作。
(十五)區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辦公室:加快推進區國有企業上市工作,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企業納入區重點上市后備企業培育庫;對企業改制上市過程中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進行監管,協調落實企業上市過程中有關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協助擬上市企業辦理有關國有股權設置和管理報批手續。
(十六)區行政審批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擬上市企業募投項目的立項給予指導和支持;對企業上市前股改登記給予業務指導;協調落實企業上市過程中市場監管、工商登記相關工作,幫助企業妥善處理歷史遺留的工商登記不規范等問題,完善企業改制過程中的工商登記手續;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十七)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企業募集資金投資項目所需規劃、建設、用地等事項給予指導和支持,及時辦理有關手續;協調解決企業歷史遺留涉及規劃、土地的相關問題;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十八)海門生態環境局:負責指導上市后備企業建立和完善環保相關制度,協調解決環境管理相關問題;根據審批權限協助做好企業上市過程中有關項目環保審批工作;提前指導上市入軌企業依法合規運營,積極化解相關矛盾,避免出現影響上市的重大處罰事項;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十九)海門稅務局:對上市入軌企業、上市公司加強涉稅風險精準監管,優化納稅服務,協調落實企業上市過程中有關稅收規范的相關工作,加強對入圍企業納稅指導,幫助企業防范化解涉稅風險;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二十)海門消防救援大隊、南通海關駐海門辦事處、公積金管理中心海門管理部、中國人民銀行海門支行:協調解決企業歷史遺留相關問題,及時辦理相關手續;提前指導上市入軌企業依法合規運營,積極化解相關矛盾,避免出現影響上市的重大處罰事項;依法依規出具相關證明文件。
(二十一)各區鎮人民政府(管委會):采取積極措施,推動轄內企業上市和新三板掛牌工作,提出擬上市企業需要區級層面研究協調的問題,報告企業上市進展情況。參加涉及本轄區有關上市企業問題的聯席會議。
四、聯席會議工作規則
(一)議題確定。聯席會議召開前,由推進落實組與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會商后,提出會議議題,經聯席會議召集人審定后,提交聯席會議討論審議。各區鎮、各有關部門和單位應及時向推進落實組提供企業上市工作的計劃安排、實施方案、動態信息及需提交聯席會議研究協調的事項等。
(二)會議召集。聯席會議原則上每雙月召開一次,由聯席會議召集人召集。聯席會議內容主要是檢查上階段工作完成情況、督促工作進度以及協調重大問題。根據議題內容由相關聯席會議成員及推進落實組成員參加,聯絡員可視情況列席。根據工作需要和進展情況,聯席會議可臨時決定召開,由部分成員單位參會,議題內容涉及聯席會議成員單位以外部門的,可視情況邀請參加。根據工作需要形成會議紀要。
(三)議定事項落實。根據職責分工,及時組織落實聯席會議議定事項,并將實施情況及時反饋給推進落實組。推進落實組應加強跟蹤督辦。聯席會議協調或審議的事項,涉及單個部門的,由相關部門提出協調方案;涉及多個部門的,由出席會議的有關成員單位協商一致形成解決方案;確實無法協商一致的事項,按程序提交區政府審議。
(四)建立專班制度。原則上上市入圍企業都要建立工作專班,目標化管理,常態化推進。區鎮層面,由園區(管委會)、鎮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和上市聯絡員組成;企業層面,由企業董事長、企業董秘和財務總監組成;中介層面,由券商負責人、律所負責人和會所負責人組成;區級部門層面,由金融局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和科室負責人、具體經辦人員以及相關成員部門分管負責人組成,統籌負責日常推進工作的聯系與協調。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
2023年6月1日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海門區征兵工作實施細則》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3〕20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南通市海門區征兵工作實施細則》已經區政府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5月12日
南通市海門區征兵工作實施細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為適應征兵工作新形勢,促進征兵工作規范化、法治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江蘇省征兵工作條例》《江蘇省實施<軍人撫恤優待條例>辦法》等法律規定,結合本區實際,制定具體實施細則。
第二條本細則適用于海門區域內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院校、其他組織和公民平時的征集工作。征集對象為機關公務員、企事業單位職工,社會團體、院校和其他組織符合征集條件的公民,以大學畢業生為重點,突出各級各類學校畢業生征集,優先批準理工類大學生和備戰打仗所需技能人才入伍。
第三條依法服兵役是每個公民應盡的光榮義務,依法做好征兵工作是政府職責,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全國征兵從2020年開始,調整為一年兩次征兵、兩次退役。征集時間區分上半年和下半年兩次,上半年3月1日批準入伍,3月底結束;下半年9月1日批準入伍,9月底結束。
第二章 組織領導及職責分工
第四條設立以區長任組長,區人武部軍政主官和區政府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區人武部各科負責人和區委宣傳部,區教育體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交通運輸局、衛健委、退役軍人事務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總工會、團區委、婦聯等有關職能部門分管領導為成員的征兵領導小組,領導全區征兵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征兵辦公室,主任由區人武部部長擔任,成員由區人武部各科和區委宣傳部,區教育體育局、公安局、民政局、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交通運輸局、衛健委、退役軍人事務局等部門和單位1-2名相關人員組成。成立綜合計劃組、體格檢查組、政治考核組、宣傳教育組、紀檢監督組、運輸被裝組、優撫安置組,組成人員根據工作需要和人員變化,每年1月份及時作出調整。綜合計劃組、體格檢查組、政治考核組每年兩次征集期間分別進行集中辦公,宣傳教育組、紀檢監督組、運輸被裝組、優撫安置組根據征兵工作進程,適時組織集中合署辦公,按照職責分工開展各項工作。辦公地點設在區征兵辦公室,抽調到辦公室工作的人員,原則上原單位不再安排參與征兵工作以外的工作。
各鎮政府(含海門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下同)應設立征兵工作領導組,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對征兵工作負總責。其他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及組織的征兵工作,應指定一個部門或專人負責。
第五條區人武部是區政府的兵役機關,在上級軍事部門和區政府的領導下,具體負責辦理本區的征兵工作。各成員單位按照征兵工作職責履職,協同做好征集。
綜合計劃組(區人武部軍事科):負責全區征兵工作的計劃協調、跟蹤指導和督導檢查工作,及時協調解決征兵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困難問題,確保征兵工作圓滿完成。
體格檢查組(區衛健委):負責指導選派業務精、責任心強的醫務人員,組織體檢工作人員培訓,嚴格執行征兵體檢標準,加大檢查督導力度,杜絕身體退兵問題。
政治考核組(區公安局、區教體局):負責貫徹落實征兵政治考核政策規定,部署實施本區的征兵政治考核、學歷審查工作,培訓征兵政治考核工作人員,組織協調有關單位和部門開展征兵政治考核,指導和檢查監督基層單位的征兵政治考核。
宣傳教育組(區委宣傳部、區人武部政工科):負責擬制征兵宣傳教育計劃,積極會同新聞單位搞好征兵宣傳,檢查指導各鄉鎮(街道)征兵宣傳、法紀教育、優撫安置、退役管理解讀等動態報道工作,同時對網上征兵輿情進行監督。
紀檢監督組(區人武部紀委):負責監督廉潔征兵等征兵政策執行情況,搞好廉潔征兵教育,對征兵工作各個環節進行全程督導。
運輸被裝組(區人武部保障科、交通運輸局):負責擬制新兵運輸計劃和有關材料,加強與鐵路、公路、交通部門和接兵部隊聯系,做好新兵運輸工作。
優撫安置組(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負責應征青年的優撫安置工作,抓好以義務兵優待金發放、退役士兵安置為重點的擁軍優屬工作落實。
第三章 宣傳教育
第六條區、鎮兩級應將征兵宣傳納入國防、法治教育規劃,廣泛宣傳征兵法律政策規定。
第七條 區宣傳部門和兵役機關聯合制定征兵宣傳方案,明確相關單位的宣傳任務、宣傳內容和宣傳方式。
第八條每年的1月和6月為征兵工作集中宣傳月,區宣傳部門要在新聞媒體重要版面和黃金時段公益性開展征兵政策規定和征兵工作動態宣傳。
第九條 區征兵辦公室要多措并舉加大宣傳力度,公布法律政策,督導網上應征報名。
第十條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應當加強對公民的國防教育和兵役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培養公民的愛國主義思想,增強公民的國防意識和依法服兵役的觀念。
第十一條各鎮要積極開展征兵宣傳進學校、進村(社區)、進企業活動。
第四章 征兵步驟
第十二條兵役登記。區人武部發布兵役登記公告后,各鎮武裝部通知并組織當年12月31日前年滿18周歲的男性公民,于當年6月30日前登錄全國征兵網進行兵役登記和發放兵役登記證。
第十三條目測初檢。各鎮武裝部逐一通知網上報名適齡青年進行現場確認,參加初檢初審。適齡青年現場確認時,遞交《入伍申請書》,各鎮武裝部會同征兵體格檢查組和政治考核組織體格目測、病史調查、政治和文化初步審查。
第十四條體格檢查。應征公民的體格檢查工作,在區征兵辦公室具體安排和指導下,由區衛健部門負責實施。負責體格檢查工作的醫務人員應嚴格執行應征公民體格檢查標準和規定,保證新兵體檢質量。
第十五條政治考核。應征公民的政治考核工作,在區征兵辦公室組織下,由區公安、教育部門負責實施,有關部門、單位和個人應當予以配合。
第十六條審批定兵。根據南通軍分區、南通市《量化積分定兵實施辦法(暫行)》,對“雙合格”青年量化賦分排序,形成初步定兵計劃,召開會議審批定兵。
第十七條交接、運輸新兵。區征兵辦公室按照規定擬訂新兵運輸計劃,并報上級審批。區交通運輸部門應當按照新兵運輸計劃,及時調配交通工具,保證新兵安全、準確到達部隊。
第十八條接收退兵。對部隊按規定退回的新兵,由區人民政府征兵辦公室辦理注銷入伍手續。原是機關、團體及其他組織的,應準予復工、復職;原是高等學校學生的,應準予復學;屬于入伍后拒絕服兵役被部隊退兵的,按照本細則第二十五條規定執行。
第五章 優撫優待
第十九條義務兵及其家屬受到社會的尊重。義務兵服現役期間,享受下列優待:
(一)優待金。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標準由海門區人民政府核發。進藏服役的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按照當年4倍標準執行,入艱苦地區服役的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按照當年標準2倍執行。
(二)獎勵金。從本區入伍的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和在校生服義務兵役期間,區人民政府每年發放獎勵金,專科在校生按照海門區義務兵家庭優待金的40%,已畢業的按照50%發放獎勵金,本科以上在校生按照海門區義務兵家庭優待金的50%,已畢業的按照60%發放獎勵金。
(三)立功獎勵金。現役軍人服現役期間被大軍區以上授予榮譽稱號、立功或者受獎的,由區人民政府按照以下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標準發放立功受獎獎勵金:被大軍區以上授予榮譽稱號和榮立一等功的,按照50%發放;榮立二等功的,按照40%發放;榮立三等功的,按照20%發放;被評為四有優秀士兵(警士)的,按照10%發放。
(四)一次性獎勵金。給予應征入伍的高學歷青年進行一次性獎勵。獎勵標準為大專畢業生一次性獎勵5000元,本科畢業生一次性獎勵7000元,碩士及以上畢業生一次性獎勵10000元。
(五)大學生入伍優待政策。大學畢業生參軍入伍開通“綠色通道”,優先報名應征、優先體檢政審、優先審批定兵;入伍前已被普通高等學校錄取并保留入學資格或者正在普通高等學校就學的退役士兵,退出現役后2年內允許入學或者復學;服役的大學畢業生可以優先選取軍士;取得全日制本科學歷和學士學位以上文化程度的士兵,根據軍隊有關條件要求可參加提干考試和保送入學。
(六)在職職工應征入伍的,原單位應當在其入伍前發給其入伍當月的全額工資、獎金和各項補貼,原勞動合同期限根據服役期限相應順延(本人提出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的除外),原單位不得強迫其解除勞動合同。
(七)入伍前是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含合同制人員)的,服現役期間,其家屬繼續享受該單位職工家屬的有關福利待遇。
第二十條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多渠道、多形式安置退出現役的士兵。
(一)機關、團體、企事業單位,都有接收安置符合安排工作條件退役士兵的義務,應當接受當地人民政府分配的安置任務。服現役年限和符合規定待安排工作時間計算為工齡,服役經歷視為基層工作經歷。
(二)服役5年(含)以上的海門區戶籍或生源的高校畢業生,可與符合條件的“西部計劃”“蘇北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和大學生村官共享公務員定向考錄計劃;區屬事業單位按照分別不低于年度事業單位普通管理崗位和工勤崗位招聘數量10%和30%的比例,制定退役大學畢業生專項招聘計劃。專業技術崗位招聘人員時,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聘用符合崗位條件的從我區批準入伍大學生退役士兵。入伍的應屆大學畢業生退役一年內,可視同當年應屆畢業生,享受應屆畢業生錄(聘)用同等政策。
(三)放寬普通高等職業院校(專科)大學生士兵升學條件限制,高職(專科)畢業生及在校生(含高校新生)應征入伍,退役后在完成高職(專科)學業的前提下,可免試入讀普通本科,或根據意愿入讀成人本科。
(四)鼓勵企業聘用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五)自主就業退役士兵退役后可參加退役軍人補貼性教育培訓,包括適應性培訓、創業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學歷教育、個性化培訓及由省退役軍人事務和財政部門共同認定可納入補貼范圍的其他教育培訓。
(六)對自主就業的退役士兵,按相關標準,發放經濟補助。
(七)退役軍人按程序申請辦理優待證,持證人憑優待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保障法》和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公共交通、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優待服務。
第六章 獎勵與懲處
第二十一條 每年超額完成征兵任務和履職盡責成績突出的單位或個人,優先推薦評先評優。
第二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單位和個人,不得被評為征兵工作先進:
(一)未能完成當年征兵任務的;
(二)因嚴重失職、違紀出現責任性退兵的;
(三)廉潔征兵政策不落實,群眾反映較差的;
(四)發現問題報告不及時、處理不正確,造成負面影響和工作嚴重失誤的。
第二十三條各鎮(園區)黨政主要領導為征兵工作第一責任人,對完不成征兵任務或出現思想問題退兵的單位,年終武裝工作考核將依照有關規定予以扣分,黨政主要領導向區委、區政府、區人武部書面說明情況;分管領導、人武部長不能評優。
第二十四條有服兵役義務的公民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區人民政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強制其履行兵役義務,并可處以海門區義務兵家屬優待金標準二倍以上八倍以下罰款:
(一)拒絕、逃避兵役登記和體格檢查的;
(二)在征兵體格檢查、政治考核和走訪調查中隱瞞真實情況,弄虛作假的;
(三)應征公民拒絕、逃避征集的。
有前款第三項行為,拒不改正的,不得錄用為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職工或者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二年內不得出國(境)或者升學。
第二十五條入伍后逃避服兵役,造成嚴重影響,被區人武部裁定作退兵處理或者被部隊除名的,由區人民政府取消其家屬的軍屬優待,收繳全部優待金;有關單位不予復工、復職、復學。
第二十六條擾亂征兵工作秩序,或者阻礙征兵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的,由區公安機關依法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七條征兵工作人員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給予行政處分:
(一)索取、收受賄賂的;
(二)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的;
(三)徇私舞弊,將不合格人員征集入伍的;
(四)其他違紀行為的。
第二十八條區人民政府對違反有關兵役法律法規的單位和公民的處罰,由區人武部會同區政府有關職能部門辦理。
第七章 附 則
第二十九條本細則規定的各項獎勵與南通市及以上有關獎勵政策重復的,按照就高原則不重復享受。
第三十條區征兵工作所需經費列入區財政預算,各鎮和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等組織所需征兵工作經費,由各單位足額保障。
第三十一條本細則適用過程中的問題由區人民政府征兵辦公室負責解釋。
第三十二條本細則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本區以前發布的有關規定與本細則不一致的,以本細則為準。本細則沒有規定的,遵照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執行。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海門區推進交通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3〕21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南通市海門區推進交通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已經區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5月15日
南通市海門區推進交通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
交通運輸服務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是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發展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為切實推進海門區交通運輸服務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統籌各種運輸方式協同發展,更好支撐經濟產業轉型升級,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交通強國建設為統領,以交通運輸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交通運輸服務業現代化為目標,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統籌發展和安全,聚焦“降本、增效、提質”,推動交通運輸服務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建設便捷舒適、經濟高效、開放互聯、綠色智慧、安全可靠的交通運輸服務體系,為海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示范區提供有力支撐。
二、總體思路
堅持補短板和鍛長板相結合的原則。立足保障本地,加快破解行業痛點難點問題,服務海門產業運輸降本增效。兼顧腹地轉運,強化區位特色優勢,打造運輸服務特色亮點。推動海門建設交通運輸服務“一中心、一樞紐、一高地”,即將海門打造為陸海空一體化多式聯運中心、商貿服務特色現代物流樞紐、運輸產業融合創新發展高地。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基本建成“一體暢聯、經濟高效、安全便捷、智慧綠色、競爭有力”的現代交通運輸服務體系,交通運輸服務發展水平走在全省前列,成為促進海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一體暢聯。沿江沿海港口綜合通過能力達到5000萬噸,集裝箱通過能力達到280萬標箱,交通運輸服務網絡實現城鄉一體、區域協同、國際暢達,交通運輸服務支撐保障體系更加完善。
