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国产一卡2卡3卡4卡2021免费观看,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關于海門市2018 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來源:海門市發改和經信委 發布時間:2019-01-28 字體:[ ]

──2019年1月23日在海門市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市發展改革和經濟信息化委員會主任   鈕 健

一、2018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過去的一年,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中央、省和南通市的決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突出高質量發展主題,系統推進“三件大事”“四大專項行動”和“三大攻堅戰”,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主要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高質量發展實現良好開局。我市躋身2018年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第20位,比上年晉升1位,名列江蘇第8位,蘇中蘇北第1位。

——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49億元(預計數,下同),同比增長8.0%;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1億元,其中稅收收入56.8億元,同比增長11.1%;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4%;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9.4億元,增長9.0%;

——外貿進出口總額202.2億元,下降41.5%;

——工業應稅銷售1053億元,增長35.9%;

——注冊外資實際到賬3.25億美元;

——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4.79萬元和2.46萬元,分別增長8.5%和9.4%;

——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66%(新口徑);

——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以內;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

——萬元GDP能耗下降率、主要污染物減排、空氣質量和地表水水質達到省市目標任務。

對照市十七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15項主要指標有12項達到或超過預期。外貿進出口受市場采購貿易政策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影響,出現了較大下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低于預期1個百分點,主要受汽車銷售下降及相關聯的石油類商品銷售增速放緩影響;注冊外資實際到賬超額完成了南通下達我市3億美元的目標任務,但是未完成年初我市人代會制定的目標。

具體來說,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呈現以下五個方面的特點:

(一)注重質量效益,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

產業結構更趨合理。工業經濟持續向好。工業應稅銷售突破千億目標,達1053億元,連續24個月保持20%以上的增幅。新增規上工業企業87家,全市規上工業企業達683家,其中應稅超億元企業124家,較去年增加13家。海門市位居2018年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第11位,比上年晉升兩位。現代服務業擴量提質。完成服務業應稅銷售507億元,同比增長55%,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海門生物醫藥科創園成功創建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范區。江海商務大廈等一批重點樓宇加快推進,我市納稅超億元樓宇實現零的突破。現代農業穩步發展。新增設施農業面積7800畝,高效設施農業占比達39.7%,高標準農田占比達74%,現代農業“三個全覆蓋”考評南通第一。

三大需求拉動平穩。有效投入持續增長。成功舉辦經貿洽談會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主題招商活動25次。全年累計簽約超億元項目142個,其中10億元以上重特大項目22個,豪華郵輪項目成為海門首個超百億元制造業項目,滬海輕量化汽車零部件等24個省、市級重大項目穩步推進,建設進度均達預期。消費潛力進一步釋放。限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銷售額、限上住宿和餐飲業營業額同比分別增長12.2%和14.6%。江海風情特色旅游扎實推進,全市實現旅游總收入42.2億元,增長12.4%。對外貿易難中有進。我市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分別同比增長7.1%和23.9%。招商局重工等重點外貿企業發展態勢良好,2018年實現進出口總額65億元,同比增長38.3%。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3+3”產業體系加快構建,我市裝備制造業年產值達1200億元,成為繼建筑產業、家紡產業之后第三個超千億元產業,全市580家“3+3”規模企業實現應稅銷售608億元,占工業應稅銷售比重達57.9%。規上企業畝均銷售和稅收分別達183萬元和11萬元。制造業結構更趨優化,全市高新技術產值占比超56%,新興產業占比超36%。斯德雷特獲評省智能示范車間,振康機電獲評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金輪針布被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產品企業。海門市獲評全省制造業創新轉型成效明顯地區,為南通地區唯一一家。

(二)深化改革開放,內生動力得到新增強。

各項改革持續深化。“簡政放權創新創業環境評價”全省領先,政務服務綜合標準化建設列入國家試點,行政審批海門版“2340”實現常態化。全面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國家級試點任務,獲評“全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顯著縣(市)”。城發、交通、保障房三大國有公司實現實體化運作。教育、醫療、文化等民生領域改革有序開展。

