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1日在南通市海門區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區長 沈旭東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3年主要工作回顧
剛剛過去的2023年,殊為不易、極不尋常。面對復雜嚴峻的發展環境和交織疊加的風險挑戰,區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區委決策部署,精準有效打好穩增長、促轉型、優生態、惠民生、防風險組合拳,較好完成區十八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強富美高”新海門現代化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一年來,我們穩中求進,交出了一張振奮提氣的實干答卷。組建“1+8”經濟運行工作專班,開展“惠企政策宣講團”巡回宣講和“服務企業(項目)大走訪”活動,扎實推進穩增長“六大攻堅行動”,助力市場主體增信心、穩預期。全年預計(下同)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90億元、增長6%,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5億元、增長33.6%(因上年大規模留抵退稅形成低基數),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工業用電量等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位列南通首位,為省市“勇挑大梁”作出海門貢獻。一年來,我們難中求成,推進了一批影響深遠的重大項目。重大戰略交通工程建設取得新突破,北沿江高鐵完成全線樁基施工,海太長江隧道進入基坑開挖階段,南通繞城高速海門段主體工程完工,疏港鐵路一期建成交付,洋呂鐵路先導段投入運營。產業新賽道加速布局,招引落戶振江風電裝備、米谷新型儲能、瀚思瑞半導體、德硅凱氟光學晶體材料等一批旗艦型、龍頭型項目,成功引進集微產業創新基地、浦東軟件園創新基地、武漢大學集成電路研究中心等一批產業創新平臺,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兩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崛起成勢。38個項目入選省市級重大項目,連續六年位列南通第1。總投資50億元的上海電氣異質結電池項目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首片下線,再創重大項目建設“海門速度”,獲新華社點贊報道。一年來,我們好中求優,收獲了一波鼓舞人心的榮譽戰果。入選2023年度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名單、全國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地區。獲評全國休閑農業重點區、全國首批縣域商業體系建設領跑縣、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試點縣。順利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區現場驗收。入選省創新型示范區創建名單。獲評省級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地區。躋身全省首批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培育建設名單。智改數轉、養老服務、政府督查3項工作獲省政府督查激勵。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18位、全省第6位。省委主要領導親臨海門視察,盛贊“從這里可以看到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初步形態”。
回顧過去一年,我們接續奮斗、砥礪前行,走得很堅實、很有力量。工作成效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經濟運行承壓奮進。始終把穩增長放在突出位置,強化經濟高頻監測調度,緊盯短板弱項聚力攻堅,推動經濟回升向好。工業經濟穩中有進。完成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1765.6億元、規上工業應稅銷售1480億元,分別增長14.9%、15.9%。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占比達28%,制造業稅收貢獻度達46.23%,較上年分別提升6.5個、5.93個百分點。企業梯次培育取得新成效,新增“四上”企業260家、規上工業企業89家,中天鋼鐵成為全區首個300億級企業。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家,數量超過歷年總和。實施智能化改造數字化轉型項目554個,新增國家“兩化”融合貫標企業7家、綠色工廠2家,獲評省五星級上云企業2家、綠色發展領軍企業3家、智能車間5家。建立擬上市企業“白名單”制度,新增入軌股改企業2家,萬高藥業、容匯鋰業過會待發。國內首艘萬噸載纜量新型海纜施工船順利吉水,國內裝載量最大的LNG運輸船在海開建。招商局重工斬獲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華爾康入選工信部生物醫藥材料“揭榜掛帥”榜單。澳斯康生物獲評中國獨角獸企業。當升科技榮獲江蘇省優秀企業。現代服務業穩步提質。創成省級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集聚示范區2個,獲批市級以上“兩業”融合重點企業5家、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領軍企業5家,完成服務業應稅銷售917億元。開展“新年惠購”等四季主題消費活動,引進品牌首店9家,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業150家,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5億元。疊石橋國際家紡城入圍中國商品市場百強。北京銀行、上海銀行、恒豐銀行海門支行相繼開業,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數達26家。成功舉辦長江口音樂節、江海文旅節、“點亮海門之美”文旅夜市等活動,建成啟用張謇青少年研學中心,發布“學張謇,就到張謇故里來”親子研學精品線路,張謇紀念館、江海博物館、通東革命老區紅色記憶館、海工船舶基地入選“水韻江蘇·長江百景”。常樂鎮獲評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余東老街入選省地名文化遺產名錄。特色農業穩產增效。新建高標準農田3.3萬畝,入選市級萬畝示范方1個、千畝示范方5個。糧食面積、單產、總產實現“三增”,貨隆糧食安全和應急儲備庫項目即將建成。入選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創建名單。正余鎮上榜首批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四甲鎮創成省級農產品加工集中區,悅來鎮獲評市級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新增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家、省農業品牌精品培育企業3家。
