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国产一卡2卡3卡4卡2021免费观看,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索引號: 014246482/2023-01459 分類: 衛生、體育\衛生    通知
發布機構: 政府辦 文號: 海政辦發〔2023〕7號
成文日期: 2023-02-27 發布日期: 2023-03-04 有效性: 有效
名稱: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 《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衛生健康發展規劃》 的通知
索引號: 014246482/2023-01459
分類: 衛生、體育\衛生    通知
發布機構: 政府辦
文號: 海政辦發〔2023〕7號
成文日期: 2023-02-27
發布日期: 2023-02-27
有效性: 有效
名稱: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 《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衛生健康發展規劃》 的通知
區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 《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衛生健康發展規劃》 的通知
來源:政府辦 發布時間:2023-03-04 字體:[ ]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衛生健康發展規劃》已經區政府同意,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2月27日

  (此件公開發布)

附件 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衛生健康發展規劃

南通市海門區衛生健康委員會

2022年5月31日

目錄

前言

一、發展基礎

二、面臨形勢

三、總體要求

(一) 指導思想

(二) 基本原則

1. 堅持健康優先、服務民生

2. 堅持政府主導、多元協同

3. 堅持防治結合、中西并重

4. 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驅動

5. 堅持問題導向、系統發展

(三) 發展目標

1. 居民健康水平走在前列

2. 健康服務體系走在前列

3. 智慧數字應用走在前列

4. 衛健科技創新走在前列

5. 行業治理水平走在前列

6. 健康產業發展走在前列

“十四五”衛生健康主要發展指標

四、重點任務

(一) 織密扎牢公共衛生防護網

1. 健全疾病預防控制和應急管理體系

2. 強化重大疾病防治

3. 加強職業健康保護

4. 提高突發公共事件應對能力

(二) 高標準推進健康海門行動

1. 提高居民健康素養

2. 加快推進控煙行動

3. 開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

4. 推進健康城鎮建設

(三) 完善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系

1. 構建系統整合的醫療服務體系

2. 完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

3. 補齊薄弱專科短板

4. 建設五大危急重癥救治中心

5. 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四) 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提質增效

1. 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

2. 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檔升級

3. 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

4. 做實做優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5. 做優做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五) 推進中醫藥事業創新發展

1. 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

2. 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3. 夯實中醫藥人才基礎

4. 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

(六) 協調推進老年健康服務體系

1. 完善老年醫療資源配置

2. 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

3. 提升老齡健康管理水平

(七) 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1. 推動配套生育政策落實

2. 完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

3. 健全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八) 打造智慧衛生健康平臺

1. 推進衛生健康信息化協調發展

2. 提升公共衛生信息化應用水平

3. 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4. 助力衛生健康跨區域一體發展

5. 推動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融合

(九) 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建設

1. 加強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

2. 加強急需緊缺人才隊伍建設

3. 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4. 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

5. 加強現代化醫療機構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十) 加強衛生健康科技創新

1. 推動醫學重點學(專)科建設

2. 推動醫療衛生科技創新

3. 推動科研攻關和創新成果轉化

(十一) 推進健康產業高質發展

1. 推進健康服務集聚發展

2. 積極培育健康服務新業態

3. 推進臨床試驗能力建設

4. 加大健康產業政策支持

(十二) 推進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1. 統籌發展與安全

2. 強化法治建設

3.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4. 強化行業綜合監管

5. 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二)加大投入力度

(三)廣泛宣傳發動

(四)加強監測評估


前言

“十四五”時期,是海門區深入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奮力譜寫“強富美高”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的重要時期,也是全力打造“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示范區”“南通跨江融合先行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示范區”的關鍵階段。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以更高標準建設健康海門,以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按照我國新時期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和健康中國建設總體部署,根據《江蘇省“十四五”衛生健康發展規劃》《南通市“十四五”衛生健康發展規劃》和《南通市海門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我區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時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健康海門”建設為核心,堅持“共享、均衡、創新、協調”發展導向,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不斷完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持續提升公共衛生服務和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能力,為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保障人民群眾健康、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健康海門建設邁上新臺階。認真貫徹《“健康南通2030”規劃綱要》,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區農村環境和衛生質量明顯提高,已成功創成國家衛生鎮6個,覆蓋率60%;省級衛生鎮9個,覆蓋率90%;省級衛生村231個,覆蓋率100%。建設省級健康鎮4個,健康村(社區)19個。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9.52%。通過省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復審。