創新活力不斷增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66%,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8.5件。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到156家,全年新增產學研合作項目80個,新增省級企業研發機構8個,招商局重工獲中國專利優秀獎,通光線纜獲評省創新型領軍企業,京海禽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出臺“人才強企10條”,入選省“雙創”人才17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025名,每萬名勞動力中擁有高技能人才超1000人,人才綜合競爭力躋身全省十強。

開放水平穩步提高。積極貫徹對接上海“55580”行動計劃,承接上海產業、科技等方面的溢出效應,與上海在產業、交通、人才、醫療、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全面展開。“走出去、請進來”步伐進一步加快,成功舉辦2018“一帶一路”疊石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疊石橋家紡城獲批國家級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南通三建、龍信集團在以色列、馬爾代夫、埃塞俄比亞等國承接工程,新簽對外承包勞務合同額11.3億美元。

(三)加強統籌協調,城鄉面貌又有新提升。

城市功能持續優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獲批。啟動城市總體規劃修改,并通過專家論證。北部新城綜合開發項目列入省PPP項目庫。老市政府地塊綜合改造工程正式啟動,完成光明路小區等11個老舊小區綜合改造。重大對外通道穩步推進,海啟高速路面水穩工程基本完成,寧啟鐵路二期、疊港公路、長江路北延等重點交通工程建成通車。江海路快速化改造設計進一步優化,臨永越江通道規劃研究形成初步方案,崇海通道、海太通道列入省級發展規劃。城市環境更加優化,積極推進“三河”黑臭水體整治工程,城市水體得到改善;實施城區增綠工程,新增綠化面積56.1萬平方米。

鄉村振興深入推進。大力實施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抓好鄉村振興重點工程推進。完成農路提檔升級90公里、農橋6座,行政村雙車道四級公路覆蓋率100%,海門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公交網絡體系進一步優化,實現長途客運服務向農村的延伸,新增公交站點150個、城鄉公交班線2條,我市萬人公交擁有量達14.2標臺。完成農村綠化造林1.6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4.12%。四甲鎮頭橋村、常樂鎮為群村通過江蘇省“美麗鄉村”考核驗收,余東鎮鳳凰村被評為南通市級“美麗鄉村”。

(四)堅持綠色發展,環境質量獲得新改善。

污染防治成效顯著。扎實推進上級交辦的214件各類環境問題,完成整改193件,完成率達90.2%。關停化工印染企業43家,完成整治“散亂污”企業133家、磚瓦墻材企業78家、畜禽養殖場222家,淘汰改造燃煤鍋爐10臺,關停再生橡膠企業污染工段13家,PM2.5濃度為35毫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83%。全面推進“河長制”工作,完成16項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封堵非法排口76個,清理生態紅線內違規違法企業9家,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省控斷面優Ⅲ類比例達100%。

綠色發展水平逐步提升。強化能耗約束性管理,煤炭使用量同比下降33%,占比下降到40%,超額完成省下達的3.4萬噸減煤任務。有序推進海螺水泥聯合粉磨系統等4個循環經濟重大項目,組織節能減排低碳發展項目17個,對全市的42家企業進行了節能執法監察和審計,萬元GDP能耗下降超3.7%。

(五)聚焦富民增收,民生事業開啟新局面。

保障體系日益健全。深入推進全民參保,各項社會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8%以上,法定參保人員基本實現全覆蓋。被征地農民全部實現“即征即保、剛性進保”,6萬多人進入基本生活保障庫。待遇水平穩步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至135元/月、640元/月,居民醫保財政補貼增加至700元/人。省內和跨省異地就醫聯網直接結算全面實現,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分別穩定在80%和70%以上。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完善教育設施配套工程,新組建學前教育集團5個,增設嬰幼班11個,首開初中、錦苑幼兒園等一批新建學校交付使用。高考成績再創新高,本一、本二上線率比省平均上線率分別高出35和37個百分點。人民醫院新院主體工程完工,120急救中心建成投用。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切實提升,醫聯體實體化運作加快開展,家庭醫生重點人群簽約率達62.4%。江海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三館融合”基本完成,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面建成,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評選實現突破。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5%和9.4%,繼續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農村居民增收快于城鎮居民的良好態勢。全年提供就業崗位3.5萬個,城鎮新增就業1.0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78%。扎實推進精準扶貧,1349戶、2332人實現脫貧,省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累計脫貧率達92.5%,扶貧工作全省領先。

