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江蘇省委省政府、南通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決策部署,按照海門區政府關于“十四五”安全生產工作的總體部署,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江蘇省安全生產條例》等法律法規,對接《南通市“十四五”安全生產規劃》和《南通市海門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海門區安全生產實際,特編制《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安全生產規劃》,明確“十四五”時期海門區安全生產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點工程,作為海門區政府全面提升安全生產整體水平,履行安全生產職責的基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一、海門區安全生產工作的現狀和面臨的形勢
(一)“十三五”安全生產工作回顧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海門發展史上極不平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五年。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突出高質量發展主題,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實力強、態勢好、氛圍濃”的鮮明特征,建成“江蘇江北第一經濟強縣”“全省首批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順利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區安全生產形勢明顯好轉。
1.安全生產責任有效落實。一是進一步落實黨政領導責任。出臺《區委常委會成員、區政府領導班子成員2020年安全生產重點工作清單》,建立“區委常委管區域、政府領導包條線、人大政協抓監督”的制度體系,區委常委會、區政府常務會定期聽取安全生產相關議題,傳達上級安全生產會議、文件精神,總體部署安全生產相關工作。各級黨政領導始終保持如臨深淵、戰戰兢兢的緊迫感,帶頭深入一線、狠抓落實,形成層層負責的良好局面。二是進一步落實區鎮部門監管責任。發揮安委會統籌協調作用,明確全區49個部門和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區鎮和部門主動抓落實,凝聚行業監管、綜合監管和屬地監管的合力,整體提升安全監管水平。三是進一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告知承諾制度,引導企業負責人樹立強烈的安全
意識,做到安全責任、管理、投入、培訓和應急救援“五到位”
督促企業全面推行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將安全責任分解到最小工作單元,確保萬無一失。四是進一步強化督查問效。對安全生產工作存在形式主義和監管不力等行為的人員,進行嚴肅問責。
2.安全生產重點工作有序推進。一是強化風險管控。建立完善安全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推行 “一圖、兩單、三卡、八必須”工作要求,將企業風險等級由高到低劃分為“紅橙黃藍”四級,做到風險分布“一圖明、一表清、 一網控、一體防”,全區 1737家工貿企業完成整體評估,全部錄入分色分級監管系統。二是構建標準化體系。全面推進全國工貿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樣板地區建設,引導企業探索構建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和安全質量達標的“三位一體”標準化體系,委托第三方定期開展標準化運行質量審計,使企業持續整改、不斷提升。三是強化宣傳教育。深入開展“百團進萬企”安全宣講,區黨政領導親自開展宣講,直接受益人數超萬人,帶動區鎮、部門開展宣講,累計受教育數萬人次。實施安全素質全面提升工程,形成“政府推動、部門負責、社會參與、企業落實”的“安全海門”文化建設基本框架,廣泛開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五進”活動(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切實增強社會公眾的安全意識。四是強化執法監管。提升執法效能,通過異地交叉執法,日查、夜查、常規查、突擊查、全面查、專項查等方式,深挖風險隱患,督促問題整改到位;推動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有效銜接,出臺《服務保障安全生產加強司法安全工作21條意見》,以更嚴的標準、更大的力度打擊各類違法行為,不斷強化依法治安的司法保障。
