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国产一卡2卡3卡4卡2021免费观看,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領導講話
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2022-01-12 字體:[ ]

——2022年1月11日在南通市海門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區長 沈旭東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和本屆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區委決策部署,團結依靠全區人民,聚力“三個高質量”,實施“五大新工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較好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十四五”發展和現代化建設實現良好開局。

一年來,我們全力爭先創優,拼出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積極應對外部環境深刻變化,出臺促進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30條”,建立經濟工作組織推進“六項機制”,經濟運行穩中加固、向好走強。全年預計(下同)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00億元,增長9.5%;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9億元,增長7.5%;經濟運行月度評估持續位列南通第1。產業升級步伐加快。建立主導產業“鏈長制”,深入實施強鏈補鏈延鏈行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材料三大新興產業產值增幅均超22%。強化企業梯度培育,新增應稅銷售超10億元企業5家,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38家,實現規上工業應稅銷售971億元,增長18%。推動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新增市級以上示范智能車間12家,增量列南通第1。建成南通唯一的工業互聯網二級節點,省級“兩業融合”項目實現零的突破。通光電子獲評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振康機電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完成服務業應稅銷售700億元,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70家,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52%。益諾思獲評省生產性服務業優秀機構,南通唯一。疊石橋市場獲評全國商品交易雙循環示范市場,線上線下成交額達1350億元??萍冀鹑?、信息技術、總部經濟等樓宇項目加快集聚,新增納稅超億元樓宇2幢。建筑業總產值達2100億元,新增詹天佑獎3項、國優工程獎2項,獲評省級綠色建筑示范區。項目建設量質并舉。聚焦重大產業、重大外資、科創、人才、總部經濟、生產性服務業、高端生活性服務業、未來產業等八大領域,開展靶向招商,舉辦經貿投資洽談會和各類專題招商活動30多場次,新簽約超10億元重大項目60個,其中百億級4個。建立重大項目“月月看、家家到、季季評”制度,完善項目準入評估和履約審計制度,全年新開工超10億元重大工業項目21個,轉化達產項目17個。18個項目列入省市重大項目,數量南通第1。千億級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首條生產線已具備投產條件。新批外資項目28個,實現外資到賬3.6億美元。重大產業項目年度考核位列南通第1,取得歷史最好成績。要素保障精準有力。深入開展工業項目績效提升行動,盤活土地4237畝,完成低效用地再開發7213畝。常態化組織銀企對接活動,制造業貸款增量列南通第1。精準落實惠企利企政策,撥付區本級扶持資金10.1億元,減稅降費15.37億元,有效減輕企業負擔。

一年來,我們強化改革創新,增強了趕超發展的內生動力。堅持以創新驅動、改革開放應對變局、開拓新局,區域發展競爭力不斷提升。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突出科創委、科創帶、科創公司、科創載體、科創基金五大抓手,召開創新發展大會,出臺“1+N”系列科創政策,實體化運營國有科創投集團并取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資質,推進8大科創載體建設,新設立科創基金4支,招引培育科創項目50個,科創項目考核位列南通第2。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257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2.7%。實施產學研合作項目130個,新增省級企業研發機構6家、眾創空間4家、首臺套2個。華為(海門)數字經濟創新中心、長三角藥物創新研究中心建成運行。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訂7項,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42.4件,中國馳名商標增至15件。家紡質量合作社建成全國樣板,質量工作獲國務院表彰激勵。設立“5·25”海門人才日,以城市名義向人才致敬。啟動實施“521”東洲青年英才培養工程,新入選國家級頂尖人才9名、省“雙創團隊”2個、“雙創人才”17名,成為蘇中蘇北唯一“全省人才發展現代化建設試點地區”。重點改革蹄疾步穩。以推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為關鍵,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97.5%的審批事項“一網通辦”,90個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企業開辦時間壓減至0.5個工作日以內,建成全面覆蓋的國家級政務服務標準體系和全省最佳政務大廳,發展改革工作獲全省先進。執法隊伍編制管理工作列入國家試點,“大數據+指揮中心+綜合執法隊伍”執法模式全省推廣。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國企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經營機制更加健全,國資監管工作全省領先。農業社會化服務創新、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整區推進入選全國試點,土地流轉履約保險入選全省農村改革試驗區典型案例。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完善開放平臺功能,開發區獲批江蘇自貿區聯動創新發展區,海門跨境電商(深圳)柔性服務中心項目實質性啟動,省級公共海外倉實現零的突破。推進外貿優進優出,完成進出口總額290億元,增長14.4%。持續開拓國際市場,實現外經營業額8.3億美元、服務外包執行額3.96億美元。反走私工作深入開展。海關、海事、邊檢為開發開放作出積極貢獻。