——經濟高效。運輸結構明顯優化,鐵路和水路貨運周轉量占比提升2個百分點以上,江海河、公鐵水等多式聯運量年均增長5%以上,客運站綜合利用比例達100%,以多式聯運、供應鏈物流為代表的跨方式、跨產業“無縫化銜接”、一體化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安全便捷。跨方式融合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均等化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運輸安全應急和風險管控體系進一步完善,交通運輸服務可靠性穩步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智慧綠色。交通運輸綠色低碳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車輛中新能源汽車占比達80%,城鄉公交信息化服務覆蓋率達100%,全鏈條智慧運輸服務體系加快構建。
——競爭有力。物流降本增效成效顯著,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降至11.8%左右,具有較強區域競爭力。運輸產業集群初見雛形,規模以上運輸企業數量達到10家。
到2035年,全面實現交通運輸服務現代化,構建形成全國領先的綜合運輸服務體系,對外運輸通道高效暢聯,城鄉運輸服務一體融合,行業發展更加智慧綠色,有力支撐和保障海門在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上走在前列。
四、主要任務
(一)平臺基地打造與通道體系構筑行動
1.引導運輸產業要素成片集聚發展。綜合考慮海門交通樞紐設施布局和產城空間格局,以用地審批、稅費獎補、水電收費等方面傾向性扶持政策為杠桿,逐步引導物流設施、物流企業、衍生業態等在空間層面分類集聚,形成特色鮮明、分工協作的運輸產業“5大集聚片區”。以通海港區、通海港站為核心,吸引內外貿集裝箱航運、鐵路白貨運輸、江海河聯運等業態要素集聚,形成沿江臨港集聚片區。以通州灣港區海門港作業區、東灶港站為核心,吸引大宗物資海(河)運、鐵路運輸、保稅物流、物貿交易等業態要素集聚,形成沿海臨港集聚片區。以寧啟鐵路海門站貨場為核心,吸引服務城市“外集內配”綠色鐵路物流的業態要素集聚,形成寧啟鐵路海門站貨場集聚片區。以南通新機場、海門北站為核心,吸引航空快遞分撥集散、高鐵快運、保稅物流等業態要素集聚,形成空鐵樞紐集聚片區。以疊石橋國際家紡城為核心,推動公路商貿物流升級發展,形成疊石橋商貿物流片區。〔區交通運輸局、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區商務局、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海門港新區管委會、三星鎮政府參與〕
2.優化完善物流園區布局。圍繞海門7大產業集群的物流需求,以運輸產業5大集聚片區引領空間布局,打造“4+1+N”物流園區體系。發揮海門本地大型國有企業積極性,推動“4”個綜合服務型物流園規劃建設。其中,通海港物流園重點發展集裝箱江海聯運、鐵路白貨運輸配套服務,吸引國際貨代企業、國內外知名航運企業、多式聯運企業入駐。東灶港站物流園重點發展金屬、礦石等大宗物資臨港(站)倉儲、臨港加工、商貿交易,吸引物貿企業入駐。海門站鐵路貨場物流園重點發展鐵路白貨拆拼箱、集散配送,吸引大型商貿類企業設立集配中心。空港物流園重點發展航空快遞、電商快遞、智慧物流,吸引快遞企業、智慧物流企業設立區域總部。推進疊石橋物流園與深國際物流園一體協作、錯位互補,打造“1”個商貿物流服務集聚區。結合實際需求和存量場站資源,打造“N”個城鄉快遞配送物流中心。〔區交通運輸局、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區商務局、區行政審批局、區財政局、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海門生態環境局、相關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江蘇海晟控股集團參與〕
3.暢通內外運輸通道網絡。構筑多元化國際物流通道。加快推動通海港區和海門港作業區碼頭、通海港站、東灶港站、寧啟鐵路海門站貨場建設,建立以通海港—上海港和通州灣新出海口為通關節點的航運通道,以通海港站、東灶港站、寧啟鐵路海門站貨場為接口連接海安及徐州的國際班列通道,以南通新機場、興東機場為通關節點的國際航空物流通道。完善區域物流通道,推動“T”字干線航道整治、通海港區鐵路專用線及洋呂鐵路建設,構筑沿江與沿海“十”字型物流通道,服務以長江經濟帶和沿海產業帶為腹地的江海(河)聯運、鐵路運輸。完善“八橫十縱”干線公路網,實現高等級公路對海門產業集聚區、物流節點、鄉鎮的聯通覆蓋。〔區交通運輸局牽頭,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海門生態環境局、區財政局參與〕
(二)運輸結構優化與多式聯運發展行動
4.提升港口水運對產業物流服務能力。以通海港區為重點,提升外貿水運服務能力。推動通海港區主動對接上海港,以資本、產品、信息為紐帶開展合作,研究開通與上海港間“公交化”集裝箱外貿內支線,探索通關查驗一體化模式,提升外貿內支水運航線的穩定性、時效性,改變海門區以集卡車為主要運輸方式的外貿集裝箱國內接駁運輸現狀。推動通海港區與上海港相關港航企業加強合作,引導還箱點資源共享。以通州灣港區海門港作業區為重點,基于臨港生產制造業需求,推動開通、加密與秦皇島港等北方煤炭港方向、與澳洲等國外原(燃)料產地方向的大宗物資內外貿海運航線。推動海門內河港口碼頭加強與通海港區、通州灣港區聯動,以“T”字內河航道為通道,完善通江達海的內河航線網絡,服務沿河企業生產物流“公轉水”。〔區交通運輸局牽頭,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區商務局、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海門港新區管委會參與〕
5.補齊本地鐵路貨運自給能力。通海港站建成后,推動開通至海安站集裝箱貨運區段車,服務于區內適鐵白貨運經海安中轉,逐步培育海門企業鐵路貨運偏好。定期對市場適鐵貨運需求開展摸排,適時推動寧啟鐵路海門站貨場開通集裝箱區段車或班列,承接部分本地鐵路白貨外集內配業務。推動東灶港站開通與“三西地區”(山西省、陜西省和內蒙古西部地區)、華北等煤炭、鐵礦石產地間的大宗散貨鐵路班線,服務沿海臨港片區重工業發展。推動海門北站在規劃建設中預留高鐵快運貨物安檢、快速接卸貨、分揀存儲等功能設施用地,提前謀劃高鐵快運基地。〔區交通運輸局牽頭,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區商務局、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參與〕
6.開拓江海鐵空多式聯運。依托通海港區,推動打造輻射長江中上游的聯運中轉門戶。以打造穩定運營的“長江中上游——通海港區——上海港/通州灣港區”集裝箱江海(鐵)聯運品牌線路為抓手,引導通海港區與長江中上游港航企業建立港航聯盟,開通、加密服務長江中上游物資進出海中轉的班輪航線。依托南通新機場,探索陸空聯運。推動南通新機場以航空快遞等省內尚存在供給缺口的領域為陸空聯運重點發展方向,吸引品牌快遞企業設立區域分撥中心。推動卡車航班等模式發展,提高航空運輸與陸運物流的銜接轉運效率。〔區交通運輸局牽頭,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區商務局參與〕
7.培育壯大多式聯運市場主體。支持本地鐵路、港口經營企業依托資本、設施優勢,拓展跨運輸方式組貨能力,升級轉型為多式聯運經營人。鼓勵江蘇海晟控股集團等海門大型國企,以申報創建部、省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項目為紐帶,通過投資入股等方式,聯合運輸市場主體,整合多式聯運市場資源。選擇性引進外地優良企業,吸引國內外優質多式聯運企業、知名航運企業、貨代企業在海門設立區域運營中心或分支機構。〔區交通運輸局、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區商務局參與〕
(三)商貿物流業態創新與品質提升行動
8.推動商貿物流高新業態發展。推動電商物流發展,以疊石橋商貿物流片區為重點,以家紡產業為主要服務對象,推動知名電商品牌依托深國際物流園等承載基地建設網貨分撥中心,設立區域性電商云倉。進一步探索市場采購貿易與跨境電商“合作出海”等先進運輸組織模式。推動保稅物流發展,依托通海港區、通州灣港區海門港作業區、南通新機場等樞紐,推動服務外向型經濟貿易的保稅倉儲、保稅加工等配套設施規劃建設。〔區商務局牽頭,區交通運輸局、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參與〕
9.提升商貿物流公路運輸服務品質。發揮公路貨運靈活性優勢,引導公路物流企業重點服務運輸距離在300公里以內、有“小批量、多批次、門到門”特征的商貿物流需求。提高公路物流企業集約化發展要素保障,對本地龍頭企業加強融資扶持和稅費獎補,鼓勵其以收購、兼并等方式整合市場,改變海門公路物流企業“小、散、弱”的現狀。推進“門檻管理”向“信用管理”轉變,以信用考核監管制度為抓手整治公路物流市場違規經營行為。引導本地公路物流企業品牌化發展,針對海門籍企業定期開展評優比選、表彰獎勵,推動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區交通運輸局牽頭,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區商務局、區財政局參與〕
(四)城鄉交通運輸服務一體融合發展行動
10.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建立城鄉融合、優質高效、發展一體的城鄉公共交通系統,實現城鄉公交線網規劃設置和運營調度“一張圖”、城鄉公交智能信息服務“一張網”、城鄉居民出行共用“一張卡”、城鄉公交服務質量“一個標準體系”,全面建成安全公交、便利公交、綠色公交、智慧公交及績效公交五大目標。〔區交通運輸局牽頭,區財政局參與〕
11.創新農村物流融合發展模式。加強農村物流市場主體培育,進一步優化理順海順公司與主要品牌快遞聯盟合作機制。創新農村物流運作模式,深化交郵合作,推廣鎮村公交代運郵件快遞。以疊石橋家紡產品上行運輸為重點,推動“農村物流+商貿、電子商務”的融合發展。提升海門城鄉物流特色品牌影響力,通過多媒體方式加強對“交郵合作·惠民興村”品牌的宣傳。〔區交通運輸局牽頭,區商務局、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區財政局、海門郵政管理局、江蘇海晟控股集團參與〕
(五)智慧化創新與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行動
12.培育引進智慧物流業態。扶持本地市場主體拓展智慧物流業態。支持江蘇疊石橋物流有限公司等有智慧物流發展意向、具有一定市場組織能力基礎的海門本地企業,探索發展網絡貨運平臺等智慧物流業態。選擇性引進外地優良企業。以臨空經濟區為重點,利用商貿配送需求市場、空鐵樞紐的優勢,吸引大型網絡貨運、智慧物流企業設立分支機構、運營中心。〔區交通運輸局牽頭,區商務局、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區科技局參與〕
13.推進全鏈路綠色低碳發展。營造交通運輸綠色發展新生態。在運輸場站建設中,注重土地和存量資源的集約利用,加強LNG加氣站、充電樁、岸電設施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在運輸裝備選擇上,推廣綠色低碳運輸工具,淘汰更新老舊車船。在運輸組織方面,推進公共“掛車池”“運力池”“托盤池”等共享模式和甩掛運輸等綠色低碳運輸方式發展。〔區交通運輸局牽頭,區財政局、海門生態環境局參與〕
14.強化運輸服務應急保障能力。強化應急物流配送能力。依托交通、郵政系統人員與運力,建立應急運輸隊伍,并注重加強日常培訓,制定應急物資配送線路、分配預案。提升非接觸式配送能力,鼓勵品牌快遞企業加強城鄉范圍內智能快遞柜網點布設。〔區交通運輸局、海門郵政管理局牽頭,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區財政局參與〕
(六)樞紐經濟體系構建培育行動
15.培育競爭有力的樞紐經濟體系。引導海門樞紐偏好型產業在空間布局上向交通樞紐及配套物流園區周邊集聚,利用交通區位優勢和集聚效應提高競爭力。通海港區-通海港站周邊重點引導布局裝備制造、海工船舶產業;通州灣港區海門港作業區-東灶港站周邊重點引導布局精品鋼、新材料、大宗物貿等產業;空鐵樞紐周邊重點引導布局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現代家紡等產業。推動交通運輸與海門本地先進制造業、現代商貿深度融合,積極發展現代物流供應鏈。〔區商務局、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區行政審批局、區科技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區交通運輸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參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海門區交通運輸服務業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全區交通運輸服務業發展,建立部門間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協商解決、合力推進發展中的重點難點事項。成立海門區交通運輸與物流協會,充分發揮協會在行業規劃、服務、管理、自律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構建政府與市場、協會等共同推動交通運輸服務業發展的良好局面。〔區交通運輸局牽頭,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區商務局、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區財政局、海門生態環境局、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參與〕
(二)加強規劃引導。加強與區級層面國土空間、生態環境、經濟產業等相關規劃的銜接。相關規劃修編過程中,充分考慮交通運輸服務高質量發展需要。主動做好與省、市層面相關規劃銜接。積極爭取重大項目納入上位規劃。〔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區交通運輸局牽頭,區商務局、區財政局、海門生態環境局參與〕
(三)研究政策支持。加強物流園區建設用地保障。建議全區預留1500畝以上土地,用于2023年-2035年間物流園區新建、擴建。對符合發展規劃的重點物流園區建設項目,在規劃審批、土地供應上給予優先安排。支持公共碼頭規劃建設,加強沿江沿海公共碼頭岸線儲備保障。積極爭取國家、省級相關政策資金支持,如客貨運場站建設、運輸結構調整、城鄉交通運輸發展等專項資金補助。加大對運輸服務發展的資金投入,對于集裝箱水運發展、鐵路白貨運輸發展、多式聯運發展、本地運輸業龍頭企業發展、智慧化建設等領域積極推進設立區級專項發展資金。積極拓展交通運輸投融資模式,形成多層次、多元化投入格局。〔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區交通運輸局、海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區行政審批局、區商務局、區財政局、海門生態環境局參與〕
(四)完善統計監測。結合交通運輸服務業發展趨勢和行業管理、決策與服務需求,研究建立可以反映海門實際交通運輸量,體現交通運輸服務與經濟社會發展適應性的監測方法、統計分析體系、評價指標。明確數據采集、分析方法,強化統計分析對行業管理決策的支持力度。完善基層數據庫,加大對數據的深度挖掘,探索發布交通運輸服務業相關運行指數。〔區交通運輸局牽頭,區統計局參與〕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2023年海門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3〕22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2023年海門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已經區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5月15日
2023年海門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十四五”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扎實推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的實施方案》要求,深入打好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攻堅戰,穩步推進2023年海門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治理,切實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特制定本方案。
一、實施原則
(一)推進片區化治理
充分結合農村區域治水片區方案,以河道水系為主線,采取相鄰若干行政村組團模式,按照“一片區一方案”進行設計,科學規劃和安排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
(二)充分銜接農村改廁
將農村戶廁改造提升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統籌推進,暫時無法同步實施的,應為后期建設預留空間,實現改廁與生活污水治理有效銜接,確保農村生活污水系統施治、切實有效。
(三)重點區域重點打造
圍繞片區內考核斷面、引退水路線、三級及以上河道、沿河居住密集以及群眾反映強烈、問題突出的重點河道進行沿岸農戶生活污水治理,確保“做一片、清一片、成一片”。
二、工作目標
2023年全區實施治理農戶數6783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與戶廁改造提升工作有效銜接,治理設施出水水質滿足《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32/3462-2020)等相關要求。
三、工作要求
(一)及時編制設計方案。各區鎮結合各自實際情況,要及時委托專業單位編制設計方案,方案按照南通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印發的《南通市2022年農村生活污水片區化治理設計方案編制大綱》要求進行編制,并提交南通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進行統一評審。
(二)合理確定治理模式。以資源化、生態化和可持續化為導向,根據片區內人口分布、居民用水習慣、污水排放去向、地形地質等特性,按照排放標準要求,科學選擇污水資源化利用、納入城鎮管網、集中、分散處理等模式,綜合考慮建設、運維費用,合理確定技術工藝和設施規模。
(三)確保農戶治理總數。優先開展重點河道沿岸的農戶生活污水治理。如河道沿岸農戶數較少的,根據當地實情調整至位于水質需改善控制單元等其他亟需治理地區的農戶開展生活污水治理,總治理戶數要滿足《海門區2023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表》(見附件)的要求。
(四)協同推進工程建設。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牽頭督促、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工程建設,海門生態環境局負責牽頭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執行和設施水質監督監測,區水利局負責牽頭推進區域治水和農村黑臭河道整治,區農業農村局(鄉村振興局)負責牽頭推進廁所革命,區攻堅辦負責督查、考核等工作。各區鎮負責轄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日常運維及治理任務的設計、建設推進,區鎮與相關部門之間要既分工又合作,凝聚合力推進。
(五)國有公司提供代建服務。鑒于近年我區分散農戶污水治理工作均由國有公司統一建設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2023年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由各區鎮自愿委托江蘇海潤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代建,區水務控股公司積極參與工程項目建設和后期運維工作,海潤集團要在近年來的治理工程中不斷總結經驗,提升管理水平。
(六)嚴格工程款支付約定。各區鎮應嚴格按照財政部、住建部聯合下發的《關于完善建設工程價款結算有關辦法的通知》(財建〔2022〕183號)文件要求,約定工程進度款支付應不低于已完工程價款的80%,并嚴格執行合同約定付款節點及時足額支付進度工程款,確保農民工工資發放和避免因不及時足額支付工程款而造成的各類矛盾發生。
四、時間安排
(一)一季度按照《南通市2022年農村生活污水片區化治理設計方案編制大綱》完成片區設計方案編制,并提交南通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進行統一評審;
(二)二季度全部進場施工,完成治理農戶數不少于總數的20%;
(三)三季度完成治理農戶數不少于總數的60%;
(四)11月底前全部完工;
(五)12月進行驗收及考核評比。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機制。成立全區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設領導小組,分管副區長任領導小組組長,區政府辦公室分管負責同志、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主要負責同志擔任領導小組副組長,區有關部門、區鎮負責同志擔任成員(附件1)。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生態環境局、水利局、農業農村局各派1名熟悉業務的同志,參與對區鎮的日常指導、考核工作。各區鎮也要成立以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充分調動村級領導干部的干勁,做好宣傳發動、矛盾協調等工作,全力保障工程建設。考慮到村干部在農村污水治理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各區鎮可參照農村戶廁改造補貼標準對參與工作的村干部進行獎勵。