公共衛生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堅持可知可控、精準防控,實現新冠肺炎患者零病亡、醫務人員零感染。在全市率先完成標準化兒童預防接種門診全覆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各項指標均達到了國家明確的工作目標要求,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達到100元。悅來鎮衛生院獲評江蘇省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層優秀實施方案三等獎。海門街道第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獲評2019年度省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創新舉措優秀獎。

醫療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人民醫院新院建成投用。“強基惠民”工程順利實施,完成新建6家、改造6家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建成投用。啟動中醫院新院、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改擴建項目建設。

衛生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完成“基層醫療機構綜合管理信息系統”“公共衛生服務信息系統”“婦幼保健信息系統”“區域影像中心”“區域心電中心”等信息系統建設工作,建成全區公立醫院互聯互通的以“居民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兩大數據庫為核心的區域健康信息平臺。

醫療機構服務能力明顯提高。2020年人民醫院成功晉級三級乙等綜合醫院,推進臨床中心建設,啟動遠程醫療服務平臺。中醫院在江蘇省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大賽中榮獲總冠軍,2019年海門獲評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每個區鎮都建有1家省示范化鄉鎮衛生院,其中3家醫院為全國群眾滿意鄉鎮衛生院,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國家優質服務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成省示范化村衛生室36家。醫療服務接軌上海全面推進,人民醫院、中醫院與上海知名醫院全面對接,各中心衛生院與上海知名醫院科室聯盟,縣域醫療綜合服務競爭力逐步提升。持續開展“醫療服務質量提升年”活動,醫療質量、醫療服務有效提升,醫患關系明顯改善,群眾就醫滿意度、職工滿意度持續提高。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縱深推進。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不斷推進,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快健全,分級診療制度全面落實,以人民醫院、中醫院為龍頭、中心衛生院為骨干、基層醫療機構為成員的醫共體建設實質性推進,2019年被列為國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完善藥品耗材集中采購機制,落實基本藥物制度政策措施。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推進醫療機構依法執業信用體系建設,探索醫療衛生信用監管。完善“互聯網+政務服務”事項建設。衛健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試點工作”獲江蘇省衛生健康法治建設優秀項目獎。

群眾健康獲得感全面提升。人均期望壽命逐年提升,孕產婦和嬰幼兒死亡率保持在較低水平,2018年海門獲評“江蘇省婦幼健康優質服務示范市”;門診、住院人均費用增幅有效控制,明顯優于醫改指標;健康扶貧工程深入實施,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健康服務“一個不少”;區級醫院在南通同級別醫院排名大幅上升。

“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類別

序號

指標

單位

2020年

完成

情況

2020年

規劃

目標

(一)居民健康水平

1

人均期望壽命

83.46

82

2

孕產婦死亡率

1/10萬

5

≤5

3

嬰兒死亡率

2.74

<4

4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3.58

<6

(二)衛生資源配置

5

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

2.45

2.3

6

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

2.3

1.9

7

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

4.9

4-6

8

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

100

100

(三)醫療能力

9

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平均住院日

8.8

≤9

10

入出院診斷符合率

%

96

>95

11

力爭建成南通市級重點專科

9

4

(四)公共衛生

12

法定傳染病報告率

%

100

≥95

13

甲乙類法定報告傳染病總發病率

1/10萬

88.85

<170

14

肺結核患者登記管理率

%

100

>95

15

上一年登記肺結核患者成功治療率

%

95.5

>90

16

以鄉(鎮)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

%

100

≥95

17

0-2 歲兒童系統管理率

%

98.5

>95

18

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目標人群覆蓋率

%

100

90

19

衛生監督覆蓋率

%

100

100

(五)農村衛生

20

鄉鎮衛生院省級標準化建設達標率

%

100

100

21

2020年省級衛生鎮占比

%

90

80

22

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

%

99.52

2020年基本完成


二、面臨形勢

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迎來重大戰略機遇。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強調要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部署了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大任務。“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長江經濟帶建設、江蘇沿海開發等國家戰略,為海門推動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互促并進提供了戰略機遇,長三角三省一市簽署衛生健康合作備忘錄,為區域醫療衛生事業和健康事業發展起到重要基礎保障作用。區委區政府深入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聚焦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將高標準推進健康海門建設、實施積極的人口發展戰略作為全面提升人口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人民健康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進一步夯實。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各級黨委政府加快構建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維護健康意識大幅提升,“共建共享”推進健康海門建設的合力進一步增強。推進實施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國家戰略,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暢通雙循環、培育新優勢,健康、養老、托育等現代服務業將成為重點產業投資領域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新一輪科技革命和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同醫藥衛生領域深度融合,智能制造、精準醫療、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必將激發大健康產業發展新的活力。