一年來,我們堅持統籌聯動,塑造了美麗宜居的品質城鄉。高質量推進城鄉建設,生產、生活、生態并重,城鄉融合邁出新步伐。綜合交通加速構建。北沿江高鐵海門段工可獲批。海太過江通道廊道控制和前期配套工程啟動實施。如通蘇湖城際、江海快線、機場快線被確定為《長三角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近期實施項目,臨永隧道納入《上海大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繞城高速、疏港鐵路、洋呂鐵路海門段加快推進。新建城區道路9條,青海路改造工程順利完工,宏偉路跨海門河橋建成通車,長江路北延工程開工建設。提檔升級農路20公里,改造農橋25座,實施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50公里。建成全省城鄉公交一體化建設試點示范區,南通唯一。獲評全省農村物流示范區?!敖ⅰび忠患尽鞭r村公路品牌、“交郵合作·惠民興村”農村物流品牌全省知名。城市品質持續提高。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形成初步成果,生態空間管控區域優化調整方案順利獲批,城建領域32個專項規劃加快編制。加大老城區、城鄉接合部“退二進三”力度,有序騰退企業94家,拆除存量違建7.4萬平方米,有效釋放發展空間1200畝。完善城區功能配套,圖書館、大劇院建成運營,體育中心、職工中心完成主體工程。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示范段建設成效南通領先,提升改造江堤29.8公里,青龍港生態綠地、東布洲長灘公園初步成型,謇公湖生態綠地一期對外開放,黨史主題公園、府南生態綠廊成為網紅打卡地,東洲公園完成改造提升,新增城區公園綠地66萬平方米。扎實推進城市更新行動,整治老舊小區(片區)7個,改造燃氣老舊管網13公里,竣工交付安置房56萬平方米。啟動物業分類管理提升試點,開展國際車城區域環境整治,推進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5臺,新增公共停車位3000個。鄉村振興成果豐碩。啟動“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15個市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先進村培育成效顯著。新建高標準農田6.1萬畝,省政府在海召開現場會,推廣海門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區域治水經驗。糧食種植面積達79.2萬畝,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成為全國示范。建成新型合作農場75家,省級農業產業示范園獲評全省優秀等次,入選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名單。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五大改善提升行動”,完成農戶生活污水治理1.96萬戶,建成市級以上特色田園鄉村2個,美麗宜居鄉村建成率達86.3%,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南通唯一。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長江“十年禁漁”工作有力落實,沿江1公里范圍內化工企業全部關停??諝鈨灹继鞌当壤忍嵘?.1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9.3個百分點,新建污水管網102公里,市考以上斷面水質優Ⅲ比例達100%,入江入海河流水質消除劣V類。新建農村縣鄉生態河道108公里,獲評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區。

一年來,我們聚焦群眾關切,交出了充滿溫情的民生答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年度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比重達82.3%。保障水平穩步提升。出臺加快人口集聚實施意見,新引進高校畢業生6400人,新增城鎮就業1.2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7%。14項民生保障標準與南通主城區一次性接軌。區為老服務中心交付使用,“四位一體”鏈式養老服務模式全面推行,養老機構醫療服務實現全覆蓋。照護保險待遇享受人數和服務質量走在南通前列。公共服務更加均衡。召開全區教育發展大會,出臺教育改革系列文件,教育現代化建設穩步推進。海中綜合樓、實驗學校體育館、東洲國際學校和東洲小學長江路校區建成啟用?!半p減”政策全面落實,中小學課后延時服務實現全覆蓋。集團化辦學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為全國典范。中高考再創佳績,高考本科上線率等多項指標繼續位列全省前茅。海門中專獲評第四屆中國質量獎提名獎。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深入推進,人民醫院三星分院掛牌成立,區域影像、心電中心順利建成。中醫院新院開工建設,精神衛生中心投入使用,包場、四甲中心衛生院新改擴建工程基本完工。國家衛生城市復審通過省級評估,省級衛生鎮實現全覆蓋。通東革命老區紅色記憶館、卞之琳藝術館對外開放,張謇故里小鎮柳西半街順利開街。建成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優秀試點區,珂締緣足球俱樂部晉級中乙聯賽。基層治理有效加強。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實現全覆蓋,鄉風文明指數測評南通第1。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穩步推進,作為南通唯一縣(市、區)接受省級安全發展示范城市現場評議。區鎮兩級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高效運行,網格化服務管理水平南通領先。建成全省首個區級社會治理融媒體中心。行政執法機關“厚植為民情懷、提高執法水平”主題教育扎實開展,政法隊伍教育整頓取得良好成效,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常態化推進,食品藥品監管不斷加強,社會矛盾糾紛預防調處化解有力有效,社會大局保持安全穩定。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夯實口岸、學校、醫院等重點區域疫情防控措施,嚴格規范集中隔離點、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倉管理,組織開展疫情防控實戰演練、全員核酸檢測演練及預登記工作,全面加強180項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常住人口疫苗接種率南通領先,全年無本地疫情發生。

一年來,我們突出務實高效,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務環境。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要位置,扎實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隆重舉辦建黨100周年系列慶?;顒?,注重從黨的百年奮斗歷程中汲取奮進力量。全面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決定,大力支持政協履職,認真辦理人大建議379件、政協提案339件。落實政府工作“項目化、節點化、責任化”推進機制,強化督查激勵和閉環管理,推動政府系統提振精氣神、走出舒適區。嚴格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加強財政投資項目可行性論證,完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體系,“三公”經費零增長。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法治政府建設走在全省前列。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定期聽取政府組成部門“一崗雙責”落實情況,扎實推進各類巡視巡察問題整改。堅決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四不兩直”、微調研成為政府工作新常態,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全面加強。

