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国产一卡2卡3卡4卡2021免费观看,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領導講話
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海門日報 發布時間:2016-01-16 字體:[ ]

2016年1月12日在海門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市長  楊曹明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從今年開始,我們步入了“十三五”發展時期。根據中共海門市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市政府制定了“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請各位代表一并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5年工作回顧和“十二五”主要成就


  2015年,在中共海門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緊緊團結和依靠全市人民,統籌推進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惠民生等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良好態勢,較好地完成了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市預計(下同)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0億元,增長9.5%;實現財政總收入(原口徑)182.4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8.4億元,分別增長12.7%和14.3%。省定升級版小康綜合得分超過96分,繼續領跑蘇中蘇北。位列第十五屆全國縣域經濟和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第22位、2015年全國科學發展百強縣市第23位,均居全省第8位。位居2015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縣級城市第23位。


  經濟保持平穩增長。農業現代化水平穩居全省第一方陣,獲評全國推進農業現代化優秀城市。全年新增高效設施農業8633畝、“全托管”項目82家、稻麥輪作示范方7個,新培育南通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7家、南通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8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01家。建成首家農產品出口基地。獲批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單位和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研究出臺《中國制造2025海門實施綱要》,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85億元,增長10.8%。完成工業應稅銷售643.9億元,完成入庫稅金33億元,增長14%,名列工信部中國工業百強縣(市)第32位、全省第8位。振康機械、中遠重工2家公司產品被認定為2015年度江蘇省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8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2億元,分別增長9.2%和10.5%。完成服務業應稅銷售759億元,增長44.9%。全年接待游客294.5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7億元,分別增長22%和24%。成功舉辦2015經貿投資暨轉型發展合作洽談會,開展新加坡、澳大利亞、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系列招商活動,完成注冊外資5億美元,到賬外資2.2億美元。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1.5億美元,增長10.5%,增幅繼續領跑南通。實現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6.6億美元,實現境外中方協議投資額1.4億美元。建成全省首家縣級建筑產業現代化示范城市和全省建筑產業現代化標桿單位,實現建安產值1500億元,三建、中南、龍信3家公司再度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新引進浙商銀行和張家港農商行,金呢股份、路博石英、高科物流、凱盛家紡、興農環保等5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加強企業風險監測預警,金融生態環境保持穩定,在全省縣域金融生態環境綜合評估中繼續位居69個參評縣(市區)首位。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深入實施“510轉型升級工程”,成功組織“中國制造”高端裝備主題峰會、國際技術創新大會、科技創新投資合作論壇、質量節等活動。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65億元,其中工業投資343億元,增長8.7%,服務業投資222億元,增長20.4%。完成工業技改投入195億元,增長26.5%。全年新開工超億元項目62個,新竣工超億元項目63個。實現新興產業產值625億元,增長16.8%,占全市規模工業產值比重達33%。完成高新技術產業產值900億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4家,新設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新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企業研究生工作站8家。七度蟬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達13.24件。建成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通光集團、金呢股份2家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新增馳名商標4個。海門國際技術創新谷揭牌,首批8家境內外研發機構入駐。海門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香港浸會大學海門科技研究院投入運行。新引進頂尖人才8名,首次引進中科院院士來海創業。新增高技能人才5663名,每萬名勞動力中擁有高技能人才668名,位列南通縣市首位。淘寶網中國質造疊石橋家紡產業帶、阿里巴巴全球速賣通疊石橋家紡專區相繼上線,疊石橋電商城、南通三建“筑集采”等電商平臺投入運行,名列中國電商百佳縣第13位、全省第3位。

  平臺功能持續提升。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裝備制造產業園、建筑新材料產業園、復旦復華高新區等特色園區培育壯大,中國能源等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通海港區一期工程正式啟動。海門工業園區疊石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獲國務院批準,以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貨物5590多萬美元。國際貿易服務中心、跨境電子商務檢驗檢測認證基地等一批公共服務平臺抓緊建設,市場成交額突破600億元。海門港新區一類開放口岸正式通過國家驗收,省級灘涂綜合開發試驗區申報取得實質性突破,通用航空點獲批,海產品國際貿易中心建設全面啟動,南極磷蝦高新技術產業園簽約落戶,疏港運河等重點工程加快建設。臨江新區生物醫藥科創園建成省創業孵化示范基地,中科基因、品尚醫藥等30多個項目入駐。時代伯樂、橋石等投資基金加快運作。海門高新區著力打造智慧科技城、智能產業城、智谷農業園等“兩城一園”,園區發展水平和競爭實力持續增強。三廠工業園區“五園一區”格局加速形成,中興能源、申海科技、英力科技等資產重組企業發展勢頭迅猛。六大園區主要經濟指標貢獻份額超過全市總量的80%。同時,各鎮加快特色發展。常樂鎮弘謇工業園、麒麟紅木城初具規模,悅來鎮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產業園和教育裝備產業園項目正式啟動,四甲鎮高壓輸變電裝備產業園承載能力加快提升,正余鎮機器人產業園開工建設,余東鎮古鎮開發持續推進,海永鎮美麗中國·空間建筑設計產業園16個項目簽約入駐。六個鎮的主要經濟指標增速超出園區10多個百分點。