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仍面臨諸多風險挑戰。經濟社會轉型壓力加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傳統和新發傳染病互相疊加,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概率增加,慢病防控資源緊缺,人口“超老齡化”形勢日趨嚴峻,“超少子化”現象和“全面三孩”政策并行,康養、托育、康復、護理需求數量和品質不斷升高,多重疾病負擔并存的復雜局面將長期存在。衛生健康服務供需兩端不匹配,醫防融合政策落實任重道遠,優質醫療資源分布尚不均衡,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高質量健康服務管理期盼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依然突出。

“十四五”時期是海門高起點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高質量對接滬蘇、高質量優江拓海、高質量融入南通主城,勇當“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領跑者,開拓“強富美高”新海門建設新境界的起步期,也是更高水平建設健康海門、加快實現衛生健康現代化的關鍵期。要充分認識新時期衛生健康改革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要求,搶抓重大機遇、建高峰補短板、提升供給質量、強化治理能力,需要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堅持系統謀劃,堅持集成攻堅,堅持整體推進。

三、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特別是關于健康中國重要論述精神以及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衛生健康工作方針。以人民群眾健康為中心,以“協同整合、智慧高效、品質提升、均衡發展、區域融合”為發展理念,以不斷深化改革與創新為根本動力,構建健康事業和城市發展相協調、醫療衛生和公共衛生相融合、均衡提質和特色發展相協同、衛生事業和健康產業相促進的海門健康事業發展新格局。在建設健康海門品牌中提升城市能級與核心競爭力,為海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滬蘇通核心三角強支點城市示范區、勇當全省“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排頭兵作出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健康優先、服務民生

以保障人民健康為原則,推動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轉變,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和政策制度體系。促進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均等化、可及化。推動健康服務和保障體系轉型發展,使發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區人民。

2.堅持政府主導、多元協同

充分發揮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作用,以體制機制創新為突破點,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需求。強化公民個體健康主體責任,形成多元協同、全民參與的大衛生大健康建設格局。

3.堅持防治結合、中西并重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強化重大疾病防控。同步發展醫療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體系,推動醫防深度融合。堅持中西醫并重,強化中醫治未病理念,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衛生健康服務。

4.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驅動

深化“三醫”聯動,推進供給側改革。不斷深化改革,以改革謀發展。注重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應用,推動制度、管理和技術創新,以改革創新化解衛生健康事業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

5.堅持問題導向、系統發展

聚焦人民群眾健康需求,重點關注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注重強基層、補短板、堵漏洞,突出建機制、強能力、見成效,推進衛生健康服務品質加快提升。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實現衛生健康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三)發展目標

到2025年,衛生健康服務體系更加完善,資源配置更加科學,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大幅提升,城鄉居民身心健康素質顯著提高,人人享有更高質量水平、更加公平可及、更加系統連續、更加經濟有效的衛生健康服務。

1.居民健康水平走在前列

全區人均期望壽命保持在較高水平,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持續保持較低水平,居民健康主要指標位居全省前列,達到中高收入國家發展水平。建成面向全體居民、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體系,居民健康素養不斷提升。

2.健康服務體系走在前列

基本建成強大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重大疫情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顯著增強。優質醫療資源城鄉分布更加優化,分級診療制度有效落實。以人民醫院、中醫院為引領,中心衛生院為骨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支撐的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全區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

3.智慧數字應用走在前列

衛生健康云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建成云影像、云心電等平臺,打造智慧型衛生健康服務平臺,完善“醫療健康基礎服務”體系,建立“互聯網+醫療健康”體系,推進“跨區域醫療衛生聯動協同”體系。依托實體醫院推進互聯網醫院建設,普及互聯網醫療服務。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初步建成,衛生健康大數據應用能力和發展顯著提升。

4.衛健科技創新走在前列

完善醫學人才培養和發展體系,建成比較完善的醫學人才培養、集聚和發展體系,打造衛生健康領域具有核心競爭力、技術創新力、輻射帶動力的高水平醫院、重點學(專)科,培養一批學術領軍人才、一流技術團隊,產出一批高精尖科研創新成果。

5.行業治理水平走在前列

政府主導、部門參與的綜合監管協調機制不斷完善,衛生健康行業管理法治化、標準化、智慧化水平進一步提高,覆蓋全行業、全要素、全流程的智能化監管體系基本建立,醫療衛生服務整體效能明顯提升。

