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3年度區級機關部門改革創新獎評選辦法》文件精神,經認真審閱和初核,共確定68個入圍項目。現對入圍項目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2023年1月31日—2023年2月4日。
附:2023年度區級機關部門改革創新獎入圍項目簡介
區級機關部門改革創新獎評選工作辦公室
2024年1月31日
序號 |
申報 單位 |
項目名稱 |
項目簡介 |
1 |
紀委 監委 (巡察辦) |
凈化融資生態,護航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
強化融資領域政治監督,將審查調查與以案促改促治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通過把準“融資領域”審查調查政治方向、創新政治監督路徑、優化大監督格局等方式,切實凈化融資領域政治生態。高成本融資置換和融資利率壓降成效全市領先,相關經驗做法被中央、省、市紀委外網與內網多維度宣傳報道。 |
2 |
法院 |
創新破產審判府院聯動機制 |
牢固樹立“案案都是營商環境”理念,不斷探索破產審判與信息技術融合路徑,協調區發改委、行政審批局等9個部門建成全市首個“企業破產服務府院聯動平臺”,一體推進破產案件信息共享、流程監管和引資推介。11月平臺正式運行以來,已有61家管理人機構注冊,發起事項申請120件次。 |
3 |
檢察院 |
大數據賦能公益訴訟,小切口保護國有財產 |
聚焦稅費征收、違規養老金追繳、土地保護等國有財產領域,在個案辦理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大數據對法律監督質效的放大作用,通過數字建模、碰撞分析發現系列線索,推進類案監督。積極能動履職,通過檢察建議、公開聽證、檢網融治等方式推動社會治理,實現辦理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環境。 |
4 |
區委辦 |
創新“五化三有”工作模式 以高質量調查研究服務高質量發展 |
以調查研究常態化、文稿起草專業化、改革推進項目化、學習論壇制度化、黨建引領品牌化推動參謀助手作用有新成效、以文輔政水平有新提升、創新協同發展有新突破,深入開展“練兵比武”“五點講堂”等活動。全年被省、市采用信息99條、829條,獲評“全省信息工作先進集體”。《南通市海門區以“四個一”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獲《江蘇改革簡報》專刊推廣,《關于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實現路徑的調查研究》獲市年度優秀調研成果獎,《用好改革“關鍵一招” 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獲市委主要領導批示。 |
5 |
人大 機關 |
以人大監督之力全面助推營商環境優化 |
為貫徹落實全區“營商環境提升年”部署,廣泛征集企業、部門、人大代表和社會各界對營商環境的意見建議;深入開展區委點題的營商環境督查,形成4份督查報告供區委參考;精準破解掛鉤聯系企業的外資歷史遺留問題、企業建設人才公寓、技術人員招聘難等問題;認真提出政策供給免審即享、推進“放管服”改革等24條關于《南通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草案)》的立法建議,著力推動把優化營商環境納入制度化法治化軌道。 |
6 |
政府辦 |
創新機制抓督查,強化落實促發展 |
緊緊圍繞全區重點工作加強和規范政府督查工作,創新創優督查方式方法。一是建機制,推動督查工作由“被動應付”向“主動作為”轉變;二是抓重點,推動督查工作由“均衡用力”向“精準發力”轉變;三是解難題,推動督查工作由“發現問題”向“解決問題”轉變;四是聚合力,推動督查工作由“各自為戰”向“統籌推進”轉變。有力保障了中央和省市區決策部署在“最后一公里”的貫徹落實,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持續走在省市前列,2021年和2022年,區政府督查工作兩次獲省政府督查激勵表彰。 |
7 |
政協辦 |
探索協商式監督路徑,提升高質量發展質效 |
牢牢把握協商式民主監督定位,緊扣黨政重要決策部署和民生關切,堅持把黨的領導、協商民主、系統聯動貫穿民主監督工作始終,不斷加強民主監督與黨委政府工作相銜接,創新開展“點穴式”“聯合式”“幫扶式”監督,探索建立“政協+司法”民主協商監督新機制,將民主監督與權力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輿論監督和群眾監督有機貫通,推動“剛性”與“柔性”、“深度”與“廣度”深入結合,以“政協之能”服務“發展之為”。 |
8 |
組織部 |
系統糾治“躺平”問題,推動干部敢為善為 |
自覺履行“牽頭組織實施”和“帶頭參與行動”的雙重職責,緊扣“惰、衰、逸、拖、庸、怕、虛、躲、滑、私”等10種表現,通過檢視查找問題、集中督查糾治、激發干事動能、樹好“敢為”導向等舉措,推動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得到有效提振,一批發展的難點堵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相關做法獲省、市領導批示肯定,被中組部《組工信息》、《江蘇組工信息》、《新華日報》等宣傳推介。 |
