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国产一卡2卡3卡4卡2021免费观看,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其他 > 計劃總結
海門區營造環境法治化建設情況匯報
來源:海門區司法局 發布時間:2021-09-13 字體:[ ]

法治既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經濟社會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更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近年來,海門區政府始終把優化營商法治環境作為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頭號工程”,深入推動法治與營商環境的結合,傾力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海門模式”。上半年,全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6億元,同比增長19.7%,占年度預算的58.4%,順利實現“雙過半”。上半年,我區新開工重特大項目20個,其中服務業項目3個、工業項目17個,完成投資269.81億元。

一、良法善治,營造堅實可靠制度環境

1.建立完善營商環境機制。海門從企業最迫切的法治需求入手,精準施策,研究出臺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30條”《關于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指導意見》《高質量服務企業“十個一”工作機制》《海門區“張謇式”優秀企業家評選辦法(試行)》《海門區“30強”創新型領軍企業評選工作方案(試行)》《海門區“1532”工業大企業培育實施方案》《海門區黨的組織工作助推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七項措施》等政策文件,從企業權益保護制度建設、政策環境營造、涉企法律服務等方面賦能助推發展。區領導,園區、鎮領導掛鉤聯系重點企業,建立“海企通”平臺、民營企業服務中心,使面對面、點對點服務企業常態化。建立擬開工重特大項目跟蹤推進機制,對納入跟蹤推進的在手成熟重特大項目,做到每周一次進度匯總、半月一次集中會辦、一般問題即時即辦、疑難問題辦結不過周。上半年,我區協調解決勝宏線路、中新工業綠島、海螺水泥循環經濟產業園、中興5G等一批項目推進過程中遇到的環評審批、濕地置換、能源指標等各類問題30個。

2.強化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和備案審查工作。把公平競爭審查貫穿行政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核和備案審查過程中,將是否有法律法規依據、是否違法減損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是否違法設置市場準入和退出條件、是否干預市場主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等作為合法性審核的重點,對備案審查中發現的有悖于平等保護原則、不利于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相關內容,及時依法作出處理。近年來,共對提請區政府常務會議研究的《南通市海門區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等16件涉及產業、企業發展議題內容,50余份擬簽約的區政府合同進行合法合規性審查。同時,積極參與省、市在涉及市場主體權利義務的法規規章征求意見,對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的立法項目,充分聽取有關企業和行業協會商會意見,對合理意見吸收采納,樹立平等保護、營造良好市場環境的立法理念。

3.全面清理不利于市場主體發展的規范性文件。海門區高度重視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清理工作,并將其作為破除阻礙高質量發展制度障礙、構建完善制度體系的重要抓手。今年司法局牽頭在全區部署開展了規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文件集中清理工作,助力解決招商引資、行業管理等領域政策沖突問題。目前清理工作已經完成,共納入清理范圍文件258件,其中宣布失效和廢止76件、予以修改12件,占34.1%。

二、嚴格規范,營造親商文明發展環境

1.聚焦服務企業,精準服務助力企業快速發展。強化政策引領,牽住產業鏈“鏈主”企業牛鼻子,牽頭構建“1+8+N”產業政策體系,出臺《關于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意見》。關注工業大企業、規模工業企業、工業中小企業精準施策,制定并實施《海門區工業大企業(集團)“領航”計劃》《海門區規模工業企業“引航”計劃》《海門區中小企業“護航”計劃》,推進大企業培育“一企一策”,鼓勵規模企業做大做強,幫助中小企業進規模。今年以來,先后支持容匯通用上市報會;支持慧聚藥業技術改造,獲批4個新藥,預計新增年銷售10-15億元;支持招商重工智能化裝備改造,建設智能化車間。積極兌現涉企獎勵政策,上半年兌現兩化融合升級獎勵400萬元,工業百強、服務業二十強獎勵1077萬元,發放外地員工專項補貼932萬元,惠及442家企業9795名員工;122家首次進規和59家擴大規模的企業獎勵申報審核工作已進入尾聲,預計發放獎勵4495萬元。推動量質提升,將招商局重工(高技術海工船舶產業鏈)、振康機械(工業機器人產業鏈)、當升科技(新材料產業鏈)、慧聚藥業(生命健康產業鏈)等一批產業“鏈主”企業優先納入“1532”培育庫。推動產業鏈上企業提檔升級,在分類梳理出鏈上474家規上企業基礎上,做大規模以上企業增量,上半年應稅銷售超億元骨干企業達到84家,其中超10億元的有9家。

