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區安委辦工作人員點開社會面小場所安全治理系統,小場所空間位置、風險等級、巡查自查等信息一目了然。今年以來,海門不斷推進社會面小場所安全風險智能化管控、安全治理數字化轉型,全區1.7萬余家小場所已納入安全治理系統,進一步筑牢“安全墻”。
“一場所一檔案”
“崔老板,麻煩把營業執照拿過來,我需要把相關信息登記到系統內。”日前,三星鎮網格員黃珊珊一邊用手機登錄社會面小場所安全治理系統,一邊提醒作坊老板注意用電安全,定期檢查電器線路,確保生產安全。
社會面小場所主要指社會面沿街的“九小場所”、多業態混合生產經營場所、人員密集場所等,面廣量大、涉及多個行業領域,安全防范不容忽視。為全面摸清底數,海門充分發揮網格員、社工等基層工作人員力量,以“網格化+鐵腳板”模式開展拉網式摸排,全面記錄轄區內社會面小場所基本情況、安全管理等信息,建立“一場所一檔案”。同時,對新增、注銷等場所進行動態更新,確保應錄盡錄、不漏一戶。
截至目前,系統內有管理層用戶260人,安全巡查員(網格員)1002人,消防指導員114人,消防安全員16985人,安全管理員16998人,已準確錄入社會面小場所1.7萬余家。采集過程中,我區還充分發揮網格員等基層力量優勢,加強安全知識宣傳,提升場所單位隱患自查能力和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解決“誰來管”的問題
在完成所有錄入場所信息確認、審核調整的基礎上,我區將責任體系建設作為推動社會面小場所安全治理的有力抓手,全面厘清監管部門及職責。
今年7月,我區制定了《社會面小場所安全治理責任劃分清單》,明確餐飲、旅館、商超、社會服務場所、維修場所等12類小場所的行業主管部門和專項監管部門。其中,每一類別的場所均進行了細化,僅旅館一項,就細分為旅游飯店、一般旅館、經濟型連鎖酒店、民宿、露營地等6小類,對應的行業主管部門各有側重。
“有了這份責任清單,各類場所‘誰來管’就很明確了,各職能部門也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形成齊抓共管合力。”區安委辦主任、應急管理局局長葛小軍表示,區安委辦與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各區鎮安監辦與鎮域指揮中心網格員已實現“兩方聯動”,著力構建社會面小場所安全風險隱患“一張圖”,為職責劃分、監管治理提供了數據支撐。
問題隱患閉環清零
“疏散通道必須保持暢通,否則一旦發生火情,后果不堪設想。”近期,余東鎮安監條線、消防中隊、村(居)聯合對沿街店鋪開展安全檢查,重點關注相關場所是否存在“三合一”現象,安全出口是否堵塞等,檢查中發現的隱患均實時拍照上傳至系統。
針對各類小場所較為集中的安全疏散、消防設施器材、電氣設備及線路、瓶裝液化氣、管道天然氣與使用其他燃料、裝飾裝修及危險作業、“三合一”場所、儲存易燃易爆物品等9類風險源,我區明確了39項防控措施要求,作為排查隱患時的參考依據。同時明確,每季度安全巡查員至少全覆蓋巡查一次,針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隱患,明確整改責任人、整改要求和整改時限,安排專人跟進整治進度,確保整改到位、閉環清零。
為確保社會面小場所治理工作按時保質、提質增效,我區還將治理工作推進、落實、問效同步納入區委區政府領導、各板塊及重點行業部門黨政主要負責同志領辦問題“三清單”管理,并把社會面小場所安全治理系統應用情況作為巡查督導“必查事項”和安全生產“雙月”督導服務重點內容,切實提升隱患排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