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国产一卡2卡3卡4卡2021免费观看,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海門市老齡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通知
來源:市政府 發布時間:2017-06-02 字體:[ ]

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海門工業園區管委會,各區、鎮人民政府(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海門市老齡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海門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7年6月2日    


 


海門市老齡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依據《海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計劃綱要》,根據《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江蘇省老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南通市老齡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結合我市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一)“十二五”期間老齡事業發展狀況。“十二五”時期,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全市各地、各部門認真實施《海門市老齡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老齡事業得到較快發展。養老保障體系逐步建立,養老保險面不斷擴大,無固定收入的老年農民享受基本養老金,保障水平不斷提高,企業離退休人員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立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農村全面推廣,醫療救助制度逐步實行;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進一步加強;老年福利、教育、文化、體育等事業有了較大發展,敬老、養老、助老的道德風尚進一步形成;老年人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老年人物質與精神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為我市老齡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十二五”期間我市被評為“江蘇省老齡工作先進縣市”、“南通市敬老助老先進縣市”。


(二)“十三五”期間人口老齡化的形勢。至2014年底,我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6.56萬人,約占全市總人口的26.5 %,預計到“十三五”期末,老年人口將達到30萬左右,達全市總人口的30%。與“十二五”時期相比,我市老年人口增長速度明顯加快,高齡化更加顯著,農村老齡問題加劇,社會養老負擔加重,養老保障問題突出,社區照料服務需求迅速增加,老齡問題的社會壓力日益增大,對我市經濟和社會都將產生深刻影響。


(三)“十三五”期間面臨的機遇。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加快老齡事業改革發展,面臨重大機遇。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對老齡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國家從戰略高度對老齡事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推進老齡事業改革發展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對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作出了重大決策部署;供給側改革需要補老齡事業短板,老齡工作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另一方面,“十三五”時期是海門經濟新常態下創新轉型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和黃金發展期。海門將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我市各項發展指標將更趨全面、更加協調、更有含金量,這對老齡事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緊緊圍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新的目標要求,把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融入老齡事業發展,努力把握老齡事業發展的內在規律,更加注重頂層設計,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定向施策,更加注重任務落實。以供給創新帶動和培育需求擴大,以結構優化推進品質提升,以發展加力保障老年人受益,統籌規劃,科學安排,精準發力,推動海門老齡事業全面可持續發展,繼續走在全省前列。


(二)發展目標


――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健全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融合發展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提高養老服務能力和供給水平。


――社會養老保障體系更加完善。加快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統籌城鄉的更加公平可持續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保障覆蓋率進一步擴大,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


――老年人健康保障水平不斷提高。進一步完善健康檔案和家庭醫生制度,推動醫養結合發展,探索建立基本照護保險制度。


――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市、街(鎮)和社區(村)建有老年人文化活動中心(站、室)及老年健身活動場所。促進老年文化、體育、教育持續發展。


――老年人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全面推行老年人宜居環境建設。加快推進老年人家庭適老環境改造。社會參與條件進一步改善。


――老年人權益保障體系不斷健全。建立健全老年人法律援助網絡,實現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蓋,法律援助服務覆蓋面達到100%。


――老年產業快速健康發展。老年人多樣化的養老需求進一步得到滿足。


(三)基本原則


1.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緊圍繞率先建成小康社會,積極探索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中心任務,把老齡事業發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加強政策研究和制度銜接,找準老齡事業發展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充分發揮老齡事業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社會和諧穩定中的重要作用。


2.以人為本,共建共享。尊重老年人的社會主體地位,切實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確保全體老年人依法享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享受社會服務和社會優待的權利、參與社會發展和共享社會發展成果的權利,增強全體老年人的獲得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3.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落實政府在老齡事業發展中的規劃引領、政策調控、資金投入、督促檢查等方面的應盡職責,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上的決定性作用,廣泛調動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老齡事業發展的積極性,形成推動老齡事業發展的強大合力。


4.深化改革,創新驅動。充分發揮市場在老齡事業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破除不利于老齡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推進老齡事業發展的理論、制度、科技、文化創新和醫療、照護等養老服務供給創新,激發老齡事業活力。


5.統籌發展,協調推進。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突出重點,補齊短板,著力加強老齡事業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著力加強老年人文體娛樂和精神關愛,促進老年人物質保障和精神生活協調發展。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養老服務體系