3.專項整治行動成效顯著。一是成立專班,實體推進。研究出臺《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建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行動領導小組,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率先構建“1+6+31”工作體系(1個專治辦,點評通報、明查暗訪、分級復核、信息報送、銷號驗收、考核督導等6項工作機制,31個專項整治方案),抽調20名精干力量實體化運作專治辦,下設6個專業小組分工負責,成立臨時黨支部,以黨建引領強力推進。二是深入排查,除患保安。采取“三級檢查復核”和“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的做法,發揮網格員安全生產隱患前端發現和報告作用,逐企、逐村、逐戶全覆蓋“過篩子”。三是全力整改,對賬銷號。嚴格對照國務院、省督導組反饋問題清單,逐項分解落實到人,實行清單管理、動態管理和閉環管理,確保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音。國務院督導組“回頭看”新發現突出問題中與我區直接相關的一個隱患問題也已整改銷號,并通過省督導組驗收。
4.安全生產基礎逐步夯實。一是配齊物資設備。儲備44類、近5萬件救災應急物資和裝備,實行專倉存儲、專人負責、專業管理,制定儲備計劃和聯動機制,確保做到“拿得出、調得快”。二是配強監管隊伍。建立安委會抓總、13個專委會分領域落實的工作推進機制,成立石油化工、建筑施工等重點行業安全監管機構;在負有監管職責的部門中增設“9+9”安全監管機構,9個部門單獨設置安全監管科,9個部門掛牌設置安全監管機構;對每個區鎮在規定編制的基礎上,增派1人專職負責應急管理工作,形成上下聯動、橫向協同、高效運轉的應急管理體系。
5.安全生產總體形勢穩定向好。“十三五”期間,全區生產安全事故總量持續下降,避免重大事故、杜絕特大事故的發生,有效監控重大危險源,改善危險化學品、建筑及道路交通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狀況。連續多年重點時段、重要活動、重大節假日期間沒有發生有影響的生產安全事故。
(二)“十四五”面臨的形勢
1.發展機遇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時期,海門區面臨著“天時、地利、人和”百年未有的發展機遇,客觀上要求統籌發展和安全,守牢安全底線,防范和化解影響海門現代化進程中的各種風險,筑牢海門安全屏障。
“十四五”時期,海門區將安全生產與調整產業結構和空間布局緊密結合,產業結構優化,基礎條件逐步改善,將為安全生產工作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和環境。當前,信息化將進入新一輪革命期,云計算、大數據、移動通訊、物聯網、人工智能發展迅猛,技術和應用不斷取得突破,將為海門區安全生產工作推進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2.面臨挑戰
安全風險交織疊加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新的挑戰。建筑施工、道路運輸等傳統風險仍需加強防控,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大量應用及新業態的涌現帶來各類新興風險。城市各組成要素高度關聯、高度耦合,綜合性風險日益增加,安全風險防控壓力進一步加大。
安全生產基礎問題仍然存在。一是安全生產監管體制仍不完善,安全監管還沒有真正做到全覆蓋。隨著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的深入推進,企業數量逐漸增多,監管任務更加繁重,加上認識上的偏差,監管工作沒有真正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部分重點監管行業領域還存在監管難點和盲區,各安全生產專業委員會還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二是安全生產監管能力不足。近年來,安全監管工作面越來越廣,工作量和難度越來越大,專業技術要求越來越高,現有的安全監管隊伍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少數區鎮安監執法人員配備仍然不到位,基層安監干部專職專業力量偏少,多數區鎮存在安監人員流動較大的問題,影響了隊伍整體的穩定性和戰斗力。同時,基層安監隊伍總體突破創新的意識不夠,干事創業的勁頭不足。
三是部分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經過多年努力,多數企業實現了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意識轉變,從本質上改善了安全生產現狀,有效減少了各類事故的發生。但仍有部分企業負責人安全生產意識不強,安全管理觀念落后,存在安全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安全經費投入不足等問題。
人民群眾對安全深切期望給安全生產工作提出更高標準。安全生產是當前人民群眾最為關注的民生熱點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安全生產的關注和期望也隨之不斷提升,因此對加強安全監管、改善作業環境、保障職業安全健康權益等方面要求越來越高,安全生產工作壓力越來越大。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海門區“十四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底線紅線,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遏制較大以上安全事故為重點,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統籌安全生產與經濟社會同步協調發展,以深化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為動力,推進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夯實安全基礎保障,切實提升安全防范和依法治理能力,為建設實力海門、活力海門、富裕海門、生態海門、宜居海門、魅力海門、平安海門提供良好的安全穩定環境。