6.健康產業發展走在前列

打造智慧型長三角健康產業聚集地,大力扶持老年健康產業,開發與老年健康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構建以健康大數據為核心的生物醫藥、健康促進及健康服務新業態。形成內涵豐富、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的健康產業體系。健康服務相關產業支撐能力不斷提高,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基本得到滿足。

“十四五”衛生健康主要發展指標

領域

序號

主要指標

單位

2025年

性質

健康

水平

1

人均預期壽命

83.5

預期性

2

健康預期壽命

同比例提高

預期性

3

孕產婦死亡率

/10萬

≤6

預期性

4

嬰兒死亡率

≤4

預期性

5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5

預期性

6

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

%

≤9.2

預期性

健康

生活

7

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

≥36

預期性

8

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

%

≤21

預期性

9

國家衛生鄉鎮數量占比

%

100

預期性

健康

服務

10

每千人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

7.6

預期性

11

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

3.9

預期性

12

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

4.5

預期性

13

每千人口藥師(士)數

0.54

約束性

14

每萬人口全科醫師數

4.5

約束性

15

每千人口公共衛生人員數

在2020年基礎上增長50%

預期性

16

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

≥4.5

預期性

17

全省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

%

≤55

約束性

18

65歲及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范健康管理服務率

%

≥75

預期性

19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占總診療量的比例

%

73左右

預期性

20

二級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設置老年醫學科比例

%

≥85

約束性

21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到國家服務能力推薦標準比例

%

30

預期性

健康

產業

22

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年均增速

%

8.5左右

預期性

智慧

健康

23

居民電子健康檔案規范化建檔管理率

%

≥95

約束性

24

區級醫院面向基層遠程醫療服務比例

%

100

預期性


四、重點任務

(一)織密扎牢公共衛生防護網

堅持“預防為主、醫防融合、平戰結合、聯防聯控”,聚焦疾病預防控制、重大疫情救治、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重大疾病防治和職業健康保護等關鍵領域,健全工作體系,改善基礎設施,全面提升公共衛生治理水平。

1.健全疾病預防控制和應急管理體系

健全和完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建設,進一步推進醫防中心和疾控分中心實體化運行,加強實驗室建設,增強檢測能力。強化疾病預防控制業務指導、檢驗檢測、能力培訓和信息管理等職能,提高區域內重大疾病防控技術水平,完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流行病學調查、疾病監測等功能。圍繞定位明確、銜接有序、醫防協同總要求建成“四大體系”,集中統一的公共衛生應急指揮體系、協同綜合的公共衛生監測預警體系、高效一流的現代化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高承載力的應急醫療救治體系。落實各級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職責,加強二級以上醫院公共衛生科建設,配齊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員。加強基層疾病預防控制職責,完善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病預防控制功能,將預檢分診、篩查哨點、計劃免疫、隔離觀察、心理健康等納入標準化建設范疇。

2.強化重大疾病防治

加大血吸蟲病、艾滋病、結核病、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力度,強化禽流感、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的源頭治理和綜合防治,提升麻風病監測與畸殘康復水平,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強化心血管疾病、癌癥、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疾病篩查和早診早治,到2025年,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均達到70%以上,重大慢病過早死亡率控制在9.2%以下。提升精神障礙預防水平,開展心理健康咨詢疏導和危機干預服務,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 3.3/10 萬人,精神疾病診治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精神衛生中心創建二級專科醫院。適當擴大適齡兒童免疫規劃,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以城(鄉)為單位穩定在95%以上。

3.加強職業健康保護

重點關注中小微企業和農民工,強化工程技術應用和源頭防控,不斷提升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合格率,到2025年達到90%。加大職業健康監督檢查力度,落實用人單位主體責任,改善勞動條件。加強職業健康技術服務機構建設,提升二、三級醫院職業健康檢查能力,推進人民醫院職業病檢測中心建設,提高職業健康服務能力。倡導健康工作方式,提升全社會職業健康意識,不斷保護勞動者健康相關權益。

4.提高突發公共事件應對能力

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預案、專家決策咨詢制度,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多點觸發監測預警機制和統一指揮體系。加強醫防協同建設,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與醫療機構人員通、信息通、資源通和監督監管相互制約機制,搭建學科和科研、技術培訓、檢驗檢測、信息共享等協作平臺,建成智慧公共衛生服務平臺。實施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優化工程,做強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做實鎮、村衛生服務機構,打造專業化、現代化三級疾病預防控制網絡。實施急救服務網絡優化完善工程,優化120急救中心建設,打造“城鎮地區5公里、農村地區10公里半徑急救醫療服務圈”。加強各類應急隊伍建設,開展應急處置培訓和演練。新建大型公共建筑要兼顧“平戰結合”需求,預留應急轉換空間