1. 進一步完善居家養老功能一是加強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按照資源整合、就近就便、功能配套、方便實用的要求,加快推進區(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及社區(村)居家養服務站升級改造,到2016年,全市所有區(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完成具有日間照料、助餐送餐、健身康復、文化娛樂、精神關愛等服務功能的標準化建設,60%城市社區完成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站建設,四分之一的農村社區建成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站。到2020年,基本實現城鄉社區標準化居家養老服務站全覆蓋。 二是綜合發揮多種設施作用。街道(鎮)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及社區(村)居家養服務站要為有需求的老年人,特別是高齡、空巢、獨居、生活困難的老年人,提供集中就餐、托養、健康、休閑和上門照護等服務,并協助做好老年人信息登記、身體狀況評估等工作。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與社區衛生、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功能銜接,方便為老年人及市民服務,提高使用率,發揮綜合效益。支持和引導各類社會主體參與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運營和管理,提供養老服務。各類具有為老年人服務功能的設施都要向老年人開放,鼓勵部門和單位管轄的文化活動場所向老年人開放,鼓勵各類符合對外開放條件的學校活動場所節假日向老年人開放。三是大力發展居家養老服務組織。建立以企業和機構為主體、社區為紐帶,滿足各類老年人服務需求的居家養老服務網絡。通過政府補助、購買服務等方式,鼓勵社會力量舉辦居家養老服務專業機構和企業,上門為居家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急、助醫等定制服務。積極引導有條件的居家養老服務企業實行規模化、網絡化、品牌化經營。支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網點引入養老機構、社會組織和家政、物業等企業,興辦或運營形式多樣的養老服務項目。鼓勵整合社會資源,在保證安全衛生的前提下,為老年人開展集中配餐、送餐服務。鼓勵專業居家養老機構對社區養老服務組織進行業務指導和人員培訓。


2.辦好公辦保障性養老機構。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托底作用,逐步增強公辦養老機構床位的護理功能,提高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基本養老服務的能力。開展公辦養老機構改制試點。積極穩妥地把專門面向社會提供經營性服務的公辦養老機構轉制成為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積極鼓勵民間資本通過委托管理等方式,運營公有產權的養老服務設施,政府投資興辦的養老床位應逐步通過公建民營等方式管理運營。


3.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養老機構。引導各類所有制投資主體進入養老服務領域,加大扶持力度,落實相關政策,通過公建民營、民建公助等形式,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規模化、連鎖化的養老機構。到2020年,社會力量投資興辦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達到總床位數的70%以上。


4.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創新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機制,采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貼、購買、服務等多元化投入經營運作方式,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服務質量。鼓勵引導社會力量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特種經營等多種方式興辦不同層次的養老服務業。社會力量辦的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達到全市養老服務機構床位總數的70%。努力實現老年福利社會化、市場化。市財政、國土、民政、稅務、市監、建設等部門要為民辦老年服務福利設施發展給予大力支持,積極扶持,放寬對社會興辦養老服務機構的限制,鼓勵其興辦不同形式、不同類型的老年護理院、托老所等。有計劃地搞好為老服務護理人員職業資格和業務素質提高的培訓工作。


5.大力發展“互聯網+養老”。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和互聯網技術,整合人口管理系統等信息資源,建立市和街(鎮)互通互聯的養老服務信息管理系統。創新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發展老年電子商務,建設基層養老信息服務平臺,開發老年家庭醫療監測和傳感系統,為老年人提供居家生活、醫療保健、代購代繳、緊急救助等方面的服務。鼓勵各類養老信息服務平臺資源整合,努力形成規模效益。


6.加強養老服務規范管理。貫徹實施《江蘇省養老服務條例》,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準入、監管、退出制度,推進養老服務健康有序發展。完善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標準、服務技能標準、機構服務標準、產品質量標準,建立健全養老服務標準化管理體系,規范養老服務行為。建立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和服務地方標準。建立和推行養老機構分類管理和養老服務評估制度。制定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評定標準、護理機構服務評估標準、老年人養老服務需求評估標準,實行分組、動態管理。


(二)完善養老服務保障體系


1.健全城鄉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完善“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基本養老保險體系,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機制,鞏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成果,著力提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一體化水平。全面實施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制度,擴大企業年金覆蓋面,促進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發展,積極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加快推進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逐步建立覆蓋全體參保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正常調整機制。有序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