(二)基本原則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以人為本、生命至上,強化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對人民群眾極端負責的精神抓好安全生產工作。
風險防控,精準施治。構建系統規范、防控有力的安全風險防控體系,瞄準重大安全風險,在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上精準發力,提升風險防范和化解能力,從源頭上消除和管控風險,做到監管執法精準、預警發布精準、搶險救援精準。
強化法治,社會共治。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高安全生產法治化、規范化水平。以安全生產服務需求為導向,健全完善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安全生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全區安全生產狀況在現有基礎上得到顯著改善,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取得明顯成效,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較大事故,減少一般事故,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重大安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進一步健全,企業安全管理和基礎設施安全保障及設防水平顯著提高,安全生產基礎進一步夯實,科技強安措施有序推進,本質安全水平明顯提升,安全文化建設穩步實施。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并位列全市前茅。
基于上述目標,海門區“十四五”時期安全生產核心預期指標設計如下:
表1 “十四五”安全生產核心指標
序號 |
指標內容 |
目標值 |
屬性 |
1 |
生產安全事故起數下降(%) |
>15 |
約束性 |
2 |
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下降(%) |
>15 |
約束性 |
3 |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 |
>35 |
約束性 |
4 |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人/億元) |
<0.01 |
約束性 |
5 |
道路運輸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下降(%) |
≥20 |
預期性 |
6 |
建筑施工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累計下降(%) |
>15 |
預期性 |
7 |
漁業船舶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累計下降(%) |
>15 |
預期性 |
8 |
工業企業較大以上安全風險報告率(%) |
100 |
預期性 |
9 |
高危行業領域安全生產責任險投保率(%) |
100 |
預期性 |
注:降幅為2025年末較2020年末下降的幅度
三、主要任務
(一)深化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建設,落實企業主體責任
1.嚴格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通過教育、培訓、監管,推動企業嚴格履行安全生產法定責任,建立健全自我約束、持續改進的內生機制。按照“五落實五到位”要求,強化落實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責任,堅持把安全生產與生產經營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做到安全責任、管理、投入、培訓和應急救援“五到位”,持續推進企業全員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建設,進一步明確和落實從企業主要負責人到各層級、各部門、各類人員的全員崗位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起安全生產工作“層層負責、人人有責、各負其責”的工作體系。
2.堅持“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要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始終把安全生產擺在重要位置,強化安全生產工作組織領導,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實施安全發展戰略。堅持領導帶頭,認真履行職責,定期研究、檢查安全生產工作,完善工作機制,落實有效措施,協調解決安全生產中的重大問題。按照“一崗雙責”要求,盡職盡責抓好分管領域的安全生產工作。有計劃地組織舉辦鎮、村兩級黨政負責人安全生產專題培訓班,提升基層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意識和履職能力。