  城鄉建設統籌推進。修編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給排水、綜合交通、電力、防洪防澇、城市通信、城市人防、消防等專項規劃通過論證,區鎮總體規劃修編基本完成,形成了多層級、廣覆蓋的城鄉規劃體系。獲批江蘇省新型城鎮化試點縣市。國家智慧城市試點通過省級評審,與英國索爾福德市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合作。崇海通道列入《國家公路網規劃》,寧啟鐵路、海啟高速等重點交通工程進展順利,新常久線東延、包場大橋等工程基本完工。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海門航站樓開通運行。市區富江路北延、民生路南延、宏偉北路拓寬等建成通車。新購置LNG新能源公交車70輛、鎮村公交車16輛,增開城市公交線路2條、鎮村公交線路15條,新增城鄉公交站點507個,公交票價下調幅度超過60%,百姓出行便捷通暢。中新仁恒長江生態科技城正式開工。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檢測中心、氣象大樓、軍轉干休所等公建項目投入使用,嘉陵江農貿市場、公交回車場等民生項目開工建設。房地產市場保持平穩,銷售面積84.2萬平方米,增長12.5%。建成人防工程11. 8萬平方米,增長133%。完成綠茵水岸、日新小區等24個小區1.05萬戶天然氣入戶置換。深化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成功創建省優秀管理城市。

  生態保護取得實效。萬元GDP能耗下降4.4%。組織實施化工園區整治、污染減排和大氣防治等16項環保主題工程。秸稈綜合利用經驗全省推廣,整治燃煤鍋爐300多臺,PM2.5指標下降15%以上。著力開展涉重行業專項整治,淘汰落后電鍍生產線173條,對所有機針企業電鍍車間實施關閉或搬遷。持續開展環保大檢查,普查排污單位5077家。新建海門工業園區、四甲兩個垃圾中轉站,全市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江海文化公園基本建成,東洲河綠地景觀工程開工,青年公園、東方綠園等14個公園深化設計,城市人均公共綠地10.8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提高到40%。完成植樹造林1.37萬畝,全市林木覆蓋率達22.8%。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評。組織實施投資3.2億元的區鎮污水收集管網工程。實施圩角河、新開河等城市河道環境整治,完成縣鄉河道疏浚89萬方。扎實開展河道清障及長效管護工作,完成配套建筑物升級改造9243座。建成5個省級三星級康居鄉村、3個南通市級農村環境長效管理示范鄉鎮和3個南通市級美麗鄉村。

  惠民保障鞏固提高。積極實施十大民生實事工程。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73萬元和1.91萬元,繼續保持南通領先。新增城鎮就業1.05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34人,城鎮失業登記率2.76%。研究出臺支持大學生創業和高校畢業生、高技能人才引進相關政策,新增創業2050人,建成省級創業型示范城市。養老、醫療、工傷等主要險種參保率達到98%。實施城鄉低保一體化試點,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月580元和505元。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率先實現省“十三五”收入脫貧標準。改造農村危房900戶。市級養老中心全面完工,四甲等4家鎮區敬老院完成改造,全市共新增養老床位1720張。教育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新建、加固校舍19.7萬平方米,新建塑膠化操場9片,海西、月亮灣、浦瑞等3家幼兒園即將啟用。海門開放大學正式揭牌,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海門分院通過驗收。高考本一、本二上線率分別再提高2個和7個百分點,持續名列全省前茅。成功舉辦第四屆“珂締緣”杯校園足球國際邀請賽,珂締緣足球隊勇奪全國青少年U13男足錦標賽亞軍,成為首批省級校園足球試點縣市。公立醫院改革成效顯著,藥占比同比下降1.74%,住院次均費用同比下降2.62%,人均診療費用增幅控制在5%以內。人民醫院新院住院樓、門診樓、醫技樓完成主體施工,正余、余東、海門港新區3家衛生院投入使用。農村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等服務廣泛開展。獲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全省領先,全市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1900平方米。江蘇省江海博物館開工建設,圖書館新館、文化館新館、美術館等工程實質性推進。江海文化藝術展示月等群眾性文化活動深入開展,中國田園山水畫院在我市掛牌成立。全國文化先進市實現三連冠,蟬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張謇墾牧公園等5個項目入選國家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庫,文化產業增加值占比超5%。成功承辦第六屆“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

  自身建設得到加強。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制定公布審批事項、行政權力、投資審批、專項資金管理、行政事業性收費等5張清單。全面取消非許可行政審批,政府行政審批事項減少203項,精簡率達 47.3%。實施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行政審批局掛牌成立,763項審批權限下放區鎮,市鎮村三級開放式政務服務體系不斷完善。不動產登記局正式成立,頒出南通首張不動產權證書。大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新增市場主體6777家。“12345”公共服務熱線受理各類有效信息9.5萬件,及時辦結率超98%。“六五”普法宣傳深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行政復議試點不斷深化,依法行政全面加強,被確定為全國完善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機制試點單位和首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工作先進單位,再次被評為省級依法行政示范點。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主動接受市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299件,政協委員提案280件,答復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100%。充分發揮特邀監督員等社會監督力量的作用,電視問政、“政風行風在線”等廉政監督和行政監察工作不斷深化。充分發揮審計監督職能,完成工程竣工結算審計項目396個,核減投資2.06億元。積極推進政社互動,社會治理服務三級平臺和綜治信息系統建設經驗全省推廣。建成合成研判作戰中心,切實增強治安駕馭能力,八類重大刑事案件破案率100%。獲評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市)、全省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縣(市)。全面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安全監管水平不斷提升,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圓滿完成兵役征集和國防動員工作。稅務、統計、物價等部門服務發展成效明顯,民族宗教、機關事務、外事僑務、氣象、防災減災、老齡、檔案、關心下一代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業績。

  各位代表,2015年的工作,是海門“十二五”跨越發展的生動縮影。回首看五年,成績來之不易,艱辛歷歷在目,經驗彌足珍貴。我們在不平坦的道路上,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