(二)落實經費保障。由各區鎮負責安排建設資金,區政府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予以補助,獎補比例參照海政辦發〔2021〕20號文件中獎補比例執行,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獎補比例為20%,各區鎮要確保獎補資金專款專用。工程開工后,各區鎮要積極落實項目建設資金,項目按時完工后,區財政局撥付獎補資金(按合同價測算)的60%,待工程審計結束后撥付剩余獎補資金(按審計價計算)。生態環境局要積極爭取各類上級環保補助資金,各區鎮及代建單位要做好配合工作。
(三)加強工程投資成本控制。各區鎮及代建單位要通過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合理降低管道、井、場地恢復等建設費用;財政部門要在概算審核、施工圖預算審核階段嚴格把關,降低施工預算價格;代建單位要優化招投標文件,嚴格控制工程造價,在施工過程要做好施工組織設計,嚴格工程管理,減少設計變更。
(四)健全運維機制。堅持建管并重,各區鎮要安排資金,委托專業單位對已建村莊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進行日常維護,確保設備正常運行,運維臺賬齊全。各區鎮要積極探索農戶參與日常運維管理的途徑和辦法,減少運維成本,提高管護效率
(五)嚴格督查考核。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納入對區鎮的高質量發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及污染防治攻堅戰等考核體系,建立“月檢查、季考核、年排名”的工作機制,對工作力度大、進展快的給予表揚,對措施不力、進度滯后的進行通報批評,并在考核中進行扣分。
區政府辦公室轉發區勞動競賽委員會《關于在全區開展“踐行新思想 建功新征程”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意見》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3〕23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有關部門:
區勞動競賽委員會《關于在全區開展“踐行新思想 建功新征程”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的意見》已經區人民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5月26日
關于在全區開展“踐行新思想 建功新征程”
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的意見
為加快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產業工人大軍,營造拼博、高效、創新、安全的勞動氛圍,更好地助力海門高質量發展,根據《關于在全市深入開展“建功‘十四五’ 奮進新征程”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的意見》(通政辦發〔2022〕60號),經區勞動競賽委員會研究,決定自2023年5月至2025年底,在全區開展“踐行新思想 建功新征程”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盯“十四五”發展目標,加快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圍繞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業廣泛開展“踐行新思想 建功新征程”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有效激發廣大職工群眾的勞動熱情和創造活力,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為中國式現代化海門新實踐貢獻智慧和力量。
二、總體目標
緊緊抓住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機遇,凝聚各方力量,在促進高質量發展上實現新進步,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上展現新作為,在助力創新發展上達到新水平,在增強職工獲得感上取得新成效,努力實現“3個100”目標:舉辦100場各級勞動和技能競賽;培育100家技能競賽組織規范、成效明顯的產改典型和競賽陣地;選樹100名通過勞動競賽涌現的行業“技能狀元”和職工“創新能手”。
三、重點任務
一是圍繞打造全國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節點城市目標,開展重點工程立功競賽。以戰略性重大基礎工程推進為契機,全面策應省市樞紐建設,大力開展交通重點工程競賽活動。以爭創“工人先鋒號”為載體,通過開展“六比一創”(即比服務意識、比工程質量、比安全環保、比工程管理、比技術創新、比工程進度、創和諧團隊),在海太長江隧道、北沿江高鐵江蘇段、南通新機場、南通繞城海門段、通呂運河航道整治海門段等重大交通項目上開展重點工程立功競賽活動,建設優質工程、安全工程、高效工程、科技工程、生態工程,引領激發交通戰線的職工為海門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貢獻智慧力量。同時,圍繞招商引資、營商環境等重點工作,持續開展專項崗位立功競賽,選樹一批招商能手和營商服務典型,推動海門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二是圍繞打造長江北翼綜合實力領跑的標桿城市目標,開展群眾性創新競賽。廣泛開展技術革新、技術協作、發明創造、合理化建議等活動,打造“五小”等群眾性創新工作品牌。對職工獲上級表彰認定的科技創新成果、先進操作法的,給予一定的區級經費獎補。聚焦先進金屬材料、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制造“3大優勢產業”和現代建筑、現代家紡等特色產業開展競賽活動,以優化產品結構、改善品種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等為重點,重點打造海工裝備產業技能大賽、智能制造產業技能大賽、生物醫藥產業技能大賽、工業機器人應用技能大賽、現代家紡行業技能大賽、建筑業職業技能大賽等區級示范競賽品牌,激勵職工投身創新實踐,提高專業素質,提升創新能力。探索建立職工創新活動激勵機制,設立“東洲名匠”創新獎,對經認定的“揭榜掛帥·立項攻關”的重大創新成果給予配套獎勵。推動科技鎮長團和勞模創新工作室“團室聯姻”,推廣職工技術創新專項集體合同,鼓勵企業技能專家、首席技師、特級技師等崗位,拓寬技術工人晉升通道,引導企業建立技能等級與薪酬待遇掛鉤機制,激發產業工人技術創新的內生動力。
三是圍繞打造“北上海”“新蘇南”的第一門戶城市目標,開展引領性勞動競賽。充分發揮聯結滬蘇“第一站”的優勢,聯合蘇南縣區舉辦跨江融合勞動競賽,為職工提供相互學習提升的新平臺。積極支持勞模創新工作室加入長三角地區勞模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擴大勞模創新工作室輻射范圍,組織勞模工匠赴上海、蘇南等發達地區開展互學互比活動,持續推進勞模創新室賦能創優。推動公共實訓(競賽)基地共建共享,建立海門工匠學院、海門建筑工匠學院、職工勞動保護培訓學院,依托龍頭企業建立職工職業技能實訓(競賽)基地。發揮技能競賽作為企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發展的助推器作用,引導企業建立“標準+特色”的評比模式,拓寬職工職業發展渠道。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按規定對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取得證書且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崗職工給予職業技能培訓補貼。
四是圍繞打造上海大都市圈幸福宜居的新興城市目標,開展幸福家園系列競賽活動。以推進美麗海門建設為重點,在職工中普遍開展“節能降碳隨手拍”、“保護環境隨手拍”、“我為節能減排獻一計”綠色低碳發展競賽。以鞏固提升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成果為重點,開展“安康杯”“安全隱患隨手拍”等競賽活動,助力職工自覺抵制“三違”(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確保職工在生產勞動過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以爭做“職業健康達人”為重點,開展應急救援培訓、健康知識競賽、衛生應急技能競賽。以數字經濟、“互聯網+”等新賽道為重點,把農民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群體納入競賽范圍,舉辦區級郵政快遞業職工職業技能大賽、金融業職業技能大賽,探索舉辦直播電商行業技能大賽,讓“出彩海門人”成為各行各業職工技術比武的平臺。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工作協調,形成工作合力。區勞動競賽委員會統籌指導協調全區勞動競賽工作,辦公室設在區總工會。各成員單位結合自身職能,在政策、資金保障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各競賽組織實施單位、參與單位,要著眼發揮競賽積極作用,堅持標準要高、要求要嚴、成效要實,加強區域間、行業間、部門間的交流與合作,強化政策協調、工作協商和信息溝通,構建“一盤棋”格局,形成工作合力;進一步完善競賽的組織機制、績效評估機制、激勵機制等,推動競賽活動常態化、長效化。
二是健全激勵機制,增強職工獲得感。緊緊圍繞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把競賽打造成為促進職工成長成才的平臺。鼓勵企業建立實施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質黨員“雙培養”工程,在“兩代表一委員”推選、勞模先進評選等方面向技術工人傾斜。設立100萬元“東洲名匠”創新獎,鼓勵產業工人和職工“敢首創”。每三年評選一屆海門工匠,每兩年評選一批海門“金藍領”。對獲得區級認定的職工職業技能競賽第一名的職工選手,經綜合考察后授予“海門區五一勞動獎章”;對在區級示范性職業技能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職工選手,授予海門區技術能手、海門區五一創新能手 、海門區五一巾幗標兵稱號并給予獎勵;對職業技能精湛,能夠解決科研中的高難度技術問題或者有絕技、絕活及其在帶徒、傳授技藝方面成績突出并取得顯著經濟社會效益的技能人才,不論學歷高低、資歷長短,可不受名額、比例等限制,破格參加技師、高級技工的考評。區勞動競賽委員會根據各地、各部門組織開展勞動競賽工作開展情況,對勞動競賽先進組織單位和優秀組織者進行表彰獎勵,對在重點工程勞動競賽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可授予海門區五一勞動獎和工人先鋒號。
三是選樹宣傳典型,營造濃厚輿論氛圍。在勞動和技能競賽中選樹勞模先進典型,宣傳勞動創造幸福,講好勞動故事、勞模故事、工匠故事,形成以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為核心,以創新創造、發揮作用為價值理念,以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為共同意識,以愛崗敬業、公平公正為基本內涵的競賽文化,激發職工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奉獻一行的正能量和自豪感,帶動更多企業廣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競賽活動,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組織勞模工匠、技能大師等優秀產業工人進學校、進企業、進機關、進園區、進社區,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氛圍,使廣大產業工人獲得更多職業榮譽感。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5月26日
關于印發《全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
實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3〕24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全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2023—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5月31日
全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施方案
(2023—2025年)
為持續推進本區農作物秸稈高值高效利用和省級農業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示范縣創建,有效解決秸稈焚燒、棄置問題,促進耕地質量提升和生態低碳農業發展,全面推進鄉村生態振興和農機裝備智能化綠色化提升“兩大行動”,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力實施秸稈綜合利用行動和農機“兩大行動”,按照市場導向、政策扶持、科技支撐、農用優先、多元利用的原則,扎實推進秸稈科學還田(生態型犁耕深翻)和高效離田,不斷完善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為全面推進鄉村生態振興提供堅實支撐。
二、總體目標
全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8%以上,其中稻麥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率(生態型犁耕深翻)80%以上,年集中收儲利用農作物秸稈1.8萬噸以上,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格局。
三、重點任務
(一)多措并舉推進秸稈科學還田
推進良法良機配套,農機農藝融合,加強秸稈機械化還田技術指導和培訓,推進犁耕深翻示范片建設,擴大復式播種技術應用面積,穩定提高秸稈機械化還田作業質量。組織農機服務主體與農戶簽訂作業協議,科學調度作業機具,確保還田作業與農時生產有效銜接。拓展小農戶生產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機制,健全油菜機械化收獲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示范推廣油菜分段撿拾機械化收獲技術和聯合收獲技術,服務小農戶的同時實現油菜秸稈就地還田利用。
(二)因地制宜推進秸稈高效離田
1.完善秸稈收儲運體系。完善市場化運作的秸稈收儲運體系,根據農作物面積、秸稈產量,合理布局秸稈收儲利用點,實現農作物秸稈就地消化和利用,降低運輸成本。盡早與秸稈收儲點對接,做好組織協調工作,確保秸稈收儲工作的順利開展。加強對收儲點指導與安全監管,督促收儲主體提前對現有打捆、粉碎等設備進行檢測和維護,鼓勵加強秸稈打捆收儲設備的配備,組織收儲點開展防火、防風雨等安全檢查,做好操作人員入崗培訓,確保設施、設備、人員安全投入生產作業。
2.推進秸稈多元化利用。推進秸稈變飼料養畜,培育“農戶+村組秸稈經紀人+養羊場(戶)”的秸稈飼料化利用產業鏈,鼓勵青貯、氨化、微貯、顆粒等秸稈飼料化技術應用,提升秸稈在種養循環中的紐帶作用。推進秸稈變肥料還田,鼓勵秸稈輕簡化堆肥技術應用,提高土壤鉀素利用率,鞏固提升土地綜合生產能力。推進秸稈變基質育苗,推動以秸稈為原料生產育苗基質、基質秧盤等,用于集約化育苗、無土栽培等。推進秸稈變能源降碳,積極有序發展秸稈為原料的成型燃料等生物質能利用,提升清潔用能比例,助力“雙碳”工作。
3.加快秸稈產業化開發。鼓勵秸稈利用企業優化生產技術模式,加大安全生產設施設備投入,應用節能減排新工藝、新裝備,提升產能和產品附加值。參與秸稈收儲的綜合利用主體優先申報部、省級秸稈綜合利用建設項目。通過產學研結合,示范推廣肥料化、飼料化、基料化等領域的秸稈綜合利用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加快秸稈產業化開發步伐,探索建立可推廣、可持續的秸稈產業發展模式。
四、扶持項目及標準
扶持項目及標準詳見附表,安排工作經費66.6萬元,用于秸稈綜合利用管理、培訓、核查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由區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領導小組牽頭,各區鎮和相關部門共同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各區鎮人民政府是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要統籌規劃,明確責任與任務,完善配套政策,調動各類主體參與秸稈綜合利用的積極性,確保秸稈綜合利用工作落到實處。區農業農村局要組織協調全區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開展,做好技術指導及督查考核等工作;區財政局要做好秸稈綜合利用扶持政策資金的預算安排與劃撥;區公安局要負責秸稈收儲期間交通安全管理,建立秸稈收運“綠色通道”;區消防救援大隊要指導和督查好秸稈利用企業的消防安全;區供電公司嚴格執行秸稈初加工電價政策;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要審核與監督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用地;區稅務局要落實秸稈綜合利用減免稅政策;區安委辦要指導協調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的安全生產綜合監管。
(二)營造濃厚氛圍。大力宣傳秸稈綜合利用對促進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等方面的重要意義,采取面向基層、貼近農民、生動活潑的形式,普及相關知識和技術,宣傳有關政策、典型經驗和做法,用技術指導群眾,用示范帶動群眾,用效益吸引群眾,全面提高全社會參與秸稈綜合利用的意識和自覺性。
(三)強化督查考核。區農業農村局要制定考核辦法,完善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第三方核查評估機制,聯合財政、審計、監察等部門加強監督管理。要通過多種形式聽取社會公眾意見,廣泛接受公眾監督。區秸稈綜合利用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組織對全區秸稈綜合利用工作督查,并對督查情況進行通報。對因工作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通報督查部門,追究相關責任人員的責任。
關于印發《關于推行區域化農業技術服務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3〕25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關于推行區域化農業技術服務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6月7日
關于推行區域化農業技術服務的實施意見
(試行)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執行國家、省農業技術推廣有關政策規定,切實提高基層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質效,保障糧食安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現就海門區推行區域化農業技術服務提出如下意見。
一、主要目標
根據區鎮(街道)資源稟賦、產業布局、交通狀況,整合現有農業技術推廣服務資源,在現有區級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基礎上,科學合理設立區域農業技術服務分中心,做到規模適度、覆蓋范圍合理。力爭2023年5月底前各區域農技服務分中心實現掛牌運行;到2024年底前,形成覆蓋全區農業生產范圍、輻射主導農業產業、專業人員配備齊全、技術裝備精良的現代農業技術服務體系,打造南通農技服務體系模式的“海門樣板”。
二、重點任務
(一)深化改革,創新機構設置。立足各區鎮(街道)實際,兼顧產業發展方向和服務半徑等因素,以現有區級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為基礎,整合區農業農村局所屬職能相近事業單位,重新組建區農業綜合技術推廣中心,優化內部機構設置,合理布局建設3個區域農技服務分中心。每個區域農技服務分中心一般輻射3—4個區鎮(街道)。
(二)準確定位,明確機構職能。厘清區級農業農村部門與區鎮(街道)之間農業技術推廣職責分工,區農業綜合技術推廣中心及所屬區域農技服務分中心以基層農技推廣服務工作為主,區鎮(街道)主要做好協助配合。區域農技服務分中心具體承擔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的推廣應用,農業技術的培訓指導、試驗示范和監測調查,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技術咨詢服務,聯合供銷合作社系統指導和推動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等職責。
(三)整合力量,配強人員隊伍。通過公開選調、招聘、抽調等形式,配齊配強區域農技服務分中心人員力量。鼓勵區農業農村部門通過掛鉤聯系等形式選派專業技術人才下沉,鼓勵引進高校院所農業專家擔任特聘顧問,支持已退休農業中高級專業技術人才到區域農技服務分中心工作。鼓勵鄉土技術人才擔任專業輔導員,協助開展技術指導及推廣。
(四)盤活資源,配強技術設備。強化區域農技服務分中心硬件設施建設,充分利用現有閑置房產和儀器設備設施,建設實驗室、檢測室、檔案室、培訓室、會議室等,儀器設備設施不足部分可適當采購。鼓勵每個區域農技服務分中心確定1—2個農業科技實驗示范基地,圍繞主導產業開展技術試驗示范推廣。