3.加強屬地管理和部門監管責任。各鄉鎮(街道)、部門,要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要求,全面落實《中共海門市委 海門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海門市有關部門和單位安全生產工作職責規定〉的通知》(海委發〔2020〕8號),切實履行安全生產工作職責,切實負起對本鄉鎮(街道)和本行業領域的安全生產監管責任。充分發揮安委辦的綜合協調、指導、推進職能,建立健全具有操作性的信息共享機制、工作協調機制、聯合執法機制,為部門的協作配合提供必要的平臺。負有安全管理責任的行業領域主管部門,要通過加強行業規劃、產業政策、法規標準、行政許可等,指導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4.落實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全面落實企業投保安責險,依托《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管理》模塊,通過信息系統對企業、保險機構、安全生產社會化服務機構及專家應用管理,實現生產經營單位投保信息、風險評估、事故預防、理賠處置、保險機構誠信等與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有關數據和信息的共享。保險公司對企業開展事故預防服務,企業事故理賠等信息納入系統管理,采用浮動保費費率,倒逼企業自身加強安全管理。同時,承保公司要有針對性地加強企業事故預防服務。
(二)聚焦安全生產風險精準防控,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1.源頭治理“減風險”。通過制定海門區安全生產禁止和限制產業目錄,高危行業企業退出、改造、轉產或升級,積極推進化工行業整體轉型或退出,傳統建筑業向模塊化、工業化發展,印染、家紡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向高端技術密集型企業發展,全面提升海門區行業領域的本質安全水平。
2.雙重體系“控風險”。推動全區高危和規模以上企業全部建成并有效運行雙重預防體系。針對安全生產領域,分行業部門組織落實重點隱患排查專項整治工程,進行風險評估、隱患排查,繪制風險防控圖,采集地理信息,構建智慧風險管理平臺。推動高危行業領域完善重大危險源安全監測系統,工業企業較大以上安全風險管控清單報告率達到100%。
3.科技強安“降風險”。加快建成海門區安全生產監管服務一體化平臺,實現安全生產“大數據”分析和預警,建設海門區安全生產信息庫,建成重大事故災害風險識別和區域性預測預警系統;實現安全生產執法和隱患排查痕跡化管理,執法人員全部配備智能化裝備,實現執法全過程記錄。統籌推進安全生產監管信息平臺的建設和應用,逐步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安全監管信息化體系。
(三)強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監管,提高安全監管水平
1.危險化學品安全
加強危化領域監管。嚴格安全許可,強化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工工藝、重點監管的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安全風險管控;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加強危險化學品生產企業科技投入和技能培訓,積極推廣應用泄漏檢測、化工過程安全管理等先進技術方法。以信息化手段壓實企業主體責任,推進化工企業“五位一體”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建立危險化學品監管數據管理機制。開展危險化學品使用安全專項整治,全面加強企業、醫院、學校、科研機構等單位的危險化學品使用安全管理。
2.建筑施工安全
督促參建各方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強化建設單位對工程建設全過程安全管理。加強工程建設安全監管,推進施工現場與建筑市場監管執法協同聯動。嚴格依法查處轉包、違法分包、掛靠、租借資質、超越資質承攬工程等行為,加大對重大工程、高風險時段的監督檢查力度。全面排查將原有建筑物改建改用為酒店、飯店、學校、體育館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安全隱患,依法查處違法建設、違規改變建筑主體結構或使用功能等造成安全隱患的違法違規行為。推動智慧工地建設,實施建設施工全生命周期管理。
3.道路交通安全
加強道路和交通運輸安全監管。定期開展道路運輸安全隱患整治行動,強化運輸企業、人員準入審查和車輛維護制度落實檢查。加強客車、公交車、校車、危化品車、重型載貨汽車等重點車輛監管,加強源頭治理,建立客貨運駕駛人從業信息、交通違法和事故信息共享機制。加強交通運輸新業態管理服務,強化車輛異地、長途客運班車和省際包車、城鄉公交車、危險貨物運輸企業安全監管。加強港口碼頭危化品安全管控力度,強化企業巡查。健全水上交通安全協調議事機制,加強水上運輸風險防控,開展船載危險化學品運輸、橋梁防碰撞、商漁船防碰撞整治。加強鐵路沿線安全環境整治。強化寄遞企業安全綜合治理,完善寄遞安全監管機制,推進寄遞監管信息化建設,嚴防違禁物品流入寄遞渠道。
4.交通運輸安全(除道路交通安全外)