9 |
宣傳部 |
創新構建基層網絡綜合治理“田”字型新格局 探索實踐新時代“網上楓橋經驗” |
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橫向實施“網絡+網格+警格”三網融合,縱向構建區、鎮、村“1+11+286”三級網信體系,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田”字型網絡綜合治理格局,走好新時代網上群眾路線,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網絡清朗案例登上央視一套。海門區探索基層網信工作新模式被人民日報關注報道。 |
10 |
統戰部 |
打造“永不落幕”的海門發展大會,凝聚鄉賢力量賦能“一示范四城市”建設 |
舉辦首屆海門發展大會,海內外300余名鄉賢回家共謀發展,10位海門籍專家被聘為發展顧問,12位知名人士被授予“新海門人”榮譽,常態化啟用合作交流平臺“東洲驛家”,新華網、人民網等媒體廣泛報道,關注度超兩百萬。閉會以來,舉辦粵港澳海門籍企業家專題活動、上海市海門商會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研討交流會等系列鄉賢活動10余場,在廣東、港澳、南京等地成立東洲驛家分站、人才驛站,獲得多個鄉賢引薦項目。 |
11 |
政法委 |
為群眾服務,為平安助力,奮力推動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三級體系建設走深走實 |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完善社會治理體系的重要論述和“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說法’”的要求,一體規劃建設區鎮村三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首創鎮級中心ABC三檔標準,完善“一升四降”“七無四好一控制”考評體系,10月27日,我區承辦全市“一站式”基層社會治理綜合服務體系建設現場推進會。創新經驗在《南通工作》《南通政法》刊發推廣,獲南通市委主要領導批示,多篇通訊被《學習強國》《江蘇法治報》《南通日報》等媒體刊發。 |
12 |
編辦 |
創新編制動態管理機制,提升編制資源配置效益 |
通過創新建立事業編制“周轉池”、打造多樣化編制供給方式、推動鎮級編制跨區域統籌管理等舉措,做好機構編制“造血、供血、活血”文章,切實提升整體效益。先后成功向上爭取周轉編制,助力我區通過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國家評定,為蘇中蘇北片區唯一;支持設立生命健康產業、船舶和海工裝備技術創新等服務發展平臺,保障好重點板塊高質量發展需求。相關改革創新舉措,納入全市機構編制系統年度十大攻堅項目,被省、市機構編制網和市級機構編制公眾號刊登與推介。 |
13 |
老干 部局 |
打造銀發人才工作站,賦能鄉村振興銀動能 |
以“育人才、強產業、興文化”為重點,將引導銀發人才發揮正能量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積極搭建平臺,著力打造19個銀發人才工作站,落實基層指導、結對幫帶、農技培訓三項服務,助推特色產業、文旅融合、村級集體經濟同發展,實施“鑄魂”“守根”“塑性”三大行動,引導銀發人才在產業發展、文化繁榮等方面發揮正能量,助力高質量發展。 |
14 |
黨史辦 |
講好海門故事,實施“1210”工程,創新打造全省“海門方志之鄉”品牌 |
承擔省級史志館聯盟、省情影像志制作2個試點;開辟“張謇故里 史志海門”大講壇、舉辦中國方志大講壇;主辦省級(含)以上現場會3次;組建全省首個江蘇地方志張謇研究聯盟、全省首個史志館聯盟志愿者服務站;制作全省首個影像志,各數據創全省新高;《海門故事》地情文化節目在江蘇書展點擊率全省第一;全省首家開展三輪修志。“海門做法”各級媒體報道88篇,省級以上49篇(南通第1);獲《江蘇省情影像志》四大獎項(省唯一);獲評省方志政務信息、省《世紀風采》宣傳先進集體;《“張謇文化品牌”叫響全國 海門方志人在行動》獲省創新項目一等獎第一名。 |
15 |
黨校 |
創新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平臺“城鄉一體化”聯動機制 |
牽頭全區理論宣講平臺建設在全省、市尚屬首家。創新新時代文明實踐理論宣講平臺“城鄉一體化”聯動機制,制定印發了《關于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理論宣講平臺建設的實施方案》;開展示范性理論宣講活動12場,新華日報、交匯點等公眾號多次公開報道;組建志愿服務總隊為全區理論宣講共計150場次,輻射影響3萬多人次;咨政報告獲南通市委相關領導肯定性批示,并在中央黨校全國縣級黨校校長培訓班和省委黨校《工作通訊》上交流。 |
16 |
融媒體中心 |
深耕村居企攜手建新功 |
以“深耕村居企,攜手建新功”新聞服務行動為抓手,組建了以黨員干部為骨干的13個綜合服務團隊,與全區各地的村居、企業結對,采制更多來自基層一線的新聞報道,并通過品牌策劃、獻計獻策、產品宣傳、直播帶貨等多種方式,圍繞“打造一個品牌、采制一組報道、貢獻一個錦囊、助推一批產品、幫扶一批群眾”的“五個一”要求,幫助各結對的村居、企業提升黨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活躍文化氛圍,促進其經濟發展。 |