  五年奮斗,我們實現了綜合實力的全面跨越。五年間,海門在全國縣域經濟和縣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的排名前移9位,進入全省8強。2015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十一五”期末的1.8倍,人均GDP突破10萬元。財政總收入(原口徑)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別為“十一五”期末的2.59倍和2.51倍,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躋身全省八強。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全省持續領先,新增高效設施農業8.5萬畝、高標準農田14.1萬畝,農業規模經營面積比例從40%提高到63%,新增南通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1家。以招商局重工、海寶工業園等百億級項目為代表,“十二五”期間共實施億元以上項目260個,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60億元,分別是“十一五”的2.9倍和2倍。新增工業金銀牌企業19家。建安產值五年增加967億元,綜合實力穩居全省首位。累計完成注冊外資20.6億美元,實際到賬8.23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2.3%。新增商業銀行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數居南通六縣市區首位。11家企業實現掛牌上市,超額完成“十二五”工作目標。

  五年奮斗,我們實現了產業結構的持續優化。全市三次產業比由“十一五”期末的7.4:60.4:32.2優化為6:52.5:41.5。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92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家、省級以上研究生工作站16家,新建省級科創平臺 4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由38%提升至 47%,高于“十二五”目標值5個百分點。實施省級以上科技項目80項,組織申報專利2.8萬件,新增馳名商標10件。累計引進省級以上各類專家100余名,其中專家26名、省“雙創人才”20名。先后建成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工作先進集體,成功獲批省創業型城市和創新型試點城市。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成功躋身國家級開發區,疊石橋國際家紡城建成全國首批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和江蘇唯一的全國重點培育內外貿結合商品市場,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落地運行。海門港新區五萬噸級碼頭投入使用,開通南通沿海首條集裝箱航線,累計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400萬噸。

  五年奮斗,我們實現了城市格局的全新轉變。城市建成區面積從38.9平方公里擴展到5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從50.3%提高到56.6%,先后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中國宜居宜業典范市、全國首批中德低碳生態試點示范市和江蘇省園林城市。完成秀山西路、南海路西延、富江路北延、長江路北延、師山路改造、人民西路東段改造等23條市政道路的新建改造,新增城市道路61萬平方米,城區道路“八橫八縱”格局基本形成。開發商品房616萬平方米,建成保障房235.8萬平方米,對12個老小區實施綜合改造,累計新增車位9000個。累計新增城市綠化96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造林10.1萬畝。全面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全市鄉鎮由20家調整為12家,形成了“一中心五片區”的發展格局。臨海高等級公路、S336繞城等重大工程建成通車,完成農路提檔升級800公里,改造農橋200座,人均道路面積從16.5平方米提高到17.29平方米,等級公路密度達2.5公里/平方公里,保持全省領先。新開鎮村公交線路17條,新增公交車 200臺,城市公交萬人擁有量達12.6標臺。實施總投資10億元的區域供水工程,鋪設供水管網113公里,城鄉區域供水覆蓋率達100%。先后建成東洲水處理廠、靈甸污水處理廠等污水處理工程,中心城區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達98%。

  五年奮斗,我們實現了民生事業的有力改善。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7%和11.7%,實現和經濟增長同步。2015年財政投入民生支出59.77億元,占比達70%,比“十一五”期末提高14.8個百分點。累計新增就業4.8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3%以內。“五大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8%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從160元提高到600元,其中財政補助從120元提高到480元,累計發放住院補償金12.3億元,受益群眾38.5萬人次。全面實施即征即保,累計發放被征地農民補助2.18億元。廣泛開展慈善救助活動,首創支出型貧困家庭救助工作,救助困難群眾7.8萬多人次。改造農村危房2000多戶。居家養老實現全覆蓋,殘疾人托養中心建成運行,累計新增養老床位6800多張。組建12個義務教育管理集團,建成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市,各類教育質量始終位居全省前茅。辦學條件不斷改善,累計撤并學校14所,新建學校15所,實施校安工程61.2萬平方米。實施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基本藥物制度實現全覆蓋。新建、改擴建區鎮衛生院11家,建成省級衛生鎮2個、省級衛生村92個。文化體育事業邁上新臺階。區鎮文化中心“八個有”、村社區文化活動室“六個有”實現全覆蓋。成功舉辦市第十六屆運動會,圓滿承辦“環太湖”國際自行車賽等重要賽事,校園足球在全國屢創佳績。廣播電視設備全面數字化,臺網分離基本完成。婦女兒童工作水平全省領先,獲評實施婦女兒童“兩綱”全國示范縣市。江蘇省文明城市實現六連冠,被中央文明辦確認為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各位代表,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人民政府與全市人民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攜手走過了不平凡的“十二五”,譜寫了海門發展史上的新篇章。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離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駐海單位干部職工、駐海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群眾團體,向所有關心、支持和參與海門建設發展的海內外朋友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更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制約和不足。主要是:經濟結構還不夠優化,下行的壓力趨大,一些重要經濟指標的增速有所放緩,部分企業生產經營比較困難。隨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城市的配套服務功能還不夠完善,城鄉管理難點依然較多,統籌力度有待加大。公共管理服務面臨不少新情況,一些領域的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資源配置不夠平衡,機關作風及效能還需進一步優化,等等。對這些問題,市政府將在今后的工作中盡最大努力加以解決。