深入實施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加快臨水、急彎陡坡等重點路段和危橋改造整治。加強交通運輸新業態管理服務,加大對新能源公交車、新能源出租車運營安全性的監督管理力度,強化長途客運班車和省際包車、危險貨物運輸和城市公共交通企業安全監管,綜合應用各類監控數據,依法嚴厲查處超速、超員、疲勞駕駛等違法行為。構建適應新形勢的農村出行運輸服務體系,鼓勵農村客運車輛安裝使用衛星定位裝置和視頻監控裝置。
5.消防安全
建立健全城市火災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機制,實施源頭管控。推行風險隱患“自知、自查、自改”制度,發布火災風險指南。進一步完善常態化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機制,嚴格人員密集場所、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文物古建等重點場所消防安全管理。健全電動汽車、電動自行車等新材料新設備新業態火災風險預估預判機制,優化落實本質安全措施。加強城市消防大數據庫、火災監測預警預報平臺建設,強化消防車、防護裝備、搶險救援器材和滅火器材的配備。進一步健全消防安全教育培訓機制,開展社區民警、安全生產巡查員、街道(鄉鎮)和社區(村)工作人員、物業服務企業和火災高風險場所職員、保安員、消防隊員消防基本技能實操實訓。
6.城市運行安全
督促燃氣供應企業落實對用戶的安全服務責任,動態排查燃氣設施安全隱患。全面實施瓶裝液化氣實名制充裝、配送和入戶安檢工作。推廣應用燃氣泄漏安全保護裝置,推進瓶改管、瓶改電工作。
強化電力設施保護區內線下隱患專項治理,逐線逐檔核查線下隱患,按照隱患程度分級、分類登記造冊,制定實施消除隱患工作計劃。制定完善儲能電站及相關產品的法規標準體系,規范儲能電站總體布局、發展規劃、設計施工、竣工驗收、運行管理等相關標準,健全儲能電站設備安全運行體系,全面提升儲能電站安全管理水平。
加強城市供水、排水設施安全管理,重點排查治理大中型水利工程設施運行、供排水老舊管網等風險隱患。加快供熱老舊管網改造,強化供熱安全管理工作。
完善挖掘工程地下管線安全防護機制,推動工程建設、施工、監理和管線單位劃定施工區管線保護范圍、簽訂監護協議,壓實各方責任。
加強商場、機場、醫院、大型超市、車站、學校、體育場館、公園、養老院、風景名勝區等人員密集場所安全風險防控措施,完善落實人員密集場所人流監測預警制度,對重點場所流量實行分級監控管理。
7.重大活動安全
創新重大活動安全監管工作模式,明確重大活動安全生產監管職責分工,完善重大活動安全生產保障機制,健全重大活動安全生產監管標準,探索重大活動服務保障管理運行機制,加快推進重大活動服務保障工作規范化進程。開展重大活動風險評估,建立重大活動人流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建立重大活動風險提示告知制度和重大災害性天氣應對制度,明確風險等級和安全措施要求。
8.工貿安全
推動企業采取風險監測預警、設備升級改造、自動化控制、聯鎖、機械防護和能量隔離等手段,提高本質安全水平。
督促涉爆粉塵企業認真貫徹落實《工貿企業粉塵防爆安全規定》(應急管理部第6號令),規范涉爆粉塵企業安全管理工作。提升金屬冶煉企業重點崗位、重要設備、主要工藝安全管理水平,推動企業淘汰落后安全技術工藝、設備,實現轉型升級或疏解退出。強化以醬腌菜廠及存在附屬污水處理設施為重點的工貿企業有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全面開展風險辨識和專項培訓,建立并執行作業管理制度,規范承發包管理,制定應急預案并開展演練。指導企業開展安全風險辨識評估,確定安全風險等級,督促較大以上風險企業加強管理。
9.特種設備安全
加強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加強特種設備安全整治,緊盯鍋爐、危化品儲罐、長輸油氣管道等風險等級高、監管難度大的重點設備不放松,推進氣瓶、電梯安全全流程監管,加強游樂設施安全隱患排查。嚴厲打擊生產、設計、使用等環節的特種設備違法行為,將嚴重違法的特種設備生產、設計、使用單位列入違法失信名單依法實施聯合懲戒。建設特種設備智慧監管系統,到2025年底前,建成行政許可、安全監察、檢驗、執法等數據互聯互通的南通市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智慧監管平臺。
10.農林漁業安全
加強農林漁業安全監管。推行農林漁業安全生產網格化監管,構建監管長效機制。加強農機安全隱患排查,健全農機監管協調聯動機制。加強農藥生產、經營、使用全流程監管,強化監督檢查,落實監管責任。提升森林火災預防撲救能力,加強森林防火信息化建設。完善漁港“港長制”,加強漁船組織化網格管理,完善職務船員最低安全配員和持證上崗制度。推動海洋漁船升級安全裝備,建設漁船漁港動態監管和海洋漁業應急監測救助系統。加強漁業安全執法,建立進出港報告機制,強化隱患突出漁船和漁港水域安全監管,嚴厲打擊非法作業等行為。
(四)拓展安全生產宣傳教育陣地,推動安全文化建設
以“生命至上、安全發展”理念為引領,積極構建文化傳播與科普宣教“雙核互動”,學校安全教育、社會安全宣傳“五進”、家庭安全知識普及“三維一體”的安全文化培育體系,匯聚城市安全發展合力,凝聚城市安全發展之魂。
1.打造安全科普宣教陣地。建設海門區VR智能安全體驗中心,新建地震、消防、建筑、交通等各類高科技、沉浸式專業安全培訓基地,設置展示體驗項目,涵蓋消防、居家、交通、自然災害、安全生產各領域,讓人們走進基地場館,體驗各類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提高安全意識和應急避險自救、互救能力。
