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思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綜合減災的重要論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關于安全生產工作部署,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始終把保護人民群眾生產安全作為最現實的“國之大者”,積極構建“大安全、大應急、大救援”框架,持續加強安全風險辨識管控,不斷健全防災減災救災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高質量發展爭先進位總目標,加快打造“一示范四城市”,當好全省“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領跑者,全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海門新實踐開好局起好步,更好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海門圖景。
工作目標:
安全生產方面: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取得明顯成效,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堅決杜絕較大以上及有影響的生產安全事故發生,有效壓降一般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安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進一步健全,安全生產基礎進一步夯實,科技強安措施有序推進,本質安全水平顯著提升,安全生產工作位列南通市第一方陣。
應急管理方面:持續推動本區應急管理事業改革創新發展,進一步強化安全責任、隱患治理、執法監察、預測預警、防災減災、應急救援和基礎保障體系建設,到2023年底,應急管理工作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明顯增強;公眾風險觀念和應急能力持續加強。
防災減災救災方面:持續推進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體制機制建設,逐步形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加強全區自然災害總體防御能力,增強城鄉發展韌性,防災減災救災領域的社會共治水平明顯提高。
一、筑牢安全生產防線,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全面提升本質安全為目標,以深化安全風險專項整治、加強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為主線,以狠抓責任落實、加強防控治理、嚴格監管執法、夯實基礎保障為抓手,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落實,突出風險隱患排查整治,保持打非治違高壓態勢,加強安全生產長效管理,堅決杜絕較大以上事故,有效控制一般事故,切實消除各類風險隱患和安全監管盲區漏點,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綜合治理能力。
1.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關于安全生產工作部署要求,推動應急管理系統干部職工結合自身崗位職責廣泛深入開展研討,不斷提升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能力水平。持續推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學習教育活動,分期分批開展教育培訓,推動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增強風險意識,堅守安全底線,勇于擔當作為,切實提升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和履職能力。深刻認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政治立場,強化黨的建設,不斷擦亮“黨建+應急管理”品牌。系統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圍繞安全生產、工傷預防、應急處置等課題開展研究,為企業提供更多安全技術支持服務,指導幫助企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進一步加強黨管安全生產工作。