各位代表,2021年各項目標任務的順利完成,為本屆政府工作畫上了圓滿句號。五年來,全區上下凝心聚力,團結奮斗,順利完成撤市設區,有效應對疫情挑戰,“十三五”規劃實現圓滿收官,三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就,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如期建成,16項工作受到國務院和省政府真抓實干激勵表彰,兩度榮獲全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強富美高”新海門建設站上新起點、步入新境界。五年奮斗,海門“強”的基礎更加堅實。地區生產總值連跨六個百億級臺階,年均增長7.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6萬元,列南通第1。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8.1%,開工超10億元產業項目100個,百億級招商豪華郵輪項目建成投產,千億級中天綠色精品鋼項目加快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0%。獲評全省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城市、全省推進制造業創新轉型成效明顯地區。市場主體總數五年凈增1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1.6倍,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公共技術平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科學技術獎勵相繼實現突破。入選省“雙創”人才數連續四年位列南通第1。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日趨成熟,跨境電商等外貿新業態加速培育,累計實現外貿進出口1285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6.7億美元。高標準農田“先流轉后建設、先整治后配套”“集中代建、標后管理”經驗全省推廣,農業現代化水平持續位居全省第一方陣。五年奮斗,海門“富”的成果更加可感。高質量辦好為民辦實事項目,財政民生支出占比提升3.4個百分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8 %、9.3%。人均住戶存款達12.5萬元,持續走在全省前列。新增和改擴建學校24所,四星級高中實現全覆蓋,創成全省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覆蓋全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主要險種參保率穩定在98%以上,居民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標準分別提升56.1%、27.8%,醫保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提高20%。13家基層醫療機構完成異地新建或改造,人民醫院建成三級乙等綜合性醫院,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列入國家試點,每千人醫療床位數、養老床位數、嬰幼兒托位數分別達到4.96張、40.3張、2.8個。居民平均期望壽命提高到83.46歲。五年奮斗,海門“美”的底色更加靚麗。“三城聯動”開發扎實推進,城市建成區面積從54.5平方公里擴展到61.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66.8%,五年提升6.2個百分點,常住人口歷史性超過戶籍人口。足球小鎮、家紡小鎮、機器人小鎮入選省特色小鎮創建名單,入選數量南通第1。作為南通唯一縣(市、區)入選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名單。新增城市道路70公里,“八橫十縱”路網體系基本形成,獲評首批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區。完成老舊小區(片區)改造23個,拆違拆破拆舊74.8萬平方米,建成安置房2萬套。長江大保護戰略深入實施,靈甸工業集中區取消化工定位,青龍河整治實現從環境短板到生態樣板的華麗轉變。城鄉建成區污水主管網全部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實現行政村全覆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五年提升9.6個百分點。獲評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五年奮斗,海門“高”的標識更加鮮明。培育省級以上文明單位31個,涌現出“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等先進典型20人,張謇企業家精神大力弘揚,高分創成全國文明城市。江海博物館等一批文體場館投入運行,建成首批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區,獲評全省書香城市示范區、全國文化先進區。開發區與海門街道實行一體化體制機制改革。國有企業市場化轉型卓有成效。行政審批“1220”服務品牌成為全省標桿,金融生態建設、營商環境評價全省領先。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鄉村治理體系建設、政務服務綜合標準化建設等國家級試點成效明顯。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產業工人隊伍建設經驗全國推廣。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建設、公益訴訟等工作全省領先。省雙擁模范城實現“九連冠”。創成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城市,獲評全國社會治理優秀城市。群眾安全感、法治建設滿意度持續位居全省前列。

五年來,地方志、檔案、接待、外事、統計、審計、人武、人防、民族宗教、國家安全等工作取得新進展,對臺、僑務、雙擁、婦女兒童、青少年、紅十字、殘聯等各項事業實現新進步。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成績的取得,是區委統攬全局、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有效監督、全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同心同德、銳意進取的結果?;厥孜迥辏唤M組跳動的數字、刷新的排名,見證了海門高質量發展的奮斗歷程;一個個精彩的時刻、難忘的瞬間,彰顯了全區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特別是在疫情防控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醫護人員舍生忘死、逆行出征,公安干警、基層干部、志愿者夜以繼日、連續奮戰,彰顯了護佑生命、守望相助的小城大愛;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一線,黨員干部、環衛工人、社區工作者恪盡職守、默默奉獻,廣大市民積極響應、廣泛參與,奏響了一曲和衷共濟、勠力同心的時代贊歌。每一份力量都極其寶貴,每一次付出都彌足珍貴,每一個人都了不起!在此,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行各業的廣大干部群眾,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離退休老同志,向駐海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指戰員,向各駐海單位、人民團體,向所有關心支持海門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

成績固然可喜,問題更須警醒。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發展中的短板弱項:經濟運行下行壓力加大,實體經濟和企業經營困難較多;重大項目儲備不足,龍頭企業數量偏少,開放型經濟發展質量不高,園區經濟貢獻度有待提升;土地、能耗雙控、環境容量等要素制約日益趨緊,傳統產業轉型、新舊動能轉換任務相當艱巨,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有待進一步加強;城市能級仍不夠高,鄉村振興還存在不少短板;生態環境、安全生產和社會穩定仍面臨不少風險挑戰;政府系統少數干部專業素養、擔當意識、攻堅能力與時代要求尚有差距。這些問題,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今后五年工作展望

今后五年,是海門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時期,也是海門蓄勢騰飛、增創優勢的戰略機遇期、紅利收獲期和重要窗口期。環顧全球,國際環境復雜多變,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而深遠,日趨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但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區域經濟一體化仍是大勢所趨。立足國內,雖然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隨著“雙循環”發展格局加速構建,新技術革命、新產業革命持續深化,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觀照自身,經過多年打基礎、抓項目、強園區,海門穩的態勢在持續、進的力度在加大、新的動能在成長,高質量發展已駛入快車道,特別是隨著重大交通工程的落地開工,海門獨特的戰略優勢、區位優勢、比較優勢將進一步彰顯。我們必須把海門放到“兩個大局”的時空坐標中找準自身定位,深刻認識機遇和挑戰的發展變化,準確把握形勢,保持清醒頭腦,搶抓大有可為的五年黃金機遇期,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省市前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形成示范成果。

今后五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任務是:聚焦區委確定的“五個示范區”要求,推動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快于全市,經濟總量、發展質量、人均均量齊頭并進,產業競爭力和經濟創新力大幅提升,創新鏈與產業鏈、人才鏈、資本鏈緊密協同,共同富裕取得明顯進展,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高質量發展始終處于南通領跑位置,現代化建設示范區展現出現實模樣。在創新驅動、產業轉型上展現新作為。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動科創項目、高端人才、創新平臺加速集聚,沿江科創帶建設成效充分彰顯,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成為經濟發展重要增長極。工業經濟三年倍增行動深入實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外向型經濟發展取得新突破,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強勁支撐,傳統產業實現迭代升級,現代服務業發展量質齊升,農業現代化走在全省前列,新增1個千億級產業和2個500億級產業。在區域協調、開放融合上展現新作為。堅持陸海統籌、江海聯動、跨江融合,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更大格局對接上海、融入蘇南。重大戰略交通工程建設全面啟動,“全域構環路、高架連高速、暢達通滬蘇”的現代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基本成型。城市西聯、北展、南優步伐明顯加快,城區“一核四片區”和全域“一城兩港六組團”空間格局特色鮮明,城市更新有序推進,老舊小區展現新貌,老集鎮區煥發新顏,品質城市、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協調發展。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上展現新作為。深入推進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建設,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高水平保護協同推進機制基本形成,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城鄉黑臭水體全面消除,空氣質量保持全省前列,能源、土地、水等資源配置利用效率穩步提升,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明顯,基本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美麗江蘇海門樣板建設取得標志性成果,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在共同富裕、全齡友好上展現新作為。率先建立推動共同富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以中等收入群體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優質均衡、覆蓋全體的社會保障體系、現代教育體系、衛生健康體系、養老服務體系、住房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公共服務供給能力明顯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張謇文化煥發新時代風采,人的現代化取得實質性進展,群眾幸福指數穩居全省前列,全齡型友好城市建設呈現新氣象。在社會治理、平安建設上展現新作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機制不斷健全,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升,全域覆蓋的公共安全體系、高效協同的社會治理格局全面形成。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形成特色品牌,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社會公平正義得到充分彰顯,平安海門、法治海門建設邁向更高水平,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走在省市前列,建成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