,制定應急狀態下臨時征用為集中醫學隔離觀察點、方艙醫院等場所清單。

(二)高標準推進健康海門行動

將健康海門建設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主要健康指標納入考核內容,健全組織領導體系、監測評價體系,完善黨政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大健康格局。

1.提高居民健康素養

綜合運用各種途徑,大力普及健康知識,提高健康教育、健康咨詢、健康促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通過健康知識和信息發布平臺、健康巡講行動、健康生活方式指導等途徑,創新健康教育的方式和載體。廣泛開展健康科普進村鎮、進社區、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活動,多層次、全方位宣傳衛生健康知識,引導居民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加強營養健康科普宣教,推進合理膳食行動。加強健康教育科普基地建設,組織群眾性自救互救知識與技能培訓,提升全民自救互救能力。積極開展健康促進縣(區)和健康促進醫院建設,鼓勵醫務人員主動提供健康科普服務。到2025年,全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不低于36%。

2.加快推進控煙行動

加快推進控煙行動,積極開展控煙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煙草(包括電子煙)危害的認識,引導全社會主動參與控煙。積極開展無煙環境建設,鞏固無煙醫療衛生機構、無煙學校建設成果,全力推進無煙黨政機關建設。推行室內公共場所、室內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煙,強化控煙監督執法。到2025年,全區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控制在21%以下。

3.開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

鞏固衛生城鎮創建成果,全面推進衛生鎮、村創建,完善衛生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環境衛生治理。加強對衛生城鎮建設技術指導和監督管理,完善評價標準和辦法,健全長效管理機制,實行動態管理,提升創建工作水平。落實國家衛生城市長效管理;國家衛生鎮、省衛生鎮的覆蓋率均達100%。

4.推進健康城鎮建設

全面開展健康城鎮建設,突出地域優勢特點,打造衛生城鎮升級版。積極開展健康鎮、健康村(社區)、健康單位和健康家庭等健康細胞建設,到2025年,建成省健康鎮8個、省健康村43個、省健康社區6個。

(三)完善優質高效醫療服務體系

圍繞區域發展戰略,推進區級醫院、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社區醫院以及五大危急重癥救治中心建設,促進薄弱專科發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均衡布局,發揮優質醫療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確保人人享有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

1.構建系統整合的醫療服務體系

建成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運行高效的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建立以病人為中心,預防-治療-康復-護理全流程的健康服務鏈,不僅包括患者同一疾病周期的連續性診療服務過程,還包括長期的直至整個生命周期的連續的健康管理。縱向上,完善以區級醫院為引領,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為支撐,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橫向上,人民醫院、中醫院和各中心衛生院應集中優質資源,進行重點專科建設,形成學科錯位發展以及差異化發展。人民醫院啟動三甲綜合醫院創建,中醫院創建三乙中醫醫院。推進悅來鎮中心衛生院創建二甲醫院。實現省級重點專科零突破,市級重點專科增加到15個。推進醫療機構發展規劃合理布局,提高居民看病就醫的可及性。堅持強基層、補短板、調結構,重點扶持精神、兒童、婦幼、老年、中醫、傳染、康復、護理等專科醫療服務能力建設。

2.完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

完善重大疫情救治網絡,建設區域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推進區級傳染病醫院建設,強化呼吸、重癥等專科能力建設,加強緊急醫學救援場所和應急醫療隊建設,建立區級醫療專家庫;完善急救轉運和采供血服務體系,建強院前急救機構,院前急救機構、二、三級醫院急診科納入區域急救醫療網絡;建立政府主導,醫院為骨干、二、三級醫院為支撐、發熱門診為哨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共同參與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

3.補齊薄弱專科短板

支持發展兒童、老年、精神、婦產、安寧療護等專科醫療機構,完善全生命周期醫療健康服務鏈。推進兒童、老年病、康復等專科醫院建設。推動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發展兒科、老年、中醫、傳染、病理、麻醉、急診、重癥醫學等薄弱專科。

4.建設五大危急重癥救治中心

持續提升卒中、胸痛、創傷、高危孕產婦、高危新生兒救治服務能力建設,打造高危人群篩查、日常健康管理、院前院內無縫銜接、救治中心多學科會診機制(MDT)、救治后康復療養為一體的智能化、專業化、連續化危急重癥救治體系,危急重癥救治水平位居全省前列。