2.組織開展集中安全宣傳教育。每年組織開展“安全生產月”等集中安全宣教活動,通過舉辦安全主題燈光秀、文藝晚會、安全文化夜市、“安全生產大家談”云課堂、“云上安全體驗”、安全競賽闖關活動等多種形式新穎的宣傳教育活動,吸引全民參與,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凝聚安全發展合力。
3.大力加強常態化安全宣傳。打造“安全宣傳一座城”,設置安全宣傳廣告牌、宣傳欄、公共場所和臨街電子顯示屏、車載顯示屏等,讓安全知識觸手可及,安全元素隨處可見。通過海門區主流媒體每天播放、刊登安全公益廣告,新媒體每天推送安全科普知識。編印市民安全常識讀本向全體市民發放,重點時期發送安全公益短信,積極營造“生命至上、安全發展”的濃厚社會氛圍。
4.融合推進安全宣傳“五進”。推進安全文化示范企業、應急管理示范企業、青年安全示范崗的建設。推進安全、應急、防災減災、職業健康、愛路護路、人民防空宣傳教育“進企業、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進公共場所”,加強中小學安全教育,定期組織開展校園安全演練,不斷提高師生防范事故的意識和能力,中小學安全教育覆蓋率達到100%。通過開展各種接地氣、暖人心、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教育活動,提升全民安全素質,夯實安全發展根基。
(五)完善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優化安全管服體系
1.完善部門聯動機制
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原則,通過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將監管有效覆蓋到安全生產隱患清單之外的盲區、安全監管職能交叉重疊的領域。健全安全風險會商研判機制、防控協同機制和安全保障機制,消除監管死角和空白。嚴格執行安全生產約談制度和重點監管機制,落實掛牌督辦制度。
2.引入安全生產社會化力量
(1)建立保險機構參與事故防控機制
大力推行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建立健全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在高危行業領域強制實施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推動保險機構開發各類企業安全生產需求的個性化保險產品,推動安全生產責任保險與其他險種優化組合。嚴格監督檢查確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費用專款專用,將實施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的情況納入安全生產工作考核內容。
(2)鼓勵資源共享互補
積極發揮企業技術管理的集聚優勢和行業協會的作用,推行“安全生產協作互助”、“行業協會(商會)自治”模式,開展安全生產互幫、互學、互查以及培訓等活動,實現行業、企業間安全資源共享與互補,促使企業形成安全生產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服務機制。
(六)加強應急救援預案管理演練,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健全完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體系,督促鄉鎮(街道)、各類功能區和企業制定相應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優化應急預案管理與演練制度,完善應急演練評估機制,強化政企預案銜接與聯動。加強企業預案實用性建設,建立企業應急準備能力評估、應急預案修訂及備案制度,推進企業安全風險分布圖、崗位安全風險告知卡、崗位應急處置卡等實施應用。加強重點崗位、重點部位現場處置方案實操性監督檢查,強化制度化、全員化、多形式的應急救援演練。
暢通事故信息快速報送渠道,健全應急值守機制。建立應急救援信息動態采集、分析決策機制,健全事故現場救援統一指揮機制。規范事故現場管理程序,健全事故現場危害識別、監測與評估機制,針對不同類別生產安全事故,形成靈活高效精準的現場處置方案,發揮專業人才技術支撐作用,提升事故現場處置能力。建設海門區應急管理信息化體系建設工程,實現科學精準高效處置。健全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社會化運行模式,培育專業化應急救援組織,引導社會應急力量有序參與事故應急救援。
(七)發揮安全生產創新引領作用,促進安全城市建設
1.創新安全生產監管模式
改進創新檢查方式,把隨機抽查、“四不兩直”、明察暗訪檢查制度化、常態化。持續加大隱患排查力度,全面實施“三級復查復核”制度,全覆蓋拉網式排查所有行業領域、所有生產經營單位和人員密集場所,重點整治復產、復工、整改、關停、搬遷、變更過程中的風險隱患,不留死角,杜絕盲區。對查出的隱患、嚴格執行“五落實”,實施動態調整,形成清單管理、動態更新、閉環整改的動態調整機制,確保舊隱患不放過,新隱患不疏漏。
2.發揮科技創新支撐作用
(1)加快海門區安全生產信息平臺建設
到2022年底前,建成海門區安全生產監管服務一體化平臺。實現安全生產“大數據”分析和預警,建設海門區安全生產信息資源庫,建成重大事故災害風險識別和區域性預測預警系統;建設安全生產云數據中心,統一數據采集、存儲、加工、分析、利用和更新;建設數據交換支撐,形成全區安全生產監管執法、企業在線監測和預警防控等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的信息化“一張網”體系;建設門戶集成系統,實現用戶“一平臺注冊、全系統使用”。