發展動能加速激發。持續擴大有效投資,著力推進改革創新,不斷構筑發展新優勢。重大項目建設強勢突破。持續深化“招商引資突破年”活動,舉辦經貿洽談會、存儲產業創新大會、新能源產業創新大會等專題招商活動50余場次,新簽約并注冊投資超5億元內資項目45個、超3000萬美元外資項目12個,其中50億元以上3個,完成外資到賬3.2億美元。持續優化重大項目“月月看、家家到、季季評”工作機制,新開工5億元以上工業項目35個、專精特新等高質量制造業項目14個、服務業項目3個,竣工項目21個、轉化達產項目12個。新開工重大項目數、認定達產項目數、簽約項目開工率等指標均位列南通第1。盤活存量閑置用地1258畝,獲評省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進步獎。創新驅動戰略深入實施。科技型企業梯度培育成效明顯,新認定科創項目149個,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510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1家,創歷年新高。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1項,新認定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省企業技術中心4家,省新型研發機構實現零的突破。26家企業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際、國家、行業標準49項,入選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和優勢企業5家、“江蘇精品”認證企業5家。新增中國專利獎優秀獎2項、省質量信用AAA級企業1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1件,實現五年翻番。載體功能顯著增強,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創新中心“去籌轉正”,東南大學、上海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成功落戶,蘇中蘇北首個省藥監局審評核查工作站掛牌啟用,創成省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3家??萍兼傞L團橋梁紐帶作用不斷彰顯,達成產學研合作項目214個,技術合同成交額超75億元。運行全市首個縣級科技人才發展集團、國際人才社區,成立海門工匠學院。獲評全省科普示范區。舉辦首屆海門發展大會和“大學生看海門”活動,建設籌集人才公寓1292套,入選省“雙創人才”32名、“雙創團隊”5個,連續六年位列南通第1。重點領域改革縱深推進。出臺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舉措“70條”,推動政策紅利直達基層、免申即享,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達11億元,新登記市場主體2.1萬戶,增長74%。 “放管服”改革深入實施,“一站式”企業發展數字化服務平臺備受好評,20個事項實現“一件事一次辦”,22項涉企經營許可實行“告知承諾制”,160項高頻事項實現“跨省通辦”。設置“辦不成事”窗口,完善重點項目審批服務綠色通道,建設工程手續“五證齊發、半日辦結”成為常態。國企“搭建農產品集采平臺助力鄉村振興”做法獲央視報道,國資監管工作全省領先。包場鎮經濟發達鎮培育工作穩步推進。區鎮環衛市場化改革順利完成,城管執法規范化建設經驗全省交流。對外開放格局持續拓展。建成省級內外貿一體化試點企業4家,通過海關AEO高級認證企業1家,德國海外倉建成開放,獲批全省首份印尼RCEP原產地證書,完成外貿進出口360億元。舉辦第三屆“一帶一路”商品交易會,獲評南通跨境電商集聚區,實現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6.2億美元。支持龍頭企業“走出去”,完成外經營業額4.7億美元、服務外包執行額8.6億美元。與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建立緊密型聯絡機制,新簽約滬蘇地區項目占比超過80%。與勉縣、澤庫、伊寧對口支援協作工作取得新成效。
城鄉品質顯著提升。堅持協調聯動、建管并重,城鄉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空間格局更清晰。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正式獲批,城鎮開發邊界面積達167.47平方公里。行政村“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實現全覆蓋。江海路提升改造工程加快推進,長江南路等6條市政道路完成改造。出臺新型城鎮化建設實施意見,構建八大指揮部組織架構,重點功能片區形象顯著提升。通州灣港區河海交界水域獲批全國第二個、江蘇首個“相當A級航區”。城鄉面貌更精美。扎實開展市容市貌、拆違控違專項整治,改造提升農貿市場10家、老舊小區5個,為既有住宅加裝電梯12部,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00個,優化調整公交線路7條,拆除違法建筑8.7萬平方米。新建小游園1個、小微空間9個,新增城區公園綠地3.83萬平方米。中醫院新院、家紡市場四期等重點功能配套項目進展順利,工人文化宮建成投用。新開工安置房5380套、基本建成4448套,3668戶征遷戶搬進新居。深化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新增“三定一督”試點小區30個。5個鎮入選“全國千強鎮”,創歷史新高。足球小鎮獲批省級特色小鎮,南通唯一。鄉村振興學院揭牌成立,全市首家?!鞍偾Чこ獭鄙钊雽嵤?,新建分散農戶生活污水處理設施8515戶,改造農村戶廁1.98萬座,提檔升級農村公路10公里,創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綠美村莊各2個。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位列全省第一等次。生態本底更靚麗。嚴格落實長江大保護和“十年禁漁”,實施江海堤防提升工程25.28公里,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建設績效南通領先,珍稀候鳥黃嘴白鷺現身蠣岈山海域,長江海門段重現“水清魚躍,沙鳥翱翔”生態場景。污染防治攻堅成效持續鞏固,PM2.5平均濃度下降至27.3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達82.2%,持續位居全省前列。河長制有效落實,市考以上斷面水質優Ⅲ類比例、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連續三年達100%。開發區工業污水處理廠投入運營。青龍河整治申報長江警示片正面典型案例,通呂運河、通啟運河、圩角河獲評省幸福河道,農村河道長效管護全省領先。獲評全國水土保持示范縣,南通唯一。生態環境損害“勞務代償”治理經驗全省推廣。
幸福底色持續擦亮。2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順利完成,財政民生支出占比超82%。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6.46萬元、3.7萬元,增長5%、7%。致力暖民心。精準對接企業用工需求,新增城鎮就業1萬人、創業1732人,引進高校畢業生6000人。社保擴面征繳深入實施,新增參保1.4萬人,企業退休人員待遇、城鄉居民養老金連年調增,被征地農民、退捕漁民、困難群體應保盡保。殘疾人“兩項補貼”、重點優撫對象撫恤優待和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全面落實。長護險和區鎮“15分鐘醫保服務圈”實現全覆蓋。全力為困境青少年實現“微心愿”,打造“夢想小屋”52間。在全省首設新業態勞動者關愛日,建成戶外勞動者驛站38個。“一老一幼”服務體系日益健全,建成投用濱江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設置城區老年服務助餐點6個,完成困難家庭適老化改造400戶,創成省示范托育機構7家,每千人口擁有嬰幼兒托位數達3.75個。致力惠民生。深入推進教育資源布局優化,新建、改擴建學校3所,完成校安工程3.1萬平方米。初高中貫通培養機制持續完善,中考高考再創佳績,“雙減”工作經驗全省推廣。海門中學入選“中國百強中學”和全省首批“高品質示范高中”。特殊教育康教上門團隊入選“江蘇教育年度人物”。成立全省首個縣級中華職教社,全國首個中華職教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在海掛牌。區鎮教育基金會實現全覆蓋,獲評省融合教育示范區。區人民醫院創成“省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試點單位”、掛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南通合作醫院”,區中醫院成立“上海影像醫學研究所海門分中心”、省中醫重點建設??茖崿F零的突破。國家衛生鎮創建實現全域化。新建文化禮堂、百姓舞臺34個,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全省領先。區體育中心建成啟用,成功舉辦中乙聯賽、長三角青少年擊劍公開賽等賽事超百場。區圖書館獲評江蘇最美公共文化空間,城市書香味日漸濃厚。