(五)規范運行,充分發揮效益。將農技服務與農時、產業緊密結合,制定區域農技服務分中心工作規范,兼顧主次產業,制作服務清單,劃分服務區片,定期評估實績,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專業化農技服務,推動區域農技服務分中心規范運行。
三、保障措施
(一)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海門區農技服務體系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由區委副書記徐加明同志任組長,副區長王瑊同志任副組長,區農業農村局牽頭,區委編辦、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區財政局等部門參與,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切實為區域農技服務分中心的設立提供編制、人員、運行、資金等方面的保障。
(二)結合本地實際,因地制宜推進。各相關部門和區鎮要根據本實施意見和工作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結合海門區域農業主導產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水平、農技推廣隊伍現狀和城市化進程,有序推進區域農技服務分中心組建工作,確保各分中心按期掛牌運行。
(三)加強技術支撐,提升服務效能。區農業農村、科技等部門要加強與國家、省級農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圍繞海門優勢特色產業和新型經營主體的科技需求,開展技術指導和政策培訓,搭建技術服務平臺,為區域農技服務分中心提供技術支撐,不斷提高其農技服務能力。
(四)加強指導服務,做好跟蹤評估。區委編辦、區農業農村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加強指導,合力建設職責清晰、運作規范的區域農技服務分中心。區農業農村局要加強對區域農技服務分中心工作的指導和監管,并及時開展評估、總結經驗、破解問題。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海門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3〕26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海門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已經區政府同意,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6月13日
海門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國家、省市區相關部署要求,奮力推動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走在南通前列,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旅游需求為導向,聚焦“旅游發展全域化、旅游供給品質化、旅游治理規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發展方向,審視分析“后疫情時代”旅游行業出現的新變化、面臨的新情況和呈現的新態勢,努力把海門歷史人文優勢、江海資源優勢、產業特色優勢、田園生態優勢轉化為旅游發展優勢,持續放大“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輻射帶動效應,加快建設臨滬城市假日近郊旅游首選地和長三角新興旅游目的地,全面叫響“張謇故里·詩畫海門”文旅品牌。
二、主要目標
通過三年努力,影響制約旅游產業發展的一些結構性、素質性、體制性問題從根本上得到緩解,旅游投入更加多元、發展內涵更加豐富、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帶動效應更加明顯,全區旅游產業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顯著提升。
——產業規模實現新突破。成功招引、建設一批主題特色類重大文旅項目和旅游飯店,力爭標桿式文旅項目實現零的突破。旅游接待人數年均增幅10%以上,旅游收入年均增幅8%以上,到2025年游客總數超5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50億元。
——發展質態實現新突破。充分放大“張謇故里、江海之門、生態田園”三大特色,推動旅游與農工商貿、歷史文化、教育體育、健康養生等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以鄉村游、工業游、研學游、觀光游、購物游、古鎮游、生態游等為重點,通過提升景區景點、完善公共服務、升級基礎設施、豐富旅游產品、應用數字科技,成功打造一批主題特色鮮明、市場前景優良、盈利潛能充足的文旅精品項目,形成數條精品旅游線路。到2025年,游客滿意度達98%以上,過夜游客人次實現翻一番。
——品牌形象實現新突破。到2025年,擁有3A級以上(含)景區10家以上,其中4A級3家以上,力爭在5A級景區創建上有突破;省級工業旅游區2家以上,省級自駕游基地(露營地)2家;省旅游休閑街區2家; 國家級鄉村旅游重點鎮村各1家,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5家;高星級旅游飯店5家以上,等級民宿2家以上;全力爭創“省級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三、重點任務
以主客共享理念為指引,圍繞“一軸兩帶六片區”文旅空間布局,以實施“重大文旅項目招引提質行動、特色文旅項目建設提質行動、旅游產業全鏈拓展提質行動、城市旅游形象宣推提質行動”“四大提質行動”,全面提升全區旅游產業整體質態。
(一)實施重大文旅項目招引提質行動
把擴大增量、優化投入、改善結構作為文旅項目建設的主攻方向,堅持“謀劃一批、招引一批、推進一批、儲備一批”,以持續不斷的項目招引蓄足發展后勁。
1.謀實招引內容。重點聚焦以江海風情、田園風光、民俗風物等為主的資源稟賦,以名人名鎮(村)、名物名勝等為主的歷史文化,以家紡、紅木、特色果蔬以及工藝制品為主的優勢產業,緊盯市場需求,緊貼供給實際,全面梳理并建立全區旅游產業“招商地圖”和產業鏈“招商樹”。
2.精準招引方向。明確招商重點區域、細分領域、意向企業。重點瞄準北上廣深以及國內一線旅游城市,主動對接中旅、國旅、中青旅、首旅、中國世紀文旅、華僑城、攜程、驢媽媽等國內文旅頭部企業,大力招引龍頭型文旅支撐項目,努力實現招引一個項目、創造一個產品、形成一個支撐、帶動一個區域的效果。
3.搭建招引平臺。建立區級文旅項目庫,分層級、分區域做好優勢資源、重點項目的策劃包裝工作,形成招商推介手冊。區級層面結合每年舉辦的經貿洽談會和“江海文旅節”組織好專題招商推介,定期赴上海、蘇南、杭州、深圳、北京等重點地區開展招商推介活動。開發區(海門街道)、海門港新區、常樂、余東、海永等發展旅游重點區鎮每年舉辦文旅推介活動不少于2次,其他區鎮不少于1次。
(二)實施特色文旅項目建設提質行動
緊扣“一軸兩帶六片區”空間布局,推動已建項目完善功能、充實內涵、提檔升級,在建項目高效組織、高標推進、快出形象,擬建項目強化論證分析、破解要素瓶頸、盡早落地開工。
1.彰顯張謇特色。以張謇歷史遺跡遺存為依托,加快推動張謇歷史人文記憶軸節點項目形成品牌效應。一是青龍港1806景區要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和整體環境打造,盡早明確業態布置,落實景區運營管理單位,力爭2023年底投入整體運營,2024年創成省級自駕游基地(露營地),2025年力爭創成省級旅游休閑街區。二是大生三廠工業遺存展示基地要在國家級文保單位修繕工作的基礎上,圍繞“大生·大美”主題,推進文物活化展示工作,將大生三棉廠區打造成為喚醒歷史記憶、激發創新精神的展示基地。三是張謇故里景區要按照“鎮區景區化,景區街區化”發展要求,加快推進張謇青少年研學基地建設、張謇故居復建、張謇故里小鎮建設、狀元府地塊開發,同步啟動張謇紀念館周邊地塊、“張謇故里”牌坊兩側地塊整體提升和開發,打開張謇故里核心區主入口通道,提高張謇故里景區的辨識度、可達性與引流能力。要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要素配套,加快相關地塊商業開發,重點建設精品酒店,吸聚發展展覽展銷、文化創意、科技研發等產業,豐富景區發展業態,2025年達到5A級景區標準,爭創5A級旅游景區。四是張公堤墾牧文化長廊要圍繞講好張謇海濱農墾事跡和海門港新區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全景展示張公堤文化剖面,用情用力謳歌江海兒女戰天斗地、可歌可泣的創業精神,打造成張謇歷史人文記憶軸上重要節點。
2.凸顯江海風光。一是東布洲長灘公園要加強旅游功能植入,完善交通及功能區指引標識系統建設,增設休閑座椅、旅游公廁、自行車租賃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景觀植物色彩化、規模化、季節性水平,豐富旅游業態發展內涵。二是張謇國際公園要結合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按照“一帶一軸三片區”布局(一條濱江風光共情帶,一條城市形象門戶軸線,三片區為生態體驗片區、活力親水片區、休閑藝術片區),打造以張謇文化為引領的沿江風光體驗片區。三是謇公湖旅游片區要以省級旅游度假區為建設標準,加快旅游度假區規劃編制,全力推進江海風情園提升、江灣漁歌、南布洲濕地植物園等項目建設,加快完善凱悅酒店、湖畔街區、房車營地等旅游配套設施,打造成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文化創意等功能于一體的濱江生態文旅融合示范區。四是海港生態旅游景區要對照4A級旅游景區標準,進一步完善提升旅游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加強休閑娛樂項目導入和智慧化建設,2024年爭創4A級旅游景區。五是蠣岈山國家海洋公園要整合蠣岈山、龍橋、董竹君紀念館等現有資源,充分利用海上觀景平臺建設休閑觀光區,完善區域內旅游標識、游客中心、停車場等基礎設施,加快海鮮風情街建設。2025年爭創3A級旅游景區。六是中天工業研學基地要以廠區暨景區的標準,推動中天工業研學基地規劃,在廠區建設的同時推進工業旅游區環境和游覽功能區布局設置,力爭2025年爭創省級工業旅游區。
3.做足田園文章。圍繞放大生態優勢、領略田園風光這一主題,以“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主線,緊扣“宜居宜游宜業”目標,對重點片區進行涉旅化、宜游化、景區化改造提升。一是常樂鎮要全力推進“四村”(頤生、八烈、官公河、中南)組團發展,以創建省級生態宜居美麗示范鎮為抓手,著力打造連片特色田園,重點推進“四村”鄉村振興示范片區,提檔升級國家3A級旅游景區九龍島文化濕地景區,完善酒店民宿、旅游交通內外循環、餐飲購物等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打造農文旅融合發展先行區。二是海永鎮要聚焦“花香海永·花樣生活”主題,緊密銜接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定位及相關規劃成果,積極推進福美農場、忘憂花園等休閑旅游項目改造提升,加大生態休閑度假及文化創投項目招引,打造極具影響力的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和旅游度假區,力爭2023年通過省級旅游度假區資格審查,2025年爭創省級旅游度假區。三是悅來鎮、臨江鎮要協同推進保民村高標準農田、長征村濕地鳥園和市民農莊、玲瓏湖藝術街區、東布洲動漫基地等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進一步豐富田園、菜園、果園、莊園布局,打造成長三角都市圈居民樂活田園的休閑度假目的地。四是海門街道要圍繞滿足市民近郊出游需求,利用省星級鄉村旅游區天籟村枇杷園、都市玫瑰園以及旺旺水果農場、強盛農業等連片發展優勢,適度保留田園風貌和村莊肌理,深挖田祖狀元文化、枇杷養生文化、親子親農文化、戶外婚禮文化內涵,完善區域內公共旅游交通體系和游線組織,加強旅游參與性和互動性項目打造,建設富有文化內涵的城郊休閑旅游區。
4.放大名鎮效應。一是三星鎮要不斷打響疊石橋“家紡之都、紡織之城、購物天堂、旅游勝地”的4A級旅游景區品牌形象,加快推進四期建設,全面完成家紡博物館各館展陳布置和景區改造提升工程,策劃建設紡織主題高星級品牌酒店,加強旅游業態和功能植入,打造集商務會展、時尚購物、休閑娛樂、美食體驗等多種功能一體的一站式家紡購物旅游體驗中心。要加強家紡企業與旅游市場的對接,引導具有一定規模、企業文化濃厚、品牌知名度高的家紡企業發展成為省級工業旅游區,持續推動家紡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凱盛家紡產業園力爭2024年創成省級工業旅游區。要充分利用緊鄰南通新機場、滬陜高速、海太通道等區位優勢,實施周邊城市直達市場專班發車計劃,將更多的人流引入市場(景區)。二是余東鎮要持續擦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金字招牌,以千年古鎮風情為底蘊,以古運鹽河歷史為脈絡,不斷深化古鎮、京劇、禪修、通東文化等元素的挖掘和融合,進一步完善古鎮4A級景區規劃編制,高標準制定古鎮開發運營方案,大力度招引文旅主題項目進駐,加快完成城河路、城中路、解放路拆遷,實施古運鹽河外立面整體改造提升工程,打開古鎮景區西入口,同步導入文創、餐飲、精品民宿等配套功能,推動古鎮整體風貌煥新顏,努力打造成蘇中乃至長三角地區古鎮旅游新高地。力爭2023年通過國家4A級旅游景區資源評審,2025年創成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三是正余鎮要圍繞打造“機器人特色小鎮”,將小鎮客廳科創中心、通東革命老區紅色記憶館、通呂運河自然景觀、仿宋街等旅游資源進行統籌規劃,積極推動通東革命老區紅色記憶館創評省級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項目,協同余東古鎮共同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通東文化旅游片區。四是足球小鎮要以創成首批省級特色小鎮為契機,進一步加強重大特色文旅項目招引,設置皮劃艇、帆船等水上運動,依托體育中心、足訓基地、足球俱樂部等項目,舉辦“珂締緣”杯國際青少年足球邀請賽、中乙聯賽等各級體育賽事,放大小鎮品牌效應和“動感足球城”品牌特色,打造成集賽事訓練、研學游學、體育智造、健康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省級乃至國家級體育旅游示范基地。
(三)實施旅游產業全鏈拓展提質行動
充分發揮旅游產業涉及面廣、開放度高、帶動性強的優勢,重點做好“育鏈、延鏈、補鏈、強鏈”文章,催生新業態,營造新場景,創造新價值,努力實現“一業興、百業旺”的乘數效應。
1.加快跨界融合。大力推進“旅游+”(“+旅游”)戰略,積極培育更多融合業態。一是推進“文化+旅游”。大力弘揚以張謇文化、江海文化、家紡文化、紅色文化等為代表的海門優秀傳統文化,將獨具特色的文化內容、文化符號、文化故事賦能文旅項目建設。推動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劇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所等進行涉旅化、宜游化、景區化改造,建成旅游目的地(打卡地)。扶持江海博物館爭創4A級旅游景區。引導青龍港1806景區、張謇故里小鎮、疊石橋家紡產業園景區等建設“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二是推進“鄉村+旅游”。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立足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堅持農業、文化、旅游“三位一體”,協同農業等部門加強統籌規劃,整合項目資源,推動田園變游園、農房變客房、農品變商品,努力把鄉村旅游規模做大、產品做精、環境做美、品牌做響。根據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聚焦“一村一品”“一村一韻”,提煉文旅IP形象,緊扣農業觀光、農耕體驗、農事節慶、生態康養、紅色研學、民俗演藝、運動休閑、非遺傳承等特色,培育打造“紅木村”“家紡村”“枇杷村”“少數民族村”“海鮮村”“博士村”“動漫村”“藝術家村”等一批主題村落。到2025年,力爭新創成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2家。三是推進“產業+旅游”。引導家紡、建筑、紅木、機器人、海工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鋼鐵材料以及教育、體育、衛生健康等領域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加速推進開發區“體育+旅游”、三星“家紡+旅游”、海門港“鋼鐵工業+旅游”、正余“機器人+旅游”、海永“康養+旅游”、悅來“農業+旅游”等產旅融合示范點建設,將旅游市場轉變為各產業產銷轉化平臺,將家紡、紅木、海門山羊、希諾杯等特色產品轉變為旅游商品,形成旅游大消費格局。
2.完善公共服務。一是推出本土美食。注重挖掘沙地、通東飲食文化,圍繞“餐帶游、餐帶購、餐帶住”等方式,系統整合“好玩、好看、好吃”等旅游元素,推出一批“必吃”的名宴名菜名點,一批“必進”的特色美食名店,一批“必游”的美食精品線路,推動美食與旅游融合發展。重點打造“狀元宴”“農家宴”“山羊宴”“海鮮宴”“河鮮宴”等美食品牌,加快形成東灶港海鮮一條街、常樂鎮狀元小吃一條街、三星鎮民族風情美食一條街、海門商業步行街餐飲一條街等美食打卡地。二是發展特色住宿。在鞏固提升現有高星級旅游飯店經營管理水平的同時,積極培育有主題、有特色、有文化的精品酒店和知名網紅酒店來海布點建設。推動開發區希爾頓逸林酒店、洲際酒店、凱悅酒店、福朋喜來登酒店、正余舜慧苑國際酒店、海門港新區中天酒店等加快建設進程,早日投入運營。按照文旅部關于促進鄉村民宿建設發展實施意見,推動頤生村、富民村、頭橋村、金伍葉、智谷綠海、奧倫達部落等基礎條件較好的鄉村,建設主題鮮明、設施完備、環境優美的特色精品民宿。到2025年底,力爭民宿類客房達500間以上。三是提升旅游交通。完善全域旅游集散中心集散功能,在汽車站、火車站、機場等設置散客報名及咨詢服務臺,提升服務水準。充分發揮區內公共旅游巴士作用,實現“兩站一場”到重要景區景點的點對點接駁,滿足游客出行需求。完善旅游慢行系統,進一步提升常久線、沿江公路等聯通重點景區景點、鄉村旅游重點鎮村等道路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科學布局服務驛站、旅游廁所等,提升沿途景觀功能。加強景區景點、大型購物場所、餐飲集中區等周邊公共租賃電瓶車設點布置和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旅游活動的交通便捷性。
3.提升智慧服務。一是推進區智慧文旅平臺建設,加強與區域綜合治理網絡平臺的銜接融合,實現游客數據分析、旅游監測管理、安全預警提示等功能大融合,全力打造旅游市場綜合管理信息化平臺。二是推動旅游景區景點智慧化建設,通過數字技術向游客實時展示停車場空位數、旅游廁所具體位置、景區實時人流量及氣象氣候等信息,全面提升全域旅游服務質量。三是加強海門全域旅游智慧商圈商戶招引,完善信息咨詢、在線預定、游玩攻略、地方特色、交通出行等平臺服務功能,提供顧問式、一站式貼心精準的智慧旅游服務,實現“一部手機游海門”。四是強化科技數字賦能,提升文化旅游產品開發和服務設計的數字化水平,推進文旅產業“上云用數賦智”,創造沉浸式互動性文旅消費新場景,為文旅高質量發展增添強大新動能。
(四)實施城市旅游形象宣推提質行動
1.策劃推廣特色旅游產品。一是開發特色產品。指導農文旅公司加大“海之門”禮物的研發和打造,對旅游紀念品、吉祥物、標識等進行系統化設計,對特色農副產品、優質工藝品、美食、非遺、文創等進行旅游化開發包裝,采取當下流行的趣味“盲盒”、研學體驗、現場定制等多種銷售形式,提升產品體驗感。二是打造典型示范。通過持續創評和動態管理等方式,推出海門“人氣景區”“鄉村精品旅游點”“最佳研學(培訓)基地”“特色文化街區”“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精品酒店”“星級民宿”“十強旅游購物點”等旅游精品示范。2023年常樂張謇故里小鎮爭創“省級旅游休閑街區”。三是策劃精品線路。緊扣“全景海門”“周末海門”“假日海門”,不斷豐富和完善“張謇故里”深度游、“江海風韻”漫慢游、“鄉村田園”生態游、“張謇文化”研學游等精品旅游線路。針對后疫情時代旅游市場特點,充分整合景區、鄉村旅游點、特色地方餐飲等資源,打造適合周邊城市游客短途旅游的休閑度假產品,推出“海門旅游消費套票”。加強與上海、蘇南等長三角旅行社、自駕游協會、旅游網絡平臺等單位的協作推廣,完善落實《海門區旅游團隊來海補助實施細則》,培育壯大地接旅行社,進一步促進海門旅游市場繁榮發展。
2.精心組織品牌文旅活動。定期舉辦江海文化旅游節、東布洲世界動漫大會(國際動畫周)、“點亮海門之美”文旅夜市、“長江口音樂節”等活動,做大“四季江海”文旅消費活動品牌,提升海門城市品牌形象。鼓勵區鎮、景區(點)結合自身資源特點,舉辦張謇文化藝術周、卞之琳詩歌大賽、天籟村枇杷文化旅游節、東方雁伏羊節等特色文旅活動。推動旅游元素與環太湖公路自行車賽、校園國際足球邀請賽、半程馬拉松賽、全國砂板乒乓球賽等體育項目以及藝術類比賽活動融合發展,打造一批全國性乃至世界性的賽事和藝術活動。結合七夕、中秋等傳統節日以及海門豐收節等活動,探索舉辦“農文旅嘉年華”活動,切實提升游客參與度和獲得感。
3.豐富宣傳推廣模式。深入挖掘海門文化和城市特質,創設海門旅游IP系列品牌。依照海門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定位和旅游宣傳口號,創作旅游主題形象歌曲,制作吸引力、傳播力強的旅游宣傳片。加強與長江三角城市群相關媒體平臺合作,通過報刊、電臺、自媒體、交通樞紐、高鐵列車等平臺,對海門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和旅游系列產品進行全媒體推廣宣傳。針對上海、蘇南等主要客源地,進行集中式、全覆蓋式宣傳,擴大“張謇故里·詩畫海門”品牌效應。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充分發揮海門區全域旅游發展領導小組工作效能,制定聯席會議、專題會議、現場督辦等工作機制,互相配合,協調一致,形成齊抓共管的強大合力。各區鎮要整合招商、服務業、文化站等力量,組建旅游工作專班,至少明確1人專門從事旅游工作。成立海門旅游行業協會,充分發揮協會在行業發展中的橋梁紐帶作用。