各位代表,夢在前方,路在腳下。只要我們始終保持“人人爭做奔跑者、個個搶當實干家”的奮斗情懷,不斷涵養“干就干成功、做就做最好”的事業追求,再大的風雨也阻擋不住我們爭先的腳步,再大的困難也動搖不了我們必勝的信念!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跑出未來五年“海門加速度”、拼出未來五年“海門新高度”,成為南通新一輪發展的魅力新主城、最強增長極。

三、2022年重點工作安排

2022年是新一屆政府履職的起始之年,也是“十四五”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意義重大。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區委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六?!惫ぷ?,以“領跑全省高質量、挺進全國二十強”為目標,以“招商引資突破年”“營商環境提升年”“能力作風建設提升年”為抓手,打造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重要增長極,奮力走在“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前列,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6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2.8%以上;工業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左右;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9%和10%;能耗和環境質量指標完成上級下達任務,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向好。

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把“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總要求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重點抓好八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創新引領,鍛造現代化建設硬核支撐。深入開展科技創新攻堅行動,走好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之路。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啟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科技服務行業繁榮三年行動計劃,探索建立標桿高企“一企一策”靶向服務機制,加快形成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雛鷹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有機銜接的創新型企業梯隊,全年凈增高新技術企業45家,高新技術產值占比達46%。加速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支持龍頭企業牽頭組建協同創新聯合體,積極參與“揭榜掛帥”,集中力量攻克一批關鍵核心共性技術。強化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萬人有效發明專利突破45件。

提升創新載體運行質效。深化沿江科創帶“兩城一園”規劃編制,激發謇公湖科教城、東布洲科學城創新硬核活力,提升大生科創園研發型、總部型、上市型科創業態,全面增強沿江科創帶的顯示度與創新密度。加快開發區中小企業科創園、臨江新區中美綠色基金海門健康谷等重大科創載體建設,推動存量載體精準招商,積極引入專業化運營團隊,提升市場化運維水平,確保高質量科創項目入駐率超過60%,建成省級以上科創載體5家。加強與大院大所對接,積極引進重大創新平臺,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合作共建省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全力推動沈陽建筑大學協同創新基地落戶建設。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新增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18家以上,力爭國家實驗室和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實現零的突破。

營造“近悅遠來”創新生態。全面實施“東洲英才”計劃,高質量舉辦東洲英才創業周、“海智杯”創業大賽等活動,廣泛吸引青年才俊為主體的新生創造力量,推動更多海門籍人才回鄉、外地優秀大學生來海,新引進領軍型創業人才項目10個、高校畢業生5000人以上,建設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完善創新創業投融資服務體系,設立科創母基金,放大政府引導基金撬動效益,招引集聚一批優質市場化基金,引進落戶總部遷入型科創企業10家以上。啟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以市場化手段開發和配置人才資源。集成完善人才政策,穩步推進人才安居工程,優化提升人才服務生態,實現項目攬才、產業聚才、環境留才,不斷提升人口集聚力、人才吸引力,新增常住人口2萬人以上。

(二)聚力產業轉型,筑牢現代化建設堅實根基。緊扣“工業經濟三年倍增”目標,推動項目大突破、產業大集聚,厚植實體經濟發展根基,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

強力攻堅項目建設。堅持“項目為王”不動搖,扎實開展“招商引資突破年”活動,以高質量項目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強招商隊伍建設,強化“一把手”招商主體責任,完善“1+4+11”協同發力、“駐點+委托+代理”多點布局的招商體制,精心辦好各類投資促進活動,積極營造“周周有項目簽約、月月有重點活動、季季有項目開工”的濃厚氛圍。細化“產業圖譜”和“招商地圖”,打好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以商引商組合拳,精準對接跨國公司、重點央企、知名民企、高端研發機構、頂尖創新人才,引進一批強鏈補鏈延鏈的基地型產業項目、研發型總部項目,布局一批掌握前沿技術的未來產業項目,落地一批科技含量高、增長潛力大的科創項目,新簽約超10億元產業項目60個以上,其中百億級4個、50億級5個;新引進科創類項目60個。優化重大項目滾動式管理、全流程服務機制,暢通項目推進綠色通道,新開工超10億元產業項目不少于36個,其中百億級不少于2個;新竣工產業項目16個、轉化達產15個。

打造優勢產業集群。編制海門產業熱力圖,直觀引導企業擇木而棲、產業集聚集群發展。制定實施工業經濟三年倍增行動計劃,聚焦主導產業、龍頭企業,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出發,對技術、工藝、產品、關聯基礎設施進行全面梳理,更好助力產業強鏈補鏈。推動高端紡織由制造、貿易向研發設計、消費體驗等領域延伸,引導建筑企業向軌道交通、市政公用等領域拓展。鼓勵裝備制造企業加快從初級加工向精細加工、零件配套向整體成套、低端產品向核心產品轉變,拉長做精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高技術船舶海工裝備、高端專用成套裝備等重點產業鏈條。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傳感器、功率器件、連接元器件等新型電子元器件制造及封裝測試,推進勝宏科技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布局打造新一代通信、光傳輸、未來網絡研發與成果轉化基地。壯大生物醫藥產業規模,推動百奧賽圖CMC基地、澳斯康生物制品等項目建成運營,加快慧聚藥業制劑、益諾思二期等項目建設,著力構建醫藥研發、精準醫學、醫療器械、特醫食品等協同發展的生態體系。緊扣精品鋼、鋰電池、電子通訊、航空航天等四大新材料領域,著力突破一批新材料品種、關鍵工藝技術及專用設備,打造國內一流的新材料智造基地。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把數字經濟作為穩增長的關鍵增量,研究謀劃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舉措,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把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作為主攻方向,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關鍵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積極發展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數字產業,培育壯大軟件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10%。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揮華為(海門)數字經濟創新中心作用,利用互聯網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改造,推動企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全年實施“智改數轉”規上工業企業50家,培育省市“兩化”融合示范試點企業4家、國家貫標企業10家,新增上云企業20家、智能車間10個。