5.提升醫療服務質量

加強質量控制組織建設,擴大質控覆蓋范圍,健全醫療質量數據監測、分析和反饋機制,強化機構、專科、病種、技術等質控建設。完善醫療質量標準和規范,強化醫療質量問題和醫療安全風險預警管理,促進醫療質量管理全過程、全方位、全覆蓋。建立和完善醫院感染監測預警機制,落實醫療機構醫院感染管理責任制,完善管理質量考核體系。健全血液質量安全體系,提供血液管理智慧化水平,推動臨床合理用血,保障臨床用血和血液安全。

(四)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提質增效

更加注重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大力實施衛生強基工程,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布局,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檔升級,推行基層首診式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做優做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1.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

適應人口集中轉移和城鎮化發展新形勢,優化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布局。按照街道或服務人口問題,科學設置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規劃設置社區衛生服務站或家庭醫生工作室;持續推進完善每個建制鎮公立衛生院(中心衛生院)建設,進一步完善村衛生室設置,繼續推進鎮村衛生機構一體化管理。全面推進醫共體建設,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為服務平臺,構建上下貫通、分工協作的城鄉居民網格化健康服務體系,為居民提供連續綜合服務。

2.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檔升級

在鄉鎮地區,健全以區級醫院為龍頭、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為基礎的區鎮兩級、鎮村一體新型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甲級村衛生室建設達到全省先進地區水平。在城市地區,加快建設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依托的城市衛生服務網絡。進一步做優做強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以 20 萬人口為服務規模,適度提升功能定位和建設標準,發揮上引下聯作用。積極開展“江蘇省社區醫院示范區”創建活動,2025 年全區20%以上的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成功創建社區醫院。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特色科室建設。

3.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

“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基層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達到國家基本標準,30%的基層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達到國家推薦標準。鎮衛生院每萬常住人口配置15-18名醫療衛生人員,每個行政村或按服務人口每3000至5000人建立1個村衛生室,村衛生室每千服務人口配置1名鄉村醫生(其中至少配置1名女村醫)。在城市地區,原則上每3至10萬居民或每個街道設置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不到的地方,一般1萬左右居民設置一個公辦社區衛生服務站。每個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2名全科執業醫師及2名注冊護士。

4.做實做優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健康管理團隊服務和全科醫生工作室建設,逐步壯大簽約服務隊伍,強化基層“健康守門人”作用。在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和“互聯網+”的支持下開展自主健康管理,多形式、多渠道建立居民健康檔案,著力規范簽約服務的內涵、流程、標準和考核機制,實施老年人、慢性病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孕產婦等重點人群的個性化簽約服務,做到“簽約一人、履約一人”,不斷提高居民對簽約服務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探索慢病管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家庭藥學服務、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為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房外延服務項目。

5.做優做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筑牢筑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體系網底,不斷增強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實現工作電子化呈現。以日常考核與季度考核為抓手,提高規范化服務管理水平。依托健康檔案,探索各類慢病管理新模式,建立腫瘤登記體系及早診早治體系,促進醫防融合發展。健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療機構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協同合作機制,形成“三位一體”服務模式。提高基本公共衛生項目政府人均補助標準,不斷拓展服務人群受益面,建立健全購買服務機制,規范項目績效管理評價,提升項目運行管理水平。充分調動城鄉居民參與健康管理積極性,增強城鄉居民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的獲得感。

(五)推進中醫藥事業創新發展

創新中醫藥發展途徑,推進中醫藥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培養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隊伍,提升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強化中西醫協同攻關和臨床協作。加強中醫藥區域交流合作,推動中醫藥服務走出去,弘揚中醫藥文化,大力推動中醫藥傳承與創新。

1.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

建立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合理布局中醫醫療資源,夯實以公立中醫院為主體,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機構)中醫科為骨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為基礎,中醫門診部、中醫診所為補充的中醫藥服務網絡。充分發揮中醫醫院指導作用,有機統合區、鎮、村三級中醫藥服務能力。加強綜合醫院、專科醫院中醫藥科室建設,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開展中醫藥服務的基本設施配置。做“實”中醫館,做“全”中醫閣,加大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推廣力度,發揮中醫藥適宜技術培訓推廣基地作用。