2.聚焦服務企業家,提升市場主體服務滿意度。落實落細高質量服務企業“十個一”即成立一個專職服務機構、建立一個信息化服務平臺、建立一月一會辦機制、出臺一份“親商護商”指導意見、建立一套掛鉤走訪制度、每月舉辦一次企業發展專場培訓、每季度舉辦一場訴求對接“超市”、每季度進行一次滿意度測評公示、半年度召開一次涉法涉訴聯席會議、年度召開一次企業家座談會。工作機制,完善服務平臺建設,持續優化“海企通”平臺,協同打造“一網通辦、一站服務”的線上平臺和線下服務中心,在原有手機APP平臺基礎上開發“海門海企通”網頁版,新增“就醫、就學申請綠色通道”“惠企金融服務”等功能,服務平臺更加便捷高效。依托張謇企業家學院,全年對重點優勢產業鏈重點企業組織10期培訓,目前已完成5期,先后組織65家產業鏈企業參加培訓。編印《海門惠企項目申報指南》和《海門惠企政策匯編》,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減輕企業負擔。其中《海門惠企項目申報指南》涉及發改、科技、財政、人才等各領域惠企項目188個,包括國家級項目75個,省級項目71個,南通市級項目42個。《海門惠企項目申報指南》詳細列舉了每個項目的申報條件、扶持方式、政策類型、往年申報參考時間等內容,并附有“海門受理科室聯系表”,方便企業咨詢、申報,不斷提升企業家市場主體滿意度。

3.聚焦貫徹落實,做優做細營商環境頂層設計。對照國家《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江蘇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結合海門營商環境實際,發改委牽頭起草了《海門區關于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重點圍繞“政務環境、市場環境、監管環境、法治環境”四大領域,明確“打響一網通辦政務服務品牌、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優化不動產登記服務、改進電水氣接入服務、完善企業注銷機制、鼓勵和促進開放性經濟發展、落實減稅降費政策、支持企業創新創業、規范政府采購、規范招標投標行為、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加速推進人才集聚、順暢政企溝通機制、提高市場監管效能、加快誠信體系建設、嚴格安全生產監督、提升涉企訴訟質效、加強法治服務保障”二十項重點工作任務,落細80項具體工作舉措,明確各項舉措責任部門、完成時限,確保國家、省《優化營商環境》在我區全面落地。

4.聚焦政務誠信,持續提升信用體系建設水平。建設完善信用管理制度,編制出臺政務失信防范治理長效管理辦法,在政府采購、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地方政府債務、招投標領域、統計領域、招商引資等重點領域出臺行業信用管理制度,提升政府信用體系建設制度水平。加大信用信息歸集力度,上半年歸集社會法人信用信息24.04萬條、自然人信用信息78.94萬條。持續推進行政處罰和行政許可信息“雙公示”,上半年歸集“雙公示”信息10157條。加強信用信息應用,制定“信用海門紅黑榜”發布制度,上半年發布信用紅榜信息2851個,曝光失信行為1次。多領域開展信用審查,2021年累計企業信用審查778家、個人信用審查1260人。建立信用關愛修復機制,開展“屢禁不止、屢罰不改”嚴重違法失信行為專項治理,堅持信用修復不是給失信主體“斷后路”,而是“謀出路”,進一步優化市場主體信用修復流程,引導各類市場主體通過整改失信、信用承諾、接受培訓、提交報告、參加公益慈善活動、消除不良影響等方式修復自身信用,重樹企業發展信心。今年以來,共對19家企業的行政處罰信息進行了修復。

三、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營造公平正義司法環境

1.打擊有力,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嚴厲打擊涉企刑事犯罪。公安機關制定出臺服務民營經濟發展服務重大項目建設七項行動計劃、警企聯動十八項措施;開展全區公安機關涉及民營企業執法問題排查整治專項行動;組織“服務企業百日行”、“千警訪千企”等活動,對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妨害社會管理秩序、侵犯財產等刑事犯罪以及招商引資、項目審批、稅收征管中的行賄受賄、瀆職等犯罪重拳出擊。2020年至今,共破獲各類涉企經濟案件3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4名,為企業挽回損失4000余萬元。人民法院秉承“謙抑、審慎、文明、規范”司法理念,制定并出臺高質量服務保障海門民營經濟發展“12條意見”和服務保障高質量發展“24條意見”等文件,健全產權司法保護配套機制和司法救助制度,在全省率先試點《個人破產案件審理辦法》,推出“金融審判風險預警機制,妥善審理涉及民營企業及企業家的買賣合同、建設工程施工、加工承攬等各類糾紛,依法保護其物權、債權、股權、知識產權、自主經營權和各類新型權益,讓企業在相同的司法條件下合理競爭、合理預期、合理收益,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健康發展。