“十三五”奮斗目標和2016年主要工作任務


  “十三五”是我市建成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的決勝時期,同時也是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階段。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雖然發展面臨的困難和挑戰較多,但經濟持續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支撐海門跨越發展的特色優勢沒有變,綜合判斷,海門仍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創新轉型的黃金發展期,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繼續保持經濟健康發展和民生事業改善。在發展進程中,我們也將客觀面對宏觀環境不穩定因素增多、經濟增長制約條件增加、改革攻堅難度趨大等風險挑戰,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充分表達利益訴求、期待提高生活質量的殷切期望,只要我們準確認識和把握發展大勢,增強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頑強拼搏、開拓進取,就一定能用足用好機遇、應對好風險挑戰,不斷朝著新的更高的發展目標穩步邁進。


  “十三五”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為引領,緊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個邁上新臺階”重點任務,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對照“邁上新臺階、建設新海門”的要求,圍繞“率先建成創新之城、率先融入蘇南發展”總體目標,鎖定“環滬地區的節點城市、陸海統籌的示范城市、改革創新的先行城市、共享發展的文明城市”發展定位,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建設,著力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環境美、社會文明程度高的新海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譜寫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海門篇章。


  “十三五”期間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強盛。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左右。在全國百強縣和全省縣市繼續爭先進位。現代產業體系進一步完善,三次產業比優化為3:49:48。開放型經濟水平全面提升,外貿出口突破100億美元。


  ——活力增強。大力推進科技、文化等領域創新,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動力的發展模式與經濟體系,主要創新指標走在全省縣市前列,進入省創新型城市和人才強市行列。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2.8%,高新技術企業達30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52%,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5件,力爭新增馳名商標20個,掛牌上市企業20家,省級以上高層次人才100名。


  ——民生幸福。居民收入結構不斷優化,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完成新一輪脫貧任務,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10%左右。社會就業更加充分,勞動關系更加和諧,創業致富蔚然成風。努力建設比較完善的養老服務體系,形成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教育質量全省領先、教育結構更加優化、教育發展優質均衡。現代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健康海門建設加快推進。公共安全水平明顯提高,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持續提升。


  ——生態秀麗。促進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城鄉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綠色海門建設深入推進,生態產品供給持續增加。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全社會環境意識顯著增強。城鄉發展更為協調,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超過65%,建成國家園林城市,獲批中國人居環境獎。加快建設智慧城市,讓更多市民享受信息化的方便與快捷。


  ——文化繁榮。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建成全國文明城市。人民群眾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優質均衡,文化創作生產繁榮發展,文化產業發展量質并舉,江海特色文化高質活躍、文化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建成現代文明的江海文化名城。


  ——制度優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基本理順,政府職能切實轉變。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職責依法全面履行,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會議精神,圍繞“率先建成創新之城、率先融入蘇南發展”總體目標,堅持穩中求進,堅持改革創新,統籌抓好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海門,實現“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


  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2%左右;服務業增加值占比提高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2.52%;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完成省下達任務。


  圍繞上述思路和目標,全年將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著力做強實體經濟,保障經濟運行健康向上


  全力以赴突破重大項目。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盡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競爭優勢。更大力度強化招商選資工作,建設好一支精干、專業的招商隊伍,運用好領導招商、以企招商、駐點招商、委托招商、網絡招商等多種方式,密切關注北京央企聚集區、上海外遷企業群、長三角、珠三角民資富集區和港臺、歐美、日韓、新加坡等外資密集區,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招商體系。高頻率、高效率組織經貿洽談會等招商活動,全年開展各類招商活動不少于50場次,實現注冊外資實際到賬3.35億美元,新引進重大市外民資項目80個以上。注重招引項目質量,重點引進新產業、新業態,提高現代服務業和新興產業利用外資比重。強化重點項目的跟蹤督查,堅持把投資實物量、產出貢獻度作為衡量項目實績的首要內容,全力提高洽談項目簽約率、簽約項目開工率、開工項目投產率,力爭全年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 180個,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80個。著力抓好疊石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平臺、通海港區集裝箱碼頭等2個省級重大項目,金由新材料、國際中小企業科技園等15個南通市級重大項目,通光海底光電復合纜、恒秀復合鋁材等80個海門市級重大項目建設,推動產業改造升級、基礎設施建設、公共產品供給等各類投資共同發力,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促進高水平雙向開放,在引進來的同時,鼓勵更多企業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0億美元以上。積極發展服務貿易、跨境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打造經濟增長新亮點。


  千方百計培優現有企業。充分運用政策、資金等多種手段,培育扶持現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組織實施小微企業進規模工程,重點扶持一批成長性好、科技含量高的中小型企業。著力培育54個應稅銷售超2000萬元的工業經濟新增長點,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100億元,完成工業應稅銷售700億元。大力實施千企百億技改工程,支持鼓勵企業實施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全年完成工業技改投入210億元。積極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鼓勵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參股收購等方式,進一步提升產業層次,淘汰落后產能。實施產業鏈品牌打造工程,引導企業增強品牌意識,加快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和區域品牌。全年創成馳名商標4件、省著名商標8件、省名牌2個、南通市市長質量獎1個。加強上市指導服務,引導企業通過多層次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全年力爭新增掛牌上市企業5家。


  想方設法服務實體經濟。強化對經濟運行的動態監測和過程控制,做好為企業服務工作,在制度上、政策上為企業發展營造寬松的市場經營和投資環境。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落實“組合拳”措施,綜合運用改革、財稅、金融、價格等手段,切實減輕企業在稅費負擔、財務、制度性交易、用能用電、人工物流等方面的成本,讓優質企業更有市場競爭力,幫助困難企業渡過時艱。合理調度要素資源,保障重點企業、重點行業生產需求。采用資本化股權投入方式設立首期規模1億元的產業發展引導基金,扶持企業轉型升級。繼續引進和培育各類金融機構,積極推動金信、眾和等2家擔保公司增資擴股,錯位經營,進一步完善全市融資擔保體系。更大力度推動銀企對接,鼓勵支持金融機構創新服務品種,投放更多信貸資源,全年新增貸款80億元。加強金融監管,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深化校企合作和訂單培訓,大力培育技術人員和產業工人,保障企業用工需求。全年完成各類技能培訓2萬人次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6000名,每萬名勞動力中擁有高技能人才數達到720人。針對土地供應持續偏緊的情況,積極盤活存量土地,向上爭取用地指標,保障實體經濟發展。