海門大劇院先鋒小劇場獲評省示范小劇場,南通唯一。融媒體中心高質量發展綜合評估位列南通第1。《海門傳》等6部作品獲市“五個一工程”獎。山羊肉烹制技藝、戚家拳入選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優化提升4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29個實踐站,16人次獲評國家、省市先進典型,好人好事成為城市靚麗風景線。致力保民安。嚴格落實安全生產“15條硬措施”,深入實施城鎮燃氣、建筑施工、消防等重點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行動,完成“瓶改管”“瓶改電”2309戶,高層住宅電梯AI智能阻車系統加裝實現全覆蓋。扎實開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實施生命安全防護工程150公里。建成啟用VR智能安全體驗館。入選全國縣域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成果應用試點地區,南通唯一?!氨=粯恰惫ぷ髋e措扎實有效,矛盾糾紛多元化解“一站式”平臺建設全省領先,信訪工作多條經驗全市推廣??椕堋懊^補防、街面巡防、小區智防”三張網,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全民反詐專項行動,圓滿完成重大活動和敏感時點安保維穩任務,政法隊伍滿意度、網格知曉率保持全省前列,獲評全省首批升級版技防城建設先進單位。“五社聯動”實踐獲評省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成果獎。
自身建設全面加強。始終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高質量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嚴格執行重大行政決策法定程序,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持續加強。推進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公開各類政府信息3.2萬條,辦結“12345”群眾訴求30萬件。依法接受人大監督,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積極吸納代表委員真知灼見,辦理人大議案1件和建議355件、政協提案305件。深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提升年”活動,完善重點工作“清單管理、專班推進、掛圖作戰、綜合考評”閉環式落實機制,以政府效能匹配市場效率,政府督查工作連續兩年獲省政府表彰。穩步實施事業單位改革,精簡事業機構14個。嚴格控制非重點、非剛性支出,政府部門公用經費壓減10%。審計監督、公共資源交易促進增收節支17.92億元。扎實做好各類巡視巡察交辦問題整改,一以貫之糾治“四風”,政治生態更加風清氣正。
過去一年,國防動員、雙擁共建、退役軍人事務等工作邁出新步伐,民族宗教、外事僑臺、史志檔案、氣象地震、哲學社會科學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工會、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慈善、殘疾人、紅十字等事業取得新進步。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走過不平凡的2023年,我們深知:海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每一項成績、城鄉建設的每一處變化、社會民生的每一點改善,無不凝聚著全區上下的心血與汗水,無不包含著社會各界的努力與貢獻。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駐海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隊伍指戰員,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海門現代化建設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發展中仍然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部分中小微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標志性重大產業項目儲備不足,新賽道布局還需加速,現代服務業發展存在明顯短板;土地、能耗、環境等要素制約日益趨緊;城市功能品質仍有待提升,鄉村全面振興任務依然繁重,生態環境改善還要付出更大努力;公共服務供給、基層社會治理與群眾期盼仍有差距,安全生產、社會穩定等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部分政府工作人員擔當意識、攻堅能力不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同程度存在。對此,我們將不回避、不畏難,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24年重點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彩虹和風雨共生,機遇與挑戰并存,既有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和信心支撐,也面臨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社會預期偏弱、有效需求不足等突出矛盾;既有國家戰略深度疊加、重大交通工程加快推進帶來的區位優勢,也面臨大都市虹吸和區域競爭加劇導致的潛在壓力;既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地打下的產業基礎,也面臨投產效益延后帶來的長尾效應;既有干部執行力提升激發出的發展活力,也面臨“后疫情”時代社會矛盾引發的現實問題。面對這樣的宏觀大勢和微觀形勢,我們必須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一著不讓搶抓機遇、用好機遇,充分激揚“干就干最好、扛就扛紅旗、爭就爭第一”的壯志豪情,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互動并進、揚優勢與補短板更好結合,充分激發全社會敢為敢闖敢干敢首創活力,努力把海門的潛在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勝勢,確保在“七虎競南通、十強逐江?!钡母偁帒B勢中打頭陣、爭先鋒,堅決扛起“勇挑大梁”重大責任。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區委決策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發展持續爭先進位總目標,扎實開展“重大項目攻堅突破年”“服務業發展攻堅年”“機關能力作風建設提升深化年”活動,持續推進穩增長“六大攻堅行動”,不斷優化經濟工作“六項機制”,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奮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積極推動“一示范四城市”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加快譜寫“強富美高”新海門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確保78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全社會研發投入占比達2.8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左右,外貿進出口、實際使用外資保穩提質;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節能減排完成上級下達目標任務。