17 |
指揮 中心 |
打造便民利企暖心線,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
依托12345熱線平臺及時受理市民群眾關于水電維修、開鎖換鎖、家政保潔等便民服務需求,推動資源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項目試運行以來,已招募91家服務商,上線包含水電工程、設備維修等5大類48小項的便民服務,日均接單150余件。有效避免城市“牛皮癬”,助力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熱線真正成為便民利企的“暖心線”,該項工作機制在全國“熱線總客服”“中華英才網”等相關媒體上報道宣傳。 |
18 |
發改委 |
推廣綠色發展經驗,探索生態價值實現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扎實抓好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推動生態產品價值有效轉化。統籌推進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建設,各項工作始終走在全市前列。積極向上推薦臨江新區綠色創新轉型發展的成功經驗,申報的青龍港區域綠色發展案例等已經南通提交省發改委,工作成效將納入全省示范段宣傳冊。相關工作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司長江推進處、省發改委相關領導充分肯定。 |
19 |
教體局 |
創新教育全方位支撐城市發展、全方位協同產業升級、全方位增進人民滿意的“海門樣板” |
聚力基礎教育內涵建設,新增國家級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和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獎3個,全市僅9個,獲評省基礎教育評價改革優秀案例1個,南通初高中唯一,入選省教育評價改革十大典型案例1個,全省中職校唯一。海門中學創成首批省高品質示范高中,入選“中國百強中學”(江蘇四所);全省首個縣級中華職教社、全國首個中華職教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在海掛牌;通過首批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市區現場評估認定,成為蘇中蘇北首家。成立區高端裝備制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雙高 (校企)合作”四大項目成功落地,年均為海門高端裝備制造企業、高新企業培養輸送高技能人才2300多人。 |
20 |
科技局 |
科技賦能、全域創新、高質量建設省創新型示范區 |
以省創新型示范區建設為抓手,以科技體制改革為突破口,大力實施“四大攻堅戰”,取得了顯著成效。成功入選江蘇省創新型示范區建設名單,1家企業上榜中國獨角獸企業榜單(南通零的突破),1家企業獲省創新“揭榜掛帥”類項目(南通零的突破),2家企業列統省新型研發機構(海門零的突破),江蘇首家船舶技術創新中心落戶海門。規上科技服務業企業營收增幅34.6%,列全市第一;認定科創項目149個,高新技術企業達335家。啟動了海門農商行科技支行,推動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 |
21 |
公安局 |
調優偵查機制,構建集群偵查新模式 |
聚焦“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改革要求,統籌全局偵查力量、資源、手段和數據,高標準建成合成偵查中心,構建系統集成、集約高效的“專業+機制+大數據” 新型偵查模式,不斷提升打擊犯罪、護航發展效能,為全區提供更加安全、穩定的營商環境。今年以來,全區刑事案件破案量同比上升58.3%,破案周期和成本平均減少70%,盜竊等民生案件破案數、抓獲數分別同比上升38.4%和40.45%,相關成效得到上級公安機關肯定,并被刊發簡報推廣。 |
22 |
民政局 |
多措并舉,全面加強養老體系建設監管,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 |
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聯合消防等部門,建立了養老機構安全監管聯合執法工作機制,依托“金民工程”和“通城養老”服務平臺,大力推廣“互聯網+監管”模式。加大資金監管力度,養老機構預存款資金監管平臺正式試運營,高齡老人尊老金發放實現線上申請、復核。強化從業人員管理,養老護理員崗前培訓、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年度輪訓率100%。全區等級養老機構占比80%以上,養老機構全部達到服務安全國家強制標準。 |
23 |
司法局 |
建立檢查結果互認機制,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行為 |
持續深入探索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工作舉措,針對與企業生產息息相關的執法檢查行為,探索開展“建立檢查結果互認機制,規范涉企行政檢查行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項目實施以來,全區執法機關共開展聯合執法200余次,降低涉企執法檢查2500余家次,占全年行政執法檢查總數的16.4%,檢查結果正向互認300余家次,節約使用執法力量800余人次,企業對政府執法滿意度明顯提升。 |