2.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

完成中醫院異地新建項目并投入運營,強化中醫醫院內涵建設,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不斷完善綜合服務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強中醫藥重點專科建設,充分發揮示范輻射作用,提升全區中醫藥綜合實力。進一步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防治中的優勢,探索應用療效確切、技術規范的中醫單病種診療規范,促進中醫藥臨床特色優勢標準化建設,支持中醫藥特色制劑的研究開發,不斷提高診療水平。重視中西醫結合工作,發揮中西醫結合學科優勢,促進學科交叉和融合。抓住重大及疑難疾病防治的關鍵問題,開展中西醫結合研究,促進中西醫結合學術發展。加強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建設,增強中醫院感染性疾病防治能力。

3.夯實中醫藥人才基礎

以培養和造就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需要的各級各類中醫藥人才為目標,健全和創新中醫藥畢業后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制度和模式,重點抓好高層次人才、中青年臨床骨干和基層中醫藥人員的培養,全面提高中醫藥隊伍的整體素質,培養一批讀經典、跟名師、勤臨床的中醫臨床骨干力量。加強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和中醫學術流派傳承工作,完善中青年中醫藥骨干的師帶徒培養形式。完善中醫藥人才評價機制,推薦和培養一批省、市級名中醫和基層名中醫。加強中醫藥科研創新投入,培養一批高層次中醫藥創新人才,努力培育中醫藥科技創新領域的人才優勢。完善中西醫結合人才培養體系,舉辦“西學中”培訓班。發展中醫護理人才隊伍,培養中醫護理專科護士和骨干人才。加強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的準入和培養工作,強化中醫預防、保健、養生人才隊伍建設。

4.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

繼續開展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研究工作,總結、研究名老中醫學術思想和臨床診療經驗,形成完善的知識和理論體系。探索現代中醫藥傳承的模式和方法。增強中醫藥自主創新能力,尋求中醫藥理論與實踐上的突破與創新。加強對現有醫院制劑的研究,繼續開發中藥新劑型。

充分挖掘中醫藥文化遺產,保護與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中醫診療技術。推進中醫藥文化建設,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和健康教育,推進中醫藥進鄉村、進社區、進校園活動,提升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加強中醫藥交流與合作,傳播中醫藥文化。

(六)協調推進老年健康服務體系

發展以維護老年人健康公益為中心,以滿足老年人健康服務需求為導向,構建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的綜合連續、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更好滿足老年人的健康服務需求,增強老年人的健康獲得感,健康老齡化水平明顯提高。

1.完善老年醫療資源配置

優化老年醫療資源配置,建立完善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綜合醫院老年醫學科和老年病專科醫院為核心,相關教學科研機構為支撐的老年醫療服務網絡。加強綜合性醫院老年病科和老年病房建設,重視老年精神方面疾病的防治干預,強化社區在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康復護理方面的作用發揮,加強老年護理人才隊伍建設培訓。建成一所二級老年醫院,推進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設立符合標準的老年醫學科。積極推進安寧療護服務發展,支持醫療衛生機構、醫養結合機構開展安寧療護服務,推動二級及以上醫院腫瘤科、老年醫學科等相關科室開展安寧療護服務,設立安寧療護病區或床位,建立機構、社區、居家相銜接的安寧療護工作機制。開展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創建活動,推動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適老化改造,開展老年友善服務,到 2025 年,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置符合標準的老年醫學科比例達到85%以上,所有綜合性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老年友善醫療衛生機構。

2.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

實施社區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和健康支撐體系。增加醫養結合服務供給。支持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設施建設,推進鄉鎮衛生院分院轉型為護理院,推動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多種形式合作。推進社區嵌入式醫養結合機構發展,積極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新業態,重點為社區(鄉鎮)失能(含失智)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居家醫療護理服務。開展醫養結合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加強醫養結合服務和管理規范化建設,深入推進護理院規范建設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建立醫養結合服務信用評價和跨地區跨部門聯合懲戒機制。開展區級醫養結合示范機構創建,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加大醫養結合保障力度。將醫養結合機構納入醫聯體、醫共體建設,與專科聯盟建立合作關系,建立完善醫養協作和“雙向轉診”機制。到2025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老年、康復、護理床位占比達到35%以上。

3.提升老齡健康管理水平

實施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廣泛開展老年健康教育,普及老年健康知識和中醫養生文化,促進老年人形成合理膳食、科學運動、戒煙限酒及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老年人健康素養。強化預防保健,實施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項目,開展農村老年居民普惠性健康體檢。組織開展老年人營養改善行動,深化老年人心理關愛服務,加強老年常見病、慢性病健康指導,完善老年人群重點慢性病、失能、神經退行性疾病等早期篩查和干預措施,構建老年健康危險因素干預、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失能預防三級預防體系。到2025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范健康管理服務率達到75%以上。