2. 保障城鄉困難老人的基本生活。全面落實農村“五保”(保吃、保穿、保住、保醫、保葬)供養政策,五保供養率達100%,按不低于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5%建立供養標準,并隨經濟社會發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增長機制,實行分類施保,對城鄉低保對象中的70周歲以上老人,低保標準上浮15-20%;根據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建立城市“三無”(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贍養人和扶養人)老人供養標準自然增長機制;不斷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做好低保邊緣困難老年人和因病支出型的困難老年人的幫困救助工作,把困難老年人特別是鰥寡孤獨老人作為臨時生活救助、醫療救助、司法救助的重點對象,加大救助力度;大力開展幫扶、認養、資助、志愿者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救助活動,充分發揮慈善機構在老年救助中的積極作用;將城鎮戶籍、低收入、住房困難的純老年人家庭優先納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圍。


3. 進一步提高老年福利水平。積極探索與本地發展相適應的老年福利制度,逐步拓展優待項目和范圍,在衣、食、住、用、行、娛等方面,提供多種形式的優待服務。健全“單獨二孩”政策實施前獨生子女父母獎勵和養老服務的相關制度規定,建立獎勵扶助金動態調整機制。完善老年人尊老金發放制度。逐步擴大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范圍。


(三)完善老年健康保障體系


1.建立和完善老年人醫療保障制度。進一步擴大醫療保險覆蓋范圍,將所有老年人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保障制度。通過加大財政支持,多方籌資,進一步提高醫療保險待遇,降低個人負擔,提高老年人醫療保障水平。鼓勵和引導商業保險機構開展面向老年人的醫療保險制度,加大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的推廣力度,繼續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建立城鄉醫療救助制度,完善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加強對特困老人和高齡老人的醫療保障,將符合條件的老年人納入醫療救助范圍。


2.完善老年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在掛號處、收費處、藥房、住院處等服務窗口設置老年人優先標志,對老年人實行掛號、就診、劃價、收費、取藥、住院等優先服務,有條件的綜合醫院要設立老年人門診和老年病房,發展老年家庭病床,建立完善的服務制度,為老年人提供預防、醫療、保健、護理、康復和心理咨詢等一體化服務。進一步建立完善老年人健康檔案,到2016年全市60周歲以上老年人健康電子檔案建檔率城市、農村分別為95%、80%以上。每兩年為65周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免費體檢和健康指導,以及對百歲以上老年人每年由當地醫院免費上門體檢或義診。加強對老年人中慢性病的隨訪管理,使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規范管理率達90%以上。建立健全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老年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和專家門診咨詢服務體系,加強農村衛生服務基礎設施建設,使廣大老年人得到就近、方便、及時的醫療服務。


3. 推動醫養融合發展。加強規劃引導,統籌設置醫療設施與養老設施,推動老年人醫療護理和生活護理的有機銜接。在符合本市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的原則下,支持社會資本舉辦護理院、康復醫院和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的醫療機構。鼓勵一、二級醫院和區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轉型或增掛、增設護理院,政府舉辦的區鎮衛生院及二級以下醫院新建或擴建床位中不少于50%的床位為養老護理床位。支持有條件的養老機構設置醫療機構,100張床位及以上的護理型養老機構應單獨設置衛生所(醫務室),條件具備的可申請設立醫院;100張床位以下的護理型養老機構和助養型養老機構可單獨設置衛生所(醫務室),也可與周邊醫院、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合作。支持醫療衛生資源進入社區和居民家庭。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應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加強合作,逐步實現資源共享。


4.創建中國“老年人健康生活指導管理模式”研究實驗基地。促進養老服務業和健康服務業的融合發展,拓展養老服務功能的深度和廣度。通過專業的健康生活指導管理,努力改變老年人的不良生活方式,延緩老人體能、智能衰退速度,加強對老年疾病的預防和預警,控制老年疾病的突發和惡化,改善老年人心理狀態、提升生活和生命質量,降低老齡化帶來的巨大壓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根據實際需要,到2020年,逐步形成1家“市級老伙伴健康生活指導管理中心”、1家“機構老伙伴健康生活館”、3-5家“社區老伙伴健康生活館”。


 (四)完善老年家庭建設支持體系


1.改善老年人居住環境。鼓勵家庭成員與老年人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推動和扶持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為其配備輪椅道、扶手、防滑等設施。“十三五”期間完成一批老年人家庭的適老化改造工程。