24 |
財政局 |
破解大難題,構建大機制,打造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海門樣板” |
成功創成江蘇省唯一的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并獲得上級支持試點試驗獎補資金。南通市委主要領導在南通改革第7期《用好改革“關鍵一招”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批示。此次綜改通過挖掘全區農業特色,把重點任務聚焦在富民鄉村產業發展、數字鄉村發展、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治理四大機制創新上,選擇正余鎮和常樂鎮作為試點區域,著力打造海門樣板,并形成試點機制在全國推廣。 |
25 |
人社局 |
精準發力,撐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傘” |
聚焦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針對性做好規范平臺企業用工行為、預防和化解勞動爭議、優化勞動保障服務等舉措。今年以來,為打造精準覆蓋、層次豐富、保障充分的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社會保障體系,促進新業態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實施靈活就業特定人員單項參加工傷保險8400人,為7家快遞公司的勞動者辦理優先參加工傷保險,確認職業傷害54起、辦結54件。 |
26 |
住建局 |
創新思路,多措并舉,防范破解新形勢下區域性城建領域系統性風險 |
積極防范新形勢下區域性城建領域系統性風險:一是積極化解。以“政策激勵+監管平臺+看房直通車+房展會”等方式解決區域內保交樓風險,2022、2023年度連續兩年被省住建廳評為相關工作先進單位。二是全面升級。以“招引企業、轉型升級、梯隊培育、搭建平臺、服務保障”為主線,堅決穩住海門建筑業總盤。三是突出盤活,全力解決北部新城片區相關問題。 |
27 |
工作 專班 |
略 |
略 |
28 |
城管局 |
規范建筑垃圾“全鏈條”處置 |
制定了《關于加強全區建筑垃圾閉環管理和資源化利用的工作方案》,形成源頭控制有力、過程監管嚴密、消納處置規范、資源利用充分、執法查處嚴格的工作格局。圍繞建筑垃圾收集、運輸、處置、利用等監管環節,從強化前端源頭管理、提升執法質效、推動鏈條延伸三方面入手,構建“全鏈條”建筑垃圾綜合處置機制,進一步提升建筑垃圾管理水平、提高資源化利用效率,為城市綠色發展保駕護航。 |
29 |
交通局 |
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工程 |
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示范引領、有序推廣”治理方針,首創“三通報三提醒”“警情一張圖”“哨兵通報、管理聯勤”“科技引領+協同創新”機制,創建首個“預警系統中心管理平臺”,打造了全市首家“交通安全教育基地”、全區首家交通安全文化主題公園、VR智能安全體驗館,科技治患工作被央視報道,228國道安全精品路創建工作獲得省政府相關領導肯定。全年交通亡人事故起數和事故亡人數同比分別下降29.62%和31.05%。 |
30 |
水利局 |
以“智”賦能,以“監”促效,打造國家水土保持示范“海門樣板” |
連續五年通過競爭立項成功實施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成功創建國家水土保持示范縣,完成2個省級生態清潔小流域創建,農村河道長效管護、農田水利工程管護、生態河道覆蓋率全省領先,通呂運河、通啟運河、圩角河獲評省幸福河湖。縣鄉生態河道覆蓋率提升至近60%,水土流失保持率達到99.8%,均全省領先。水保智慧監管效能提檔升級,完成圖斑現場核查246個,水土保持審批293個,在全市水土保持目標責任制考核中連續四年獲優秀單位。 |
31 |
農業 農村局 |
構建“產學研用”機制,做好“聯農帶農”文章,推動農業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 |
建成8個省級農業產業技術體系、2個省級種苗中心、11個省級標準園;新培育1個國家級、4個南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和1個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注冊“鮮活海門”商標并在央視、高鐵車廂等投放廣告;新增2個省級農業品牌。創新建立全產業鏈大數據中心、“5+1”農業全產業鏈聯盟機制和三大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通過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帶動50多個村集體增收1000余萬元、10多萬戶農民增收3.5億元。全省現代設施農業暨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會在海門召開;成功申報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縣、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和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 |