這些目標,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唯有以奔競不息、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干好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方能在新征程中跑出加速度、再創新輝煌。一是以非常之力攻項目。牢牢把握區域發展黃金窗口期,凝聚“抓工作必須抓項目、管行業必須管投資”的強烈共識,不管東西南北風,咬定項目不放松,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使命感做強載體、做美環境、做優配套、做好服務,火眼金睛盯項目、虎口奪食搶項目、真心真意推項目,努力讓今天的項目增量成為明天的經濟總量,今天的項目質量成就明天的產業質量。二是以務實之舉破難題。砥礪“越是艱險越向前”的無畏品格,厚植“萬家憂樂在心頭”的家國情懷,發揚拼勁狠勁,強化“有解思維”,直面矛盾不回避、動真碰硬不躲閃、敢理“舊賬”不拖延,及時梳理化解本區域、本領域存在的風險隱患,下大力氣解決群眾、企業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老大難問題,以看得見的變化回應社會關切。三是以爭先之志強板塊。堅持工作在一線落實、成效在一線檢驗、隊伍在一線錘煉,推動各板塊、各條線立足自身優勢、融入發展大局,當好決策部署的執行者、行動派、實干家,比一比誰為經濟發展貢獻更多、誰為環境優化出力更大,以爭先進位為榮,以被動落后為恥,激活比學趕超“一池春水”,以“建功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在“促一方發展、惠一方民生、保一方平安”的新征程上,留下俯仰無愧的奮斗腳印,寫下百姓叫好的精彩一筆。重點抓好以下九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投資、消費、外貿統籌抓,保障經濟穩健運行。充分發揮投資關鍵作用、消費基礎作用、外貿促進作用和企業支撐作用,著力厚植以進促穩堅實基礎。
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堅持以項目看發展論英雄,弘揚“六張皮”精神,再燃“四千四萬”激情,凝聚區鎮、部門、駐外局、國企招商工作合力,形成“一家人、一盤棋、一條心”猛攻招商生動局面。實施項目建設“六個三”行動,動態摸排重點客商、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利潤再投資企業“三個資源庫”,定期更新擬洽談目標企業、擬落地重大項目、制約項目推進問題“三項清單”,倒逼區鎮部門主要責任人、專職招商隊伍、市場化招商合伙人“三個群體”,落實雙周過堂、每月調度、季度觀摩“三項機制”,精準招引有控制力的產業鏈龍頭企業、有核心競爭力的專精特新企業、面向未來的科創型企業“三類企業”,實施拼開工比工程進度量、拼竣工比設備投入量、拼投產比實物產出量“三項競賽”,打響“2+4+N”招商活動品牌,全面掀起項目攻堅新熱潮。全年新引進超5億元項目60個,其中百億級2個、50億級6個,爭取落地更多即期可支撐、遠期能帶動的基地型、鏈主型項目;新開工5億元以上產業項目不少于28個,其中10億級項目不少于8個、50億級項目不少于2個、100億級項目2個;新竣工、新轉化達產項目各12個。確保中天鋼鐵一期二步、振江風電裝備、南亞新材料、慧聚高端制劑等項目開工建設,上海電氣一期、俐馬紡織一期、米谷新型儲能等項目投產達效,確保完成制造業投資不少于350億元,著力形成更多實物投資量和經濟增量。加強新型城鎮化、教育醫療等領域項目儲備,積極爭取國家債券、地方專項債等政策性資金支持。
持續激發消費潛能。把握消費復蘇趨勢,高水平高頻次策劃舉辦“約惠海門·品質生活”系列促消費活動,促進新能源汽車、家居家電、住餐娛樂消費,鼓勵發展首店經濟、定制經濟、演藝經濟,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支持國內外知名品牌來海設立旗艦店、體驗店,大力發展社交電商、網絡直播、智慧商超、社區團購等新零售業態,吸引大型零售、餐飲集團、連鎖企業在海布局,加密15分鐘便民生活圈。優化府南、謇公湖、北部新城等區域商業布局,引導龍信廣場、大有境、步行街等特色商圈提升業態品質。加快張謇廣場、萬達廣場、洲際酒店建設進程,推進夢幻江灣、湖畔街區、酒吧海鮮一條街等項目落地建設,著力打造消費新地標。實施“快遞進村”工程,推進農批市場布局優化和倉儲物流設施建設,盤活供銷社系統資源,促進工業品下行、農產品上行。深入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計劃”,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規模,進一步提升海門百姓消費層級。
著力穩住外資外貿。加強與國際知名投促機構、外國商會協會合作,開展精準招商“敲門行動”,引導外資企業增資擴股,全力推動“兩岸(海門)智能制造產業合作示范園區”建設,確保引進超3000萬美元外資項目15個,外資實際到賬3.2億美元。大力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深化外貿企業走訪服務,開展對外貿易促進行動,組織外貿企業參加進博會、廣交會等展會活動,積極拓展“一帶一路”市場,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優化“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跨境電商+產業帶+海外倉”聯動發展模式,推進東華貿易等龍頭外貿企業落戶,新增跨境電商企業20家以上,新布局海外倉1-2個,完成外貿進出口370億元。啟動東灶港2個5萬噸級通用碼頭建設,推動中天碼頭開放,探索開展車輛出口貿易。加強對臺、僑務和外事工作,拓展友城交流合作。
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像尊重科學家一樣尊重企業家,像保護好自己的眼睛一樣保護好企業家,建立營商環境觀察員制度,逐鏈召開產業鏈圓桌會議,落實民營企業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支持舉措,完善政策宣講、企業走訪等工作機制,推動各類助企惠企政策直達快享,真正讓企業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溫暖、雨中打傘的貼心。強化“一站式”企業發展數字化服務平臺建設,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改革,持續豐富“一件事一次辦”服務場景,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便利度,擦亮“萬事好通·馬上辦”營商服務品牌。堅持抓大、強中、扶小協同并舉,推動龍頭做大做強、中等做精做尖、小微做優做活,確保規上工業企業突破1000家,其中20億級以上企業突破20家,全口徑工業開票銷售突破2100億元。鼓勵中小企業專注細分市場,走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之路,新增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單項冠軍企業10家以上。加快企業股改上市步伐,新增上市掛牌企業2家、報會企業2家、入軌企業5家。實施“弘謇增能·新創未來”新生代企業家培育行動,支持企業提升預期、深耕實體,引導企業家守正創新、薪火相傳。
二、堅持強鏈、補鏈、延鏈同推進,打造現代產業高地。以爭創全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為目標,積極推動產業鍛長補短、培新固基,加快構建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共同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深耕先進制造業。緊扣“3+2”主導產業,落實新型工業化決策部署,推進優勢產業拔尖、成長型產業壯大、傳統產業煥新,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立足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優勢,做強海工船舶、機器人、汽車零部件、環保設備、智能電網等細分領域,招引落地超5億元重大項目不少于20個,加速構建千億級標志性產業集群。依托中天鋼鐵、新江科技等頭部企業,重點發展面向航空航天、能源裝備等領域的金屬新材料,確保產業規模邁上600億級臺階。做優百奧賽圖CMC、益諾思安全評價中心等一批生物醫藥轉化平臺,發揮長三角藥物高等研究院產教融合功能,推進東久生命科技產業園投入運營,規劃建設中關村(海門)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蘇州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園臨江分園和國藥健康小鎮,升級擴容特殊食品產業生態圈,生命健康產業產值、營收增長15%以上。