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區農業農村局全面落實中央和省、市、區關于“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圍繞“四區”聯創,緊扣建設“五強”農業強區目標,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施“百千工程”為抓手,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海門連續3年位居全省鄉村振興實績考核第一等次,成功入選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區(江蘇唯一)、獲得第四批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縣,獲評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創新引領區,被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評為畜牧統計監測優秀縣,正余鎮入選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位列全省第一等次;成功創建全區第二個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海門山羊肉系列入選省“蘇韻鄉情 百優鄉產”推介名單。常樂鎮四村聯建區域被列為市級鄉村振興示范片進行打造;悅來鎮成功入選南通市級現代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成功舉辦全省現代設施農業暨農業農村重大項目建設推進會、2023年中國農民豐收節暨“蘇韻鄉情”南通專場活動。
一、攻堅一線抓農業生產,穩產保供取得更大突破
一是抓重要農產品供給。2023年全區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3.3萬畝,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0.6萬畝,總投資約1.05億元,目前主體工程已全面完工。全區糧食播種總面積79.59萬畝,單產324.6公斤,總產25.83萬噸,糧食面積、單產和總產實現“三增”,增幅位列南通第二。全年蔬菜(西甜瓜)播種面積59.318萬畝次,同比增加0.8%,總產量139.18萬噸,同比增加6.4%,總產值25.997億元。生豬、山羊、家禽出欄分別為34.22萬頭、67.59萬只、1135.06萬只;存欄10.77萬頭,40.17萬只,338.27萬只,其中能繁母豬存欄1.11萬頭。遠洋漁業、近海捕撈、淡水養殖以及內陸捕撈總產預計實現6.78萬噸。
二是抓關鍵領域科技創新。地方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海門山羊和沙烏頭豬保種工作有序開展,區農科所收集保存地方農作物種子資源達110種。京海、普農等4家種苗企業(基地)被認定為省級特色優勢種苗中心。完成省級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智能化示范園區(基地)申報認定4個,南通市級“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項目2個、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基地1個、糧食“無人化農場”3個、特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1個。
三是抓基層技術指導服務。全力推行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改革,新組建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東部、北部、西部三個區域農業技術服務分中心掛牌運行,著力打通農業科技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分條線成立5個技術指導小組,分片包干到鎮、到村,以新型經營主體為指導重點開展技術指導服務。科學推進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外業采樣進度南通第一。
二、深耕一層抓項目建設,產業振興邁向更深層次
一是農業經營主體能力不斷提檔。新型合作農場達98家,經營面積超4.9萬畝。蘇洪集團新申報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博濤農業、泰森禽業、巴道水產和泉氏水果已成功申報南通市級龍頭企業。新認定省、市、區級示范家庭農場分別達2家、6家、61家,區級示范合作社21家。
二是農業產業化程度不斷加深。全區實施農業農村重大項目38個,其中新建36個,續建2個,年內完成投資30.13億元。實施《海門區特色農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切實做好農業產業發展的“土特產”文章。
三是農業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積極打造“鮮活海門”區域品牌,正在注冊“鮮活海門”商標。實施省級地標保護工程項目1個、南通市農業品牌項目1個。強盛基地獲2023年第二屆江蘇“好黃瓜”品鑒推介好基地;“海蜜10號”獲2023年第五屆江蘇好西(甜)瓜品鑒推介活動十大“好品種”稱號。休閑農業得到有效復蘇,全年鄉村休閑旅游農業綜合收入6.91億元,同比增幅26.55%。
三、靠前一步抓農村改革,富民強村煥發更強活力
2023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6528.7元,全年增幅6.84%,繼續保持南通前列。今年全區村營收入總量為33053萬元,村均達138.88萬元。
一是千方百計提升農民素質。全年舉辦優質稻麥、特色瓜果等各類高素質農民群體培訓班34期,培訓各層次各專業高素質農民3292人,完成區委、區政府2023年下達為民辦實事培育任務量的212.39%;建成江蘇省級高素質農民培育實訓基地3個、市級5個。深入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全區230位益農信息員參加電子商務培訓。
二是千方百計推動鄉村示范建設。2022-2023年度共25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先進村建設,總投資約1.3億元實施項目136個,截至目前134個已竣工,126個項目已完成鎮村驗收。成功申報1個省級鄉村振興示范鎮、7個省級示范村,目前已公示結束。常樂、海門港新區等區鎮開展村組團連片開發,成效明顯。
三是千方百計深化農村各類改革。進一步擴大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覆蓋面,全年土地流轉履約保險單數247單、租金3752.35萬元、面積3.80萬畝、保險費113.91萬元。農村產權交易全面進入線上交易,全區累計交易項目1079個,成交金額1.26億元,溢價總金額521.14萬元,溢價率4.3%。聯合海門法院開展“農村土地承包糾紛調處工作站”共建并簽訂協議。農村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委員會與工作站進駐區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中心合署辦公,今年以來受理來電來信來訪件10件,仲裁委員會受理調解仲裁案件1件,訴調對接3件。
四是千方百計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組織開展“村莊清潔日”“紅黑榜”等活動,著重打造省級宜居宜業和美示范鎮村。今年已累計整治三棚27000多座。完成農村戶廁改造19859戶,總體完成率108.55%;20個行政村完成省整村推進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提升行動民生實事項目。全區集中收儲油菜秸稈1.9萬噸,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8.35%;全區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100%。
四、下沉一級抓安全監管,舌尖安全達到更高水平
一是農產品質量監管常抓不懈。以持續深化食用農產品“治違禁 控藥殘 促提升”三年行動為抓手,開展草莓、大蔥、豇豆專項整治行動。全區有3087個農產品生產經營主體在江蘇省農產品質量追溯管理平臺主動接受監管,溯源產品2986個,建立生產檔案5216個。今年已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新認證綠色食品23個,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86.4%。
二是農業安全生產檢查常抓不懈。全面加強漁業、畜牧業、種植業、農業機械化等農業各產業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持續開展農業重點領域安全生產風險專項整治、重大事故隱患專項排查整治等行動。截至目前,共檢查漁船421艘次,打擊并銷毀“三無船舶”105只,立案查處海洋漁業安全生產案件37起;開展農機隱患排查治理,排查經營主體125家次、排查出41個隱患;檢查農業龍頭企業94家次,發現隱患132項;檢查畜牧類企業116家次,發現隱患38項;組織全區14家畜禽屠宰和飼料加工企業完成風險辨識管控工作報告;嚴格落實農藥經營許可管理規定,檢查農藥經營主體62家次,發現隱患41項;對檢查發現的隱患進行閉環管理。
三是農業綜合執法常抓不懈。強力推進長江十年禁捕。組織開展滬蘇多地聯動執法3次,跨部門聯動行動8次,查處長江涉漁案件30起。緊盯海上重點區域、重點時段、重點對象開展精準打擊、聯合執法,出動執法人員545人次,執法船艇67艘次,檢查漁船421艘次,聯合海警、公安等部門聯合執法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