2.建立健全家庭養老支持政策。探索建立家庭養老保障和照料服務扶持政策,家庭設施適老化改造補貼政策,子女護理技能免費培訓和補貼政策,老年人隨子女遷移的戶籍政策,子女照料失能半失能老人帶薪休假制度,鼓勵老年人家庭養老。


3.弘揚老親敬老傳統美德。加強尊老敬老愛老道德建設,提倡親情互助,促進家庭和睦、代際和順,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發揮家庭養老的基礎作用。將贍養父母行為納入公民個人社會誠信檔案。定期開展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努力建設老年溫馨家庭,提高老年人居家養老的幸福指數。


(五)完善老年人宜居環境體系


 1.推進老年公共設施適老化建設和改造。在城鄉規劃建設中,充分考慮老年人的需求,加強街道、社區配套設施建設,著力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環境。推進老年人住區設施無障礙設計、建設、改造,居住小區道路、園林綠地、建筑物等公共區域全面達到無障礙設計標準。住宅和小區有適合老年人散步、鍛煉的戶外活動場所。小區環境設計具有明顯的指示性,便于老年人識別。照明系統能夠滿足老年人活動需求。既有住區通過改造加裝電梯、扶手等設施,方便老年人日常出行。新建住區按照每百戶20平方米,既有住區按照每百戶15-20平方米,配套建設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


2.開展適宜養老住區建設。為廣大老年人提供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和實用便捷的養老服務,有序開展與所在地老年人口比例匹配、軟硬件服務配套完善、符合老年人生活需要、滿足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需求的住宅小區(社區)的建設和改造。加強統籌協調,制定實施方案,完善相關標準,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加大建設適宜養老住區的資金、土地、管理等要素投入。


3.營造老年人安全生活環境。完善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嚴厲打擊侵犯老年人人身安全和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加強對養老機構等涉老重點場所和設施的安全隱患排查和監管。加強老年人安全知識和急救技能普及。開展針對老年人防詐騙宣傳活動,增強老年人的安全防范意識。推進老年人緊急救助、跟蹤定位、健康監測等安全智能產品的創新和應用。


(六)完善老齡產業發展體系


1.政策扶持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江蘇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4〕39號)、精神,積極應對本市深度老齡化挑戰,切實抓好各項優惠政策的落實。根據老齡產業發展的需要,積極探索制定促進老齡產業發展的政策,推動老齡產業的發展。堅持走政府倡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多元化投資、市場化管理的路子,建立公平、平等、規范、優惠的市場準入制度。對社會力量興辦老齡產業,各級政府要大力扶持,加大市政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資金投入。


2.開發老年產品用品。相關部門要圍繞適合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醫、文化娛樂等需要,支持企業積極開發安全有效的康復輔具、食品藥品、服裝服飾等老年用品用具和服務產品,引導商場、超市、批發市場設立老年用品專區專柜。引導和規范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開發適合老年人的理財、信貸、保險等產品。鼓勵開發老年住宅、老年公寓等老年生活設施。


3.培育養老產業集群。鼓勵發展養老服務中小企業,扶持發展龍頭企業,實施品牌戰略,提高創新能力,形成一批產業鏈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產業集群。按照集中、集聚、集約發展的要求,在海門港新區建設好養老產業基地。探索在市區建立老年用品一條街或專業交易市場。健全市場規范和行業標準,確保養老服務和產品質量,營造安全、便利、誠信的消費環境。


(七)完善老年人精神關愛服務體系


1.大力發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列入終身教育體系,統一規劃,加強管理,不斷擴大老年教育覆蓋面,到2020年,接受老年(學校)教育的老年人占全市老年人總人口的20%以上。建立和完善老年教育網絡,區鎮都應建立老年學校,有條件的村(居)可建立老年學校分校(辦學點),提供我市老年人參加老年廣播電視大學、老年網上大學學習的條件,提倡和鼓勵社會辦學,滿足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學的需求。


2.廣泛開展基層老年文體活動。組織開展經常性的基層老年文化活動,文化主管部門要承擔起老年文化活動的組織和指導工作,管理好老年文藝團體,積極組織送文化下基層活動,豐富城鄉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發展適合老年人身體特點的體育活動和健身項目,城鎮老年人體育健身參與率達到60%,體育主管部門要指導并組織開展好老年人體育健身活動,讓老年人能就地就近參與適合老年自身特點的各種文體健身活動,增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豐富老年人閑暇生活。