培育壯大骨干企業。始終把優質企業作為海門經濟發展的堅挺脊梁,聚力培育具有行業引領力的頭部企業、具有潛在顛覆力的頸部企業、具有強勁爆發力的腰部企業,促進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深入實施大企業“領航”計劃,新增應稅銷售超百億級企業2家,其中500億級企業力爭實現零的突破。完善規模工業企業“引航”遴選培育機制,鼓勵中小企業深耕細分市場、爭創質量標桿,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6家、首臺套5個。深入實施中小企業“護航”計劃,大力推進“小進規”“個轉企”,抓好“四上”企業培育入庫,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00家,規上工業應稅銷售增長30%以上、產值增長26%以上。建立企業上市全過程服務保障體系,引導更多企業加快掛牌上市步伐,全力做大產值市值,新增報會企業6家、上市企業1家。高度重視本土企業發展,用心用情幫助企業紓困解難,鼎力助推企業扎根海門、做大做強,爭創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加強國有資本監管,提升國企專業化經營水平和市場化盈利能力。

(三)突出跨江融合,拓寬現代化建設最優路徑。更高水平融入蘇南、對接上海,高標準編制實施跨江融合建設方案,推動開放理念、發展路徑、體制機制全面接軌,產業、科技、公共服務全面融合,全力打造“北上?!薄靶绿K南”。

在交通體系上全面對接。服務保障北沿江高鐵海門段、海太過江通道如期開工建設。推動如通蘇湖城際鐵路工可獲批,穩定海門西站規劃選址。開展臨永隧道國土空間規劃研究。加快南通繞城高速海門段建設,穩定江海快線、機場快線線型,完成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全域高架(快速路)路網規劃編制,積極融入長三角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啟動常久線西延建設,開工港西路南延二期項目,加快推進江海路快速化改造、長江路北延工程,打通珠江路、匯智路等一批“斷頭路”。全力把江港、海港打造成對接滬蘇最前沿,力爭完成疏港鐵路、洋呂鐵路東灶港至呂四港段工程建設,加快推進通呂運河—東灶新河航道整治項目,通海港區集裝箱吞吐量突破160萬標箱,中天4個海港碼頭正式對外開放。

在產業協作上全面發力。加強與蘇南板塊交流合作,深化產業鏈協同發展、創新鏈精準對接、供應鏈深度融合,爭取高成長性企業的戰略性布局和升級型搬遷,實現在同一產業鏈水平的價值鏈合理分工。探索與昆山、吳江、太倉等蘇南地區共建“跨江融合示范區”,構建共用共享的緊密型利益共同體。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體系,鼓勵企業與滬蘇科研院所建立產業創新技術聯盟,推廣“研發在滬蘇+轉化在海門”科創成果轉化模式,打造離岸高科技研發成果轉化首選地。學習借鑒蘇南對外開放經驗,開展全方位貿易促進活動,組織企業參加廣交會、進博會等重點展會,支持企業搶訂單、拓市場、保份額,完成進出口總額300億元。推進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與跨境電商融合發展,高質量運營海門跨境電商(深圳)柔性服務中心,引進跨境電商企業5家以上,實現跨境電商交易額5000萬美元以上,疊石橋市場線上線下成交額突破1400億元,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6.8億美元。探索海外委托招商新路徑,加大頭部外資企業招引力度,籌建北歐產業園、以色列科創園,到賬外資超3.6億美元。完善開放平臺功能,支持開發區加快推進江蘇自貿區聯動創新發展區建設,積極推動綜合保稅區、進口貨物指定口岸、國際郵件互換局規劃建設,新培育海外倉1-2個。支持本土龍頭企業“走出去”,帶動建筑、家紡等優勢產業全球布局,完成外經營業額4.5億美元。

在營商環境上全面對標。堅持把企業和群眾滿意度作為第一標準,對標滬蘇最好水平,拿出真招實招,出臺營商環境新政,讓在海門投資興業的市場主體,跑手續有“一網辦+就近辦+一次辦”的快捷便利,落項目有“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的優質服務,對未來有“審慎監管+公平公正+守信踐諾”的穩定預期。順應企業需求,研究制定更多“合身”“解渴”政策措施,強化惠企政策精準滴灌、剛性兌現。建成“一站式”企業數字化服務平臺,打造海門“企業服務3.0”升級版。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穩步發展供應鏈金融,促進制造業企業融資增量擴面,新增有效信貸投放180億元。持續開展“張謇式”優秀企業家評選,組建優質企業“五大發展聯盟”,組織企業家暢聊早餐會,進一步密切“親”“清”政商關系。對開發園區實行“菜單式”“精準化”賦權,實現更高質量的“區內事區內辦”。

(四)提升城市能級,厚植現代化建設競爭優勢。以“省美麗宜居城市建設試點”為抓手,持之以恒抓特色塑造、功能完善、能級提升,讓海門這座城市處處展現美的追求、高的顏值、暖的表情。