2.保護有度,切實解決企業難題。制定出臺《關于落實涉企免罰輕罰清單加強柔性執法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指導意見》,對涉企行政執法領域在嚴格執行免罰輕罰清單、堅持嚴格審慎執法、推進包容柔性執法、適度開展行政檢查、加強重大行政處罰決定備案審查、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六個方面作出明確要求。對民營企業的一般違法行為,慎用查封、扣押、凍結等措施,規范執法程序和執法行為,嚴防執法擾企,禁止違法“一律關停”、“先停再說”等現象。自指導意見實施以來,截至2021年7月,涉企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案件共432件,涉及金額220.2萬元;涉企一般違法行為從輕減輕行政處罰案件共357件,涉及金額1162.9萬元;涉企重大行政處罰案件備案99件,涉及金額788.6萬元。

3.服務有效,切實促進企業發展。發揮專業服務優勢。推行政法部門“一窗辦多事”,降低民營企業尋求法律服務的成本。組織法官、檢察官、司法行政干警、公證員等專業力量結對幫企,引導律師積極參與企業決策論證,提供法律咨詢、權益保護等服務,促進依法辦企。凝聚多元服務合力。充分激發府院聯動機制活力,以訴調對接為抓手,充分實現企業合法權益保障與糾紛實質性化解的有機統一。在行政賠償、補償類案件中力促以調解方式化解爭議,避免當事人反復訴訟,浪費司法和行政資源。打造精準服務模式。圍繞在司法判例中出現的高頻熱點問題、在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實際法律需求,發布典型案例和專題講座,助力民營企業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和市場風險防范能力。建立快速服務通道,深入推進案件繁簡分流,突出加大對建筑、家紡、裝備制造等支柱產業、重點企業的服務力度,提高司法服務效率。

四、深化改革,營造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環境

1.推進“多審合一”改革,進一步提升審批效率。將立項用地、規劃審批、施工許可和竣工驗收等四個階段中的規劃審批和施工許可階段合并,推進項目施工領域的并聯審批、預審服務、聯合踏勘、多評合一、多圖聯審等服務機制,組建全市代辦中心,確保項目快速上馬。持續推進“一件事”改革落地見效,以構建“全生命周期”政務服務體系為目標,出臺《南通市海門區政務服務“一件事”改革實施方案》,公布48個高頻“一件事”服務標準,對申請材料、辦理流程、辦理時限等辦事指南按標準化方式予以明確,實現申請材料、辦理時限在法定時限上壓縮50%以上。通過設置專窗一次辦、搭建網廳自助辦、下沉服務就近辦、升級系統線上辦等方式,促成“一件事”服務標準多渠道落地實施,已累計辦件3萬余件,有效提升了審批服務效能。目前,我區正在推進包含工程建設、農民建房、義務教育入學等項目建設、民生、教育等領域新一批20個“一件事”服務標準的落地運行。

2.深化“一次辦好”改革,進一步提升營商便利。以“互聯網+政務服務”為抓手,進一步推動部門數據共享、線上線下融合,綜合利用實體政務大廳、網上平臺、自助終端等載體,實現辦事程序“一口清”、辦理事項“一張網”、辦事效率“一趟路”,辦理事項“應上盡上、全程在線”,讓企業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目前區鎮兩級“一窗受理”覆蓋全領域無差別。積極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圍繞“一次辦好”的目標,我區標準化推進區級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完成12345熱線整合,設立“企業開辦一站式服務專區”,全面推行群眾辦事“一門辦理”、政務大廳“一窗受理”、關聯事項“一鏈辦理”、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政務熱線“一線連通”、貼心代辦“一次辦結”。“六個一”集成套餐服務,大力壓縮辦理時間,提升服務效率。企業開辦時間由3個工作日減至1個工作日,簡單事項0.5個工作日內即可完成。

3.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改革,進一步提升營商質效。梳理公布區第一批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目錄清單,共涉及區教體局、民政局、司法局、人社局、交通運輸局、醫保局、衛健委等7個部門,13個事項47個證明,其中企業行政服務事項4個,證明事項17個。制定出臺《南通市海門區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方案》,督促涉及部門結合本領域各事項辦理的實際情況進一步補充完善工作程序、機制,規范出臺《南通市海門區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規程》《南通市海門區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申請人承諾書》《申報材料一次性告知目錄清單》。建立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數據月度報送通報機制,將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成效納入年度法治建設考評重要指標,加強日常檢查督查,對落實不及時、不到位、不徹底或進展緩慢以及未按要求糾正查處不合理證明事項引發不良社會影響的單位和工作人員,追究相關單位和責任人責任,同時大力開展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推行的宣傳報道工作,及時將工作中典型經驗做法進行總結和推廣,確保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切實提高群眾、企業辦事的便捷度和對機關行政(公共)服務的滿意度、獲得感。今年以來,使用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辦件289件。