全面實施《關于進一步加強黨管安全生產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強調全面加強黨對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加快構建協調聯動、齊抓共管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不斷提高安全生產監管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到2023年底,實現各級黨委(黨組)“學安全、管安全、抓安全、保安全”的意識顯著提升,安全生產工作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顯著增強,制度體系全面建立,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取得顯著成效,城市安全風險防控體系進一步健全,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治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基層應急管理能力進一步提高,本質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安全生產整體水平與人民群眾安全需求更加適應,各項工作持續走在全市前列。
3.壓緊壓實各級安全生產責任。強化黨政領導責任。嚴格落實《南通市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實施辦法》,細化出臺黨委政府領導安全生產工作職責清單,明確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和部門領導班子成員述職報告必須列入安全生產履職內容。健全完善安全生產履職考核評價體系,在安全生產年度考核、領導干部職務職級晉升和評先評優方面,嚴格實施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強化部門監管責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工作制度,推動各有關部門將安全形勢分析(風險研判)、專項整治行動(聯動檢查)、制度標準創新、問題隱患整改等工作進一步納入專委會日常工作范疇,推動各專委辦真正實體化、規范化、常態化運轉。嚴格落實《關于加強基層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構建設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強基層安全生產機構建設,完善基層安全生產機構配置,全面推進區鎮安監機構建設,進一步推動區鎮安委辦運行,推動區鎮(街道)安全生產、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救災職責有機融合。深入推行企業主體責任量化評估,持續推動企業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標準規范,真正將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地落實落細。
4.嚴格落實巡查考核制度。嚴格執行《海門市安全生產巡查制度(試行)》(海辦〔2019〕207號)要求,在區級層面,成立相對固定的安全生產巡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區安全生產巡查的工作部署、統籌推進和督促落實。堅持把查問題、促整改、保安全作為巡查工作首要任務,對存在突出問題的重點行業領域和板塊開展專項巡查,及時治糾問題隱患背后的理念偏差、責任缺失、違規違紀等根源性問題。組織開展安全生產“雙百分制”考核,進一步完善優化考核機制、內容和方式,強化結果運用,推動工作落實。
5.系統提升本質安全。組織開展本質安全“提升年”活動,聚焦“制度化管理、實時化監控、自動化阻隔、現代化救援”四項舉措,進一步健全落實責任、防控、執法、保障、應急管理、綜合減災六大體系,大力推進高危行業領域風險管控與應急智慧平臺建設,加快推進高危領域“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改造,建立層級分明、分類齊全、科學布局、統一指揮的“全災種、大應急”的現代化救援體系。
6.強化安全風險防控。持續推進全區全領域安全風險辨識和排查工作,針對重大風險提出針對性的防范和應對措施。深化安全風險清單、隱患清單和安全風險圖動態更新制度,定期評估風險管控機制運行情況,及時修正問題和偏差,推行重點風險崗位“三卡每日口述制”。持續推進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動態調整問題隱患清單,實現全員化、常態化隱患排查治理。深入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樣板地區建設,組織開展標準化運行質量審計,推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和預防控制體系有機融合。
7.鞏固提升安全生產三年專項整治成果。堅持“四個清、五個化”工作標準不動搖,逐條逐項檢視專項整治三年行動任務完成情況,進一步查找安全生產領域痼癥頑疾,集中攻堅整治,抓好整改提升,認真做好三年專項整治“后半篇文章”。對近年來特別是專項整治行動開展以來全區安全生產工作中的各項好經驗、好做法,全面梳理總結、不斷凝練提升,將專項整治成果固化為可復制、可推廣的安全生產長效機制。