  二、著力推進結構調整,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推動制造業向高端邁進。圍繞《中國制造2025海門實施綱要》,緊跟供給側改革方向,突出智能化、數字化,全力打造上海長江以北影響力大、競爭力強、集聚度高、特色鮮明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推動電子信息、現代家紡、輕工建材等傳統產業高端化發展,瞄準國際標準,細分市場需求,進一步提高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不斷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以工業化、智能化、綠色化為導向,支持三建、中南、龍信等龍頭企業圍繞建筑產業現代化和轉變行業發展模式,不斷突破新技術、運用新模式,提升核心競爭力,全年實現建安產值1600億元。壯大新興產業規模。突破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打造更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新興產業集群,全年實現新興產業產值700億元。支持中興精密機械、振康機械等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突破高端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領域前沿技術,支持招商局重工、海新船務等企業突破總裝建造技術,提升國際競爭力,走高端發展之路。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實施企業互聯網提升計劃,鼓勵制造企業樹立互聯網思維,圍繞數據驅動、網絡協同、精細管理等關鍵環節,加快網絡信息技術和先進制造業技術的集中應用與融合創新。實施企業制造裝備升級計劃,突出數控裝備普及換代、現有裝備智能改造、高端裝備自主制造,推進企業裝備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發展一批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創建省級“兩化融合”示范企業4家。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抓好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力爭新增2家南通市級以上服務業集聚區,服務業應稅銷售增長10%以上,服務業投資突破240億元。加快發展生產性服務業。以開發區和高新區為主體,積極引進總部基地、研發中心、文化創意等高端服務業態。依托謇公湖科教城、都市科創園等平臺,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科技金融、交易中心等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引導紡織服裝、裝備制造等產業增加服務環節,探索定制化生產、柔性化制造、個性化服務等新型制造模式,培育一批制造與服務融合型企業。提升發展生活性服務業。順應生活消費方式轉變趨勢,培育發展健康、養老、家政等消費熱點。做靚唱響疊石橋購物游、蠣岈山航樂游、海永生態游、余東古鎮游、“羊家樂”田園風光游等四季旅游品牌,打造長三角新興休閑旅游目的地。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態。推動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經濟深度融合,招引一批大數據、軟件開發等高端技術產業。健全電子商務政策支持體系,完善物流配送、在線支付、信用服務等功能配套,引進國內知名電子商務企業和電商平臺企業進駐我市。推進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示范村創建工作,全年建設配備統一運營管理機構的電子商務園區3.6萬平方米,發展村(社區)級電子商務服務網點36個。


  構建現代農業發展體系。完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圍繞加強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抓好農業標準化、品牌化、生態化生產,提高農業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真正形成結構合理、保障有力的農產品有效供給。全年新增高效設施農業(漁業)面積5000畝。建成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引導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農業支持政策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同時注重讓農民分享成果。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廣“全托管”等新型經營模式。全年新增南通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6家、南通市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10家,新培育1家省級農產品出口示范基地。創新農業培訓內容和手段,培育年輕化、實用化、信息化的新型職業農民6000人。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抓好高新區綠海智谷生態園、三廠生態休閑農業園、臨江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和沿江沿海休閑觀光農業帶等農業園區建設。以主題農業公園、農莊、民宿建設為抓手,深化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創建工作。運用互聯網手段改造提升農業,建設沿江特色農產品展示展銷區、海門港海產品國際交易區等電商產業功能區域,打造海門山羊肉、萬年香沙芋艿、海門獼猴桃、長江紫蟹、海門元麥、海永花卉等農產品電商領軍品牌。


  三、著力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區域發展更強引擎


  抓好改革舉措落地。圍繞重點領域、緊扣關鍵環節,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繼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強化行政審批局規范運行,制定責任清單管理辦法,動態調整好“五張清單”。全面落實“五個再砍掉一批”的要求,鞏固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成果,在承接好國家、省市下放事項的同時,把基層亟需、便民利民、能夠承接的審批事項最大限度取消或下放,全力打造“全省最佳、全國一流”的綜合性政務服務平臺和服務體系。規范行政審批行為,推廣網上并聯審批、容缺審批等新模式。堅持寬進嚴管,完善事中事后監管體系。制定公布中介服務清單和收費清單,清理規范中介服務事項。推進政府運行管理機制改革。積極探索政府職能向社會轉移,完善政府購買服務制度,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完善全口徑預算管理體系,強化收支管理,政府預決算、“三公”經費等有序向社會公開。堅持市場化思維,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充分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加快推進城鎮化、農業農村等改革,推動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積極穩妥推進農村“雙置換”,完成海門工業園區、常樂鎮、悅來鎮三地的試點工作。深化公共服務領域供給側改革,構建多元化、社會化的公共服務供給體系。統籌實施公立醫院管理體制、薪酬分配、資源整合、醫療價格、藥品采購、公共衛生等綜合改革,試行“先看病、后付費”就醫模式。健全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探索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完善籌資機制和管理服務。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大力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加快推進文化體育等體制改革。