32 |
商務局 |
培育新業態,加快新融合,全力推動全區外貿高質量發展 |
通過組團參展和自主參展等多種形式,鼓勵全區外貿企業走出國門,不斷唱響“海門”本土品牌。同時,牢牢抓住市場采購貿易和跨境電商兩大國家級試點,充分發揮南通首個跨境電商飛地——深圳跨境電商產業園及疊石橋跨境電商產業園疊加效應,德國海外倉正式投入運營,助力開通中亞班列,為“市場采購貿易+跨境電商+海外倉+產業帶”等融合發展新模式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
33 |
文廣 旅局 |
文旅產業賦能鄉村振興 |
找準鄉村振興“文旅紐帶”和“經濟紐帶”的融合點,持續釋放“張謇故里、江海之門、生態田園”效應。文化賦能鄉村振興取得顯著成效,農文旅投入多元、發展內涵豐富、產業體系完善、帶動效應明顯,全區鄉村振興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顯著提升。今年10月,海門區成功入選國家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名單(全國63個,江蘇2個)。案例《文化賦能張謇故里 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入選全省5個推薦案例之一。 |
34 |
衛健委 |
多層次推動跨江融合,高質量融入長三角醫衛聯盟 |
緊緊圍繞“讓群眾看得好病和看好醫生更方便”的宗旨,創新名醫合作新通道、專科聯盟新途徑和遠程協作新亮點三項舉措。人民醫院掛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南通合作醫院”,成功創成省高質量試點醫院;中醫院與上海龍華醫院簽訂托管協議,心病科、脾胃科創成省重點建設專科;二級醫院打造“一院一特色”。舉辦“健康海門高峰論壇”,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5項。全區醫療機構同滬蘇三甲醫院簽約已達18家,建立25個專科聯盟。該工作受到國家衛健委、省政府高度肯定,被江蘇醫改動態、央廣網和學習強國專題報道。 |
35 |
退役 軍人 事務局 |
擦亮“東洲周”擁軍品牌,注入全區營商環境新動能 |
圍繞“入伍、服役、退役”實施全周期,不斷擦亮“東洲周”擁軍品牌。落實隨軍家屬隨調安置、貨幣安置、工作調動。精準落實“一個擁軍服務崗”“三上門”“五優待”機制。建立企業“直通車”,吸納優秀退役軍人向智能制造等產業轉移。積極發揮退役軍人智能制造實訓基地作用。推進全區“15分鐘擁軍服務圈”建設。加大“兵支書”隊伍典型培樹,充分發揮“兵支書”在鄉村振興中的紅色領頭雁作用。 |
36 |
應急 管理局 |
海門區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全國試點項目 |
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預警“叫應”與應急響應聯動工作機制(試行)》等系列機制。構建以應急物資儲備庫為核心、鎮(街道)級為支撐、村級基層單位為補充的區-鎮(街道)-村三級應急物資儲備體系。開發“1+2+N”普查成果應用系統,在歷次臺風和610強對流等災害事故防御處置上提供數字支撐。作為江蘇僅三家南通唯一的試點單位,該工作在全國普查成果會上作經驗介紹,得到國家應急管理部、省應急管理廳領導的充分肯定。 |
37 |
審計局 |
乘“實干”之勢,向“巧干”邁進,探索創新“大數據審計+”四標準海門模式 |
巧借數據“算力”,融合創新審計“人力”,探索創新“制度設計”、“領域延伸”、“平臺搭建”、“規范實施”四標準模式。通過高效“篩查”2700萬條數據,快速“串聯”財務賬套,全面“體檢”一、二級預算單位,為8個專題和7個方面民生熱點“清晰畫像”審計疑點,提出并被采納審計建議47條,形成12份審計專報,促進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制度6個。首次實現3個大數據應用項目榮獲省、市“優秀審計項目”,工作成效位居南通市“第一梯隊”。 |
38 |
國資辦 |
“8+N”助推鄉村振興扛起國企使命擔當 |
召開“國資國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啟動儀式,推動打造“機關+企業+農村”黨建聯合體,聯結助力104個村實施“高標準農田項目”“智能大棚建設”“等產業合作項目129個、為民辦實事項目324件,1萬余名村民實現增收,戶均增收3000元,實現“國有企業+村集體+農戶”同頻共振。《國企顯擔當,助力鄉村振興跑出“紅色加速度”》被“學習強國”推廣宣傳,《搭建農產品集采平臺助力鄉村振興》被央視《朝聞天下》欄目專題報道。 |
39 |
行政 審批局 |
以“四個一”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 |
持續深化政務服務改革創新,著力破解企業和群眾辦事中難點堵點痛點問題,以“一套標準”實現“公平辦”、“一個平臺”實現“免申辦”、“一個圈層”實現“就近辦”、“一個窗口”實現“兜底辦”的服務模式構建政務服務新格局,全力塑造“萬事好通·馬上辦”服務品牌。《南通市海門區以“四個一”推進政務服務便利化》獲省委改革辦《江蘇改革簡報》專刊推廣,并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南通市委主要領導作出批示。 |
