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国产一卡2卡3卡4卡2021免费观看,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海門市交通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
來源:交通局 發布時間:2011-08-24 字體:[ ]

2011-2015年是我市在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向實現基本現代化邁進的重要階段,是全面實施沿海開發戰略,提升橋港經濟水平的關鍵時期,也是交通發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性階段。為科學謀劃未來五年的交通總體發展計劃,充分發揮交通運輸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和促進作用,根據新形勢和新要求,立足現狀,特制訂《海門市交通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一、發展基礎

“十一五”期間,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級交通部門正確的領導下,在各相關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緊緊抓住交通大發展的歷史機遇,以橋港建設為主線,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模持續擴大,運輸保障能力顯著提高,服務質量不斷優化,交通科技創新能力和人才隊伍不斷加強,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步形成,有力支撐和保障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一)干線公路網絡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間,是我市交通發展史上發展速度最快、投資規模最大的時期,全市交通重點工程建設共投入資金約25.7億元,新改建一級公路約122公里,新改造城市主干線道路約11公里,新改建二、三級公路78公里。全市四級農村公路建設投入約5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1000余公里,納入省計劃內的645公里,新建和改造橋梁投入約2億萬元,新建改造橋梁約450座,農村環境持續改善,交通網絡日趨優化。寧啟高速公路疊石橋互通順利開通,進一步提升了海門西部地區的交通條件和區位優勢,為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營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以“九橫十二縱”干線公路為骨架的通達全市各鎮(鄉)村公路網絡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間,積極向上爭取建設資金,共爭取到省級地方干線補助資金近1.3億元,農村公路補助資金1億元,農村橋梁補助經費1.3億元,為交通工程建設順利實施提供了資金保障。

(二)運輸行業穩步發展。海門現有省、市際客運班線43條,客車52輛,2286個客位,縣內、縣際客運班線27條,客運班車179輛(城區公交班線7條,公交車57輛),6047個客位。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達98.7%(符合通班車條件的行政村班車通達率繼續保持100%),出租車270輛,貨運車輛5025輛,總噸位12828噸,與海門的經濟發展水平基本適應。目前,我市客運班車車型基本為亞奔、宇通、蘇州金龍等全空調客車,出租車均為桑塔納2000型、3000型、120輛桑塔納Vista暢達,乘車舒適度明顯改善。貨運車輛中,重型、大型車1024輛,占載貨汽車總數的40%,單車運輸效率進一步提高。按三級客運站標準新建的海門東站(三廠客運站)竣工投入運營,疊石橋客運站主體工程基本結束,完成鄉鎮四級客運站改造10個,新建客運候車亭52只。水運市場由于公路運輸發展迅猛,以及區域位置等原因發展滯后,貨運船舶基本退出市場,僅剩長江輪渡6艘。“十一五”期間,運輸輔助業實現規范化管理,全市擁有一、二類汽車維修企業27家,三類以下各類機動車維修業戶486家。駕培行業中,全市共有駕校6家,駕培教練車192輛。

(三)公路管理模式省內推廣。“十一五”期間,我市繼續優化“三軌并舉,群防群治”的海門路政管理模式,路政合格鎮(村)創建效果顯著,全市干線公路12個鄉鎮全部創建南通市路政合格鎮,合格率100%;107個創建路政合格村,合格率93%。海門市獲得省公路局首批“路政示范縣”稱號。全市文明公路達標率92%以上,文明公路里程達到375公里。這一模式在南通乃至全省推廣。“十一五”期間,共投入1.9億元公路養護經費,大量應用新技術、新工藝,全市公路好路率不斷上升,省道優良率為100%,MQI(公路技術狀況等級)值為94.4;縣道為90.3。集中開展路域環境整治工作,有效改善了公路環境,確保了公路安全暢通,提升了公路形象。

(四)航道網絡縱橫貫通。全市境內擁有航道干線6條計187.84公里,支線26條計160.15公里,共計347.99公里。“十一五”期間,投資1.8億元,完成滸通河海門港閘至海門河口段由等外級航道提升至六級航道標準建設,對滸通河南段10公里、海門河4.2公里航道等級進行了提升。實施海門河段、滸通河段航道等級提升工程,三圩線河口至滸通河河口14.1公里航道由七級提升至六級航道標準,并新建裝卸港區,打通了海門境內航道的入江口門。基本形成三縱三橫水運主通道為主體、等外級航道為補充的貫通海門市境內各鄉鎮,水上交通網。