搶抓新能源產業發展風口,加快集聚一批風電裝備、晶硅光伏、電池材料、氫能儲能等領域補鏈延鏈項目,推動上海電氣二期、首帆動力二期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形成“風光電儲氫”全產業鏈布局,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發揮集微產業創新基地、武漢大學集成電路研究中心引領效應,引進半導體材料及設備類頭部企業2家、高成長型企業15家以上,聚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速崛起。積極布局產業新賽道,力爭在前沿新材料、第三代半導體、空天產業、細胞和基因技術等關鍵細分領域換道搶灘,培育一批未來產業新增長點。引導家紡產業加快向產業鏈上下游、價值鏈更高端延伸,推進家紡市場四期、九洲鹿家紡、纖云纖維等重大項目建設,建成投運“智慧云倉”項目,全年完成大個體進規不少于60家,新增應稅銷售超億元企業不少于10家。實施“數字經濟攻堅行動”,推進開發區數字經濟產業園、東布洲風云動畫基地、三星電商直播基地、正余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等專業園區建設,統籌做好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兩篇“大文章”,力爭數字經濟增加值占比達11%。加快制造業“智改數轉網聯”步伐,完成規上企業數字化診斷100家,新增市級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廠(車間)10家以上,企業上云覆蓋率達40%。
發展現代服務業。高效運轉服務業“一辦兩中心五專班”,召開全區服務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依托八大功能片區,著力攻堅服務業“4+2”重點領域,全年新增規上服務業企業200家、限上批零住餐企業150家,服務業開票銷售突破1200億元,新增省級服務業集聚區1家。壯大現代物流、科技服務、商務服務、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規模,推進現代商貿、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元化升級。科技服務業重點聚焦科技研發、檢驗檢測等產業賽道,依托謇公湖科創中心、臨江新區科創園等創新載體,引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確保營收增長15%以上;信息服務業重點依托浦東軟件園海門創新基地等平臺,大力發展軟件開發、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系統集成等業態,引育進規企業35家以上;商務服務業推進國昌大廈等一批特色樓宇開工建設,加快佩信集團等人力資源企業落戶運營;現代物流業瞄準創建“國家商貿服務型物流樞紐”目標,爭取耐克倉、中外運數字化多式聯動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現代商貿業突出建圈強鏈,推進德樂集團區域總部、國家棉花產業聯盟落戶,圍繞中天鋼鐵等龍頭企業積極招引關聯商貿供應鏈企業;文化旅游業更加注重人文經濟導向,推進文旅產業同農業工業融合、與教育體育互動,將江海資源、名人故居、特色田園、文體場館、產業基地“串珠成鏈”,引入專業團隊、標志項目,提升市場化運作水平,打造一批精品研學線路、網紅景區、時尚節會,不斷增強“張謇故里·詩畫海門”文旅品牌影響力,爭創全省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提振現代建筑業。出臺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意見,更大力度幫助建筑企業紓困解難,旗幟鮮明、堅定不移推動建筑業提振信心、再創輝煌。引導建筑企業加快綠色化、智能化轉型,積極拓展市政園林、橋梁隧道、軌道交通等產業鏈條,主動進軍城市更新、新基建、智慧城市、新型城鎮化等施工領域,支持本土企業提質升級、做優做強,賦予海門建筑新的品牌價值和發展內涵。深化建筑業招商回歸工程,高標準打造建筑裝飾產業園,推動中鐵建二十一局電務電化公司等央企三級總部加快落戶,招引優質建筑企業30家以上,全力穩住建筑產業“基本盤”。組建“江海鐵軍聯盟”,支持建筑企業強強合作,抱團出海開拓國際市場,參與國家援建項目、對外產業投資項目和國家政策性項目建設??茖W組織住宅用地出讓,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新機制,擴大高品質住宅供給,用好房票安置、換新購等有效做法,扎實做好“保交樓”工作,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三、堅持教育、科技、人才共支撐,厚植創新發展根基。抓好教育根本大計、創新第一動力、人才寶貴資源,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叫響教育“最亮名片”。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五育融合”教育理念,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關愛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人生出彩的機會。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推進張謇小學、實驗附小聚賢校區、疊石橋學校建設,著力解決大校額、大班額難題,全面改善辦學條件,讓最好的設施在學校、最美的環境在校園。優化教育集團化辦學機制,實施名校品牌培育、優質學校成長、鄉村教育振興三大行動,采取有力措施縮小城鄉、校際差距,創成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和省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區。積極導入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國際教育資源,規范民辦學校辦學行為,建成投用臨江卡迪夫國際學校。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讓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鞏固拓展“雙減”成果,提升課堂教學、課后服務質量,構建“輕負高質”的教育生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完善終身學習服務體系,打造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可學的學習型城市。
激活科創“最強動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引進科創項目150個,完成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490家,凈增高新技術企業65家,積極構建“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全鏈條階梯式企業成長培育體系。實施科創載體“擴容強體提質”行動,竣工投運未來智谷、中興智谷,推進海潤及海鴻高科技產業園、拓鴻產業園二期建設,發揮科技人才集團作用,加強與專業化運營機構合作,全力引育高端創新資源,新增省級以上科創載體5家。支持高校院所在海設立研究院、實驗室和研究生培養基地,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研發機構,增強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技術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衍生、孵化能力,推動國家藥監局高研院實訓基地落戶,新增市級以上企業研發機構18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運用,爭創省級以上專利獎2項、“江蘇精品”認證企業5家。
集聚人才“最優資源”。圍繞產業鏈、創新鏈關鍵環節,舉辦“東洲英才”創業周、“海智杯”創業大賽等品牌活動,構建“賽會+路演+評審”多元引才模式,更大力度引進產業科技創新人才,新增高層次領軍人才15人以上、高技能人才300人以上。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強中華職教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試驗區建設,引導職業院校精準對接企業用工需求,訂單培養更多技術藍領。深入挖掘鄉賢資源,發揮異地海門商會作用,暢通在外鄉賢人才身歸、心歸、資歸家鄉“快車道”。完善人才安居、子女入學等綜合服務體系,全力營造尊才愛才惜才的濃厚氛圍,讓更多千里馬在江海大地競相奔騰。