  持續推進創新創業。持續優化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和創新平臺布局,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加快建設省創新型城市。構建開放式產業創新科技網絡。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建立健全“創業孵化、創新支撐、融資服務”的科技中小企業培育體系,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2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7.5%。緊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主題,整合創新創業項目、載體、資金、人才等要素,發展創客空間等新型平臺,吸引培育一批優秀“創客”。全年建成6家眾創空間,新增創業2000人,帶動就業1萬人。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組織開展產學研活動不少于10次,新增產學研項目100項。深化企業與高校院所協同創新機制,促進高校院所創新資源與企業創新需求的有效對接,重點抓好生物醫藥省級產學研協同創新基地創建工作。建設一流產業科技創新載體。提高產業技術研究院運行水平。推動骨干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科技活動全覆蓋,推進企業研究院建設,新建省級創新平臺10家。支持創新型企業和行業骨干企業牽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擔國家、省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工程建設項目。健全產業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加強對創新產品市場拓展、首臺(套)高端裝備應用的扶持,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推動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打造與國際接軌的產業科技創新生態。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及保護,建立產業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評議機制,積極培育專利密集型、商標密集型、版權密集型產業,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5件以上。借鑒利用更開放、更靈活的人才管理制度和政策,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東洲英才”引進計劃,圍繞重點產業和優先發展領域,引進培育一批站在行業科技前沿、具有國際視野的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全年引進我市產業發展急需的本科以上各類人才3000名以上,其中頂尖人才10名以上,科技領軍人才50名以上。

  加快載體功能提升。繼續抓好以園區為核心的各類平臺載體建設。作為全市轉型發展的主陣地、主力軍,六大園區要提升產業水平,提高貢獻份額,為全市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挑重擔、作示范。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強化高端裝備制造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持續做強海工裝備、智能制造等優勢產業,裝備制造產業產值突破百億。加速推進江海物流區、大學科技園、謇公湖核心區等項目建設,提高承接總部經濟、服務貿易等高端業態的能力。海門工業園區以市場采購貿易新政為引領,抓緊外貿綜合專區、數據中心、國際物流園、跨境電商產業中心等項目建設,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力爭超15億美元。深化線上線下融合,依托疊石橋電商城,打造全球知名的網貨供應基地和網上交易平臺集聚中心。海門港新區創建省級海洋經濟創新示范區,加快建設海產品國際貿易中心和通用航空產業園,積極申建綜合保稅物流平臺,強化港口建設運營,打造集裝備制造、物流貿易、休閑旅游為一體的海洋經濟區。臨江新區充分運用生物醫藥科創園平臺,加強與科研院所、基金資本等合作,全力抓好生物醫藥、新材料產業集聚和產業鏈延伸,實施百奧賽圖基因生物、中科基因測序、雨霖生物肝細胞等高端項目。海門高新區緊扣打造智能增長極、挺進省級高新區目標,加快產城融合步伐,實現生產生活配套和高端業態集聚同步推進。三廠工業園區完善功能配套和打造特色園區齊頭并進,建設田園型東城,培育五大特色園區,實現由形象開發向功能開發轉變、由項目集聚向產業集聚轉變。各中心鎮要充分挖掘自身優勢,強化功能建設,在平臺打造、產業集聚上謀求更大作為。常樂鎮推動建筑配套、精密機械、紅木加工等產業集群發展,正余鎮做強工業機器人、高端汽配、精密機電等優勢產業,悅來鎮加快健康養生產業發展,教育裝備產業形成規模,四甲鎮主攻高壓輸變電裝備產業,支持研制高端數控機床等前沿產品,余東鎮重點發展精密機械、輕工制造、文化旅游等特色產業,海永鎮加快建設建筑設計產業園,創建省級旅游度假區和省級服務業集聚區。

  四、著力推進城鄉一體,持續優化人居環境


  統籌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加強城市長遠發展戰略研究,統籌把握好城市的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和風貌整體性,城市綠核概念性景觀設計、南部新城沿江風光帶景觀設計、北城概念性規劃等形成成果。大力推進中新仁恒長江生態科技城、東洲河水街、龍信廣場等商住項目建設,進一步優化供應結構,引導好市場需求。抓好江蘇省江海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新館、圖書館新館等公共項目建設,形成一批標志性建筑。組織實施城區主要公共區域免費Wifi等一批智慧應用項目,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完善住房保障體系,開工安置房120萬平方米,竣工70萬平方米。新開工房地產面積110萬平方米,竣工100萬平方米。積極發展立體綠化、河道綠化,實施好“四園一帶”綠化景觀工程,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豐富城市綠化景觀。完善城市亮化功能,新建道路裝燈率實現100%。以江海文化公園、東洲河沿岸景觀帶、興港公園、民生公園等為重點,打造一批公園亮化景觀。不斷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切實改變粗放型管理方式,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實施以城郊結合部、城中村、老舊小區、建設工地、農貿市場等為重點的城市環境綜合改造。建設市區非機動車候車亭工程。實施市區公共自行車二期工程,新增25個網點,并逐步向區鎮延伸。全面完成鎮村布局規劃優化工作,統籌推進特色中心鎮建設,穩步實施200畝集中居住區建設工作。