(五)港口建設跨越發展。“十一五”期間,按照市委、市政府“江海聯動”的戰略,港口建設全面啟動。先后取得了交通運輸部、省政府批復的《南通港呂四港區總體規劃》、《南通港啟海港區總體規劃》和交通運輸部的岸線批復,完成了《南通港通海港區總體規劃》的編制和審查工作,東灶港作業區5萬噸級通用碼頭建設工程進入實質性施工階段,真正結束了海門有海無港的歷史,推動海門沿江沿海開發進入了新的階段。

(六)崇海大橋加速籌建。“十一五”期間對大橋建設開展了預可、工可階段(測繪、工程水文、環保、工程地質、航行、氣象、交通工程等)7個方面19項專題研究,其中17項專題報告已通過專家評審或驗收。取得了交通部長江航務管理局、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中國地震局、江蘇省國土資源廳、江蘇省環境保護廳、上海市環保局等6個單位的批文。目前,《崇海過江通道(江蘇段)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編制完成。

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建設橋港經濟新時代這一工作主題,始終堅持以江海聯動開發為“第一抓手”,以大橋大港建設為“一號工程”,堅持交通發展“服從服務于沿江沿海開發,服從服務于城市南進戰略,服從服務于‘四大增長極’打造,服從服務于新農村建設”四大工作理念,加快構筑和完善“九橫十二縱”公路網絡,加快農路、農橋建設,著力構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銜接有效、協調發展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當好服務經濟轉型升級的開路先鋒,為進軍基本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交通支撐。

(二)發展目標

公路網絡建設,主要完成:一是構建交通大通道。以崇海大橋和通啟鐵路為依托,打通對外交通,把交通打造成為承載社會發展的平臺和加速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助推器。二是完善區域公路網絡。加快推進支線公路建設,提高公路連通度,加大對省道和縣道的改造力度,提高等級水平,形成與干線公路網緊密配合的區域公路網絡。三是完善農村交通網絡。堅持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繼續提高密度,優化全市農村交通網絡,以適應農村經濟快速發展需要。

航道建設,以實施江海聯動開發為主抓手,完成東灶港作業區進港航道工程建設,加快內河干線航道建設,大幅提升內河航道通航能力。逐步形成與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與地方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綜合交通網絡相銜接的現代化航運體系。

港口碼頭建設,鎖定“打造上海中心港北翼重要組合港”的目標,以深水大港建設為抓手,完善沿江、沿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公用碼頭,加快大型專業化碼頭建設,完善沿江、沿海港口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建設新江海河內港池和東灶港作業區內港池,啟動長江北支段港口碼頭建設。深化冷家沙港區研究,形成沿海、沿江功能齊全的港口群。

運輸行業建設,著重推進客運和貨運、陸上運輸和水上運輸、城區和鄉村交通的協調發展。以公共客運、道路貨運為重點,兼顧其他各項運輸輔助業,基本建成與城鄉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內外交通有效銜接、客(運)、貨(運)、站(場)協調發展的城鄉一體化交通體系,提供安全、暢達、便捷、舒適的交通運輸服務。

三、發展重點

(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1、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分為公路建設、鐵路建設、航道建設、港口碼頭建設、崇海大橋建設和公路養護。

公路建設:(1)S336線繞城段:新建一級公路23.2公里,總投資約8.13億元。路線東起于336省道與大洪河交界處,沿大洪河西側向北至十號河北,轉向西沿規劃寧啟鐵路南側繞越海門城區至擬建的疊港公路,利用疊港公路向南至既有336省道,途經三廠鎮、常樂鎮、市開發區、海門鎮、天補鎮、三和鎮。

(2)臨海公路:新改建一級公路(雙向六車道)14.3公里,總投資約4.2億元。路線西起正余鎮與通州界,沿原海防公路向東至東灶河折向規劃中的廣東路向東與啟東相接,途經正余、包場、東灶港。