8.持續加強危險化學品安全專項治理。深化鞏固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集中治理成效,加快老舊裝置更新改造步伐。以積分管理為引領,持續推動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持續深化推進重大危險源企業“消地協作”專項督導檢查。積極推廣微通道等技術改造,著力提升危險化工工藝和危險化學品生產儲存設施本質安全水平,全面提升企業安全管理信息化應用水平。深入謀劃相關行業先進工藝技術、安全規范標準和先進管理理念。持續提升煙花爆竹經營單位安全管理水平,壓減數量,提高質量。
9.有效管控工貿行業安全風險隱患。圍繞鋼鐵、鋁加工(深井鑄造)、粉塵涉爆等重點行業領域,深化冶金等工貿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百日清零行動”工作成效,組織開展“鋼8條”“鋁7條”“粉6條”重點事項“回頭看”檢查,全面落實粉塵涉爆企業每日清掃報告,及時排查整治重大隱患。以落實安全生產風險定期報告為契機,推動企業動態更新“一圖、兩單、三卡”,持續完善安全生產預防控制體系。扎實開展全區中小型工業企業安全生產現場管理整治提升行動,切實整治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典型問題,提升安全管理能力水平。開展企業落實安全生產標準規范專項行動,有效推動企業主體責任進一步落實。
10.扎實推進交通運輸安全專項整治。加強“兩客一危一貨”、超限超載以及常壓液體危險貨物罐車治理,嚴厲打擊非法從事道路旅客運輸、出租車客運的企業和車輛,進一步深化主動安全智能防控技術在交通運輸領域應用。做好國省干線公路穿鄉鎮路段和平面交叉路口完善提升工作,完善農村公路臨水、坡路地和橋梁等危險路段安全防護設施,持續完善道路通行環境。
11.高質量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常態化運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委員會、聯席會議等議事機構,形成黨委政府統一領導、各部門協調聯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管理機制。對年度已建檔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存量問題專班攻堅整改,及時完成重點問題的整改銷號。組織開展“交通安全文明示范路”“交通安全文明村”“交通安全宣傳示范村”等創建活動,推進以區鎮為單位的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試點工作。深入實施農村公路生命防護工程,全年計劃實施里程150公里。
12.加強城鎮燃氣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持續深入開展城鎮燃氣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加快推進老舊管道、場站設施等更新改造,推動達不到安全條件的瓶裝液化氣儲配站轉為供應站;進一步健全完善瓶裝液化氣全程可追溯鏈條,嚴厲打擊充裝、經營、儲存、運輸、使用等環節違法違規行為;壓實燃氣經營者與用戶主體責任,督促城鎮燃氣企業嚴格落實入戶安檢責任,持續推進餐飲等重點場所“瓶改管、瓶改電”,加強燃氣泄漏安全保護裝置安裝使用,不斷提升城鎮燃氣使用安全水平;加大對燃氣燃燒器具、配件及燃氣泄漏安全保護裝置的產品質量檢查力度,及時公布不合格產品和企業名單,依法做好后處理工作。
13.加強消防安全專項治理。深入開展全區商場市場和大型商業綜合體消防安全整治,嚴厲打擊違規鎖閉、封閉、占用、堵塞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嚴重違法行為。緊盯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等傳統高風險場所,“九小場所”、醫院、養老院、寄宿制學校、托育機構、文物建筑等人員密集和敏感場所,重點整治電源火源管理、電動自行車停放、彩鋼板搭建、易燃可燃材料裝飾裝修、安全疏散等突出問題。加強全區電動自行車“全鏈條”監管工作。持續推進區鎮(街道)消委辦實體化運作,發揮居委會、村委會自治作用,加強居民家庭、農村房屋人員密集場所消防安全治理和火災風險提示,堅決防范遏制“小火亡人”事故。
14.加強建設施工領域安全綜合治理。緊盯在建工程抓好安全管理,突出起重機械、深基坑、腳手架等風險管控措施,嚴防坍塌、高空墜落等事故。壓緊壓實建設單位安全生產首要責任和施工單位主體責任,抓好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專項施工方案落實,扎實推進智慧工地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反工程建設強制標準、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的行為,堅決遏制轉包、違法分包和掛靠、無證上崗等問題,防止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和人員進入建筑施工現場。