統籌推進安全生產監管信息平臺的建設和應用,逐步形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安全監管信息化體系。發揮新技術在創新安全監管方式方法、提高科學施救水平方面的作用。遵循統一的標準規范體系,為信息化建設和應用提供規范指導。加強信息安全保護,確保系統的正常運轉、運行維護與升級完善。
(2)促進“政產學研用”聯合創新
整合政產學研資源,以人才為核心、資本為推力、科技企業為抓手,引進高層次創業人才,培育創新型企業。鼓勵張謇職業技術學校與中南集團、中天鋼鐵等大型企業開展校企合作,支持學校教師與合作企業技術專家雙向流動,推動學校教師與行業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組建高水平科技研發團隊,聯合開展安全應急產業關鍵技術研發,重點服務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的安全需求,促進創新成果與核心技術產業化,著力推廣一批具有基礎性、緊迫性的安全技術和產品。
3.創新安全生產人才培養和引進模式
突破傳統單一的安全人才培養方式,創新構建多層次、差異化的融合培養體系,到2025年底前,打造集學歷教育、在職培訓、特種作業考試、研發中心、孵化平臺為一體的“科教+科創”安全培訓中心。大力引進培育安全生產領軍人才,建立高水平安全生產專家庫,聯合國內外高水平研究機構和人員,為全市安全生產工作提供決策咨詢和技術支撐。
四、重點工程
(一)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工程
堅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立足長效、依法治理,系統建設、過程管控,統籌推動、綜合施策”的原則,明晰職責,強化措施,健全城市公共安全網絡,促推城市安全產業發展,從城市安全源頭治理、城市安全風險防控、城市安全監督管理、城市安全保障、城市安全應急救援等方面,建立以安全生產為基礎的綜合性、全方位、系統化的城市安全發展體系,全面提高城市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范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發生,為人民群眾營造安居樂業、幸福安康的生產生活環境,為爭當高質量發展開路先鋒、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海門提供堅實的安全保障。以保障民生和服務城市建設為根本遵循,大力實施城市安全發展戰略,積極開展安全社區、安全文化示范企業以及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創建工作,努力打造安全培訓教育基地,全面提升我區安全生產和城市安全管理水平。逐步建成與現代化城市相適應的安全生產監管體制機制,監管方式更加科學有效,企業主體和政府監管責任進一步有效落實,安全生產標準化水平進一步提升,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狀況進一步改善,公共安全文化素質進一步增強,初步形成具有海門特色的綜合性、全方位、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建成與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的安全發展示范城市。
1.堅持生命至上,保障安居樂業。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導向,始終堅守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這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強化城市安全防范措施落實,創建安全健康的生產生活環境,為人民群眾提供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的安全感。
2.堅持立足長效,加強依法治理。加強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宣傳貫徹,增強安全生產法治意識,健全安全監管機制,全面提升城市安全生產法治化水平,加快建立城市安全治理長效機制。
3.堅持系統建設,強化過程管控。加強城市規劃、設計、建設、運行等環節的安全管理,加強安全風險管控,強化系統性安全防范制度措施落實,嚴密防范各類事故發生。
4.堅持統籌推動,促進安全發展。合理配置城市安全管理資源,優化產業結構,依靠科技創新,將安全發展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深化社會管理的重要原則和內容。注重本質安全,提高全民安全意識,實施超前投入,從源頭上防范和遏制事故發生,有效解決影響城市安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5.堅持爭先創優,體現海門特色。著力推進城市安全源頭治理、城市安全防控機制建設、城市安全監管效能和城市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等工作,以問題為導向,補齊短板,解決一批根本性問題。
(二)海門區應急管理信息化體系建設工程