(3)疊港公路(規劃S223):新改建一級公路24公里(其中互通兩側4公里已建),總投資約6.7億元。路線南起海太汽渡,北至通州界,途經海門經濟開發區、三和鎮、天補鎮、三星鎮。分期實施,先行完成通海線以南段15公里;再開工改造王川線至通州界段5公里,將現有的二級公路改造為一級公路,并與通州的外環相接。

(4)王川線:新改建一級公路42.2公里,已改建一級公路15.9公里,待建27公里(中段海二線向東至湯正線段約17.6公里,東段萬年至啟東界約8.7公里)總投資約7.5億元。路線西起通州界,東與啟東一級公路相接,途經三星鎮、德勝鎮、常樂鎮、樹勛鎮、萬年鎮、劉浩鎮。

(5)瑞江路北段:改建一級公路約2.5公里,總投資約0.7億元。路線位于德勝鎮境內,南起新常久線北,北至規劃中王川線。

(6)蘇336線繞城與湯正線貫通工程:新建一級公路約6公里,總投資約2億元。路線西起大洪河西側蘇336線繞城段,下穿寧啟鐵路后止于湯正公路,途徑三廠鎮、常樂鎮、麒麟鎮。

(7)常久線東段:新建一級公路1.2公里,總投資約0.3億元。路線位于三陽鎮境內,西起于常久線與劉普線交叉口向東延伸與啟東一級公路相接。

(8)通光大橋(包東大橋):改建大橋一座,規劃橋長約340米,寬26米,總投資約0.8億元。橋梁位于包臨線上,跨越規劃的三級航道通呂運河。

(9)蘇336線海門東段:新改建一級公路20公里,其中大洪閘橋至包臨線段13.5公里為與沿江公路共線段,總投資約6億元。路線西起大洪河西S336與沿江公路交叉口,東至臨江與啟東界(臨江鎮東),途經三廠鎮、臨江鎮。

(10)沿江公路改線段(上海路東段);新建一級公路約4公里,總投資約1.2億元。路線西起日新河橋,東至沿江公路(北京路),與崇海大橋同步推進。

(11)海防公路西延:新建二級公路約12.5公里,總投資約1.8億元。路線東起臨海公路,西至通州界,途經正余鎮、王浩鎮、貨隆鎮,視沿海開發情況組織實施。

(12)港東路:新建一級公路約5.5公里,總投資約1.8億元。路線在東灶港境內南起S335線,北至呂四港區東灶港作業區通用碼頭,視沿海開發情況組織實施。

(13)崇海大橋北接線:通啟高速公路互通至蘇335線段規劃新建一級公路約13公里(含跨通呂運河三級航道大橋一座),該段投資約為6億元。線形走向:沿新官河直線向北,在通呂運河原國強大橋西側新建大橋一座與蘇335線連接,途經常樂、四甲、貨隆。規劃南段(崇海大橋至通啟高速公路互通)10公里規劃為高速公路含在崇海大橋內,途經三廠、市開發區、海門、常樂。本項目結合崇海大橋同步推進。

(14)揚啟高速海門段:揚啟高速海門段從通州海晏鎮進入我市包場鎮,向東南穿越東灶港、劉浩等鎮進入啟東市,海門段長約15公里。我市根據省交通運輸廳推進情況做好配合工作。

(15)大中修項目: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對五泰路、悅臨線、老通呂線、劉普線、常久線等老路進行大中修,提升現有道路通行品質,計劃安排里程100公里,每年安排資金不少于0.5億元。

(16)農村公路建設:規劃建設農村公路800公里,繼續加強對農村公路建設的力度,使農村公路成網,重點改造農村公路上危橋,改善通行能力,保證安全暢通。

鐵路建設:重點實施寧啟鐵路海門段建設。結合崇海大橋建設的推進,著手規劃海門至崇明的城際軌道交通(鐵路或輕軌)。策應江蘇沿海開發戰略,研究和規劃將沿海鐵路從如東洋口港引入我市東灶港。規劃建設海門港區鐵路專用線,改善港區的集疏運條件。根據國家鐵道部要求,保留好蘇通大橋下游九公里處的鐵路過江通道(隧道)條件,做好過江通道沿線的規劃控制工作。