四、堅持目標、過程、結果相統一,增強改革攻堅實效。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持續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
強化區域一體發展。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積極融入上海大都市圈建設,推動跨江融合升溫提效,常態開展經貿洽談、產業對接、人文交流等活動,更深層次、更寬領域集聚高端要素。突出交通互聯,全力保障海太長江隧道、北沿江高鐵等重點工程建設,配合推進南通新機場、如通蘇湖城際、通常高速海門段等項目前期工作,開工建設新江海河段、東灶新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積極推動江海河直達聯運,加快完善公鐵水集疏運體系。突出產業協同,深入推進長江口產業創新協同區建設,深度對接滬蘇優勢產業、科研資源、知名企業,積極探索“基地+拓展區”“總部+協同中心”“投資合作+品牌合作”“飛地孵化”“離岸創新”等互惠協同路徑,創新載體共建、資源共用、利益共享機制,力爭與上海臨港集團共建合作園區取得新突破,全力躋身“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突出民生共享,推動便民事項互聯互辦、社會治理互促互進,構建更加完善便捷的同城化生活圈。高度重視與粵港澳對接交流,提質擴面開展駐點招商,積極學習前沿理念、創新做法,推動項目招引、外資落地和營商環境提升實現新突破。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扎實開展“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完善以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強化國有資本布局優化、結構調整、資源整合和預期目標的實現,充分發揮二類國企作用,組建海門物流集團,推進環保水務集團高質量運營。深化“一企一策”市場化改革,引導各區屬國企聚焦2-3項主責主業,加快形成戰略明確、板塊清晰、專業突出的業務布局,全面提升城投水平、產投能力和科投規模,國企營收和利潤總額均增長10%以上。支持國企與頭部央企、實力民企、專業基金合作,穩妥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實現更多重大項目、高端資源在海門布局落子。嚴格落實降本增效“10條措施”,規范國企投融資行為,持續化解經營性債務。加強國資監管和企業經營專業化建設,完善國企法人治理結構和內控機制,構建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全員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努力在服務全局、市場開拓、城鄉建設、金融支撐、風險防控上展現更大作為。
優化資源要素配置。建立“要素跟著項目走”工作機制,用最快的速度讓最好的項目獲得最優的資源要素。堅持向存量要增量、以強度換空間,鼓勵企業“零土地技改”,推動工業上樓打造“垂直工廠”,切實提高土地容積率和投入產出率。探索工業用地先租后讓、彈性年期出讓以及新型產業用地(M0)等多元化供應體系,規范工業用地二級市場管理。深入推進土地“雙整治”,完成增減掛鉤500畝、占補平衡3000畝。高效盤活各類低效用地、閑置廠房及科創載體,借勢推動業態導入和功能置換,打造一批發展質態好、產出效率高的特色園區和主題樓宇,新增納稅超5000萬元樓宇2棟。完善新型投融資機制,整合運用REITs、EOD、TOD、ABS、權益融資等多元化模式,引導社會資本全方位參與片區開發、環境治理、鄉村振興和社會事業。加強頭部基金招引合作,壯大創投基金規模。常態化開展政銀企對接活動,推動普惠金融增量、擴面、提質、降本,為實體經濟注入更多“源頭活水”,制造業貸款增長12.5%。
五、堅持規劃、建設、治理齊發力,完善城市功能品質。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外塑城形、內鑄城魂,持續增強城市的人才集聚力、人口承載力和人氣吸引力,建設近悅遠來的魅力城市。
推動城市功能更完備。統籌陸海、城鄉、區域國土空間,用好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三區三線”劃定成果,因地制宜推動產業配套、市政公用、公共服務等設施提檔升級。堅持“留改拆”并舉、形象品質并重,采取小規模、漸進式、強功能等形式,穩步推進解放路沿線等重點區域城市更新,改造老舊小區2個,更新老舊燃氣管道15公里。優化城鄉菜市場布局改造,打造一批惠民便民特色早餐店,豐富夜市經濟。加快推進府南220KV供電線路管廊工程,打通匯通路、東海路等“斷頭路”,實施北京路西延下穿通常高速隧道項目,長江路北延、江海路提升改造工程建成通車。堅持留白增綠、拆違建綠、裸土復綠,新改建口袋公園2個,新增綠地30公頃,將生態肌理植入城市基因。有序推進停車資源開放共享,新辟優化公交線路5條,新增公共停車泊位600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100個,加速打造城區一公里“充電圈”。
推動城市品質更高端。緊盯市容管理薄弱環節,堅持以繡花功夫抓好城市公共空間治理,持續提高垃圾分類、環衛精細化作業水平,打造干凈清爽的城市環境,新增“三定一督”小區28個。有序開展城市體檢,及時處置路面破損、積淹水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深化違法建設、停車秩序、戶外廣告等領域專項整治。推廣城市管理“紅黑榜”制度,強化建筑垃圾全鏈條監管。組織“行走海門”行動,用腳步丈量城市建設管理水平。開展“完整社區”試點,推動綜合執法力量進小區,積極探索“物業服務社”管理模式,不斷提升物業服務滿意度。深化城市運行“一網統管”,激活數據要素,拓展場景應用,推動城市治理效能加“數”前行。
推動城市底蘊更深厚。堅持以文化魅力涵養城市氣質,利用江海文化、張謇文化等特色資源優勢,找準著力點和突破口,打造海門文化標識,讓城市擁有可聆聽的故事、可感知的溫度、可安放的生活。提升城市營銷水平,善用名人、名嘴、名筆,廣泛拓寬“海門流量”傳播通道。提檔升級江海博物館、季方史料陳列館,發揮圖書館、大劇院、科技館等現有場館效應,推動城市書房、文化驛站、文明實踐站向家門口延伸、向農村覆蓋、向重點群體傾斜,精心組織“文化惠民潮”活動,讓群眾在文化滋養中樂享美好生活。大力引育文化領軍企業和文藝專業人才,推出更多具有新時代氣質和風骨的精品力作,創設“中國歌詩傳承中心”“中國卞之琳詩歌獎”。推動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全面繁榮,擴大海門山歌、通東號子等特色文化影響力。做好科普、檔案、史志等工作。
六、堅持農業、農村、農民全兼顧,建設現代和美鄉村。把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有機結合起來,暢通城鄉要素循環,努力展現產業欣欣向榮、鄉村美美與共、治理井井有條的農村發展新風貌。
發展高質高效現代農業。始終抓牢糧食安全這個“頭等大事”,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重要農產品穩產保供,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2.77萬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79.2萬畝以上。建立白山羊保種繁殖“科研+產業”協同發展模式,擴大農科所種苗繁育規模,提升區域農業技術服務中心質效,推動良田、良種、良技協同發力。堅持用工業化思維發展農業,加大農業項目引育力度,深耕畜禽水產養殖、稻米果蔬生產、農產品深加工、冷鏈物流等重點領域,促進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新增重大農業項目30個以上,爭創省農業龍頭企業1家。高標準推進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做強省級農產品集中加工區、市級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爭創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鼓勵發展現代田園綜合體,規劃建設北部新城都市農業公園。增強海門山羊、萬年芋艿、淘米記等地標產品和集體商標市場影響力,打造“鮮活海門”區域公用品牌。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順應村莊演變趨勢,完善鎮村布局規劃,合理安排建設任務,提檔升級“四好農村路”20公里,改造農橋15座,完成生態河道建設55公里,讓公共投入更精準、更可感。深化鄉村“連片開發、組團發展”,促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打造一批“多村聯建”樣板,爭創省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示范片區。深入實施“百千工程”,扎實推進廁所革命、農村“三拆”、生活垃圾分類處置,改造戶廁1.7萬座,完成生活污水治理6000戶。試點推廣“環境治理積分制”,引導農民主動參與家園清潔行動。統籌推進示范村、先進村建設,融入現代元素,留住美麗鄉愁,創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綠美村莊各2個,全方位彰顯田園風情美、水岸風物美、空間風韻美。