(二)注重頂層設計。按照《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和《海門區全域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進一步深化細化海永旅游度假區、謇公湖旅游度假區、蠣岈山國家海洋公園、余東古鎮旅游景區等旅游發展規劃,制定項目落地和品牌提升計劃,引領旅游項目建設更科學、可持續。
(三)完善考核評價。將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建設目標任務納入高質量發展綜合考核,定期匯總本行動計劃的貫徹執行情況、重點項目推進情況,及時協調解決各種問題,確保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四)加大要素保障。進一步落實旅游業發展獎勵(補助)政策,適時按照上級新的政策文件精神,完善優化政策體系。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效應,加大對旅游業的資金扶持力度,在資源配置、產業導向等方面對旅游業傾斜,在用地指標、融資信貸、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扶持,積極采取“雙置換”、點狀供地等方式,解決旅游用地瓶頸。加強區、鎮對旅游專業人才的招引,倡導旅游企業聘用專業管理運營團隊,切實提升旅游行政組織管理和旅游市場開拓運營水平。同時,對照國家、省、市有關旅游產業專項支持政策,認真篩選項目,積極搞好對接,推薦一批優質旅游項目申報國家、省或市重大項目,著力爭取上級政策支持,為旅游企業發展和轉型升級提供更為有利的條件。
(五)加強市場治理。嚴格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相關政策,健全完善旅游綜合協調機制、旅游市場監管機制和旅游投訴統一受理機制。強化旅游市場監管,優化旅游執法,建立健全旅游服務質量評價體系,形成政府依法監管、企業守法經營的格局。加強文明旅游宣傳和氛圍營造,提高市民的文明旅游意識,營造文明和諧的市場秩序。充分發揮區旅游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職能,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加強旅游安全生產工作督導,確保旅游市場安全有序運行。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萬事好通·馬上辦”海門區一站式企業發展數字化服務平臺運行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3〕27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有關部門:
《“萬事好通·馬上辦”海門區一站式企業發展數字化服務平臺運行管理暫行辦法》已經區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6月27日
“萬事好通·馬上辦”海門區一站式企業發展數字化服務平臺運行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促進“萬事好通·馬上辦”海門區一站式企業發展數字化服務平臺(以下簡稱馬上辦平臺)平穩、高效、安全運行,保障惠企政策及時發布、政策解讀權威精準、政策兌現高效透明、訴求收集快捷處置,助力我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結合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馬上辦平臺的運行、維護和監督管理,包括政策文件及事項管理、政策更新、項目申報、項目審核、結果公示、訴求處置等內容。
第三條 本辦法所指的惠企政策主管部門包括各區鎮以及負責惠企政策落實的政府各職能部門或具有公共服務職能的各企事業單位和組織。
第四條 馬上辦平臺運行管理遵循“區鎮共用、集約高效、規范有序、安全可控”的原則,以促進各項惠企政策落實更高效、更便捷、更精準。
第二章 職責分工
第五條 區行政審批局(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負責馬上辦平臺的建設、升級和日常運維管理工作,加強平臺運行監督檢查,牽頭協調解決平臺運行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區電子政務中心和區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配合做好平臺運行過程中的技術保障支持工作。
第六條 惠企政策主管部門負責做好本單位(包括上級下發)惠企政策梳理工作,通過馬上辦平臺及時發布政策和政策解讀,梳理與政策辦理相關的服務事項,完善辦事指南,按照“應上盡上”的原則做好申報管理、項目審核及審核結果公示等工作。
第七條 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負責協調通知區規模以上企業注冊馬上辦平臺,負責將馬上辦平臺宣傳推廣工作納入企業走訪、幫扶等活動內容,負責輔助平臺指導企業關聯認證。各區鎮負責馬上辦平臺在轄區范圍規模以下企業中的宣傳推廣和注冊工作。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在政策發布、項目申報等過程中做好本行業市場主體的注冊指導工作。
第八條 區財政局負責審核惠企政策主管部門編制的專項資金年度預算、績效目標,督促、指導相關部門在馬上辦平臺發起兌現通知,監督其在規定期限內做好兌現工作。由主管部門在審核通過的年度預算范圍內按照相關流程辦理資金撥付手續,通過馬上辦平臺完成線上申報、審核和撥付等工作。
第九條 惠企政策主管部門對本部門在馬上辦平臺發布的政策文件、政策解讀的質量及政策兌現、訴求辦理等承擔責任。
第三章 政策管理
第十條 按照“誰實施誰負責、誰梳理誰解讀”的原則,惠企政策主管部門要明確分管領導和平臺管理專員(人員要相對固定),認真收集、歸集政策文件,編制政策解讀、申報指南,明確申報條件、申報材料、辦理流程、承諾時限、責任科室、咨詢電話等重要信息。所有政策文件和解讀按照相關規定及時錄入馬上辦平臺進行公開展示(涉密內容除外)。人員如有調整的,須在調整后3個工作日內報區行政審批局(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
第十一條 惠企政策主管部門要建立內部審核和動態管理機制,政策新增、修訂或廢止后要在5個工作日內通過馬上辦平臺進行發布、更新,并通過宣傳、解讀等形式,及時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的政策服務。
第四章 項目申報管理
第十二條 惠企政策主管部門根據不同政策的兌現流程,定制化設計審批模式。優化審批流程,實現跨部門、跨單位并聯審批,縮減時限,提高政策兌現效率,提升企業獲得感和滿意度。區行政審批局(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根據部門項目業務需求,配合做好平臺系統配置工作。
第十三條 惠企政策主管部門要全面推行惠企政策業務“線上走”,實現“線下受理”向“線上辦理”轉變。除因保密、安全等需要或法律法規規定必須到現場申報的政策以外,其他惠企政策都要按照“應上盡上”原則實行網上辦理,做好申報通知發布、業務審核及審核結果公示等工作,做到政策兌現全過程高效透明。惠企政策主管部門對已經進入馬上辦平臺的申報事項要積極宣傳,引導企業通過馬上辦平臺“掌上辦”、“網上辦”,實現“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
第十四條 免申即享類事項由惠企政策主管部門通過馬上辦平臺發起兌現通知、歸集企業收款賬戶、及時兌現。簡申快享類事項由惠企政策主管部門制定簡易申報、快捷審批的流程,通過馬上辦平臺發起兌現通知,對符合受理條件、材料齊全的,必須在政府規定的時限內兌現,并在收到企業申報后2個工作日內通過平臺進行反饋。對提交材料不全或不符合受理條件的,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補齊補正的全部內容或不予受理的原因。
第五章 審核結果公示
第十五條 馬上辦平臺設置“政策審核結果公示”模塊,公示惠企政策主管部門提交的審核結果,包括政策名稱、企業名稱、擬兌現時間、擬兌現結果等,并公開投訴電話。
第十六條 惠企政策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政策兌現公開公示制度,所有惠企政策兌現結果(除涉及保密、安全等特殊情況外)均應在平臺“政策審核結果公示”模塊及時公開(包括線上和線下政策兌現),接受社會監督,做到公開透明。
第六章 其他應用管理
第十七條 惠企政策主管部門要通過馬上辦平臺積極組織各類惠企政策解讀發布會、政銀企對接、路演、創業大賽等涉企惠企公益性、開放性活動,降低活動參與門檻,支持廣大中小微企業在線報名,提高企業知曉度和參與度,發揮活動最大化作用。
第十八條 惠企政策主管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責,積極提供本系統、本行業惠企服務資源,通過馬上辦平臺集中展示,支持企業在線提交服務申請并做好相應聯絡協調工作,為企業成長發展全生命周期提供資源服務,形成海門特色的惠企資源集市。
第十九條 區行政審批局(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要通過馬上辦平臺積極為廣大企業開設訴求反映通道,并在區政務大廳建立企業服務專窗,支持線上、線下等多種方式受理,惠企政策主管部門要主動承擔企業訴求處理的主體責任,著力解決企業發展面臨的“急難愁盼”問題。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二十條 加強馬上辦平臺安全管理,建立數據備份、恢復機制。根據“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加強用戶賬號、密碼安全管理。
第二十一條 建立運行數據監督管理和通報機制,區行政審批局(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定期統計馬上辦平臺用戶數、訪問次數、政策更新、在線辦理等數據并通報,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每季度對馬上辦平臺使用情況進行通報。
第二十二條 惠企政策主管部門平臺應用情況納入區“放管服”改革工作考核范疇,對惠企政策應公布未公布、惠企業務應網辦未網辦、惠企資金應網兌未網兌、企業訴求應處置未處置等情形重點監測和考核,進一步保障各類市場主體通過馬上辦平臺享受優質高效的服務。
第八章 附則
第二十三條 本辦法由區行政審批局(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負責解釋。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6月27日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
《南通市海門區加強污染物減排暨建立減排總量庫推進總量平衡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3〕29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南通市海門區加強污染物減排暨建立減排總量庫推進總量平衡工作的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6月29日
南通市海門區加強污染物減排暨建立減排總量庫推進總量平衡工作的實施意見
為進一步調動各區鎮減排工作積極性,深入挖掘減排空間,更大力度騰出環境容量,更好服務海門經濟社會發展,為高端綠色項目提供環境資源要素保障,根據《“十四五”污染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編制技術指南》(環辦綜合函〔2020〕603號)《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建立“十四五”污染減排項目清單的通知》(蘇環辦〔2021〕184號)《關于印發<關于進一步規范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審核、管理及排污權交易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環辦〔2021〕23號)《關于印發<南通市工業園區(集中區)污染物排放定值定量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環辦〔2022〕121號)等文件要求,結合海門區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拓展產業綠色發展新路徑、新空間,完善產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以深化排污總量控制制度為基礎,加快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切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二)基本要求
各區鎮建立本轄區污染物減排總量庫。現階段總量庫中主要污染物的種類為: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建設項目(不含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置廠)在環評文件審批前,原則上須從各自總量庫中取得相應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
二、總量庫指標來源
總量庫指標原則上應來源于“十四五”規劃期內各區鎮減排形成的“可替代總量指標”或擬實施的“替代削減方案”。擬實施的“替代削減方案”應在排污單位申領排污許可證前實施到位。化學需氧量、氨氮、總氮、總磷四項指標主要來源于水減排工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四項指標主要來源于大氣減排工程。
(一)水減排工程具體類別
1.污水處理設施新改擴建。指污水處理設施開展新建、改建、擴建或提標改造;
2.管網建設改造。指污水管網新建、擴建和改造工程且對應污水處理設施無新建、改建、擴建或提標改造;
3.再生水循環利用。指生活污水再生處理后回用至工業用水、城市雜用、農田灌溉和綠地灌溉等非直排環境水體的污染治理工程項目;
4.產業結構升級。指淘汰、取締、關閉工業企業或其部分生產設施形成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減少;
5.工業污染深度治理。主要指直接排放環境的工業企業依據治理目標及要求,實施清潔生產、深度治理等工程措施;
6.規模畜禽養殖糞污治理及資源化利用。主要指豬、奶牛、肉牛、蛋雞和肉雞等規模畜禽養殖場(小區)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貯存、處理、利用設施工程項目;
7.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主要指新建、擴建、改建農村分散型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或農村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形成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減少;
8.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置。指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新改擴建形成的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減少。
(二)大氣減排工程具體類別
1.鍋爐、爐窯整治。主要包括各類鍋爐和爐窯的提標改造、原料替代、淘汰;
2.產業結構調整。主要包括工業企業關閉或部分生產線/生產設施關閉;
3.工業企業VOCs治理。主要包括末端治理設施升級改造、無組織廢氣收集方式升級改造、儲罐廢氣收集治理、裝載廢氣收集治理、廢水敞開液面廢氣收集治理;
4.重點行業NOx治理。主要包括電力、玻璃、鑄造等行業提標改造或深度治理;
5.低VOCs原輔材料源頭替代。主要包括油漆、油墨、膠粘劑、清洗劑等原輔材料采用低VOCs的替代;
6.其他有可能產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顆粒物減排的項目。
三、總量庫建立和運用
(一)全面核定初始總量
為鞏固現有污染物排放總量核定工作成果,各區鎮進一步挖掘“可替代總量指標”來源,形成的初始總量由海門生態環境局進行核定匯總。(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局、各區鎮)
(二)實施總量平衡工作
為統籌全區污染物總量平衡工作,建設項目原則上使用所在地的污染物減排總量進行平衡。上級下達我區的減排任務從全區總量庫中統籌完成。對于省、市、區重大項目,新增廢水量大于5萬噸/年,或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粉塵、揮發性有機物等廢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合計大于10噸/年的,其污染物總量平衡由海門生態環境局統籌安排。若鎮(區、街道)環境質量未達到污染防治攻堅考核目標,將根據文件要求按照建設項目所需替代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的2倍進行削減替代。(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局、各區鎮)
(三)優化平衡與審批銜接
企業在提交總量平衡申請前,完成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的編制,明確項目所需的總量,為污染物總量平衡工作提供依據。審批部門對確定污染物總量和來源的項目同步進行審查,加快項目審批進程。(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局、行政審批局、各區鎮)
(四)動態更新總量存量
按照總量挖潛原則,各區鎮積極落實污染物減排工作,并于每季度末將各自轄區內企業減排方案和減排量報海門生態環境局,經南通市生態環境局核實后納入海門污染物減排總量庫,實施動態管理。(責任單位:各區鎮、生態環境局)
四、污染物減排工作
(一)構建循環產業鏈
通過優化園區規劃環評,推動園區產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汽車零部件生產行業、海工智能裝備制造業;海門港新區重點打造鋼鐵產業、船舶和重型裝備制造、循環經濟產業、表面處理中心等。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提高能源資源綜合利用效率。推動園區基礎公共設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級利用,資源循環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處置等。因地制宜布局污水資源化利用設施,提高水重復利用率,為污染物減排提供空間。(責任單位:各區鎮、發改委、生態環境局)
(二)嚴守準入門檻
全面深化“三區三線”“三線一單”管控方案,細化管控單元及行業準入條件,建立重點產業項目準入機制,優化產業發展。嚴格執行《長江經濟帶發展負面清單指南(試行)》及江蘇省實施細則、國家生態保護紅線及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規劃。強化項目可研、環評、能評等許可(備案)聯動,嚴控高能耗高排放建設,嚴禁高污染不安全項目落地。同時強化環評審批、總量控制、排污許可制度的銜接,將有限的環境要素資源向綠色友好型產業傾斜。(責任單位:行政審批局、發改委、生態環境局)
(三)限值限量與定值定量管理
積極推進工業園區(集中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定值定量管理,提升園區污染物監測監控能力建設,開展環境質量監測和排放總量測算,明確限值管控要求,完善園區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措施。推行工業園區污染物排放狀況與規劃環評、項目環評掛鉤,暫停審批“超限園區”新增排放超標污染物項目及園區規劃環評,“限下園區”減排形成的排污指標可用于區內重大項目建設,引導園區和企業主動治污減排。(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局、各區鎮)
(四)鼓勵科技創新
加強節能降耗、清潔生產、污染治理、循環利用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大力推進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增強創新儲備,提升創新全鏈條支撐能力,為實現重大創新突破、培育綠色高端產業奠定良好基礎。(責任單位:科技局、各區鎮)
(五)強制清潔生產
重點行業全面推行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推廣節水技術,改進生產工藝,降低能耗、減少污染排放。鼓勵集成電路封裝、電子專用材料制造等重點排放企業開展中水回用示范工程,力爭將非金屬傳統行業環境績效提升至清潔生產Ⅰ級標準。將國際國內清潔生產一流標準作為新項目招引、落戶的關鍵因素。完善“散亂污”企業認定辦法,分類實施關停取締、整改提升。(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局、發改委)
(六)打造綠色產業
根據《南通市海門區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工作方案》,推進產業轉型和綠色發展。對印染、電鍍等六大重點產業進行提標升級。實施新興產業培育工程,重點培育生物醫藥和高端醫療器械、航天航空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種子產業。圍繞海上風能、高效光伏制造、智能電網、儲能、生物能源、智能汽車等重點領域,培育一批引領綠色產業發展的新能源裝備制造領軍企業。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等高端產業發展,積極布局上下游,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千億級綠色產業集群,為跨區域總量協調提供依據。(責任單位:發改委、生態環境局、各區鎮)