15.深化鞏固自建房安全整治成果成效。持續加強既有房屋和市政公用設施安全管理,依法查處違法改建擴建等行為。扎實推進自建房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確保6月底前所有自建房安全隱患排查率達100%,并同步開展整治。全面完善“產權人(使用人)自查、分區網格排查、部門聯查、第三方檢查、政府督查”的動態既有建筑隱患排查機制,全力推動D級房屋排險解危。
16.加強新興行業領域安全監管。有效防范新興行業領域安全風險,明確新興行業領域監管職責,壓緊壓實各類生產經營單位主體責任,及時消除安全監管盲區。各部門按照業務相近原則,重點加強對劇本娛樂經營場所、電化學儲能電站、平臺經濟、新能源汽車、電動自行車、新興涉旅行業、網紅、小型游樂設施等新興行業領域的監管。切實加強風險防控,確保各項措施落實落地,堅決防范遏制新興行業領域生產安全事故。
17.切實抓好其他行業領域安全風險治理。加大對漁港、漁船安全秩序整治力度,組織開展商漁船防碰撞專項整治;強化電梯、壓力容器、叉車等特種設備全生命鏈條監管,全面推廣“三充裝一保險”模式、叉車“技改+保險+共享”技術改造等經驗做法;全面加強森林火災防控、持續推進煙花爆竹、電力、油氣輸送管道等其他領域專項整治,有效防控安全風險,堅決消除安全隱患。
18.保持精準高壓執法態勢。進一步健全完善分類分級差異化執法機制,全面推行“三項制度”,嚴格執行自由裁量標準,堅決防范執法“寬松軟”問題。突出重點行業領域和重點地區,聚焦重點企業、重大隱患和第一責任人,嚴查違法違規生產經營活動。制定有針對性地監管執法計劃,突出精準執法事前處罰,大力推行“三會一單”和“一案五制”執法模式,對自覺落實主體責任、近年來未發生事故的企業減少隨機檢查和抽查,對安全管理不嚴格、事故易發多發或重大隱患整改不力的企業,加大執法檢查頻次。持續深化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加強重點行業領域、重點地區安全監管執法人員配備和業務培訓,做好資金裝備保障,切實提升基層安全生產執法水平。
19.規范事故調查。認真按照事故調查處理相關規定,做好一般事故的調查處理、統計上報、評估等工作,督促各區鎮、各部門和相關單位做好事故警示教育、整改措施落實等工作。按照“四不放過”原則和科學嚴謹、依法依規、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的要求,實施“一案三查”,嚴肅追究相關單位和責任人責任。加大警示教育力度,對產生較大影響的事故及時下發通報,用事故教訓警醒企業,推動工作落實。強化小微事故工傷預防體系建設,引導企業使用生產安全小微事故管理系統,提高部門監測預警能力、監管執法能力和輔助決策能力。
20.加大聯合懲戒力度。深入貫徹《安全生產法》要求,加強部門聯合執法,健全完善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嚴格執行安全生產領域失信聯合懲戒和“黑名單”管理制度,對重大隱患整改不力、嚴重違法違規行為和發生有較大社會影響生產安全事故的企業及相關責任人,堅決納入“黑名單”管理,強化聯合懲戒力度,提高企業違法成本。對打非治違、執法檢查、事故調查中發現的典型案例,在主流媒體公開曝光警示。
21.加強中介機構監管。嚴格落實安全評價檢測檢驗機構和社會化服務機構相關監管要求,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程序,重點加強對報告真實性、完整性、一致性等情況的檢查。綜合運用誠信承諾、第三方評估、警示約談、星級評定、“黑名單”管理和“一票否決”等手段,嚴厲打擊、從重查處出具虛假評價報告、租借資質、轉包服務項目等違法違規行為。對違反專家執業行為的,給予相應的處理,對不再勝任專家工作的,堅決清除出專家隊伍。
22.鞏固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成效。在前期創建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健全城市安全風險防控體系,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發展水平。持續鞏固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工作階段性成果,加快構建綜合性、全方位、系統化、現代化的城市安全發展保障體系,提升安全生產治理現代化水平。將安全管理與城市建設、產業發展、市民生活等各個方面同步規劃、同步推進,從源頭減少城市運行風險,不斷提升城市安全系數。
23.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創新“安全生產月”“安康杯”競賽、“青年安全生產示范崗”創建等活動組織形式,推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開展生產經營單位、社會公共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崗前安全培訓,強化“三項崗位”等重點人員的培訓考核。加大安全生產公益宣傳力度,充分利用現代傳播手段,普及安全生產、消防、氣象災害防御知識和救援技能,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關愛生命,關注安全”的濃厚氛圍。整合全區各類安全生產體驗館、培訓教育館,形成公共安全文化宣傳一張“地圖”,并組織社會公眾參觀學習,真正發揮安全文化的引領作用。
