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十三五”發展目標的決勝收官之年。展望2020年,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期,國際經貿摩擦將趨于長期化顯性化,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從國內看,全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但同時我國經濟增長回旋余地大,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從我市看,海門正面臨百年未有之新機遇,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將溢出更多政策紅利效應,隨著北沿江高鐵、南通新機場、通州灣新出海口等國家戰略性工程的加速實施,海門戰略疊加的政策優勢、交通突破的樞紐優勢、陸海統籌的空間優勢更加凸顯,海門有條件、有能力保持經濟平穩健康運行,實現高質量發展。
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性系統性協調性,立足海門實際,2020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安排如下:
1.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以上;
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億元以上;
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0%;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0%;
5.外貿進出口總額保持增長;
6.工業應稅銷售1460億元;
7.注冊外資實際到賬3億美元;
8.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于經濟增長速度;
9.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7%以上;
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
11.萬元GDP能耗下降率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
12.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
13.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天數比例完成省市目標任務;
14.地表水省控斷面優于Ⅲ類水質比例完成省市目標任務。
現對2020年主要預期目標作具體說明:
(一)關于經濟發展預期目標
1.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以上。主要考慮,一方面今年經濟發展外部環境仍然趨緊,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為轉型升級留出必要空間,目標安排不宜太高;另一方面6.5%以上的增長,與南通目標保持一致,既是符合現階段特點的合理增速,又體現了不追求高速度、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的導向,有利于引導各方面更加注重以質量效益為中心,增強發展信心。但是,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要實現6.5%以上的預期增長目標,必須付出艱苦努力。為此,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
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億元以上。為引導各方面持續提升發展質量效益,綜合考慮國家減稅效應,財政收入難以保持較快增長,同時又要滿足今后建設資金需求和民生剛性支出增長,安排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2億元以上。
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0%。擴大有效投入是當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舉措,安排合理的投資增長十分必要,目前我市重特大項目儲備不足,投資增長將面臨一定壓力。為此,我們將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突出抓好產業投資,加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力度,推進工業設備投資和智能改造投資,順應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趨勢,抓好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的項目投資,力爭全年新開工10億元以上項目不少于25個。著力抓好中天綠色精品鋼、招商局豪華游輪、振康機器人科創園等一批重特大項目。推動國有土地房屋征收,加快推進北沿江高鐵、崇海通道等重大項目的籌建,推動國省干線、江海路快速化改造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抓好體育中心、文化中心、東洲仁恒學校、海門中學綜合樓等一批民生項目。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有效擴大民間投資規模。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0%。展望2020年,宏觀經濟持續下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全市消費品市場增長,傳統零售業轉型發展較為曲折,限上企業對拉動消費增長的支撐作用逐步弱化。為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拉動性作用,安排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略高于GDP增速。為此,我們將進一步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保證基本消費經濟、實惠、安全,培育中高端消費市場,打造旅游、文化、體育、養老、家政等特色消費載體,促進消費升級。鼓勵傳統商貿企業創新經營模式,加快傳統商貿轉型。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建設放心消費環境。
5.外貿進出口總額保持增長。主要基于以下考慮:外貿形勢不容樂觀,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趨于平穩,傳統行業出口增速放緩;同時我市外貿企業基本面相對穩定,有望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為此要進一步做好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加快推進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建設和運營。探索發展“互聯網+外貿”跨境電商新模式,加快跨境電商產業中心投入運營,依托國際物流園區建設,引進50家以上跨境電商企業。
6.注冊外資實際到賬3億美元。內外部形勢依舊嚴峻,跨國投資意愿不強,增資項目較少,3億美元的實際到賬外資與去年目標一致,保持總量目標穩定。
7.工業應稅銷售1460億元。工業經濟的穩定增長是全市高質量發展的基礎,要以“產業、產品、企業、企業家”為重點推動工業經濟發展,確保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為此,要圍繞“3+3”產業,進一步壯大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和新材料三大新興產業規模,推動現代家紡、現代建筑、電子信息三大傳統優勢產業提檔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發展,依托足球小鎮,家紡小鎮等特色小鎮,生物醫藥科創園、江海商務大廈等特色集聚區建設,打造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承載平臺。持續做強豪華郵輪、機器人兩大地標性產業,推動制造業向高端發展。發揮中天精品鋼、中航輕合金等旗艦項目的帶動作用,加快壯大我市的新材料產業規模,加快產業集群集聚發展。進一步落實“1532”工業大企業培育,推進做好小進規、龍頭培育、百強評比、建筑制造業回歸、成藥企業、總部經濟等重點工作,進一步激勵企業擴大規模,力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0家。引導企業深耕細分領域,打造更多單打冠軍和行業小巨人。引導企業運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力爭培育市級以上智能車間2家,省、市首臺套產品3個以上,星級上云企業20家。進一步落實“張謇式”優秀企業家培育政策,深化掛鉤聯系。成立市服務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十個一”常態化服務企業工作機制,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充分激活全市經濟發展的活力。
(二)關于轉型升級預期目標
8.R&D經費占GDP比重達到2.7%以上。主要是突出科技創新導向,通過狠抓科技創新關鍵指標,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此,要圍繞“3+3”產業,集聚科技資源,激發創新活力,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將海門逐步建設成為長三角較具特色的產業技術創新基地和重大科研成果轉化基地。強化創新主體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40家,力爭培育瞪羚企業、科技型上市(掛牌)企業1-2家。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組織開展小型國內科技合作不少于20次,新增產學研合作實施項目80項。加強創新創業的載體建設,培育海門市級以上眾創空間2家,新增南通市級以上研發機構18家。積極推進國家、省“雙創計劃”等高端人才的集聚。做好2020年“東洲英才”引進計劃的實施和第二批優秀鄉土人才評選,助推“東洲雁歸”“藍領振興”等人才工程的深入實施,全方位提升人才服務保障水平。
9.萬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減排、大氣和水環境質量改善完成省下達任務。作為四大約束性指標,每年目標任務均由省分解下達,年度目標為完成省下達任務。為此,我們將大力推進節能降耗工作,強化項目源頭控制,嚴把高能耗項目準入關。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進一步健全完善污染防治工作長效機制,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攻堅戰。嚴格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抓好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燃煤鍋爐、餐飲油煙、機動車尾氣等綜合整治,完善全市大氣質量監測監控體系。嚴格落實“河長制”,統籌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力爭到2020年底,全市地表水省考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100%。狠抓長江大保護,優化沿江產業布局,確保長江經濟帶生態環保審計報告反映問題整改落實到位。全面推進和落實安全生產整治工作,確保社會大局安全穩定。
(三)關于民生改善預期目標
10.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于經濟增長速度。受宏觀經濟下行、實體經濟經營困難等因素影響,居民收入要持續保持較快增長困難較大。為此,我們將深入落實富民增收五大行動計劃,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增收長效機制,釋放富民惠民效應。支持農民自主創業,發展壯大富民增收載體,保持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
1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考慮到2020年實體經濟仍然面臨諸多困難,相關行業的穩崗壓力有所上升,實現勞動力充分就業壓力依然不小,目標安排與去年保持一致。為此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積極舉辦各類特色招聘會,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實施重點群體職業培訓專項行動,確保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萬人;大力推動創業帶動就業,提供創業培訓、開業指導、融資服務、政策落實等“一條龍”服務,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等政策落實力度,力爭全年新增創業3000人,帶動就業1.5萬人,新增發放富民創業貸款2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