(七)建設重點工程
推進東洲水處理有限公司六期工程日處理8萬噸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積極推進東洲水處理有限公司中水回用工作,不斷開拓管網覆蓋范圍內的工業、生態景觀、城市雜用等使用途徑。嘗試推進信環水務中水回用工程,服務于周邊企業,減少污染物排放,騰出總量空間。推進海川水務日處理1.2萬噸中水回用工程建設。聚焦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完成6783戶農戶生活污水治理任務。研究推進青龍港生態綠地緩沖區建設,引導東洲水處理有限公司尾水進入綠地緩沖區凈化后外排。推進海門港新區監測監控平臺和核心區中天鋼鐵余熱管網建設,實現監管一體化,淘汰核心區燃氣鍋爐,騰出減排量,服務綠色項目。(責任單位:各區鎮、生態環境局、住建局、海潤集團)
五、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認識,層層落實減排責任。各區鎮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按照“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原則,切實健全完善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組織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不斷加大投入、落實責任,有效控制增量、削減存量。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區污染減排的總體要求上來,切實發揮政府主導責任,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減排重點工程建設、減排新技術研發推廣,鼓勵和支持企業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對污染減排的投入,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步伐,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染減排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形成合理的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減排投入體系,多措并舉推動減排任務順利完成。
(二)創新體制機制,完善減排項目管理。各區鎮需明確一名分管領導統籌負責總量庫的建立,對照減排類型,全面排查轄區內可能存在的農業、工業、生活等減排項目,按照應報盡報的原則,及時報送減排項目信息,堅決防止因工作疏漏影響新項目的落戶。生態環境局定期調度各區鎮污染物減排工作實施情況、減排工程建設情況、減排任務完成情況,進一步完善減排形勢分析、減排預警以及統計、監管體系,通過不斷建立完善污染減排激勵和約束機制,督促各區鎮全面履行減排責任,推動減排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如上級部門對總量庫指標來源、總量庫運用、總量平衡等出臺了新政策要求的,按上級部門最新要求執行。
(三)加強環境整治,確保發揮減排效益。各區鎮要把減排工作和環境質量提升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從轄區內資源消耗、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工程治理等方面提出綜合性減排工作措施,大力開展污染整治,實施多種水、氣減排工程,系統推進污染物減排工作。要進一步加強對減排項目的核查管理,形成本區域污染減排工程長效管理機制,規范和約束企業環境行為,確保減排設施有效運行,保障污染物有效削減,進一步提升轄區內生態環境質量,為建設項目順利落戶提供環境資源保障。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海門區“無廢城市”建設
實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3〕30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南通市海門區“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6月30日
南通市海門區“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
為全面提升我區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水平,促進城市綠色轉型,根據《南通市“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通政辦發〔2022〕103號),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城鄉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以工業源固體廢物、農業源固體廢物、生活源固體廢物為重點,強化制度、技術、市場、監管等保障體系建設,大力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為全面建設人民滿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典范城市做出貢獻。
二、建設目標
到2025年,完成全域“無廢城市”建設,以三大源固體廢物為重點,堅持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實現固體廢物產生強度穩步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逐步提升,處理處置能力更加優化。通過完善固體廢物收貯運和綜合利用體系建設,實現由末端治理向前端管控的轉變,全面提高固體廢物的精細化管理水平,建立固體廢物管理信息“一張網”。通過強化頂層設計、加大技術投入、培育固廢市場、加強信息化監管,宣傳“無廢”文化,建成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科技支撐、公眾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管理體系,實現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主要任務
(一)強化頂層設計引領融合
1.高位推動建設工作。海門區決定成立“無廢城市”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區長親自擔任組長、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各區鎮、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共同參與,建立“無廢城市”建設專項工作組,統籌“無廢城市”建設相關工作。
2.完善固體廢物統計制度。以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探索開展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工程渣土、工程泥漿、園林垃圾、再生資源統計工作。統籌做好“無廢城市”建設與用地規劃的銜接,保障收集貯存利用處置設施的用地需求。
3.充分融合重點工作。圍繞“無廢城市”建設目標,集成目前已開展的有關工業綠色發展、循環化園區改造、清潔生產、長江大保護、生態修復等方面的改革和試點經驗。將“無廢城市”建設與碳達峰實施工作有機結合,研究建立資源材料、固體廢物全生命周期管理活動的碳減排核算、評價體系。提升“無廢城市”指標體系實現的可操作性,與海門區其他規劃方案的相關指標相銜接、共促建設。
(二)加快工業綠色低碳發展
4.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嚴格實施產業準入,全面深化“三線一單”管控方案,細化管控單元及行業準入條件,建立重點產業項目準入機制,優化產業發展,嚴控高能耗高排放建設、嚴禁高污染不安全項目落地。整合升級傳統產業,整合現狀紡織服裝、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海工船舶等傳統產業,逐步進行改造、升級,引導傳統優勢產業集聚發展,形成特色產業鏈,推動產業集群建設。實施新興產業培育工程,培育一批引領綠色產業發展的領軍企業,到2025年,力爭建成江蘇省綠色發展領軍企業10家。
5.加快構筑綠色制造體系。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深入開展綠色園區、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綠色產品等示范創建,充分發揮以點帶面的示范作用,引領本地區綠色轉型。鼓勵企業按照廠房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則,進行生產綠色化改造,積極爭創國家級和省級綠色工廠。到2025年,累計創建綠色工廠10家。
6.深入推進重點行業綠色發展。以生物醫藥、新材料制造、海工裝備制造等行業為重點,強化能耗、水耗、環保、安全等標準約束,鼓勵開展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升級改造,推動重點行業加快實施智能化、綠色化改造。
7.深入推行清潔生產。擴大清潔生產審核領域,推進紡織印染、建材、海工裝備制造等重點行業生產過程清潔化,保持通過清潔生產審核評估工業企業占比為100%,實現減廢降碳協同增效,從源頭降低工業固體廢物產生強度。建立清潔生產扶持機制,鼓勵企業實施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認證。
8.提高綜合利用水平。支持建材企業綜合利用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生產擴能,提高新型建材產業規模。加快培育以海螺水泥、泰山石膏等為代表的新型建材骨干龍頭企業,鼓勵生產裝配式建筑構件和墻材。
9.強化低價值固廢兜底處置。加強低價值一般工業固廢收運體系建設,建立政府監督、企業付費、第三方運營的一般工業固廢收運機制,在全區范圍內規劃建設集約化、規范化的一般工業固廢收運、中轉、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處置設施,建成數量不低于1個,推進鑫源環保熱電一般工業固廢協同處置項目建設。
(三)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
10.加快農業綠色發展。大力推廣農業綠色生產技術,鼓勵支持發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地理標志農產品和建設省、部級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到2025年,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80%以上。減少化肥施用,促進農藥減量增效。推廣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到2025年,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90%以上。禁止使用不符合國家強制性標準的農用地膜,推廣一膜多用、行間覆蓋等技術,積極引進試驗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推廣強化耐候加厚地膜。持續推進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園建設。嚴格控制傳統的中小規模畜禽養殖,重點發展高端畜禽種業、現代化養殖場。實施畜禽養殖場戶糞污處理利用設施提升工程,針對全區養殖場戶畜禽糞污處理利用設施現狀情況,因戶施策、因地制宜的完善糞污處理利用模式,確保全區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保持100%,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不低于現狀。
11.完善收運體系建設。重點引導農機合作社和秸稈利用企業,依托裝備優勢、資本優勢、市場優勢開展秸稈收儲,建立秸稈收儲點,形成農戶或合作社—收儲點—加工企業,合作社(收儲點)—加工企業,農戶—收儲點等收儲模式,進一步提高秸稈收儲主體的覆蓋率。試點建立農膜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積極探索適合本地的回收模式,如以舊換新、以獎代補、購買第三方服務等,2025年廢舊農膜回收率不低于90%。重點扶持培育一批農資經營企業,構建高效、統一、便捷的農藥統一配供網絡,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農藥零差率統一配供和廢棄包裝物統一回收處理模式。
12.提高利用處置能力。抓好鍋爐改造,充分發揮秸稈能源化企業的作用,加強布局規劃,做好鎮企對接,擴大收購規模,在秸稈能源化利用上求突破。鼓勵和扶持大型企業參與、組織秸稈綜合利用的裝備研發、技術推廣等新途徑探索,推進試驗示范。擴大秸稈其他綜合利用途徑。積極引導利用秸稈的高效農業項目、工業項目發展壯大,擴大秸稈在食用菌基料、養畜飼料、工業原料生產中使用量。堅持“不還田即離田”。加強秸稈機械化離田政策引導,因地制宜落實去處,探索零散秸稈利用方式,提高秸稈利用比例,對暫時無法利用的秸稈,要遵循“快速收儲、便捷外運”的原則,以區鎮街道為單位,落實所屬村、組合理規劃,提前設置秸稈臨時堆場、田邊堆點。
積極引導廢舊農膜回收加工企業加強再利用技術創新,研究開發和引進推廣利用廢舊農膜再生加工技術,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廢舊農膜回收加工產品附加值。
(四)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13.推動固廢源頭減量。規范設置生活垃圾分類類別及分類標志,確保2025年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四分類覆蓋率達到100%。全力推進塑料污染治理,引導商場超市、藥店書店、車站碼頭、農貿市場等經營主體嚴格按照規定期限停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督促轄區內大型超市、農貿市場限制使用塑料袋、一次性消費用品,推廣使用菜籃子、布袋子,有償提供可重復利用環保袋,賓館(飯店)、規模以上餐飲企業不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用品,推進外賣領域綠色包裝,引導外賣商家減少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嚴格執行國家限制產品過度包裝的規定,全面推行簡約包裝,推進“綠色快遞”回收體系建設,在快遞營業網點設置快遞包裝回收區,到2025年,實現快遞綠色包裝使用率達到60%。督促餐飲企業、學校、企事業單位食堂全面開展“光盤”行動,促進餐飲垃圾減量。落實機關事業單位無紙化辦公,加強辦公場所可回收物的分類投放。集聚資源打造一批高品質綠色建筑項目,重點推進三星級綠色建筑、超低能耗(被動式)建筑、健康建筑、智慧建筑的建設;積極推廣裝配式建造、智能建造、綠色建造、精益建造等新型建造與管理方式,2025年,全區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50%。
14.完善收運體系建設。城鄉統籌建立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建筑(裝修)垃圾、園林綠化廢棄物獨立收集系統,加強統一收集管理,逐步實現全量收集。餐廚垃圾由特許經營處置企業負責定時定點收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實行預約上門或定點回收。
15.提高資源利用水平。推進垃圾資源回收利用工作,2025年,生活垃圾回收率達36%。加快推進海門建筑垃圾處置中心建設,形成30萬噸/年建筑垃圾綜合利用能力。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加強廢紙、廢塑料、廢舊輪胎、廢金屬、廢玻璃等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提升資源產出率和回收利用率。規范建立專業化再制造舊件回收企業和區域性再制造舊件回收物流集散中心,加快形成分揀、拆解、加工、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城市礦產”綜合利用產業鏈。
16.探索協同處置途徑。依托海門區現有的危險廢物處置單位,加強對有害垃圾的集中處置,至2025年,有害垃圾的處置率不低于90%。
(五)防控危險廢物環境風險
17.強化危廢源頭管控。依法開展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嚴格危險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三同時”管理,禁止審批無法落實危險廢物利用、處置途徑的項目,從嚴審批危險廢物產生量大、南通市內利用處置能力不足的建設項目。支持研發、推廣減少工業危險廢物產生量和降低工業危險廢物危害性的生產工藝和設備,從源頭上減少危險廢物產生量、降低危害性。2022年起全面實行危險廢物差別化管理,對不同風險等級危險廢物相關企業實行分級管理,到2022年底,建立比較完善的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管理體系,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水平穩步提升。
18.加強小量危廢收集。加快推進光大綠色環保固廢處置(南通)有限公司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試點項目的實施,2022年底前確保項目建成并投入運行。完善應急醫療廢物收集轉運處置體系,保障重大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轉運能力。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開展社會源危險廢物收集機制和網絡建設,支持將社會源危險廢物納入小微企業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試點管理。
19.補齊利用處置能力。加快推動12萬噸工業廢液綜合處置及資源化利用項目投運,健全電子信息產業危險廢物配套利用處置能力。完善醫療廢物應急處置機制,建立應急處置設施清單,保障重大疫情期間醫療廢物應急處置能力。鼓勵就地就近處置,降低長距離跨區域運輸環境風險。
(六)提升海洋污染防治能力
20.加強全過程污染防治。實施河口、岸灘等區域塑料垃圾專項清理,開展海上及岸灘垃圾巡查,清理海上養殖廢棄筏架和岸灘垃圾。2025年底前,岸灘垃圾、海漂垃圾等得到有效管控,重點區域內無明顯可見垃圾。分批分類開展漁港碼頭環境綜合整治,完善漁港垃圾收集和轉運設施,推動建立漁船污染物產生、儲運及接收全鏈條監管制度。進一步規范廢舊漁網漁具回收處置和綜合利用,將漁具垃圾回收納入漁港污染防治設施范圍。
21.提升利用處置水平。分類處置海洋垃圾,對廢舊網具等捕撈、養殖器材,以村、養殖企業為單位,實行定點分類、集中回收處置。對廢棄塑料、玻璃、聚苯乙烯塑料泡沫、木制品等主要海洋垃圾,依托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企業進行規范利用處置。
(七)加強智慧化全過程監管
22.全面提升監管效能。開展垃圾分類、綠色包裝、中小型餐飲企業餐廚廢棄油脂等專項執法檢查。持續打擊非法收集和拆解廢鉛蓄電池、報廢汽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行為及無證從事危險廢物收集、利用與處置經營活動。加大對生產和銷售超薄塑料袋、農膜的查處力度。生態環境、城管、農業農村、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聯合開展“清廢”專項整治行動,建立和完善固體廢物管理與行政執法協作機制,強化部門聯動。加強無人機等現代執法手段應用,推行視頻監控,對重點行業企業、重點區域實施非接觸式網上遠程監管。加快推進“互聯網+監管+協同聯動”,建立線上監管與線下現場執法協調機制。
23.創新固廢監管形式。嚴格落實《生態環境部辦公廳關于開展工業固體廢物排污許可管理工作的通知》(環辦環評〔2021〕26號),按照《南通市生態環境局排污許可證“一證式”監管工作方案(試行)》(通環辦〔2022〕61號)要求,依法逐步將產生工業固體廢物企業的工業固體廢物環境管理要求納入其排污許可證。深入推進環保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制定適合海門實際的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制度。強化環境監管,動態調整環境信用評價的結果,做好生態環境部門與信用管理部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開展聯合獎懲相關部門的結果共享。全面深化固體廢物“環保管家”第三方服務模式,積極探索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模式改革。提升“環保管家”服務水平,不斷完善“環保管家”管理辦法。
24.建立信息化監管平臺。建立一般工業固體廢物數字化管理系統,將全區所有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廢企業、集中收集分揀中心、利用處置單位全部納入系統統一管理。完善醫療廢物現有信息化系統,推進醫療廢物管理信息系統與處置單位醫療廢物收集信息系統對接。整合前期環衛數字監控管理平臺已有業務系統,推動實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全過程監管,構建有效、完整、可追溯的統計數據庫。整合現有固體廢物信息化監管系統,結合“智慧南通”系統開發建設,加快推進全區固體廢物全生命周期監管與治理數字化系統建設,實現固體廢物管理信息共享。
四、保障措施
(一)壓實工作責任
建立聯動機制。構建區、街道(鎮、園區)、村三級“無廢城市”工作體系,參照市級模式,成立專項工作組。海門生態環境局定期調度重點項目和任務推進情況定期調度重點項目和任務推進情況,形成工作專報,報送相關領導和各成員單位,扎實推進“無廢城市”建設。