航道建設:沿江:加快對長江北支航道的綜合整治工作。近期按照內河三級航道,遠期按照內河一級航道進行整治,進一步改善提升長江北支航道通航能力。沿海:做好東灶港(大唐電廠至東灶中心漁港)2萬(乘潮3.5萬)噸級進港航道設計建設工作。積極做好5萬噸級進港航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力爭完成5萬噸級進港航道的建設。同時,配合做好冷家沙深水碼頭30萬噸級進港航道前期規劃和研究工作。內河:在已規劃的通呂、通啟等市干線航道的基礎上,立足于提高海門境內航道網等級結構,加強區域水路聯系,抓好內河岸線規劃、資源整合、整治工作。到2015年底,按三級航道標準整治通呂運河,全面完成境內28.2公里省干線航道建設,實現通航千噸級船舶高等級航道網的貫通。開工建設濱海新區的疏港河航道工程,航道等級標準為三級,南至通呂運河北至東灶港作業區。

港口碼頭建設:“十二五”期間,東灶港作業區規劃完成4個2-5萬噸級通用碼頭建設,完成兩個挖入式港池規劃建設,形成2—5萬噸級泊位10個,形成800萬噸的吞吐能力。啟海港區三廠作業區規劃建設3000噸級散貨及件雜貨碼頭3座;臨江新區規劃建設3000噸級危險品專用碼頭1座,泊位一個,散雜貨碼頭2座。通海港區完成進區企業沿江碼頭的建設工作,規劃建設3-5萬噸級公用碼頭2座,5萬噸級集裝箱專用泊位2個。新江海河內港池,規劃建設5000—10000噸級泊位18個。繼續做好冷家沙資料收集和論證工作,配合完成冷家沙港區總體規劃的編制和報批工作。

崇海大橋建設:“十二五”期間完成崇海大橋及配套工程研究,力爭早日完成立項工作、盡早開工建設,早日建成蘇中、蘇北連接上海的重要交通干道。本項目同時包括崇海大橋至通啟高速公路10公里高速公路和接通啟高速公路互通工程,總投資約20億元。

公路養護:“十二五”期間,公路養護行業實現市場化運作,培育養護作業專業化隊伍,在全市建立統一、公平競爭、規范有序、專業化的公路養護作業單位與市場。全市省道、主要市級公路(縣道)總里程中達到二級以上(含二級)技術等級的比例不低于90%,高級路面鋪裝率達90%,全市省道、主要市級公路(縣道)平均好路率達到80%以上,有計劃地安排現有農村公路的大中修改造工程,提高好路率指標,新建、擴建、改建或大修的農村公路竣工后五年內確保好路率達到100%。全市公路用地范圍內可綠化路段全部實現綠化。

(二)運輸行業發展

1、客運方面

(1)發展中長途客運。在現有長途客運班線的基礎上,視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需要,以沿江、沿海發展為著眼點,進一步加強對外溝通和交流,根據客源的主要流向和流量,深入拓展省、市際線路資源空間,加強與上海、蘇南及其他一些沿海城市的緊密聯系,形成覆蓋長三角、輻射內陸地區的省、市際公路客運網絡,有效銜接沿江、沿海大發展的大好形勢。同時,根據客運流量的變化,適當增加現有線路的班次密度。

(2)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

完善客運通達工程。“十二五”期間,在農村公路網全面建成的基礎上,選定適合農村道路及農民出行特點的合理車型系列,積極開通農村公交班車,實施農村客運通達工程,確保在“十二五”期間全市行政村班車通達率達100%。

加快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步伐。“十二五”期間,結合城區范圍擴展和城鄉一體化協調發展的要求,力爭形成政府主導、政策扶持、市場運作、自主經營的城鄉一體化公交格局,進一步拓展城鄉公交線路,加大城鄉公交的覆蓋面,延伸公交線長度,延長公交運行時間,增加城鄉公交密度,實行城鄉公交低票價、零距離換乘,形成較為完善的城市公交體系。至十二五期末,力爭主城區公交線網密度達2.5公里/km2、主城區平均每萬人擁有標臺數12標臺、公交出行分擔率25%以上、公交準點率95%;主城區內公交候車時間不超過10分鐘,任意兩點間的運行時間不超過25分鐘。

全面推進公司化改造。根據省、市的統一部署,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客運班線的公司化經營改造,力爭“十二五”期間,全市市際、縣際、縣內客運班線公司化經營率100%,省際班線公司化經營率80%。