下好空間拓展先手棋。完成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強化重點區域、重要節點城市設計,加快城市西聯、北展、南優步伐,促進城市組團發展、精明增長。北部新城統籌交通樞紐、產業發展、民生配套等重點工程建設,前瞻布局高鐵經濟、臨空產業,打造對接臨空經濟區橋頭堡。創新南城深化府南CBD城市設計,加快推進未來智谷等科創載體建設,扮靚最美濱江生態岸線,打造“三生融合”城市新客廳。西部片區加快完成片區規劃和設計,超前謀劃樞紐新城和綜合商貿片區開發,打造聯結南通主城西大門。宜居老城堅持形象提升與功能完善并舉,制定實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動計劃,聚焦美麗街區、宜居社區建設,系統提升市政設施、臨街樓體和綠化環境,擴面推進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改造老舊小區(片區)6個,新開工安置房3000套、基本建成5000套,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

提升城市經濟活躍度。規劃建設金融集聚區,打造謇公湖基金小鎮。擴大有效和高端供給,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拓展,積極發展現代物流、科技研發、軟件開發、工業設計等經濟業態,凈增規上服務業企業超過30家。加強樓宇經濟引導,推動大企業、大集團設立研發中心、結算中心等功能性總部,新增納稅超億元樓宇1幢。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合理布局城區商圈,推進星級酒店、特色街區建設,精心策劃消費促進活動,培育醫療健康、養老托育、家政服務等消費熱點,促進綠色家電和新能源汽車消費,鼓勵發展首店經濟、首發經濟、夜間經濟,引進國內外品牌首店不少于5家,積極創建省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

打造精建細管新樣板。編制智慧城市建設專項規劃,推進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強化數據共享、預警預判、聯動指揮、行政問效,提高區域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實戰實用水平。深入實施停車便利化工程,建設推廣智慧停車應用系統,合理布局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新增城區公共停車位2000個。優化道路交通組織,著力解決重點區域、重點時段擁堵現象,用精細管理傳遞城市溫度。建立城市基礎設施“微修復”和城市管理快速響應機制,聚焦城市主干道、背街小巷、農貿市場等重點區域,推進戶外廣告、違法建設、寵物管理等熱點問題專項整治,把服務觸角延伸到城市每一個角落,打造“百姓城管”“法治城管”品牌。深入開展物業分類管理提升試點,創新“社區+物業+業主委員會”管理模式,爭創市級以上物業管理示范項目3個。實施環衛市場化改革,新增城區生活垃圾分類“三定一督”小區16個。

(五)推進鄉村振興,繪就現代化建設美好圖景。以爭創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區為引領,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深入推進農業振興行動。加強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強化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推進高產穩產“噸糧田”、生態田建設,新建高標準農田4.1萬畝,糧食播種總面積穩定在79.2萬畝,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調優農業種植結構,做強做精優質稻米、特色果蔬、特經特糧、海門山羊等特色產業集群,支持育種基礎研究和重點育種項目,新培育農業“兩品一標”5個,綠色優質農產品占比超87%。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區推進行動,新增新型合作農場10家、示范家庭農場24家。實施智慧農業升級賦能工程,推動農業規?;C械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新增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個,新培育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2家。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農村電商等新興業態,完善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保鮮、冷鏈物流全產業鏈條,爭創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區。實施農業園區“提質、擴面、強基”工程,爭創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農村產業融合示范園。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多措并舉增收入、富口袋。

深入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全面開展農村“三棚”和破舊建筑專項整治,統籌推進廁所革命、水環境改善、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控制,完成分散農戶生活污水治理1.6萬戶。堅持典型示范、片區帶動,新培育市級示范村3個、先進村10個,爭創省級特色田園鄉村2個,美麗宜居鄉村建成率超過95%。深化農村“三塊地”等重點領域改革,積極探索項目招商、城鎮物業、商貿文旅、社會服務、村企合作等多元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強化農村宅基地和住房建設管理,推進農房一體發證工作常態化。開展鄉村治理規范化與標準化建設,加快培育鄉村治理人才隊伍,健全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培樹淳樸健康的文明鄉風。

深入推進鎮域提升行動。大力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加快人才、技術、資本等各類要素出城入鄉,改變農村要素單向流出格局,持續提升城鄉協調發展水平。加快推進中心鎮開發建設和老集鎮整治提升,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因地制宜打造工業強鎮、農業大鎮、商貿重鎮和文旅名鎮。高質量推進足球小鎮、家紡小鎮、機器人小鎮等特色小鎮創建,張謇故里小鎮爭取納入省特色小鎮培育名單。用足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及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更好撬動社會資本,加快補齊人居環境、公共服務、產業配套等領域突出短板,提檔升級農路25公里,改造農橋17座,新建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50公里。加大新基建領域投資力度,深化交郵融合,在農村布局5G、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筑牢數字鄉村發展基礎。

(六)堅持生態優先,守護現代化建設綠色本底。守牢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的底線,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培育綠色經濟新動能,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海門。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堅持“畝均、碳均、耗均”論英雄導向,健全項目招引評審、履約審計機制,提高項目準入門檻,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調整優化能源、產業、運輸、空間結構,推進資源全面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強化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績效評價,落實差別化激勵約束政策,推動重點行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開展低效企業騰退和“五未”土地處置,持續加大城鄉治違拆舊和土地“雙整治”力度,騰出資源要素、環境容量支持優質項目,全年盤活項目用地不少于4000畝。探索先租后讓、租讓結合、彈性出讓等多種供地方式,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做大做強新能源產業,推進整區屋頂分布式光伏建設,招引落戶一批光儲一體化項目,爭創省級綠色工廠2家。加強公園綠地建設,新增及改造公共綠地4.9萬平方米,穩步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推廣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應用,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新能源公交車占比達85%以上。