40 |
市場 監督 管理局 |
打造醫藥服務“專業驛站”, 推動區域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
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和生物醫藥產業鏈牽頭作用,促成省藥品監督管理局在海門設立藥品審評核查中心工作站,充分整合各方資源,發揮工作站的橋梁紐帶作用,為區域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提供專業化“一站式”服務,幫助企業縮短創新產品準入和項目落地周期,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成果從“實驗室”快步走向“生產線”,打造產業創新發展的“加速器”。 |
41 |
統計局 |
建立家紡產業數據模型,助力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 |
針對家紡市場“統不全”“統不上”“統不準”的難題,以企業耗電數量為突破口,創建基于“單位能耗產出率”的家紡產業數據模型,通過耗電設備的功率、產量、單價等評估企業的產出情況,大大提高了普查工作的采集效率。2023年度三星鎮入規大個體53家,企業41家;家紡市場中單位和個體戶占比分別較四經普提高7.71個百分點和6.80個百分點,有效推動經濟普查摸清摸實家底。 |
42 |
醫保局 |
暖心醫保“小服務”奏響優化營商環境“三部曲” |
制定優化醫保領域營商環境10條措施,率先推出“重點企業、醫藥園區醫保服務聯絡點”制度,協助3家藥企成功掛網9個品種、入醫院銷售超過20個品種。組建“五心醫保”政策宣講團,開展零距離宣講近百場次,受眾人數近萬人次。組建“醫保熱線接聽中心”,推動辦件時限較國家規定減少85%。創成省級示范點5個,294個村(居)醫保公共服務點全部建成,相關工作在全市三醫協同“醫·藥好通”展示交流會上作經驗介紹。 |
43 |
信訪局 |
略 |
略 |
44 |
金融監管局 |
打造一流數字人民幣體驗區,助推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 |
出臺《海門區數字人民幣試點工作方案》,建立功能較為齊全的疊石橋家紡市場數字人民幣應用示范區,實現了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工資發放、交易支付、對公轉賬以及停車場、充電樁、部分餐飲、便利店交易等功能,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完善,消費體驗不斷增強,群眾知曉度認可度不斷提升,試點推廣工作得到省金融局、人行南京分行領導現場指導并肯定。截至2023年11月末,全區共開通數字人民幣商戶12566個,開通錢包27.87萬個。 |
45 |
供銷總社 |
提升現代流通服務水平,助力跨江融合示范區建設 |
一是夯實流通基礎,打造全國縣域商業流通領跑縣,聯合投資發展農業深加工;建設六匡冷庫,帶動周邊500余戶就業。臨江富民獲評國家級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南通僅2家)。二是助推產銷對接,實施暖心助農十項清單,組織優特農產品參與農展會,現場簽約額近億元。三是創新經營業態,聯合主辦“疊石橋杯”網絡直播大賽,決賽直播觀看人數超90萬人次。引導專業合作社入駐網銷平臺,與上海等地對接發展“訂單農業”。 |
46 |
政府投資項目工程建設中心 |
打好服務“組合拳”,助企紓困促發展 |
以“精準服務企業發展”為主線,充分發揮中心項目建設專業特長及優勢,及時為企業解決廠房建設卡口問題,幫助企業順利擴建2000平方米廠房,助力企業半年完成產值4000萬元。多途徑廣泛了解海門本土企業優質產品,更多運用于中心承建的公建項目上。2023年中心實地考察16家海門材料設備建材類企業,3家優質品牌應用到公建項目,助力海門營商環境持續提升。 |
47 |
公共資源交易中心 |
標前標后雙向發力,打造兼顧公平效益的卓越環境 |
緊盯標前、標后,實現重大項目節資增效和打造“陽光卓越”最佳營商環境雙豐收。一是聚焦重大,降本節資“數以億計”。共完成交易項目近1000個,總交易額達80億元,節約資金超13億元,節資率14.27%,較去年提高3.48個百分點。二是強化標后,拓源增收“真金白銀”,助力已開設分公司發展。三是創優環境,發展指標“領跑率先”。獲評南通市“2023年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推進優秀單位”,“政府采購”“招標投標”營商環境評價列全市第一。 |
48 |
住房建設服務中心 |
實施“房票與換購”推動樓市發展 |
在滿足搬遷戶多樣化安置需求基礎上,進一步加速房地產去庫存化,促進房地產良性發展。一是滿足搬遷戶多樣化需求,既可選擇政府安置房,也可選擇政府與開發商約定的普通商品房。二是聯動解決地產庫存問題,提升商品房銷售動力,帶動房地產經濟健康平穩發展。 |
49 |
投資服務中心 |
打造主題招商品牌,提升精準招商質效 |
緊緊圍繞“產業+城市”兩大主題,著力打造“2+4+N”系列招商活動,先后舉辦了“城市發展大會”“經貿投資洽談會”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各類主題招商活動58場,突出活動主題、客商質量和項目對接,實施“區領導一對一”洽談,最大化利用活動資源,不斷提升活動招商推介成效。累計簽約重大內資項目60余個,超3000萬美元外資項目10余個,科創項目200余個。招商引資綜合考評位列南通各縣市區第二。 |