加大車輛更新改造力度,提高車輛技術等級。進一步加快老舊車輛淘汰步伐,提高車輛新度系數,重點發展低能耗、環保型車輛,基本實現快速客運高檔化,長途客運臥鋪化,市際客運空調化、縣內客運公交化。

客運站場建設。進一步加快如樹勛、東灶港、六甲、臨江等農村客運站建設,確保50%以上鄉鎮有客運站,100%有縣道的行政村有候車亭,100%行政村有候車招呼站牌。

2、貨運方面

注重貨運結構調整,進一步鼓勵發展大噸位、專用性貨車,提高單車運輸效率。積極引導貨運業主走集約化經營道路,培植規模經營,降低運輸成本,提高貨運經濟效益。大力發展門到門直達貨運業務以及特種運輸業務。危險品運輸實現車輛專用化、管理制度化,全程GPS監控。

積極扶持發展農村物流業及第三方物流。依托大中型貨運站場,鼓勵貨運站場經營者增設貨運分站(場、庫),在分站受理貨物,集中運輸至中心站安排中轉運輸;依托公路網絡,鼓勵貨運企業以定點、定線、定時開通區域內貨運班車,公布受理網點、受理時間、送達區域,沿途受理貨物、沿途送達貨物;依托農村農產品、工業產品的生產、加工基地,鼓勵貨運企業與物資供應商、產品批發商、產品收購商、生產加工企業、鄉鎮企業、大型農戶結盟,發展各類專業配送;依托“江蘇快貨”品牌建設,鼓勵快速貨運企業在增設受理網點,拓展線路服務深度和廣度,方便城鄉中長途貨物運輸。

3、機動車維修方面

本著“分布均衡、方位合理、方便用戶、適當集中”的原則,結合社會車輛發展需要,扶持發展部分中高級汽車維修企業,并根據今后中高檔進口汽車增長較快的實際,有計劃地扶持發展品牌車輛連鎖經營4S店20家左右,利用現有網點,組建覆蓋全市范圍的維修聯網救援網絡。

4、駕駛員培訓方面

依照“分布合理、就近學車、方便學員、確保培訓質量”的發展原則,“十二五”期間,視市場實際情況,適當增加和培育具有一定規模的駕培經營企業,原則上新增率不超過20%。

5、水運方面

扶持發展水運業。積極服從和服務于沿江、沿海發展大局,重點策應新通海沙和濱海新區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鼓勵發展沿海、沿江大噸位船舶和旅游船舶。

四、保障措施

(一)科學決策,統籌規劃。交通發展規劃要確立大交通概念,堅持統籌協調,全面發展的原則,不斷提高科學決策水平。正確處理遠期和近期,需要與可能的關系,做到點、線、面互補互進。加強交通規劃實施的政府監督,認真做好技術前期工作,建立項目儲備,避免項目建設的盲目性、隨意性。堅決按規劃期限、規模、功能依法實施。

(二)協調并進,全面發展。注重改善綜合交通運輸系統的薄弱環節,在繼續保持公路建設與發展的同時,重點采取優先支持對外通道、港口、鐵路設施的建設與發展的政策,改善綜合交通系統的薄弱環節。逐步建立并完善與港口發展相適應的港口管理體制,強化港口行政管理職能,切實控制保護和合理開發港口岸線資源。

(三)強化協調,強勢推進。組建跨部門、跨行業、多層面的協調機制。強化與交通主管部門之間的協調機制,協調公路水路交通與鐵路、城市交通等部門之間的關系,協調交通與國土、規劃、建設、海洋、水利、環保等行業部門之間的關系。切實強化與鄉鎮的溝通協調,充分調動鄉鎮在大交通建設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督促鄉鎮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

(四)廣開渠道,力籌資金。按照“爭取上級的,借足銀行的,盤活存量的,管好用好自己的”融資思路,拓寬融資平臺,多渠道、寬領域籌集交通建設資金。要把交通作為產業來辦,通過實行招商筑路、合作筑路及代建制等模式,積極提倡和鼓勵鄉鎮、企業和其他投資者合資建設交通基礎設施,建立具有活力的交通建設投資機制和資金運行體系。


海門市交通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