明確責任分工。建立部門責任清單和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厘清相關部門“無廢城市”建設工作責任及內容,各項重點任務牽頭部門要加強跟蹤分析和督促檢查,按要求將任務進展情況上報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工作協同聯動,統籌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管理政策、改革舉措和重點項目等落地。
加強督促檢查。建立“無廢城市”建設成效定期調度、評估、督導、通報和考核制度,并將其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成效考核體系。每年對區級各部門、區鎮工作進展情況進行考核。考核評估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的重要依據。
(二)加大資金統籌
落實優惠政策。落實現有資源綜合利用優惠政策,包括秸稈規模化收儲和利用企業用地、用電方面優惠政策,廢舊塑料制品綜合利用等增值稅即征即退、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減計收入、研發費加計扣除等優惠政策。在政府投資公共工程中,優先使用以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等為原料的綜合利用產品,推廣新型墻材等綠色建材應用,探索實施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強制使用制度,推動建筑垃圾再生產品利用率8%規定落地見效。在農業支持保護補貼中,加大對利用畜禽糞污生產有機肥、使用生物降解農膜、秸稈還田等的補貼力度。加大對生活垃圾分類設施等基礎設施的投入,激勵固體廢物產業發展。
強化資金統籌。年度預算應充分考慮“無廢城市”建設任務需求,加大資金統籌整合力度,支持“無廢城市”建設。加大對固體廢物相關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積極發揮市場作用,調動和引導社會資金大力投入固體廢物治理。加大科技投入,加大專項研究資金投入,加快固體廢物減量化、高質化利用關鍵技術、工藝和設備研發制造。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加大對“無廢城市”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全力爭取申請國家、省財政投資補助及銀行專項貸款等。
創新融資方式。推進綠色金融產品和融資模式創新,深化推廣應用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工具,建立多元化資金渠道。針對綠色技術創新開展投貸聯動業務,持續創新“環保貸”“環保擔”等信貸產品。依法依規探索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生態引領的城市可持續發展模式(EOD)、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等模式,推動固體廢物收集、利用與處置工程項目設施建設運行。積極培育第三方市場,鼓勵專業化第三方機構從事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環境污染治理與咨詢服務,推動形成固體廢物收集、利用與處置工程項目和設施建設運行第三方治理新模式。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將危險廢物收集、運輸、貯存、利用和處理處置等重點高環境風險企業納入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強制性參保范圍。
(三)強化創新引領
搭建產學研用平臺。引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高新技術企業等組建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創新戰略聯盟,從基礎研究、產業關鍵技術、成果轉化等各環節開展全產業鏈創新布局,推動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等科研成果市場化、產業化。加強國內外技術經驗交流,學習其他地區的先進制度、經驗、技術、理念,探索技術創新與管理制度協同發力的高效模式。
(四)加強宣傳教育
創新宣傳形式。完善宣傳工作機制,明確宣傳工作任務,深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塑料污染治理等“無廢城市”系列宣傳教育工作。充分利用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專題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視頻網站等新媒體,以及廣場、電梯等分眾傳媒平臺,做好“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的宣傳報道。
推進教育基地建設。依托公園、廣場、商場、社區、學校等場所,打造高品質、有特色的“無廢城市”科普教育基地及載體,促進公眾的“無廢生活”體驗與宣傳,提高市民的認知水平與參與熱情。
開展“無廢細胞”創建。完善各類“無廢細胞”創建標準,融合各類綠色創建工作,高標準打造一批“無廢細胞”,營造“綠色生活、綠色消費”良好氛圍。依托“無廢機關”,在機關事業單位開展“無廢城市”理念和措施的宣傳推廣,提高“無廢城市”管理素養。依托“無廢學校”,在中小學開展“無廢城市”教育,充分發揮學生群體對全社會的輻射帶動作用等。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海門區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通知
海政辦發〔2023〕31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經區政府同意,現將《南通市海門區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6月30日
南通市海門區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應急預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規范煙花爆竹經營環節的應急管理和應急響應程序,構建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應急救援機制,及時有效地組織實施應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造成的損失或危害,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促進我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1.2編制依據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3)《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
(4)《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
(5)《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6)《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7)《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管理辦法》
(8)《生產經營單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導則》
(GB/T29639-2020)
(9)《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江蘇省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辦法的通知》(蘇政辦發〔2013〕141號)
(10)《省政府關于印發江蘇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的通
知》(蘇政發〔2020〕6號)
(11)《南通市海門區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海政發〔2021〕19號)
1.3工作原則
(1)堅持生命至上。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要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位。要充分依靠群眾,最大限度地減少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造成的影響。
(2)堅持預防為主。堅持應急救援和預防工作相結合,做好常態化的事故預防、風險評估、救援物資儲備、隊伍建設、裝備完善和預案演練等工作,依靠科技不斷提高應急響應系統的整體救援能力。
(3)堅持部門聯動。將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納入區安全應急管理體系,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形成預防事故和應急處置的合力。
(4)堅持齊抓共管。在區政府統一領導和區安委會的組織協調下,各區鎮政府(管委會)和相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和權限,負責有關煙花爆竹生產安全事故的應急管理和應急處置工作,分級負責,齊抓共管。煙花爆竹經營(批發)企業負責組織制定并實施本單位經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5)堅持社會參與。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把社會組織、志愿者參與和政府管理有效結合,形成政府、企事業單位、公眾和專業搶險隊伍相結合的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應對體制,實現應急管理工作社會化。
1.4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本區行政區域內具有經營許可證的單位在從事經營煙花爆竹活動中發生煙花爆竹爆炸、火災事故的處置工作。涉及跨海門區行政區劃的或超出區委、區政府應對能力的特別重大、重大和較大突發事件,請求上級黨委、政府給予幫助和指導或負責應對。
1.5事故等級
按照煙花爆竹事故傷亡人數及損失等情況,由低至高分為一般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Ⅳ級)、較大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Ⅲ級)、重大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Ⅱ級)、特別重大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Ⅰ級)4個級別:
一般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Ⅳ級):造成3人以下(本預案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包含本數)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較大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Ⅲ級):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傷,或者1000萬元以上5000萬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重大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Ⅱ級):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傷,或者5000萬元以上1億元以下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特別重大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Ⅰ級):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傷,或者1億元以上直接經濟損失的事故。
2.組織機構及職責
2.1應急指揮部
區政府成立區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專項應急指揮部(以下簡稱區應急指揮部),由總指揮、副總指揮和成員單位組成,下設辦公室和10個專業處置工作組,區應急指揮部可根據事故搶險需要決定是否成立現場指揮部。
區應急指揮部總指揮由分管副區長擔任,副總指揮由區政府相關副主任、區應急管理局局長、區公安局分管負責人擔任。成員單位由區紀委監委、區委宣傳部(網信辦)、區公安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海門生態環境局、區交通運輸局、區衛健委、區應急管理局、區消防救援大隊、區氣象局等部門、單位及相關區鎮政府(管委會)組成。區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區應急管理局,辦公室主任由區應急管理局局長兼任。
2.2應急指揮部主要職責
(1)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發生后,總指揮或總指揮委托副總指揮趕赴事故現場進行現場指揮,根據需要成立現場指揮部。
(2)統一指揮全區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工作。
(3)負責啟動區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做出救援決策。
(4)負責發布應急預案終止指令。
(5)負責審定對外發布信息。
2.3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組織落實區應急指揮部決定;實施應急預案編制、修訂、演練與管理;建立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信息收集制度,按規定做好信息報告和信息發布工作;協助總指揮進行緊急狀態下各成員單位和應急小組間的聯絡、協調等工作;負責做好區應急指揮部的通訊、交通、后勤等保障工作,確保區應急指揮部工作的正常開展。
2.4應急指揮部成員及相關單位職責
(1)區應急管理局:負責區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的日常工作;負責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的聯絡和協調,及時向區政府、區應急指揮部和上級應急管理部門報告事故和應急救援情況;根據區政府的授權,負責牽頭組織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
(2)區公安局:負責事故危險區域的警戒和道路交通管制,會同事發地政府(管委會)負責有關人員的緊急疏散、撤離;參與傷員的搜救工作;負責核實事故傷亡人員的身份;參與事故調查和證據收集,負責有關事故直接責任人的控制及逃逸人員的追捕;對事故產生的廢棄煙花爆竹進行處置。
(3)區消防救援大隊:負責控制和撲滅火災,控制煙花爆竹爆炸、火災的事故現場;負責傷員的搜救、事故現場的清理和有毒物質的洗消。
(4)區紀委監委:負責對救援工作的監督,受邀參與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5)海門生態環境局:負責事故現場及周邊大氣、水環境污染物的檢測分析,提出污染物處置建議;負責對事故得到控制后現場遺留危險物質實施監測,并提出污染控制措施和處置建議,直至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6)區衛健委:確定治療與救護定點醫院,培訓相應醫護人員;指導定點醫院儲備相應的醫療器材和急救藥品;負責事故現場調配醫務人員、醫療器材、急救藥品,組織現場救護及傷員轉移,負責組織中毒、受傷人員的治療與救護;會同事發地政府(管委會)組織開展衛生防疫工作。
(7)區交通運輸局:負責應急救援所需運力保障;組織做好人員轉移運送、應急救援物資的交通運輸保障工作;參與相關事故的調查和處理工作。
(8)區民政局:負責指導各地對因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導致基本生活暫時出現嚴重困難的家庭給予臨時救助。
(9)區氣象局:負責為事故現場提供風向、風速、溫度、氣壓、濕度、雨量等氣象資料;及時提供事故現場氣象條件分析和預測信息;參與雷電、靜電引起的爆炸、火災、人員傷亡等事故的調查、鑒定和評估。
(10)區財政局: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為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防治、應急演練和應急救援等工作在預算范圍內提供資金保障。
(11)區委宣傳部(網信辦):負責組織指導新聞單位對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的宣傳報道工作;扎口負責、組織協調新聞發布工作,負責牽頭做好網上輿情監測和處置工作。
(12)區鎮政府(管委會):配合區應急指揮部做好本轄區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和善后工作。
2.5專業處置工作組及職責
(1)綜合協調組:以區應急管理局為主,組長由區應急管理局分管負責人擔任。負責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綜合協調工作;通知、聯絡區應急指揮部有關成員單位相關負責人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召開事故應急救援現場會議,協調各專業處置組的搶險救援工作;按規定程序及時向南通市政府(南通市應急管理局、南通市安委會)及區委、區政府報告事故搶險救援工作情況。
(2)安全警戒組:以區公安局為主,組長由區公安局分管負責人擔任。負責現場警戒、秩序維護、交通疏導及傷亡人員身份確認等工作,會同當地政府(管委會)做好群眾疏散工作。事故得到控制后監督現場遺留煙花爆竹的處置。
(3)現場救援組:以區消防救援大隊、相關救援組織和事發地政府(管委會)為主,組長由區消防救援大隊負責人擔任。負責組織協調消防救援以及其他專業搶險隊伍進行搶險救援。
(4)專家技術組:以安委會安全專家、應急管理專家為主,組長由區應急管理局技術負責人擔任。負責為搶險救援等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和決策建議。
(5)醫療救護組:以區衛健委為主,事發地政府(管委會)配合,組長由區衛健委分管負責人擔任。負責組織有關醫療單位和專家對事故受傷人員實施救治和處置。
(6)環境保護組:以海門生態環境局為主,區氣象局、事發地政府(管委會)配合,組長由海門生態環境局分管負責人擔任。負責及時測定事故現場環境危害的成分和程度;對可能存在較長時間環境影響的區域發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并進行監測。
(7)后勤保障組:以區交通運輸局、財政局、民政局為主,組長由區交通運輸局分管負責人擔任。負責組織協調落實搶險救援運輸和物資保障流通等工作。
(8)輿情導控組:由區委宣傳部牽頭,區應急管理局和事發地政府(管委會)等部門配合,組長由區委宣傳部分管負責人擔任。指導做好事故應急處置和搶險救援的信息發布工作和網絡輿情的監控。
(9)事故調查組:根據事故情況依法組成。負責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或配合上級調查組進行調查處理工作。
(10)善后處理組:以事發地區鎮政府(管委會)和事故單位為主,組長由事發地政府(管委會)分管負責人擔任,相關部門配合,負責事故的各項善后工作。
2.6現場指揮部職責
現場指揮部由區應急指揮部相關成員、事發地政府(管委會)有關負責人、參與救援單位的負責人及事故單位主要負責人和專家組負責人組成。其主要職責是:負責救援方案的確定和實施;指揮、調動所有參與應急救援的隊伍和人員;及時向應急指揮部報告事故事態及救援情況;完成應急指揮部交辦的各項任務。
3.信息報告
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發生后,事故現場人員應當立即報告110公安指揮中心、119消防指揮中心及單位負責人;單位負責人要立即報當地安監部門及區應急管理部門;應急管理部門接報后要立即核實,并迅速向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和區委、區政府報告。
報告內容包括:事故單位名稱、地址;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事故的類別;事故的簡要經過;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可能波及影響范圍(企業、居民區、重要設施等);已經采取的措施、事故能否控制;需要有關部門和單位協助搶救和處理的有關事宜;聯系人、聯系電話等。
事故報告后出現新情況的,應當及時補報。
4.應急響應
4.1 啟動預案
應急指揮部辦公室依據報告初步判斷事故等級,將事故情況迅速報告總指揮、副總指揮,通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人員立即趕赴事故現場,全力投入事故救援。煙花爆竹事故達到一定響應級別后,經指揮部總指揮批準后啟動應急預案,進入應急響應狀態,根據需要成立現場指揮部。由現場指揮部協調、指揮、督促有關部門和單位開展具體工作。
現場指揮部及時掌握事故進展情況,同時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4.2 分級響應
根據事故等級,經應急指揮部或區政府同意,啟動本預案。
4.3 應急處置措施
(1)事故現場搶救應以人為本,遵循“安全第一、救人為主、減少損失、先控制、后處置”的原則;
(2)現場指揮和各專業救援隊伍之間應保持良好的通信聯系;
(3)事故區域應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警戒范圍,并有明顯的警戒標志;
(4)按照國家規定保護事故現場,因搶救人員、防止事故擴大等原因需要移動現場物件時,應做出標志、進行記錄、拍照和繪制現場圖,并妥善保管現場重要物件;