50 |
江海 博物館 |
打造全國巡展品牌,大力宣傳“張謇故里·詩畫海門” |
傳承江海文化,弘揚張謇精神,把具有濃郁海門文化特色的三大品牌展覽——《張謇特展》《館藏精品書畫展》《墾牧之路特展》展示到全國各地,分別在新疆伊犁、青島、佛山、武漢、等全國12個博物館進行了展出,共吸引線上線下超400萬人次參觀。“人民日報網”“中國新聞網”“文旅部官網”等國家級權威媒體30多次報道;“學習強國”“今日頭條”等知名媒體60多次報道和推送我館的新聞,大大提升了“張謇故里,詩畫海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
51 |
總工會 |
海門工人文化宮建成全省唯一的縣級文化宮標桿 |
省總工會主要領導來海指出“海門工人文化宮是全省縣級文化宮的標桿,不是之一,而是唯一,在全省推廣海門先進經驗”。南通第一家勞模工匠展廳“江海潮·藍客廳”建成南通職工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勞模工匠教育實踐基地,列入市青少年弘謇紅色研學點;“工會有約·匠星學堂”項目獲評全市工會最佳工作品牌;“職工夜校”報名火爆,開放日活動邀請2萬多名勞動者“看工會·回娘家”;上線“海門職工微服務”指尖小程序,“進企送學”132家。服務職工群眾近3萬人次,成為職工打卡“首選地”。 |
52 |
團區委 |
實施“織網強鏈擴圈”基層團組織建設新模式,縱深推動共青團基層組織改革 |
一是織密團青組織網,激活青聚體系。優化制度架構,實現基層團組織工作力量較以往多4倍,跑出了青年集聚“加速度”。二是強化團青服務鏈,積蓄青力動能。開展青年需求調查,為推進改革提供“青年訂單方案”;激活“青年議事會”、做實大中學生團員社區報到行動,暢通大學生和青少年回報家鄉、奉獻基層的路徑渠道。三是擴展團青發展圈,提升青為成效。激活團屬陣地,打造青年之家、小巷團課、益青陽光服務站等多個凝聚青年的陣地平臺;拓展青年社團,打造基層團組織同青年社會組織緊密融合的工作格局。 |
53 |
婦聯 |
聚“她”之能譜好“鏈”上婦建“五線譜” |
堅持黨建引領,依托現代家紡、高技術海工船舶、機器人、生命健康、先進金屬材料等5條女性占比高的產業鏈成立婦聯組織,完善組織架構,涵蓋企業305家,覆蓋約2.3萬名女性。打造“聚麗紅 藍未來”“紅鏈絲韻”“她創DNA”“心‘芯’相聯”“花開紅流”等產業鏈婦建品牌。深化“聯益企”服務品牌,整合各部門優勢資源,圍繞思想引領、賦能發展、關愛服務等內容,精準服務鏈上女性和家庭,不斷豐富婦建工作內涵。 |
54 |
僑聯 |
同心凝聚僑力量,服務中心促發展 |
以“新僑之鄉”為依托進行三步走,堅持“硬件”“軟件”一起抓,鏈接整合各界資源,不斷提高為僑服務質量。一是突出“亮點鮮明”導向,全面升級僑鄉整體功能。二是推進“暖僑宜居”建設,全面提升僑胞生活質量。三是擰緊“匯聚僑力”重點,全面規劃華僑投資引流。充分挖掘僑資源獨特優勢,激發發展動能,發揮輻射效應,為全區僑界賦能,推進海門區新時代僑務工作再上新臺階。 |
55 |
工商聯 |
打造“安商護企”聯盟,探索“兩個健康”戰略布局下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 |
建立“安商護企”聯盟,及時推動解決企業困難,致力打造安商護企陣地,舉辦政企早餐會等活動,依托商會警務服務站,商事商會調解中心等服務企業發展,強化柔性執法,致力打造安商護企寶地。充分發揮新媒體作用,及時向民企傳遞惠企政策,打通惠企政策落實中的“堵點”“難點”。“安商護企”聯盟做法獲評省民營企業產權司法保護協同創新實踐典型案例,被新華網、《中華工商時報》、掌上南通等媒體深入報道。 |
56 |
殘聯 |
“助你同行”共享輔具驛站 |
該項目共建成17個共享輔具點位,放置輪椅、拐杖等各類輔具126件。不僅滿足“老弱病殘孕”等特需群體的短期輔具使用需求,也減輕了廣大群眾的經濟負擔。累計服務4600余人次。該項目拓寬了輔具服務的覆蓋面,大大提高了群眾的知曉率和輔具使用率,構建了志愿服務“微陣地”創新運營維護“新模式”,以三方共管的運維模式實現“降本增效”,促進了項目長期可持續發展。 |
57 |
紅十字會 |
匯聚人道力量,加快城市公共場所AED配置推廣 |
緊緊圍繞“提升急救理念,增強全區自救互救能力”工作主線,通過“海門AED救在身邊”項目互聯網眾籌活動,累計籌集資金129.1萬元,在全區公共場所投放118臺AED(自動體外除顫儀),實現全區中小學校實現全覆蓋,各區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車站、公園、景區、商場、博物館、大劇院、圖書館等公共場所實現全覆蓋。 |
58 |
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
全要素配置,下好經營性土地進出“一盤棋” |
一是全力強化要素保障。站在全局謀發展,積極爭取經營性用地掛牌指標,堅持專班領導、專題研究、專項督導,規范報批程序,外出招商10多場,加快項目落地。二是精準推進土地出讓。按照“規劃引領、供需平衡”原則,用足指標,用好政策,定期通報交流,凝聚工作合力,變“拆后空地”為“發展寶地”。三是全力完成出讓目標。持續在規劃指標、行業要求等細節上突出科學性,打好出讓主動仗。 |
59 |
生態 環境局 |
紅綠輝映、法治賦能,積極開創環境信訪多元化解新格局 |