  加快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推進重大交通工程建設。繼續抓好崇海通道的籌備工作,積極爭取北沿江高鐵過江通道選址海門,支持寧啟鐵路二期工程加快建設,推動火車站項目早日開工。加快S335線東灶新河大橋工程建設,實施通呂運河航道疏浚、通啟高速(海門、悅來)收費站改擴建、疊港公路S336至海太汽渡段等項目。不斷優化城市交通網絡。謀劃城市交通樞紐和出城快速通道建設。推進上海路和嫩江路等城市快速干道建設,構建城市快速路系統。實施北京路西延、岷江路、濟南路等主次干路建設,加快新海路等老舊道路改造,完善新老城區交通性、生活性道路網絡。完善城鄉公交體系。新增10輛鎮村公交車,鎮村公交開通率超70%。全面完成大千西側回車場、人民醫院新院公交回車場、大拇指廣場客運站、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首末站及8個農村客運站場建設。加強中心鎮交通、水利、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拓展電力、信息等基礎設施布局。


  加強生態保護和建設。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堅持以最嚴標準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嚴格執行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建設環保信用信息平臺,落實企業環境行為評級制度,強化環保信用評級結果運用。嚴格執行雙隨機抽查制度,切實落實網格化監管,從嚴從快查處各種環境違法行為。強化生態環境治理。以降低PM2.5指標為重點,全面加強大氣污染防治。對5家重點企業實施清潔化改造,對3家重點企業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整治。繼續淘汰燃煤鍋爐和黃標車,抓好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基本完成地下水超采區壓采工作。提高區鎮污水處理廠管理水平,開展鎮區工業集中區水環境整治。繼續實施老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河道,對東洲河、十三號橫河等部分河道進行清淤。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河道疏浚清障及長效管理等工作,對10個以上行政村實施覆蓋拉網式綜合整治,疏浚靈甸河、黃家港河、三余豎河等3條段縣級河和宋季河等18條鄉級河,實施配套建筑物升級改造4500座。建設一批環保工程,提高環境承載能力。危險廢物處置中心項目開工建設,實施長江水廠深度處理工藝改造,全面完成城鎮污水收集主管網和區鎮污水收集管網建設。


  五、著力改善民生福祉,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完善保障體系。完善就業保障。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落實就業促進政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000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4000人。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和創業引領計劃,抓好就業困難人員的援助工作,“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清零。完善制度保障。深化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施全民參保登記計劃,主要險種覆蓋率動態保持在98%以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籌資標準提高到700元,其中各級財政補助550元。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并軌整合,建立城鄉統一的居民醫療保險制度。落實養老保險關系、醫療保險關系跨地區轉移接續政策。持續推進建筑業參加工傷保險“同舟計劃”,切實抓好被征地農民參加社會保險工作。積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切實維護職工和企業合法權益。完善救助保障。統籌城鄉社會救助,提高城市“三無”人員救濟和農村五保供養水平,五保戶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8800 元和8000元。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全市低收入戶建檔立卡并代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病醫療保險、政策性農業保險等個人繳費部分。健全市養老中心運營機制,全面完成敬老院優化升級工程,新增1家護理型養老機構和2家嵌入式社區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建立完善殘疾人托養機構托養、培訓、就業聯合運營機制,全年托養對象40名,為200名殘疾人提供各類培訓,為1000名貧困殘疾人配備康復器具。


  繁榮社會事業。實施一批教育重點工程,不斷優化教育布局。張謇職業技術學校二期工程、實驗小學南校區、能仁小學新校區、海門港新區實驗學校竣工啟用,張謇職業技術學校三期工程(市人民大劇院、體育館)、弘謇中學、東洲小學南校區、包場小學新校區加快建設,新建加固校(園)舍7.5萬平方米。啟動教育裝備提升工程,加快推進智慧校園建設,完成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中小學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達標率達90%,省優質幼兒園比例達80%,四星級高中創建率達50%。率先通過省教育現代化示范縣(市)評估驗收。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礎建設,加快市人民醫院新院建設,實施區鎮衛生院分部改造工程,啟動仁濟醫院擴建工程。優化文體公共服務。統籌推進鎮村文體活動設施建設,建成3個區鎮、20個村的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范點,建成圖書館、文化館分館各6個,完成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一期工程。人均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體育活動場地面積分別達0.21平方米和2.65平方米,公共文化設施覆蓋率達95%。培育引導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和特色基地園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5.5%。開展江海文化藝術展示月、全民讀書節等群眾性文化活動。繼續實施“五送一建”和數字化文化服務工程,創建省級書香城市。


  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精細化、法治化、信息化。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化解機制,深化“一綜多專”大調解工作體系,大力推進調解組織和調解隊伍職業化、專業化建設。以社會矛盾糾紛網格化排查為抓手,健全動態預警研判機制,切實加強對重大矛盾的處置化解,最大限度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推進社區建設提檔升級,鞏固社區減負增效成果,力爭實現社區公共服務中心建設達標全覆蓋。培育孵化3-5家成長型社會組織。深入推廣政社互動“2+1”模式,實現每個區鎮都有一個試點社區。大力深化公共安全體系建設。強化隱患治理,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實現安全生產形勢顯著改善。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提高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能力。進一步加強全市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全面升級人防技防手段,重點加強老小區、安置小區等薄弱部位的人防技防設施建設。創新公共安全綜合治理機制,保障社會治安持續平穩。高質量完成兵役征集、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建設。


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新的形勢、新的任務、新的使命,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站在新的歷史階段,我們將著力轉變政府職能,優化服務理念,狠抓工作落實,扎實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法治型、服務型、高效型政府。


  我們將依法履職,嚴格規范。始終堅持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健全行政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堅持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確保行政機關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優化政府決策規則和程序,堅持依法科學決策,探索實施重大政策舉措第三方評估,落實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跟蹤反饋和責任追究制度。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向政協通報制度。更加突出辦理實效,認真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高度重視人民群眾監督和新聞輿論監督,暢通“12345”、“政風行風在線”等互動渠道。加大重點領域的行政執法監管力度,健全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健全行政機關依法出庭應訴制度。