3.新聞媒體辦好老年專欄。廣播電臺、電視臺、海門日報等新聞媒體要辦好老年文化節目、開設老年文化、老年教學、老年保健等欄目。


(八)完善老年人社會參與體系


1.注重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建立老年人才和專家作息數據庫。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鼓勵老年人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積極搭建老年人才市場,把老年人力資源納入各類人才中介組織和機構服務范圍。鼓勵專業技術型、職業技能型老年人才參與科學文化知識傳播、專業技能傳授、科學研究和咨詢服務等活動,充分發揮老年人力資源的作用。


2.發揮老年社會組織作用。鼓勵和引導公益性、服務性老年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支持各類基層老年組織參與公共服務項目的組織實施、參與城鄉社區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管理。加強基層老年協會規范化建設,建立健全市、鎮(街)、社區(村)三級老年人協會組織網絡,社區(村)老年人協會建有率達到98%以上。


 3.鼓勵老年人參與社會發展。支持老年人積極參加基層老年協會等各類基層社會組織,廣泛參與社會治安、環境保護、糾紛調解、鄰里互助等志愿服務,發揮老年人在關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深入開展“樂齡工程”、“退休人員夕陽紅服務隊”志愿工作。繼續推進離退休人員服務管理社會化,實現社區對離退休人員的服務管理與老年人服務社區雙向互動。


(九)完善老年權益保障體系


1. 推進老齡法制化建設。大力開展老齡法制宣傳教育活動,積極營造理解、尊重、關心、幫助老年人的良好社會環境和法制氛圍,不斷提高老年人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和能力,增強全社會維護老年人權益的意識。深入貫徹執行國家老齡法律法規,認真開展老年人權益保障執法檢查,加大對侵害老年人權益案件的處理力度,切實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2.健全老年維權機制。加強老年人社會保護工作,把高齡、獨居、空巢、失能、半失能、失智等老年人列為維權服務重點對象。健全黨政主導、司法保障、社會參與的老年維權機制,建立“市、鎮(街)、社區(村)”三級法律援助網絡。完善老年法律援助便利措施,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暢通老年人訴求表達渠道,教育引導老年人依法反映訴求。加強法律援助窗口、網絡站點和便民窗口建設,擴大老年法律援助覆蓋面。


3.做好老年人法律服務工作。加強老年人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等法律維權服務,重點圍繞生活中涉及老年人的醫療、保險、救助、贍養、婚姻、繼承、遺產公證、房屋等相關法律問題開展法律服務。積極引導和推動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司法鑒定機構、基層法律服務所主動參與涉及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訴訟、調解和法律咨詢等法律服務活動,有針對性地開展滿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專項法律服務活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黨委、政府要把老齡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列入年度考核內容,及時研究和解決老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組織實施老齡事業發展計劃。根據中央關于“老齡工作在機構改革中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的要求,加強老齡工作機構建設。老齡委成員單位要按照職責分工,切實發揮好各自的職能作用;進一步加強市老齡協會、老科協、老體協、老教協、老區促進會、關工會等涉老群眾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各群眾團體及市、區(鎮)、村(居)老年人協會作用,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整體推進老齡工作的合力。


(二)加大資金投入。按照公共財政框架建設發展要求,形成對老齡事業發展的投入機制。市財政部門根據老齡事業發展需要,把老年服務設施建設、老年文化教育、老年優待、老齡科學研究和老年活動等方面作為老齡事業發展的專項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為老齡事業發展提供必要的財力保障。


(三)加大宣傳力度。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黨和國家有關老齡工作的方針、政策,宣傳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及加強老齡工作、發展老齡事業的重要意義,宣傳保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規、條例,宣傳尊老敬老的先進典型。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對在發展老齡事業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單位、家庭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營造一個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重視老齡事業發展的良好氛圍。


(四)加強交流合作。加強老齡事業發展綜合統計和信息采集、整理、反饋及交流工作。切實加強老齡問題的對策研究和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前瞻性研究。加強與外地老齡組織聯系,開展老齡領域的信息交流,借鑒先進經驗,促進老齡事業的發展。


(五)加強監督評估。建立老齡事業發展的評估、監督和激勵制度。市老齡工作委員會會同市有關部門,組織力量,定期對《海門市老齡事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檢查、評估,及時發現問題采取相應措施。在每年檢查的基礎上,2020年要對“十三五”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全面評估,確保規劃的貫徹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