(5)車輛應服從公安部門或事故單位人員安排行駛和停放;
(6)事故發生初期,事故單位或現場人員應積極采取自救措施,防止事故擴大,并指派專人負責引導指揮人員及各專業隊伍進入事故救援現場;
(7)專家到達現場后,迅速對事故情況做出判斷,提出處置辦法和防范措施,事故得到控制后,參與事故調查并提出防范措施;
(8)在搶險救災過程中緊急調用的物資、設備、人員以及場地占用,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服從應急救援大局,不得阻攔或拒絕。
4.4 擴大響應
如果應急處置未能控制事故發展,事故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可能波及更大范圍造成嚴重危害的,必須立即報告應急指揮部總指揮。當事故發展到本區層面難以控制和處置時,由區政府向南通市政府報告,請求支援或提請啟動上一級應急預案。
在上級預案啟動之前,本預案各機構仍按職責實施應急救援。上級應急預案啟動之后,本預案各成員單位和專業處置工作組按照上級應急指揮部的要求實施救援。
出現急劇惡化的特殊險情時,現場指揮部在充分考慮專家和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依法采取緊急處置措施。
4.5 事故分析、檢測與后果評估
根據需要,現場指揮部組織技術力量對現場事故規模、影響邊界及氣象條件、水體、空氣、土壤中爆炸性物質或毒物的種類和濃度,受損建筑等進行監測。綜合分析和評價檢測數據,查找
事故原因,評估事故發展趨勢,預測事故后果,為制定現場搶救方案和事故調查提供參考。
4.6 現場應急結束
事故現場得以控制,環境符合有關標準,導致次生、衍生事故隱患消除后,經現場指揮部確認,報請區應急指揮部總指揮批準,現場應急處置工作結束,應急救援隊伍撤離現場,組織疏散居民返回居住地。
4.7 應急恢復
區應急指揮部總指揮或上級應急指揮部宣布應急結束后,各參與應急救援的機構、組織、部門、隊伍及有關人員,投入救援的車輛、裝備、設施、設備,消耗的救援物品、藥劑及損壞物品等,要盡快恢復、補充、維修,在48小時之內恢復正常應急狀態。
5.信息發布、事故調查和總結評估
5.1 區委宣傳部會同區應急管理局、區公安局等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對事故相關新聞信息進行綜合、分析,指導擬訂發布的內容、范圍和方式,經指揮部負責人審定后組織發布。各新聞媒體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做好信息發布工作。
5.2 區應急管理局根據職責和授權按程序牽頭組成事故調查組,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有關規定對事故展開全面調查。
5.3 保險機構根據有關規定和合同對參加保險的事故單位和人員及時開展各項保險理賠工作。
5.4 善后處置工作完成后,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總結應急救援經驗教訓,提出改進建議,形成總結報告報送區應急指揮部。區應急管理部門要認真研究汲取事故應急救援的經驗與教訓,作為本預案修改完善的依據之一。
6.培訓與演練
6.1 應急培訓
加強各級應急管理部門以及專業救援隊伍相關人員業務培訓。有關部門、單位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好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及牽頭的專業處置工作組的培訓,積極組織社會志愿者培訓,提高公眾自救、互救能力。
6.2 應急演練
各專業應急機構、各煙花爆竹經營單位應結合自身特點和法律法規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組織事故應急預案救援演練。區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根據工作需要組織開展煙花爆竹經營安全事故的應急演練。通過演練,達到檢驗預案、鍛煉隊伍、磨合機制、宣傳教育和完善準備的目的。應急演練可采用桌面演練、現場演練等形式。
7.附則
7.1 應急預案制定
本預案由區政府制定,區應急管理局負責解釋。
7.2 應急預案修訂
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機構調整或應急資源發生變化,以及根據應急處置過程中和各類應急演練中發現的問題及出現的新情況,應適時對應急預案進行修訂。
7.3 預案的實施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人事任免
區政府關于陳敏等同志職務任免的通知
海政干〔2023〕5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經研究,決定:
陳敏同志任區機關事務服務中心副主任,試用期一年;
郭杰林同志任臨江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試用期一年;
錢紅霞同志任南通市江海農文旅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試用期一年;
龔雪峰同志任江蘇海奕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試用期一年;
成立區駐南京招商局,劉宇江同志任區駐南京招商局局長;
免去蔡艷同志海門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職務;
免去顧華平同志區駐北京招商局局長職務。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
2023年5月4日
大事記
重要活動
(2022年5月1日—2022年6月30日)
·5月2日,區委書記郭曉敏主持召開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體學習會,原原本本、逐字逐句重溫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實、入腦入心,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海門新實踐、加快打造“一示范四城市”注入更強精神動力。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成偉,區政協主席黃衛鋒,區委副書記徐加明參加學習。
·5月4日,區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論述精神以及省、市有關會議精神,研究我區貫徹落實工作。區委書記郭曉敏主持會議。
·5月17日,在收聽收看南通市防汛抗旱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后,我區召開全區防汛抗旱工作會議,貫徹落實南通會議精神,研究部署我區工作。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主持會議并講話。
·5月19日,我區召開2023年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禁拋以及垃圾禁燒工作動員會。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全區上下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加大緊迫感,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領域,注重源頭治理,加強督查力度,推動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禁拋等重點工作落地落實,全力以赴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
·5月19日,南通市政府召開市安委會全體(擴大)會議暨全市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行動動員部署會,會議以視頻形式召開,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在海門分會場發言。
·5月19日,區委書記郭曉敏赴海門開發區調研科創載體建設、基礎設施配套、企業運營發展等情況,強調要堅定不移把創新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首位戰略,搶抓發展機遇,做優做強載體平臺,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完善基礎功能配套,著力提升科技創新整體實力,為海門加快打造“一示范四城市”注入新動能、提供強支撐。
·5月19日,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學習會,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持續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實、入腦入心。區委書記郭曉敏主持會議并講話。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成偉,區委副書記徐加明參加學習。
·5月20日,區委書記郭曉敏主持召開區委常委會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回信精神,研究我區貫徹落實工作;傳達學習省委常委會第83次會議有關精神,聽取全區“五大新工程”推進情況及督查情況匯報等。郭曉敏強調,“五大新工程”是推動海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要緊抓不放、持續推進,以“五大新工程”為載體推進中心工作、重點工作、難點工作,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爭先進位。
·5月22日,區委書記郭曉敏到區政務服務中心調研營商環境工作并主持召開座談會。她強調,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軟實力,要提高政治站位,進一步弘揚“四敢”精神,持續推進“能力作風建設提升年”“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強化工作統籌,加強“補短鍛長”,持續打造更優營商環境,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的更為顯著的成效。
·5月25日,2023“海門人才日”暨第六屆東洲英才創業周開幕。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畢思文,俄羅斯工程院院士、俄羅斯自然科學院院士、江蘇大學高分子材料研究院院長李松軍,俄羅斯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江蘇省高檔數控機床及成套裝備創新中心主任夏志杰等400多名專家學者、高端人才以及知名企業、創投等機構負責人齊聚開幕式,共享發展機遇,共圓創業夢想。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田豐,市委組織部副部長、人才辦主任孫劍波,市市監局黨組書記、局長秦艷秋出席開幕式。區委書記郭曉敏致辭,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主持開幕式,區委副書記徐加明等區領導參加開幕式。
·5月28日,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主持召開全區2023年第三次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例會,強調各區鎮、各部門要牢固樹立投資創造需求、推動發展的理念,切實增強抓項目的緊迫感,拓寬招商思路,創新招商方式,提升招商本領,敢于拼搏、奮力攻堅,全力以赴推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為海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5月30日,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主持召開十八屆區政府第14次常務會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上發表的重要文章《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學習《江蘇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審議通過相關政策文件,研究部署當前工作。
·6月2日,區委書記郭曉敏調研政法系統營商環境工作,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全區政法系統要提高思想認識,優化工作機制,謀求工作創新,著力打造公正透明、便捷高效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提升企業、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和滿意度。
·6月3日,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擴大)會議召開。區委書記、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長郭曉敏出席會議并講話,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和省市委關于人才工作的決策部署,奮力打造人才發展現代化先行區,切實把人才工作優勢轉化為不竭的發展動能,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持續爭先進位、加快打造“一示范四城市”厚植人才基礎。區委副書記、區長、區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第一副組長沈旭東主持會議。區委副書記徐加明出席會議。
·6月5日,區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重要回信重要賀信精神和省有關會議精神,研究我區貫徹落實工作。區委書記郭曉敏主持會議。
·6月4日,由江蘇振江新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振江新能源項目落戶海門港新區。區委書記郭曉敏,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出席簽約活動,并會見了振江新能源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震一行。
·6月7日,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來到各考點巡考,要求相關部門和學校以高度負責的精神落實落細高考各項工作,嚴絲合縫把控每個環節,細而又細做好服務保障,全力以赴確保全區高考安全平穩有序進行。
·6月7日,區委書記郭曉敏赴區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調研12345熱線運行情況,強調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善12345熱線運轉機制,加強整體聯動,提升工作能級,及時有效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和訴求,不斷提高群眾對政務服務的滿意度。
·6月8日,2023存儲產業創新大會舉行。區委書記郭曉敏致辭,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作投資環境推介。
·6月16日,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主持召開2023年第二次全區科技創新和企業上市工作例會,強調全區上下要切實增強“坐不住、慢不得”的緊迫感,解放思想、埋頭苦干,以“專精特新”的理念服務企業、服務項目,全力以赴招引一批高成長性、高附加值的科創項目,加快企業上市步伐,持續做大經濟總量、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經濟質效。
·6月16日,長三角部分地區干部教育培訓資源合作共享暨南通現場教學風采展示活動在海舉行。南通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封春晴出席活動并致辭,江蘇省委組織部干部教育處處長尹振江講話。區委書記郭曉敏致辭,區委副書記徐加明出席活動。
·6月17日,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舉行學習會,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論述以及《中國共產黨處分違紀黨員批準權限和程序規定》《關于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 堅決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若干措施》以及全面修訂后的《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區委書記郭曉敏領學并提出貫徹落實要求。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成偉,區政協主席黃衛鋒,區委副書記徐加明等參加學習。
·6月19日,陜西省漢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勉縣縣委書記黎建軍率勉縣代表團來海考察,進一步深化對口協作,攜手推動高質量發展。區委書記郭曉敏,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出席海勉協作聯席會,與代表團一行深入交流。區人大常委會主任成偉參加相關活動。
·6月20日,區委書記郭曉敏赴基層黨建聯系點調研,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論述精神,持續強化黨建引領,建強基層戰斗堡壘,創樹黨建特色品牌,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高質量黨建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蓄勢賦能。區委副書記徐加明參加調研。
·6月24日,在收聽收看省市安委會全體(擴大)會議后,我區立即召開續會,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和國務院、省市近期安全生產工作會議精神,抓好當前安全生產各項工作進行部署。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主持會議,強調要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時刻保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緊迫感,強化“隱患無處不在,成績每天歸零”的危機意識,扣緊責任鏈,盯緊苗頭隱患,以過硬舉措全面排查整治重大安全風險,確保全區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為全區經濟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安全保障。
·6月25日,區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賀信精神和長三角有關會議精神,研究我區貫徹落實工作。區委書記郭曉敏主持會議。
·6月26日、27日,省人大常委會科教文衛委主任委員陸永泉率調研組來海,專題調研我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情況。南通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俊陪同調研。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參加活動。
·6月27日,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赴海門港新區基層黨建聯系點調研,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持續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員干部先鋒模范作用,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6月28日,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深入我區部分科創載體平臺,實地調研載體建設情況,并開展座談交流。他強調,要堅定不移把創新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首位戰略,突出特色優勢,聚焦產業定位,大干快上、踏實進取,全力推進科創載體建設,加速推動特色產業集群化、高端化、全產業鏈發展,為海門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科創力量。
·6月29日,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主持召開十八屆區政府第15次常務會議,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上發表的重要文章《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 推動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向縱深發展》、在安徽省合肥市召開的2023年度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精神和新修訂的《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審議通過相關政策文件,研究部署當前工作。
·6月29日,區委書記郭曉敏,區委副書記、區長沈旭東分別走訪慰問老黨員,為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親切關懷,感謝他們為黨的事業作出的貢獻。區委副書記徐加明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