24.強化安全生產社會共治。建立社會監督員以及內部舉報人等制度,鼓勵企業職工和社會公眾檢舉重大風險隱患和企業違法行為,限期辦理安全生產違法違規問題的舉報投訴,適當提高舉報獎勵金額,推進舉報獎勵政策落實。支持新聞媒體對安全生產領域進行輿論監督,組織新聞媒體跟隨明察暗訪、跟進整改督辦、跟蹤落實問效。推動高危企業規范提取使用安全生產費用,督促高危領域企業全面投保安全生產責任險,推進安責險保險機構參與事故預防。
二、提高應急救援能力,夯實防災減災基礎
著眼“不死人,少損失”,牢固樹立風險意識,進一步健全完善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持續深化綜合監測預警、搶險救援救助、應急綜合保障、綜合減災基礎四項重點任務,切實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全面推進全區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和防治能力現代化。
25.持續完善綜合減災體制機制。深入貫徹落實《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防災減災救災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深化區鎮兩級防災減災救災制度建設,健全統一高效的自然災害防治綜合協調機制,強化統籌協調、防治結合的管理模式,形成各方齊抓共管、協同配合的防災減災救災格局。推動減災委(減災辦)和區鎮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領導小組制定落實工作職責制度,健全政策研究、會商研判、災害救助、工作考核等常態化工作機制。完善多災種防范應對工作機制和軍地搶險救災協同聯動機制,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提升災害防范應對全流程一體化工作水平。
26.加強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充分依托氣象、水利、電力、自然資源、應急管理等行業和領域災害監測感知信息資源,發揮“人防+技防”作用,集成氣象、水旱等災害監測模塊至區應急管理指揮信息平臺,建立多源感知手段融合的全災種、全要素、全鏈條災害綜合監測預警系統。建立健全預警信息發布體系,實現預警信息的快速播發。
27.強化自然災害風險管理。持續鞏固擴大第一次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成果,有序推進自然災害風險數據庫建設和評估區劃工作,確保完成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基礎數據庫建設并投入運行,建立長效運行制度和動態更新機制。落實災害信息員分級培訓責任,區級組織1次區、鎮、村三級災害信息員培訓,鎮級至少組織1次鎮、村兩級災害信息員培訓,確保培訓全覆蓋;加強災害信息員考核,提高災害信息員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積極推進北斗在災情報送工作中的應用。健全完善自然災害預案體系,針對近三年來自然災害應急演練反映問題,組織、指導對地震、地質災害、自然災害救助等區級專項應急預案進行修訂。
28.加強預案體系建設管理。督促區各相關部門完成專項應急預案修編工作,推進部門應急預案的編制。依托南通市應急預案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對企業應急預案的督查,督促企業切實履行預案管理主體責任。深化基層應急能力建設,突出培訓指導、隊伍建設、資源保障、演練運用,全力做好基層應急預案體系“能力具備”向“能力提升”深度轉變,扎實做好基層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后半篇文章”,持續提升基層預案“制度化管理”水平。
29.持續強化應急演練評估。科學制定年度演練計劃,針對不同類型災害事故應急預案組織開展綜合、專項和桌面演練。注重搞好演練評估,對演練的執行情況、預案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指揮協調和應急聯動機制運行情況、應對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應急裝備和器材及設施的適用性等進行細致評估,及時完善應急預案。
30.做實防災減災救災保障。研究編制年度儲備計劃,推動相關部門按計劃完成物資采購和收儲;加大鎮、村兩級物資儲備能力建設,實現鎮級物資儲備庫全覆蓋,落實村(社區)儲備室,并視情儲備一定規模的應急救災物資。做細做實“公共安全救助保險”項目,進一步完善保險理賠政策,壓實保險公司承保責任,落實居民火災保險理賠聯動機制,促使“民生工程”服務效能最大化。