4.推進稅務e+,為企業穩定發展減包袱。通過聚力“稅悅e講”(elaborate精心)、“稅銀e融”(easy簡便)、“稅企e家”(efficient高效),打造服務新模式,拓寬服務新領域,持續優化便民辦稅新環境。辦稅服務廳實現“一廳通辦”,“新辦企業套餐”審批時限半日內,90%的辦稅事項實現全程網辦,95%的辦稅事項一次性辦結。服務窗口全面覆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社保費征繳實現網格化管理,增配置16臺自助辦稅機,實現“15分鐘辦稅繳費圈”。組織“黨員先鋒隊”“青年事業部”“巾幗服務隊”等志愿服務隊,開展便民辦稅大講堂、減稅降費大講堂和納稅風險大講堂,實現走訪4212家企業宣傳輔導100%覆蓋、紅利賬單100%推送。今年以來共為2.88萬戶次納稅人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新辦市場主體登記4182戶,同比增長58.83%,退稅時長平均為1.21小時,低于全南通平均2.51小時,稅收營商環境評價進入全省前30名。

存在問題:

法治貫徹于企業生產經營整個過程在小微企業營商活動中的價值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目前,具有一定經濟體量的大中型企業已經樹立起法治營商意識,主動配齊法律顧問,為企業提供長效的法律服務。而小微企業依舊保留著傳統淳樸的營商理念,用工、經營多憑交情、信任,慣以口頭約定代替規范的法律文書,一旦在經營過程中有任何問題很容易發生糾紛。雖然小微企業通常涉訴金額不高,但企業數量龐大,切實關系民生,關乎全區營商法治環境建設。

對策:

(一)要在依法保護各類企業產權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及時清理對各類企業侵權行為。區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要對侵犯各類企業的違規行為進行一次清理,列出失信違諾清單,失信違諾的政府部門領導要放下架子和面子,接手認賬,能改正的及時改正,不能及時改正的列出時間表。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各類企業合法權益保護。要減少對各類企業的違規行政干預,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和正常經濟活動,增強企業發展的自主性;要落實平等保護原則,確保國有、民營、小微、外資等各類企業,訴訟地位和訴訟權利平等,法律適用和法律責任平等,法律保護和法律服務平等;依法辦理侵犯企業的各類案件,加大加快對侵權行為的審判力度,對侵犯企業的行為零容忍;人民法院應進一步規范立案、審理的程序與處理環節,提高審理和執行效率,完善對失信被執行人聯動制約、懲戒機制。

(二)要在不斷規范行政執法行為上下功夫。一要嚴格履行法定職責。堅持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切實維護群眾和企業利益;要堅持寬嚴相濟、處罰適當的原則,防止過度執法,越權執法,違規執法。二要完善執法程序。明確執法具體操作流程,加強行政執法信息化建設,重點規范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強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費、行政檢查等執法行為。三要深化行政執法改革。進一步規范執法主體,界定執法權限,減少執法層級,整合執法資源,加強監管協同,形成市場監管合力。統籌配置行政處罰職能和執法資源,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整合精簡執法隊伍,解決多頭多層重復執法問題。

(三)要在全面優化服務企業法治保障上下功夫。重點執法部門應設置法制審核崗位,培養法律專門人才,充分發揮法律顧問推進依法行政的咨詢論證和審核把關作用,優化法制審核機制,從源頭預防和減少不履職或者履職不當的情況發生。發改、安監、勞動、工會等部門要下沉服務力量,強化小微企業法治意識。發揮職能部門和基層服務的優勢,聯合法律專業人士組成工作小組,深入全區小微企業“面對面”提供服務,現場梳理法律風險,解答法律咨詢,提供服務指引,打通小微企業服務“最后一公里”。要積極引導經營主體主動使用法律服務,完善勞動合同、社會保險、安全生產、依法納稅等法治營商理念。加強制度保障,為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要強化律師服務民營企業作用,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作,聯合開展服務民營企業活動,定期組織律師開展“法治體檢”“法律進企業”等活動,為企業提供合理化建議,解答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遇到的涉法問題,促成企業享受各項優惠政策,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實現法律服務與企業需求的精確對接。

“水深魚極樂,林茂鳥知歸。”海門將持續加強法治建設,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積極打造“最好的營商環境”,為市場主體平等競爭、蓬勃發展厚植土壤,為海門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