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農業農村局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鄉村振興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決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中之重,以實施“鄉村振興示范建設行動深化年、農業農村重大項目突破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攻堅年”為抓手,奮力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征程。
一、今年獲得的榮譽及特色亮點工作
入選全國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與保險聯動機制建設試點、全省首批農業現代化先行區、省級農業生產全面機械化示范縣。組織實施全國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試點。“5G+無人農場”入選江蘇省農業數字化建設優秀案例。“黨建引領+合作社+農戶 做大做強合作農場服務”入選江蘇省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典型案例。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鄉村振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兩項工作獲省政府辦公廳督查激勵。
二、2022年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高要求落實穩產保供,夯實農業發展基礎。糧食生產穩中向好。2022年度4.1萬畝新建高標準農田項目質量、進度南通領先,年底完成縣級驗收。全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79.275萬畝、較去年增加450畝,總產量25.52萬噸、較去年增產1.38%,全年糧食實現豐產豐收。其中小麥面積16.485萬畝、較去年增加750畝,總產5.27萬噸、較去年增產1.4%,水稻面積11.87萬畝、較去年增加1.47萬畝,總產量達到6.92萬噸、較去年增產12.7%,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9162畝、超額完成南通下達任務1000多畝。重要農副產品供給穩定。全年蔬菜(含西甜瓜)播種面積58.89萬畝次,總產量131.05萬噸,總產值23.29億元。成功創成省蔬菜標準園3家,省級園藝標準園建設單位2家,新增綠色蔬菜產業基地7個,綠色蔬菜占比達到56.1%。全區能繁母豬存欄1.25萬頭,規模豬場97個,生豬存欄12.81萬頭,出欄27.64萬頭。農機新裝備及技術示范推廣。建成省級數字農業基地1個,建成本級糧食烘干中心2個,南通市級“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1個,發展“無人化農場”3家,特色農業全程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7家。做好種質資源保護文章。啟用海門現代種業繁育示范基地種子冷庫,保存地方種質資源99個,引進果桑新品種2個。海蜜甜瓜成功引種陜西勉縣。
二是高質量推進全產業鏈建設,提升產業發展水平。聚力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全年實施農業農村重大項目34個,其中新建32個,當年計劃投資29.8億元。全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整縣推進試點項目建成20個冷庫,泰森新建熟食智慧工廠項目、秋漾食品項目入選省級示范項目。全區12個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加工銷售收入達78億元,同比增長8.33%。做大做強地方特色產業。起草《海門區特色農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擴大海門大米、海門山羊、海門果蔬等優質農產品品牌影響力。成功注冊海門山羊“小耳朵”商標。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認定南通市級龍頭企業2家,新申報省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市區級示范家庭農場各2家、9家、110家,國家、省級示范農民合作社各2家、6家,區級以上合作社示范率為21.7%,線下培育高素質農民3010人,完成全年2000人高素質農民培育任務的150.5%。全區93家經營的新型合作農場經營面積超4.19萬畝。堅持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造亞農業”“旺盛葡萄”進入江蘇省農業品牌目錄。4個主體獲得省級休閑農業運動基地、星級園區等榮譽。2022年預計全區休閑農業綜合收入達5.5億元,同比增長8.91%。
三是高品質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煥新農業農村發展面貌。我區8個示范村、17個先進村入圍南通市級培育名單,建設總投資1.31億元,項目135個,項目啟動率達93.3%。農村人居環境面貌展新顏。累計整治農村“三棚”和破舊建筑30851戶,完成戶廁整改1.6萬戶,新建戶廁4970戶,完成率99.4%。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排出鎮村“紅黑榜”6期,交辦區鎮6萬多個環境問題。申報省級示范鎮1個,示范村13個。綠色農業助發展。建成省級綠色防控示范區8個,耕地質量提升與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2個。全區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82%,全省領先。嚴把農產品質量安全關,對入網農業經營主體質量追溯管理督查巡查3.7萬次,主體覆蓋率100%。
四是高起點謀劃農村改革路徑,增強村集體經濟發展后勁。深化農村土地改革試點。截至11月底,全區土地流轉參保面積4萬畝,保額(流轉租金)3653.11萬元,保險單數229單。全區農村產權交易全面進入線上交易,累計交易項目712個,成交金額1.27億元,溢價總金額477.2萬元,溢價率3.9%。多措并舉壯大村集體經濟。起草《關于開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三年行動的實施辦法》,綜合運用“強村十法”,多渠道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全年撥付村集體物業補助收入572.65萬元,稅收返還收入1311.54萬元,爭取省級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扶持9個,合計補助資金540萬元。截至10月底,全區238個村村營總收入達1.370618億元,村均57.59萬元。扎實推進富民增收行動。起草《南通市海門區農民收入十年倍增實施方案(初稿)》,確定8大行動24條措施,多途徑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多要素激發農民增收活力,全方位健全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制定《南通市海門區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實施方案(試行)》,推行發展民宿產業、挖掘鄉愁文化、完善農業設施服務和開展整治復墾4種盤活利用模式,探索推進農村閑置宅基地和閑置住宅盤活利用,每個區鎮確定示范試點1個。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發揮海門傳統農業優勢,通過發展產業帶動農民增收。通過種植四青作物20萬畝,可帶動農民增收約2億元;養殖海門山羊約30萬只,可帶動農民增收約4.5億元;流轉土地進行稻麥輪作,解放了勞動力,人均打工收入均在3萬元以上。前三季度,我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37元,增幅6.4%,增量1555元,總量和增量位列南通第一。精準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就業幫促等“十大幫促”行動,投入幫扶資金1000萬元,實施委托養羊等產業項目,投入153萬元,惠及農戶555戶,戶均增收2600余元。續簽第二輪幫扶村物業租賃合同,確保市區級經濟薄弱村每年分別獲得18萬元、9萬元。全區未出現返貧和新致貧現象。強村加油站年底交付,每年分別為9個村增加村營收入35萬元。縱深推進鄉村治理試點。積極做好延長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工作,與組織部共同起草《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基座”工程實施意見》,將“黨上宅小組”建設融入鄉村治理。全區各行政村均已推廣運用“清單制”。
五是高密度抓好農業領域安全生產,穩定農業生產生活秩序。組織開展安全警示教育培訓16場次、培訓從業人員3000余人次;聚焦重點領域,開展應急演練2次,參與人員1200余人;全面開展農業安全生產大檢查和百日攻堅行動,檢查各類涉農經營主體977家次,發現隱患531項,已全部整改完畢。常態化開展執法檢查。全年開展突擊執法檢查行動36次,出動執法人員306人次,檢查漁船207艘次,查處“浮子筏”73艘,檢查農機256輛次,立案查處安全生產案件32起,已結案處罰金額3.6萬元。積極推動減船轉產工作,全區共減船轉產漁船22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