拓寬助農惠農增收渠道。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民合作聯盟,完善訂單農業等利益聯結機制,新增省級示范家庭農場2個、市級專業合作示范社4家,培育新型職業農民2000人。實施農民相對集中居住“一區鎮一試點”改革,規范農村建房審批,扎實開展農村不動產登記三級確認。堅持“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游則游”,充分盤活農村“沉睡資源”,開發多元產業,全方位增強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村均經營性收入超過150萬元、穩定性收入提高10個百分點以上。持續推進鄉村移風易俗,開展文明村鎮、家庭創建,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良好家風。
七、堅持減污、降碳、擴綠相協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始終堅持綠色發展,以生態含綠量體現發展含金量,全力爭創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
更大力度提高環境整治效能。深入貫徹長江大保護戰略,從嚴抓好長江禁漁禁采工作,確保14條入江支流穩定達標、市考以上斷面水質保持Ⅲ類。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治理,完成長江堤防提升工程8.14公里,推動沿江景觀大道全線貫通,開展“凈美河岸”專項行動,建成美麗幸福河湖318條,積極構建“以河養河”農村非等級河道治理長效機制。積極承辦全省長江經濟帶示范段現場會。強化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實施工業源、揚塵源、移動源“三源齊控”,完成VOCs治理項目200個,確??諝赓|量省市領先。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健全危廢分級分類管理,保障土壤環境安全。
更高標準提升生態治理能力。加快補齊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投運園區環境質量監測系統,開工建設海川水務三期,啟動東洲水處理一二期提標改造工程,新建、改造城鎮污水管網5.3公里,建成城鎮污水提質增效達標區2個。大力推進國土綠化和生態廊道建設,提升生態碳匯能力,新增林木覆蓋面積2000畝。完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評價、預警、響應機制,加強環境信訪問題源頭治理,堅決杜絕以生態建設之名行生態毀壞之實。
更實舉措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加強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堅決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推進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綠色低碳轉型,探索開展碳足跡認證和綠電溯源工作,推進零碳園區、零碳工廠建設,強化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積極推廣清潔生產,創成省級綠色工廠3家以上。優化能源供應布局,推進整區屋頂分布式光伏建設,新增光伏并網容量100兆瓦。大力倡導綠色辦公、綠色消費、綠色出行,新投放電動共享單車5000輛,讓綠色低碳成為生活新風尚。
八、堅持提優、補短、固本相結合,提升百姓生活品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織密社會保障網絡。強化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完善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支持體系,打好減負、穩崗、擴就業組合拳,新增城鎮就業1萬人、創業2000人,爭創全省高質量就業先行區。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支持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保,新增城鄉“居保轉企?!?500人。常態化抓好欠薪隱患排查整治,切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多層次醫保高效銜接,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積極發展商業保險。加強慈善總會、基金會、志愿服務機構等融合互助,鼓勵開展助學、助困、助老等慈善項目,全力打造“慈善海門”“博愛海門”工作品牌。
加強健康海門建設。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和擴容下沉,支持人民醫院、中醫院創等升級和??平ㄔO,建成投用中醫院新院,完成包場衛生院海洪分院改擴建、正余衛生院王浩分院新建工程,新建社區衛生服務站1家。放大緊密型醫共體優勢,培育縣域十大??坡撁?,完善分級診療體系,提高基層首診率,努力讓“小病就近看、大病不出區”成為群眾的堅定選擇。深化與上海醫療機構對口合作,依托上海高級專家會診服務中心,常態化開展“上海名醫海門行”巡診活動。改造人民醫院老院,爭取省人民醫院康復醫院落地掛牌。加大衛生人才引進培養力度,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質量。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加強疾控機構能力建設,健全傳染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扎實開展愛國衛生和全民健身運動,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全力爭創省健康縣(市、區)。
打造全齡友好社會。落實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在區人民醫院增設婦幼保健院,實施出生缺陷防治工程,推進產前篩查、新生兒疾病篩查全覆蓋,積極創建生育友好型城市。擴大優質普惠托育服務供給,支持公辦幼兒園延伸辦托,做優“師山托育”品牌,建成市級以上普惠托育機構3家。注重從“一米高度”看城市,打造一批兒童友好示范性空間,建設可愛可親的兒童友好型城市。完善青年發展政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東洲雁歸”工程,開展“大學生看海門”活動,以產業、環境帶動青年人才導入,激勵青年與城市雙向奔赴,以青年出彩成就海門精彩,引進高校畢業生5000人以上。推廣“機構+社區+居家”鏈式養老服務模式,促進醫養、康養融合發展,高標準打造示范性鄉村互助養老睦鄰點16個,新增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1家、社區助餐點6個,讓老年人在家門口吃上暖心飯。
九、堅持防線、底線、紅線一起守,保障社會平安穩定。以時時放心不下、事事落實到位的責任感和執行力,全力以赴防風險、除隱患,不斷夯實基層治理基礎,爭創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區。