按照應急管理信息化“四橫四縱”總體架構,結合南通實際,構建“兩網絡”、“四體系”、“兩機制”架構。“兩網絡”是指感知網絡和應急通信網絡;“四體系”是指數據支撐體系、業務應用體系、標準規范體系和安全與運維體系;“兩機制”是指信息化工作機制和科技力量匯聚機制。感知網絡。根據感知對象對感知網絡進行規劃,通過對生產安全、自然災害、城市安全和應急救援現場四個方面的感知網絡建設,實現對高危行業領域和自然災害易發多發頻發地區全方位、立體化、無盲區的感知。應急通信網絡。采用4G/5G、軟件定義網絡(SDN)、IPv6、專業數字集群(PDT)等技術,建設指揮信息網、衛星通信網、無線通信網,接入電子政務外網、電子政務內網和互聯網,構建天地一體的應急通信網絡。數據支撐體系。構建全區統一的數據支撐體系,對應急管理所需的海量數據資源進行自動匯聚、關聯、融合,支撐應急資源全盤可視、應急力量整體聯動和應急救援快速響應。主要包括數據中心、云計算平臺、數據治理。業務應用體系。建設全區統一的應急管理綜合應用平臺,支撐監督管理、監測預警、指揮救援、決策支持、政務管理5大業務領域應用體系,構建統一的門戶,保障常態、非常態下的全過程業務開展。標準規范體系。推廣應用應急管理部10個方面47類標準,根據本區實際,延伸和拓展標準規范內容,滿足各級各類業務需求。安全與運維體系。構建“立體化、全覆蓋”的智能化安全體系,實現對應急管理信息系統的全面安全防護;按照“誰建設、誰負責”的原則,建立運維管理制度,構建“自動化、標準化”的智能運維體系。信息化工作機制。從組織領導、項目管理、資金籌措、績效評估等方面建設信息化工作機制,指導全區應急管理信息化工作有序開展。科技力量匯聚機制。加強先進技術攻關、融合和集成創新,構建人才培養體系,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應急管理信息化建設。
(三)海門區應急宣教培訓工程
以社區、企業、學校為單位,廣泛開展應急知識宣傳教育,打造應急知識讀本(手冊)、信息宣傳欄、專題講座、科普展覽、微博微信新媒體等立體式應急宣教平臺,使公眾了解安全生產及突發事件的種類、特點、危害及在應急工作中的權利和義務,掌握預防、避險、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市民社會安全責任進一步提升。開展防災避險綜合體驗場館建設。
五、實施保障
(一)強化機制、精心組織
充分認識安全生產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對“十四五”規劃的組織領導,認真分析本地、本部門的各類風險,緊密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規劃實施方案和推進計劃,周密安排,科學實施。
(二)加強協調、各司其職
加強溝通協調,建立協調聯動機制,各級黨委政府和各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抓共管,形成合力,全力做好規劃實施落實工作。努力實現應急管理各要素的全覆蓋和無縫對接。把規劃的實施與日常監管、預防預警、風險辨識、隱患排查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統一部署,協同推進。
(三)跟蹤督查、考核評估
進一步完善考核機制,突出工作過程和結果量化,將規劃實施進展完成情況納入對部門、屬地年終責任制考核內容,跟蹤督查。嚴格績效考核和責任追究,對責任不落實、考核不達標的單位或個人,給予通報,并進行嚴肅處理。對工作成績突出的,予以通報表彰。
(四)加大投入、提升服務
把加強安全生產工作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建立政府投資穩定增長機制,加大對安全生產能力建設和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等重點工作的投入力度。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基層應急體系保障、科學研究、裝備配備、人才培養、數字化建設等領域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經費投入。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提升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服務。
附表:
重點工程清單
序號 |
重點工程 |
工作內容 |
責任部門 |
1 |
安全發展示范城市創建工程 |
對照評價細則中6大方面、16個領域、49項工作任務,逐條對標找差,全力攻克難關,全面提升本質安全水平。扎實抓好 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強化問題隱患整改;全面排查重點領域存在的重大風險,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強化風險管控;繼續加大 督導工作力度,落實整治工作要求,打通專項整治“最后一公里”;大力開展安全宣講活動,切實增強企業安全生產意識。 |
相關區鎮、部門和單位 |
2 |
應急管理信息化體系建設工程 |
按照應急管理信息化“四橫四縱”總體架構,結合南通實際,構建“兩網絡”、“四體系”、“兩機制”架構。 “兩網絡”是指感知網絡和應急通信網絡,“四體系”是指數據支撐體系、業務應用體系、標準規范體系和安全 與運維體系,“兩機制”是指信息化工作機制和科技力量匯聚機制。 |
應急管理局 |
3 |
應急宣教培訓工程 |
以社區、企業、學校為單位,廣泛開展應急知識宣傳教育,打造應急知識讀本(手冊)、信息宣傳欄、專題講座、科普展覽、 微博微信新媒體等立體式應急宣教平臺,使公眾了解安全生產及突發事件的種類、特點、危害及在應急工作中的權利和義務, 掌握預防、避險、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市民社會安全責任進一步提升。開展防災避險綜合體驗場館建設。 |
應急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