  我們將勤政敬業,務實作為。堅持實干興業,力戒空談,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企業上,多謀富民之策,多出利民之舉,多辦惠民之事。強化執行落實,對市委決定的事項、人大形成的決議、政府做出的部署、政協提出的建議、面向群眾的承諾,加強督查督辦,強化行政問責,確保政令暢通、落實到位。強化創新精神,增強擔當意識,用創新的舉措破解發展中的瓶頸和難題。


  我們將從嚴治政,廉潔自律。嚴格落實“兩個責任”,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建設風清氣正的廉潔政府。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和省、南通、海門市委“十項規定”,自覺踐行“三嚴三實”,持續改進工作作風。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部門的監督職能,嚴格規范政府投資管理。從嚴控制“三公”經費規模,嚴格執行“三公”經費預算,加強量化指標控制。厲行勤儉節約,珍惜民力民財,采取有力有效措施,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樹立人民政府的良好形象。


  新的一年,我們將始終把群眾所愿所盼放在心上,繼續實施民生實事工程,認真辦好扶貧增收、就業創業、全民社保、養老助殘、教育惠民、醫療衛生、公共文體、安居保障、城鄉交通、生態提升等10大類惠民項目。


  各位代表,“十二五”成績令人鼓舞,“十三五”藍圖催人奮進。我們將在中共海門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凝心聚力,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而努力奮斗!


附件:


名詞解釋

  1.江蘇省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為增強全省重大裝備自主設計制造和推廣應用能力,促進全省裝備制造業高端化發展,省經信委開展江蘇省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認定工作,認定的重點是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重大裝備、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轉型升級的重大裝備、高端裝備制造領域自主創新重大裝備。申請認定的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是省內企業首家自主研發或國產化制造并經用戶使用的產品,原則上成套設備價值每套在100萬元以上,單機價值每臺在50萬元以上。

  2.南通三建“筑集采”:“筑集采”是南通三建發起的,以合伙人機制構建的建筑材料交易平臺,主要包括撮合交易、招投標交易、聚集采交易、聯盟集采交易、支付結算、線上投融資等支撐體系,覆蓋了建筑業各個方面,緊密結合采供雙方、物流商、金融機構、增值服務商等各大群體。

  3.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指符合條件的境內外企業和個人在經國家相關部門認定的市場集聚區采購商品,并在相應的主管地海關或口岸海關報關出口的貿易方式。2015年7月,國務院《關于促進進出口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中明確將疊石橋國際家紡城列入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范圍,疊石橋國際家紡城成為繼義烏市場之后的全國第二家獲準試點的市場。

  4.一類開放口岸:指由國務院批準開放的口岸(包括中央管理的口岸和由省、自治區、直轄市管理的部分口岸)。2014年8月,海門港正式獲國務院批準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2015年11月正式通過國家級驗收,12月交通運輸部正式對外公布。

  5.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筑:是國際認可的一種集高舒適度、低能耗、經濟性于一體的節能建筑技術。其主要原理是通過最大程度減少建筑物的熱量損失,以至于幾乎不需要采取主動采暖或制冷措施,主要通過節能設計及依靠自身優越的保溫性能及氣密性,從建筑技術層面綜合利用建筑物可獲取的所有自然得熱方式,實現維持室溫20攝氏度以上且保持室內空間高舒適度。   

  6.藥占比:指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也就是病人看病的過程中,買藥的花費占總花費的比例。

  7.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指以組建行政審批局為突破口,將分散在各部門的審批權限集中起來,實現“一枚公章管審批”,建立審批、監管、服務分離聯動的權力運行體系,提高行政效能。

  8.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指將原來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時依次申請,分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工商營業執照、質量技術監督部門核發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部門核發稅務登記證,改為一次申請、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一個加載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營業執照的登記制度, 新辦理的營業執照,承載了原來的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的功能。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是每一個法人和其他組織在全國范圍內唯一的、終身不變的法定身份識別碼。

  9.“四個全面”: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并形成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

  10.“五個邁上新臺階”:指習近平總書記2014年12月在江蘇省考察指導時對江蘇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總書記希望江蘇緊緊圍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光榮使命,在推動經濟發展、現代農業建設、文化建設、民生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等五個方面邁上新臺階。

  11.供給側改革: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供給側改革”,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具體而言,政府需要簡政放權,協調政策制度為經濟減負;市場要清理僵尸企業,淘汰落后產能,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興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是放松管制、釋放活力、讓市場發揮更大作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

  12.五個再砍掉一批:指再砍掉一批審批事項、再砍掉一批審批中介事項、再砍掉一批審批過程中的繁文縟節、再砍掉一批企業登記注冊和辦事的關卡和再砍掉一批不合法不合規不合理的收費。

  13.雙置換:指以農村住房和宅基地置換城鎮住房、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置換社會保障。

  14.四園一帶:“四園”指江海文化公園、城西公園、興港公園、民生公園,“一帶”指東洲河綠化景觀帶。

  15.雙隨機抽查(P24):指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

  16.工傷保險“同舟計劃”:指建筑業工傷保險專項擴面行動計劃,通過同舟計劃逐步實現建筑業從業人員全部參加工傷保險,從根本上保障建筑施工等領域職工的權益。

  17.政社互動“2+1”:是我市推進“政社互動”工作中的一項創新,即在“兩份清單”基礎上,圍繞“涉及群眾面廣、需求性強”的原則梳理出11條工作事項,由居民自治理事會協助村(居)委會完成,同時雙方簽訂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