盯緊抓牢安全生產。實施“安全生產整治治本攻堅三年行動”,配強區鎮安全監管和應急消防力量,強化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雙重預防機制和現場管理規范化建設,推動安全生產關口前移。持續推進企業“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智能化無人”,從根本上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滾動開展危化品、城鎮燃氣、建筑施工、漁業船舶、消防等重點領域集中整治,加強電動自行車全鏈條安全監管,實現居民用戶燃氣“管閥”更換全覆蓋,有效防范安全風險隱患。鞏固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專項整治成效,實施農村公路生命安全防護工程150公里。做好防汛抗旱和極端天氣應對,提高防災減災救災和突發公共事件處置保障能力。
完善社會治理體系。深入開展“社會治理綜合服務提質增效年”活動,迭代升級社會治理綜合服務三級體系,持續探索區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路徑,積極推動“五治融合”“五社聯動”,全力打造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格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探索組建行政爭議調解中心,嚴格落實領導包案、接訪下訪制度,攻堅化解突出信訪問題,用心用情做好“送上門來的群眾工作”,深入推進信訪工作法治化建設,爭創全國信訪工作示范區。
全面建設平安海門。落實“四個最嚴”要求,深化陽光食堂、智慧藥房建設,完善食品安全源頭治理、分類監管、全程追溯等機制,織密食品藥品安全防線。抓好網絡輿情監測、風險研判和管控處置,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堅決防止矛盾風險外溢上行。加強政府債務監管,堅決控制增量、化解存量,確保風險等級“不反彈”。深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筑牢公共安全屏障。
各位代表,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今年我們將繼續按照“群眾提、大家定、政府辦”的理念,通過廣泛征集、前期會商、反復論證,篩選出12件民生實事候選項目,提交本次人代會票決。項目確定后,區政府將嚴格定標定責,狠抓推進落實,努力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我們將繼續發展婦女兒童、殘疾人事業,做好對口支援、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和“雙擁”工作,關愛快遞員、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讓海門這座城市更有溫度。關愛你我他,溫暖千萬家。只要我們持之以恒、用心用力,廣大市民的笑容就一定能匯聚成海門城市最美的風景!
三、推進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
為政貴在力行,工作成于實干。新征程上,我們將把狠抓落實作為有為政府的生命線,知行合一,善作善成,全力打造人民滿意的忠誠型、服務型、實干型、法治型、廉潔型“五型”政府。
講政治,把絕對忠誠作為首要標準。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善于用政治眼光觀察分析經濟社會問題,堅決把黨的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各領域,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對“國之大者”心中有數,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對標對表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區委決策部署,知責于心、履責于行,創造性抓好工作落實,堅決防止政績沖動,以實干實績詮釋對黨絕對忠誠。做好各類巡視反饋問題整改落實。
守初心,把為民造福作為最大政績。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支持人大代表之家、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建設。傳承“四下基層”優良作風,用好“一線工作法”,現場辦公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提升12345熱線和區長信箱服務質效,健全為民辦實事長效機制,著力解決群眾柴米油鹽的煩惱、衣食住行的需求、酸甜苦辣的傾訴。健全區政府班子成員建議提案、民生實事、重點領域信訪問題“三領銜”辦理機制,以人民群眾滿意度、獲得感來檢驗政府工作成效。關心關切各類市場主體,著力打造“傾力支持、立說立行、精心呵護”的“親清”新型政商關系,讓廣大企業家扎根海門、做強企業、成就事業。
勇擔當,把實干爭先作為鮮明導向。涵養嚴實作風,堅持“四個抓落實”工作導向,健全“攻堅專班制、任務清單制、例會推進制、責任閉環制”工作機制,讓“拼指標任務、拼創新做法、拼難題攻堅、拼追趕超越”的拼搏氣質成為政府系統干部的鮮明標識。強化爭先意識和效率意識,主動求新求變、勇于打破常規,變“路徑依賴”為“模式創新”,變“事事找慣例”為“大膽創先例”,踏踏實實把普通事情做到極致,認認真真把優勢項目做成精品。發揚斗爭精神,敢于向歷史遺留問題叫板、向頑瘴痼疾開刀,決不能把沒想辦法當做沒有辦法、把想過辦法視為想盡辦法,持續提升政府工作科學化、專業化、精準化水平。全面落實干部正向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點燃干事創業激情,讓想干敢干者放下包袱,讓實干能干者脫穎而出。
重法治,把依法行政作為工作準則。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常態化推進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健全政務公開、決策咨詢、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制度,加強行政復議規范化建設,讓依法辦事融入精神血脈、成為自覺行動,爭創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區。強化府院、府檢聯動,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專項行動,全力壓降行政訴訟案件數量和敗訴率。持續完善“大數據+指揮中心+執法隊伍”行政執法新模式,深入實施“礪兵強盾”能力素質提升行動,把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落到實處。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努力讓每一項建議、每一件提案都能落地有聲。高度重視司法、審計、統計和社會輿論監督,持續推動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讓陽光照進權力運行全過程。完善貼近基層、貼近群眾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法治宣傳教育,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存敬畏,把清正廉潔作為基本要求。始終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糾治“四風”,持續為基層松綁減負。嚴格執行“過緊日子”各項要求,深化零基預算管理,從嚴落實財政支持項目年初備案、半年過堂、年底評估機制,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確保有限財力真正用到發展緊要處、民生急需上。時刻保持永遠在路上的堅韌和執著,堅決扛起政府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于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加強重點領域、重要部門、關鍵崗位廉政風險防控,用良好政治生態引導公職人員廉潔奉公、引領社會風氣崇德向善。
各位代表,時間的長河奔涌向前,奮斗的腳步永不停歇。讓我們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依靠百萬海門人民,堅守初心、堅定信心,牢記囑托、奔競不息,攜手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海門新篇章!
圖解: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