在回顧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尚不牢固,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升級任重道遠;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存在,畝均產出水平不高,重特大項目及新興增長點還不多;基層基本公共服務方面存在短板,財政、居民持續增收任務艱巨。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化解。

二、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目標的關鍵之年。2019年的發展形勢,機遇與挑戰并存。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復蘇態勢仍將延續,但是中美貿易摩擦等影響世界經濟增長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仍然較大。從國內看,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國發展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同時也面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確定性更多、風險和挑戰更加復雜的局面。從我市看,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南通建設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通州灣成為江蘇新出海口等多重疊加機遇給海門的發展帶來了難得的風口期,支撐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增多。我們必須堅定信心,把握主動,在高質量建設“強富美高”新海門中勇挑重擔、干在實處。

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性系統性協調性,立足海門實際,2019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安排如下:

1.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以上;

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3億元;

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左右;

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6%;

6.工業應稅銷售1265億元;

7.注冊外資實際到賬3億美元;

8.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

9.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67%;

10.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

11.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

12.萬元GDP能耗下降率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

13.主要污染物減排完成省下達目標任務;

14.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的天數比例完成省市目標任務;

15.地表水省控斷面優于Ⅲ類水質比例完成省市目標任務。

現對2019年主要預期目標作具體說明:

(一)關于經濟發展預期目標

1.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以上。主要考慮以下因素:一是反映新時代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既能夠合理引導社會各方面的發展預期,又為應對各種不確定因素留出空間,有利于引導各方面更加注重以質量效益為中心,更好推動產業轉型和創新發展。二是體現海門爭先創優的追求。今年全省目標安排6.5%以上,南通安排7%以上,我市7.5%以上的增速高于全省、全市,符合我市追趕超越、爭當高質量發展先鋒的追求。為此,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加大科技創新和供給側結構性調整力度,大力推動實體經濟健康發展,進一步推動經濟發展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全力推動經濟社會的提質增效,確保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

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3億元。主要基于以下考慮:近年來受宏觀形勢趨緊和財政收入基數不斷增大的雙重影響,財政收入增速呈逐步放緩態勢。且隨著結構性減稅和清費減負政策的推進落實,預計2019年稅收收入將有較大降幅,房地產市場趨于平穩,也將影響財政收入增速。為此,要充分挖掘稅源,提高財政收入的組織程度,夯實財政收入增長基礎。

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工業投資和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7.5%和9%。主要基于以下考慮:往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連續高位增長,已形成較高基數,投資增長壓力不斷加大,投資總量基本保持在一定規模。但投資仍然是促進經濟平穩運行、推動轉型升級的關鍵抓手。為此,我們將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益,發揮好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支撐性作用。著力招引與海門“3+3”產業契合度高的投資大、帶動作用大、科技含量高、對財政貢獻率高的項目,力爭全年新引進超10億元重特大項目不少于20個,其中超50億元項目3個以上,確保2019年新開工超億元產業項目不少于100個,外資實際到賬3億美元。同時抓好人民醫院新院、海中綜合樓、東洲仁恒學校、文化中心、絲綢路停車場、體育場周邊改造、城北新村城中村改造等一批民生項目;推進北沿江高鐵、崇海通道等重大項目的籌建,推動國省干線、江海路快速化改造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引導民間資本更多投向補短板、調結構、促創新、惠民生等領域,確保投資保持平穩增長。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左右。主要基于以下考慮:受傳統商貿業持續下滑等制約因素影響,消費增速預計與去年基本持平,同時9%左右的增速也和南通保持一致。我們將進一步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順應消費需求變化新趨勢,擴大品質消費、服務消費、綠色消費供給,促進傳統消費擴大升級。鼓勵傳統商貿企業創新經營模式,加快傳統商貿轉型升級。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建設放心消費環境,全市食品監督抽檢達4000批次以上,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