創新“三聯三化助推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海門做法,被省廳、市局推廣。全省首創“圍爐夜話”政-企-群交流平臺、“環保老娘舅工作室”基層自治組織。南通首創“黨建引領紅綠輝映+三聯三化排難解紛”生態環境品牌。6月,全省環境信訪法治化試點現場會在海門召開,獲部、省領導高度肯定。省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通報表揚“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方典型經驗做法”,獲“2020-2023年全省生態環境信訪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
60 |
稅務局 |
激活“五維驅動”新動能,爭創營商環境新優勢 |
按照省局“四能四不要”總體要求,深化豐富“精細服務”內涵,建設區級稅費服務運營中心,“五維”實現全區稅費服務舉措的集約處理、服務資源的科學調度、服務需求的主動響應、服務質量的一體管控、服務產品的集成創新,稅務局作為稅費服務運營中心先行試點單位,目前已在全市推廣。稅費服務運營中心作為南通稅務重點建設的唯一項目,被列入南通市委深改委《2023年全市重點實施的國家、省級試點改革事項清單》。 |
61 |
供電 公司 |
打造電力營商環境優質品牌 |
緊緊圍繞項目接電、安全保供、優質服務等方面,優化“雙掛鉤、雙提升”服務機制,推動將部分單位外線工程納入省電力公司業擴配套投資。全力保障全區重大項目提前竣工送電。成功應對全網最高負荷六創歷史新高、最高達到171.04萬千瓦、同比增長21.78%的挑戰。 |
62 |
海潤 集團 |
弘揚張謇文化、點亮江海文旅品牌,積極推進文、體、旅一體化發展 |
2023年,海門大劇院共舉辦演出73場,公益活動89場。體育中心完成49場賽事活動策劃與執行,其中全國性比賽16場、省級比賽3場、市級比賽6場、區級比賽19場、活動執行5場。海貝城共開展了12場活動,目前擁有入駐商戶33家,整體招商完成率達89.95%,客流約38萬人次。青龍港1806景區舉辦了3場大型活動,日均客流超1萬人次,全年累計客流超20萬人次;接待活動超100場,參觀人次超2000人。旅游板塊舉辦了經貿投資洽談會等會務會展活動18場,開展研學活動100余場。 |
63 |
海晟 集團 |
“全員營銷”拓出高質量發展新天地 |
創新搭建全員營銷、合作營銷、專項營銷并駕齊驅的“三大營銷”機制,全力實施經營外拓,搶占域外項目資源,在佛山、合肥、成都等多個城市布局業務,域外項目花開全國。特別是全員營銷創集團組建以來最好成績;多項工程榮獲“省優工地”、“紫瑯杯”等榮譽,為提振海門經濟作出了國企表率。 |
64 |
海鴻 集團 |
把握“芯”時代商機,打造半導體產業新高地 |
謇創公司創新探索“投、融、建、管、退”全生命周期發展模式,打造集投資人、合伙人、管理人等功能于一體的專業載體運營綜合服務商,以典型資產盤活的方式,成功打造了海門科技人才交流中心。目前,謇創公司已成功招引落地武漢大學海門集成電路研究院;落成海門集微產業創新基地;招引落地半導體智能終端項目;成功推薦6個國家千人產業化項目到海門參觀討論落地事項,4個項目入選“海門東洲智薈”人才獎,進入在談落地環節的儲備項目15個。 |
65 |
疊石橋家紡產業集團 |
智紡互聯大數據應用服務平臺 |
以疊石橋家紡產業集群為基礎,結合工業科技、產業鏈、供應鏈以及疊石橋家紡產業的生態資源,通過自有軟件開發與搭建,疊石橋大數據中心的建立,以助力企業上云的產業升級,建立全球家紡產業垂直電商平臺為目標,針對性設計打造“專注于家紡行業中小微企業服務的大數據應用平臺”。平臺以大數據運用為核心,提供多種增值服務內容,并通過對園區家紡企業工業生產體系生產數據的加持,建立家紡行業工業大腦,利用互聯網的網絡效應,將線性產業鏈條網狀化,實現收益指數增長。 |
66 |
大督查辦 |
精準監督助力盤活低效用地 |
充分發揮督查保障職責,摸排低效用地底賬清單、督查發現低效用地消化盤活整治存在的6方面12條問題、提出4方面9條對策建議,通過精準監督、深挖問題,助力盤活低效用地。 |
67 |
攻堅辦 |
建立治污攻堅“四位一體”工作機制,不斷擦亮海門“綠色生態”發展底色 |
全面構建治污攻堅“四位一體”機制,聚焦重點區域開展走航車監測執法,聚焦預警管控時段借力第三方技術支撐,聚焦上級交辦問題開展現場執法檢查,聚焦年度大氣項目開展常態化督查,推動空氣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全區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空氣質量持續保持全省領先。530個大氣項目全部完成,“無異味園區”年內完成,排污單位自動監測聯網全覆蓋,揚塵防控示范項目創建率100%。 |
68 |
項目辦 |
創新綜合評分機制,高標準把牢項目準入關 |
創新項目質量預評估機制,先后組織完成39個產業項目的質量評估,其中34項通過預評估評分。通過的項目準入含金量高,超半數投資方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多家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市企業;多家企業為產業轉型標志性項目,產業層次更高;多個企業容積率標準創新高。全區省市級重大項目入選數、新開工重特大工業項目數、認定達產項目數、簽約項目開工率等指標均列南通市第1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