31.提升基層綜合減災能力。大力推進基層社區應急能力標準化建設,全面開展基層社區“六個一”工程,即一個預案、一支隊伍、一張風險隱患圖、一張緊急疏散路線圖、一個儲備點、每年至少一次演練,不斷夯實群防群治基礎。深入開展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創建,大力推進創成社區提檔升級試點工程,探索建立減災示范社區長效管理機制,全面提升城鄉社區綜合減災能力,確保全區50%以上的創成社區達到《全國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管理辦法》規定標準。組織開展基層社區家庭應急包推廣使用試點,采取政府主導、家庭參與、社會助力的配備方式,提高家庭應急包的知曉率和配備率,引導一般家庭主動準備,實現重點和脆弱人群全覆蓋。充分利用全國“防災減災日”“國際減災日”等節點,面向社會公眾廣泛開展知識宣傳、技能培訓、應急演練等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活動,提升全民防災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技能。
三、完善應急體系建設,強化應急處置能力
堅持以“全災種、大應急”為導向,以提升應急救援能力為目標,持續加強應急預案和應急力量兩個體系建設,努力提升指揮調度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健全完善應急值守體系,持續規范應急信息報送,確保應對處置災害事故更加有力有序有效。
32.穩步推進“十四五”規劃組織實施。推進《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規劃》《南通市“十四五”安全生產規劃》和《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綜合防災減災規劃》實施,組織開展做好規劃實施期中評估。按照《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規劃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分工方案》《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安全生產規劃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分工方案》和《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綜合防災減災規劃主要任務和重點領域綜合減災及重點工程分工方案》要求,督促各區鎮、各部門和相關單位序時推進“十四五”規劃任務落細落實。
33.著力優化應急救援機制。結合海門實際,完善復雜場景中多個應急預案的啟動與實施,打通多部門(單位)協調聯動鏈條;結合先進裝備,探索應急處置中應急通信指揮車的作用與功效;結合軍地協同,鍛煉突擊隊伍與綜合、專業、社會等隊伍的協作配合,全方位提高我區對于風險災害的防范化解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推動建立“第一響應人”制度,強化“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第一響應,第一救援”理念,開展突發事件的初期處置、自救互救、組織逃生、配合救援等能力培訓。
34.打造現代化應急救援力量體系。聚焦“綜合救援隊伍管全面、專業救援隊伍保領域、突擊救援隊伍起支撐、社會救援隊伍補短板”目標任務,積極培育建設多元應急救援隊伍。依據《南通市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指南(試行)》,推動建設區級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指導社會應急救援隊伍建立健全隊伍管理、訓練演練等工作制度,充分發揮好社會應急力量在事故災害搶險救援行動中的輔助作用。通過開展聯合培訓、聯合演練等方式,進一步提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積極組織參與南通市應急救援隊伍職業技能競賽。
35.提升科技與信息化保障水平。有序推進應急管理數字化工作,優化數據模型,加強功能開發,重點圍繞融合通信、指揮調度、物資保障等方面,推動系統更好發揮集成化、信息化、智慧化作用。促進數字技術與應急管理業務深度融合,初步滿足平戰結合需求的應急管理數字化工作框架,“平時”實現日常的監管,“戰時”使用區應急管理指揮信息系統和應急通信網絡實現快速應急。
36.強化應急指揮保障能力。推進區應急指揮車建設,強化“三斷”條件下的通信保障能力,實現現場指揮部與后方指揮中心互聯互通,開展災情會商研判,及時科學決策,對現場指揮部及一線指揮員下達任務指令并為其提供大數據支持,使現場指揮手段更加多樣化和現代化。
37.夯實信息獲取基礎能力。利用現有信息收集渠道,搭建災害事故信息共享平臺,加強與公安、交通、生態環境、衛健、氣象、住建、消防等部門的協調對接,暢通信息獲取“最先一公里”。加強與區各部門的數據資源整合與信息互通,擴寬預警信息獲取渠道,優化發布方式、豐富發布手段,提高信息覆蓋率、精準度和實效性,強化針對特定地區、特定人群、特定時間的精準發布能力,打通預警發布“最后一公里”。
38.健全完善應急值守體系。嚴格執行領導干部在崗帶班、關鍵崗位24小時應急值守和災害事故信息報送制度。根據《江蘇省應急系統值班工作規范(試行)》,完善應急值班工作制度,落實落細值班值守責任。強化重大節日、重要活動期間和自然災害高發期的值班值守工作,緊盯重點地區重大敏感信息,及時分析研判,加強預警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