深化污染防治攻堅。鞏固長江大保護成效,常態化抓好長江禁漁、禁采工作,持續推進入江入海排口整治。實施長江水源地提升擴建工程,加強沿江岸線開發管理,創建長江岸線保護利用試點區。統籌推進區域治水,建成投用黃海水務二期、開發區污水處理一期工程,啟動實施青龍港閘、常樂節制閘改造項目,加強農村非等級溝河整治,有效打通斷頭溝渠,動態消除黑臭水體,大力建設清水廊道,打造更多流動的河、干凈的河、美麗的河,市考以上斷面水質優Ⅲ比例保持100%。嚴格落實空氣質量“點位長”制,實施工業源、揚塵源、移動源“三源齊控”,推進VOCs源頭替代與深度治理,扎實做好禁放區域煙花爆竹禁放工作,努力實現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加強危險廢物收集處理,建設建筑垃圾分揀調配中心,有序推進關?;て髽I土壤污染管控修復,確保土地安全利用率100%??椕苌鷳B環境監測監控網絡,強化環保執法聯動機制,始終保持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高壓態勢。

促進生態文旅共融。立足濱江臨海的獨特資源稟賦,以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和張謇歷史人文記憶軸建設為主抓手,堅持示范段引領、項目化推進,打造盡顯大江風光、獨具海上風情、展現國際風范的魅力生活空間。推進重點文旅項目串點成線,開工建設張謇國際公園、南布洲濕地植物園,開業運營“青龍港1806”文化街區,完成張謇紀念館擴建、張謇故居建設工程,提升改造海港生態公園,全力打造“點上出彩、線上成景”的美麗城鄉。堅持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并重,引導旅游和農業、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全方位加強主題民宿群落、文體賽事品牌、多元餐飲美食等優質供給,做足“留住人”“住一晚”的文章,讓“美麗風景”托起一方“美麗經濟”。整合文旅資源,推出1-2條精品旅游線路,統一布局具有鮮明地域特征的文化旅游標識,做大做強“張謇故里·詩畫海門”文旅品牌,爭創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深度挖掘張謇文化特色,舉辦首屆張謇教育論壇,打造全國中小學研學實踐基地。

(七)攜手共同富裕,共享現代化建設發展成果。正確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標和實踐路徑,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推進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群眾勤勞之手同向發力,在共同奮斗中創造美好生活。

完善穩就業促增收機制。深入落實援企穩崗政策,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低收入家庭、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有效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新增城鎮就業1萬人,培育自主創業2000人,爭創全省高質量就業先行區。出臺新一輪富民增收行動方案,加大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力度,鼓勵發展個體經濟,拓寬財產性收入渠道,多措并舉減輕支出壓力,推動居民收入穩步提升。持續開展全民參保鞏固提升行動,落實城鄉居民保險待遇、基礎養老金、低保救助標準正常調整機制,鼓勵引導城鄉居民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重保障機制,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全域構建“15分鐘醫保服務圈”。持續加大社?;鸨O管力度。健全困境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社會救助體系,提高兜底保障能力,讓溫暖的陽光照耀到每一個困難群體。推動婦女兒童、青少年等工作再上新臺階,大力發展慈善、紅十字和志愿服務事業,爭創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區,打造充滿溫情善意的愛心之城。扎實推進海勉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

擦亮“學在海門”金字招牌。堅持用明天的眼光辦今天的教育,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孩子心中播撒“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幸福種子。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實施證大中學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實驗初中聚賢校區,加快推進實驗附小聚賢校區建設,確保張謇小學建成投用,打造更多“家門口的好學?!薄灮瘓F化辦學機制,推進城鄉學?!巴|化”改造,新增省優質幼兒園2所、市優質學校5所,爭創省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加大教育人才培育,提升教師專業素養,讓名師、名班主任、名校長閃耀在海門教育的星空。凝聚家校合力,高質量落實“雙減”政策,推動教育真正回歸校園,提升課后延時服務質量,讓孩子們既勤奮學習又快樂成長。支持海門中學建成全省首批高品質示范高中,高質量辦好110周年校慶。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張謇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獨立轉設。深入實施綠色護眼明眸、心理健康潤心工程,下決心降低學生近視率、肥胖率,全面加強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辦好特殊教育、社會教育、老年教育,建設學習型社會。弘揚尊師重教傳統,完善教師激勵機制,鼓勵社會力量支教興教,讓廣大教師更有幸福感、成就感、榮譽感。

建設更高水平健康海門。持續優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支持人民醫院爭創三級甲等醫院,加快中醫院新院建設,啟動實施二院異地新建項目。深化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完善分級診療服務體系,發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作用,區域內就診率達90%以上。加強與滬蘇知名醫院深度合作,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推進中醫藥事業傳承創新,持續擴大中醫文化節影響力。實施基層醫技人才“強基工程”,探索重點衛生人才柔性流動機制。聚焦群眾所需,著力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改造老人民醫院,打造醫養康養結合新地標。建立健全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開展養老機構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行動,兜牢困難群眾和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底線,鼓勵發展智慧養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健全“低端有保障、中端有市場、高端有選擇”的多層次養老服務格局。研究出臺二孩三孩配套服務措施,提高普惠型幼兒園覆蓋率,大力發展社區托育服務,建成區托育實訓基地,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托育機構,力爭每千人嬰幼兒托位數超過3個,創成省級示范性普惠托育機構2家,爭創全國嬰幼兒照護服務示范城市。建成投用區體育中心,辦好第二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爭創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區。

深入推進文化名城建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持續深化全國文明城市常態長效管理,引導群眾在細微處見涵養、顯素質,讓點滴文明行為匯成城市文明風景。加強城市形象宣傳策劃,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新時代海門故事。發揮文化地標效應,常態化開展高雅藝術進大劇院、精品文物進博物館活動,全面增強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科技館服務功能,積極營造沉浸式文化氛圍。高標準實施文化惠民工程,高質量推進文化“四送”走基層,用好文化禮堂、百姓舞臺,精心組織江海文旅節和“四季江海”系列活動,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秀文化滋養。完善城鄉公共閱讀服務體系,建成更高品質的書香城市建設示范區。推動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全面繁榮,擴大海門山歌、通東號子等特色文化影響力。加強文藝人才隊伍建設,推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新時代文藝精品,力爭在省“五個一”工程獎上有新突破。

