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月下旬開始至四月中旬河蟹經歷的第一次蛻殼基本結束,有極個別的蟹殼發黃預示著第二次脫殼即將開始。通過對多個池塘的走訪以及從養殖戶反映,在河蟹蛻二殼前后我們應注意做好以下幾個工作:
1.水質管理工作:在河蟹經歷第一次蛻殼后,大多數蟹苗基養塘出現水瘦、水渾、氨氮及亞硝酸鹽含量超標的現象。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
①苗塘早期塘內水草覆蓋率低,蛻殼前后溫度不穩定,早晚溫度低,中午溫度高,池塘上下水體對流頻繁,造成泛底水渾現象。
處理措施:第一天使用魚塘改底制劑吸附塘中泥沙及雜質。第二天使用益生菌,快速肥水,穩定水體環境。
②塘內滋生較多枝角類和橈足類等吃藻瘦水渾水浮游動物,造成水瘦且白渾水現象。
處理措施:先使用相關殺蟲藥物早晚圍邊殺滅塘中部分浮游動物。然后使用益生菌快速培菌培藻。
③蛻殼期間沒有科學合理的投喂餌料,導致池底剩余過多的殘餌糞便腐敗耗氧,從而引起氨氮及亞硝酸鹽偏高的現象。
處理措施:多巡塘細觀察,注意蛻殼前后進行科學合理的餌料投放。先用水體毒素降解劑,降解水體毒素,迅速提高池底氧化還原電位。然后用光和細菌,分解池中過多有機質,近一步清除塘中氨氮及亞硝酸鹽,促進池中浮游植物快速繁殖提高塘中溶氧,穩定水體環境。
2.水草管理工作:蟹大小,看水草。四月份是水草生長的關鍵時期,此階段伊樂藻易出現根部發黑老化,草頭出水等現象。
處理措施:對于出水的水草要及時進行打頭處理,防止水草出水腐爛壞水。對于底部發黑老化的水草及時使用強效分解底改劑,對底部腐爛水草進行處理,防止爛草壞水。
3.蟹苗管理工作:第一次蛻殼過后,很多池塘苗種表現出體質弱、活力不足、黑鰓、肝臟發白、爬坡、死亡量大等現象。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前期由于曬塘清淤工作沒有做好,隨著溫度的升高,池底有機雜質腐敗滋生大量細菌真菌,晝夜溫差大導致水體對流嚴重將池底有害物質泛起,水中的細菌、真菌等直接接觸河蟹鰓部導致河蟹黑鰓、行動遲緩、爬坡等現象的發生。
預防及處理措施:①使用碘制劑和中藥制劑對蟹苗進行消毒殺菌,河蟹在蛻殼期處于應激狀態最容易感染細菌、真菌,及時消毒殺菌能夠降低感染細菌、真菌的可能性。
②定期使用含過硫酸氫鉀制劑進行改底,過硫酸氫鉀是集改底、增氧、除臭、殺菌為一體的高效底改物質。
③蛻殼前使用強肝促長素+黃芪多糖+生命素拌料投喂,增強蟹苗體質。
④蛻殼期使用硬殼活性鈣+應激解毒素+碧水解毒安全池潑灑,使河蟹快速硬殼,減輕應激反應,保證蛻殼的順利進行。(海門市水產站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