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6%。主要基于以下考慮:去年我市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經過大幅調整之后,目前趨于平穩;同時我市外貿的企業基本面相對穩定,有望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為此要進一步做好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努力實現貿易新政的長效發展。深入對接“一帶一路”,鼓勵我市出口企業繼續開拓國際市場。探索發展“互聯網+外貿”跨境電子商務的新模式,促進全市進出口企業轉型升級。

6.工業應稅銷售1265億元。制造業是海門經濟發展的根基,是海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下階段要更加注重提質增效,推動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為此,要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持續加強對“3+3”產業的扶持力度,推動現代家紡、現代建筑和先進裝備制造三大千億級產業向高端攀升,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三大產業提升規模總量,力爭2019年“3+3”重點產業應稅銷售占全市的比重達60%。進一步改變區鎮產業布局散、雜、亂現象,每個中心鎮確定1-2個主導產業、園區確定2-3個主導產業,加快產業集約集聚發展。堅持“畝產論英雄”,開展工業、企業、行業資源利用績效評價,全面提升園區開發效益,力爭畝均稅收提升10%以上。重點扶持優勢企業發展。深入實施“1532”大企業培育工程,重點培育招商局重工、通光集團等一批100億、50億、30億、20億級龍頭型工業企業,力爭19年應稅銷售超億元企業130家,其中10億元以上企業15家;加快企業梯度培育,力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0家。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出臺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重點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稅費負擔、生產要素等成本,將目前實施的普惠型、分散型的扶持政策向精準扶持、重點扶持轉化,突出對優勢產業、企業、產品的扶持力度,通過最優的政策組合,促進企業更好更快發展,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

(二)關于轉型升級預期目標

7.R&D經費占GDP比重達到2.67%。主要考慮推進海門高質量發展,必須持續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尤其是企業研發投入的力度,促進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提高經濟增長效率,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為此,要圍繞“3+3”產業,推動重點骨干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建設,力爭2019年實現省級以上重大研發機構建設的突破,全市申報高新技術企業不少于110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56.5%。深入推進政產學研金合作,構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全年新增產學研合作實施項目80個,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超31件。大力推進各類實用人才的集聚,持續開展“東洲雁歸”系列活動,吸引2500名海門籍在外人才回海就業創業。舉辦好第二屆中國海門“東洲英才”創業周,進一步打造海門人才品牌。力爭引進省“雙創”類人才12名以上,全年新增專業技術人才5000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000名,每萬名勞動力中擁有高技能人才1070人,完善“人才綠色通道”服務機制,全方位提升人才服務保障水平。

8.萬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減排、大氣和水環境質量改善完成省下達任務。作為四大約束性指標,每年目標任務均由省分解下達,年度目標為完成省下達任務。為此,我們將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改善海門的生態環境質量。一是堅決完成“減煤”“減化”任務。全力完成減煤和能耗總量、強度“雙控”目標任務,萬元GDP能耗下降3.5%,能源消費總量完成南通下達目標任務。綜合利用節能、環保、安全等約束手段,計劃關停化工、印染企業(工段)10家。二是持續抓好污染防治。嚴格落實“河長制”,力爭到2019年底,全市地表水省考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100%,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著力打造“水清、水暢、水美”新景象。推進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工程,淘汰20-75蒸噸燃煤鍋爐4臺,開展工業爐窯專項治理,打好海門的藍天保衛戰。

(三)關于民生改善預期目標

9.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這一安排體現了富民導向,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為建成高水平小康社會奠定扎實基礎。為此,我們將深入落實富民增收五大行動計劃,持續拓寬居民增收渠道,實行差別化收入分配激勵政策,完善增收長效機制,推動居民收入持續增長。支持農民自主創業,提高經營性收入水平,釋放富民惠民政策效應。

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考慮到2019年實體經濟仍然面臨諸多困難,企業用工成本明顯上漲,實現勞動力充分就業壓力依然不小,目標安排與去年保持一致。為此要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確保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萬人;大力推動創業帶動就業,支持成功創業2000人,帶動就業1萬人。


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報告1.20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