(八)統籌發展與安全,增強現代化建設治理能力。深入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決守牢安全發展底線,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科學精準強化疫情防控。始終繃緊“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這根弦,從嚴落實“四早”要求,壓緊壓實“四方”責任,筑牢疫情防控“銅墻鐵壁”。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強化入境人員和高風險崗位人員閉環管理,抓好入境高風險物品和口岸環境檢測消毒,落實“兩站一碼頭”和人員密集場所防控措施,加強集中隔離場所和醫療機構感染防控,嚴密防范奧密克戎等新變異株輸入。突出平戰結合、醫防協同,優化應急指揮和迅速響應體系,持續完善應急能力建設,有序開展核酸檢測、應急演練、疫苗接種等工作。深入推進愛國衛生運動,積極引導市民做好個人防護,自覺養成健康生活習慣。

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產。緊扣“兩個不放松”和“務必整出成效”總要求,常態化開展安全生產專項督導,嚴格安全生產目標考核和責任追究,全面壓實屬地管理責任、部門監管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走深走實。聚焦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城鎮燃氣、道路交通、海洋漁業、特種設備、消防安全等重點領域,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全力落實整治任務,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深入開展安全宣傳“五進”活動,穩步推進重點行業領域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全面提升本質安全水平。高度重視極端天氣影響,強化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確保城市安全運行。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牢牢守住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未雨綢繆加強風險防范。堅持穩字當頭,高度關注經濟社會各領域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建立黨政主要領導每月開展風險隱患研判制度,著力完善風險預警和防控機制,全力將不穩定因素化解在萌芽狀態和未發之時。升級現代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實施新一代雪亮工程,深化“平安前哨”和“新百千萬工程”建設,加強全要素網格化服務管理,打造“10分鐘網格服務圈”,積極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優化設置社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深入開展“信訪突出問題攻堅化解年”活動。健全掃黑除惡長效機制,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加大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力度,妥善處置重點企業債務風險,推動房地產市場良性循環、健康發展。支持“人大代表之家”、政協“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與基層社會治理有機融合。引導社會組織在心理健康、糾紛調處等領域發揮積極作用。加強全民國防宣傳教育,落實退役軍人優撫優待政策,促進軍地軍民融合發展。持續做好外事僑務、民族宗教、反走私工作。

各位代表,老百姓的安危冷暖,始終是我們最大的牽掛!今年是我區推行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的第一年,區政府經廣泛征集、充分論證,遴選形成了覆蓋面廣、受益面大、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生實事候選項目40項,提請大會票決。對于通過的民生實事項目,我們將全力以赴、善作善成,把實事辦到百姓家門口、辦到群眾心坎上。

四、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各位代表,面對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我們深知“打鐵還需自身硬”。新的一年,我們將堅定不移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開展“能力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著力打造既政治過硬、又本領高強的政府鐵軍。

讓忠誠成為政府工作最靚麗的本色。實行“第一議題”學習制度,及時跟進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堅持以新思想為準繩抓發展、干工作,真正從靈魂深處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持續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更好地從共產黨人精神譜系中汲取奮斗偉力。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善于用政治眼光觀察和分析經濟社會問題,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確保上級和區委各項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到位。

讓法治成為政府工作最基本的遵循。完善重大事項決策機制,嚴格落實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決策等程序,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高度重視監察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統計監督、輿論監督,進一步提高建議提案辦理質量。扎實推進“八五”普法工作,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完善區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服務清單,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扎實開展“厚植為民情懷、提高執法水平”主題教育,深入實施規范地方執法隊伍人員編制管理試點,全面加強行政執法隊伍作風建設,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清除行政執法領域風險隱患,建設更高水平法治海門。

讓實干成為政府工作最動人的旋律。提高干事的本領,花大力氣學習調研、探索實踐,做到會動腦更會動手、有想法更有辦法,切實增強“八種本領”“七種能力”。強化干事的擔當,對確定的目標、制定的政策、作出的承諾,確保說到做到、干成干好。落實干事的責任,堅持經濟工作推進“六項機制”,定期通報重點指標、重大項目完成情況,推動壓力層層傳遞、責任有效落實,不斷提高政府工作的組織程度、推進速度和落實力度。激發干事的活力,大興比學趕超之風,板塊之間比發展、部門之間比服務、企業之間比貢獻、干部之間比業績,一級帶著一級干,一級干給一級看,推動重點工作在省市進位次、爭榮譽、創品牌。營造干事的氛圍,健全跨部門協同、項目化推進、全過程閉環工作機制,樹立“為基層減負、為實干撐腰”鮮明導向,工作中鼓勵創新、寬容失敗,但決不允許“混日子”、做“太平官”,讓“無功便是過,平庸也是錯”成為普遍共識。

讓服務成為政府工作最永恒的主題。始終牢記政府前面“人民”二字,厚植“萬家憂樂在心頭”的家國情懷,堅持眼睛向下、腳步向前,扎實開展“訪民情、解企憂、聚人心”調研走訪活動,經常深入基層和群眾中間,好的差的都要看,表揚批評都要聽,努力使各項決策和工作順民心、合民意。持續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和“兩在兩同”建新功行動,用心用情解決群眾關注的急難愁盼問題,真正讓政府服務走上門、群眾幸福來敲門。升級擴容12345政府服務熱線,暢通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不斷提高政府服務的響應率、解決率、滿意率,讓市民笑臉成為城市最美風景。

讓廉潔成為政府工作最高度的自覺。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扎實推進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堅決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恒糾治“四風”,從思想深處擰緊自律螺絲,把鐵的紀律變成日常習慣。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壓減非急需非剛性支出,加強預算執行監督,嚴格績效跟蹤考核,推動政府系統勤儉節約蔚然成風。健全重點領域廉政風險防控體系,著力整治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在廉潔從政中樹好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春來潮涌東風勁,揚帆遠航正當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次第展開、波瀾壯闊的宏偉藍圖,是一個孕育希望、充滿挑戰的嶄新征程。重任千鈞、征途漫漫,唯有堅毅前行,方能不負重托。讓我們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團結和依靠全區人民,以想干事的姿態、能干事的本領、干成事的作為,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向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示范區宏偉目標闊步邁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