(七)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全面貫徹落實三孩生育政策,推動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提升優生優育服務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大力發展嬰幼兒照護服務,完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減輕家庭生育養育負擔,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1.推動配套生育政策落實

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落實完善配套支持措施,推動生育政策與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構建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推動落實產假、男方護理假、生育津貼等制度,切實保障群眾合法權益。減輕家庭負擔,釋放生育政策潛力。落實完善人口監測調查制度,加強人口監測規范管理。充分利用全員人口基礎數據和共享監測數據,及時掌握人口變化和發展趨勢,提出人口信息安全預警。繼續全面落實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做好獎勵扶助項目績效管理和監督。落實計劃生育特殊家庭扶助關懷工作,鞏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聯系人制度、家庭醫生簽約、就醫綠色通道“三個全覆蓋”專項行動成果,完善長效工作機制,健全計生特殊家庭幫扶電子檔案,落實針對性幫扶舉措,提升幫扶工作水平。

2.完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

開展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建設,推進“所改院”工作,建成海門區婦幼保健院。進一步提升區孕產婦、新生兒危急重癥急救能力建設。強化婦幼衛生緊缺人員培養和配備,整體加強區婦幼保健院和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產科兒科婦幼健康服務能力。加強孕產婦、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以高齡高危孕產婦和高危兒體弱兒為抓手,強化母嬰安全管理,提升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癥救治能力,確保全區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穩定在低位水平。推進婦女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完善宮頸癌及乳腺癌防治體系,建立健全初篩、診治與救治相銜接的服務網絡,規范預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嬰傳播綜合干預措施,落實基本避孕服務,提高婦女生殖健康水平。落實出生缺陷三級預防措施,減少嚴重多發致殘出生缺陷發生。強化兒童疾病防治,推進兒童早期發展綜合服務,改善兒童營養狀況,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全方位促進兒童健康發展。加強婦女兒童健康知識宣教,促進婦女兒童心理健康,提高個人健康素養。全面普及婦幼適宜技術,推動中醫藥在婦幼健康領域的應用。

3.健全普惠托育服務體系

大力發展0-3歲嬰幼兒照護服務,擴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落實普惠托育民生實事,完善普惠托育機構布局,深入開展支持社會力量發展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實現普惠托育服務提質擴面。“十四五”期末,建成2家以上省級示范性托育機構。增加托育服務供給,基本形成家庭、社區、機構“三位一體”的嬰幼兒照顧服務體系,完善多元化、多樣化、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務,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到2025年,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4.5個。落實完善托育機構設置管理標準規范,加強托育機構監督管理。

(八)打造智慧衛生健康平臺

充分發揮信息化支撐保障作用,提升公共衛生信息化應用水平,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共建共享共用,全面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助推跨區發展,注重新一代信息技術安全應用,推進智慧型衛生健康平臺建設。

1.推進衛生健康信息化協調發展

統籌全區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發揮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引領和帶動作用,促進板塊、條線信息化均衡優質發展。加強衛生健康專網閉環建設,和各級各類專網、互聯網、物聯網及移動網有效銜接。積極融入南通市統一的衛生健康云建設。促進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轉型,以評測為重點向以應用為重點轉化,和各行業應用進一步融合,社會效應進一步凸顯,推動區全民健康信息平臺提檔升級。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賦能醫政、醫管、醫改多元化高效、長效監管。

2.提升公共衛生信息化應用水平

進一步提升院前急救、婦幼保健、基層公共衛生、職業健康等業務系統建設,強化醫療衛生信息歸集和管理,提高衛生監督監管效能,電子健康檔案向居民本人開放率達到 90%以上。構建覆蓋全市公衛機構、醫療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公共衛生信息平臺,形成疾病預防控制、血液管理、婦幼保健、院前急救等條線信息互聯互通和業務協同聯動的應用體系,提升數據監測、分析研判、協調保障等方面的能力。充分發揮信息化在支撐疫情監測分析、疫情防控保障、提升服務效率等方面的作用,助力織牢大數據防疫網,實現高效精準一體化防疫。

  3.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

加快推進全區二、三級醫院建立醫療、服務、管理“三位一體”的智慧醫院,以“智慧服務”建設為抓手,改善患者就醫體驗;提升醫院電子病歷結構化、標準化水平,進一步夯實“智慧醫療”信息化基礎;以“智慧管理”建設為手段,進一步提升醫院管理精細化水平;加強業務信息系統建設和院內信息互聯互通,提升覆蓋居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服務水平。依托實體醫院,大力推動二級以上醫院互聯網醫院建設,提供基于線上線下、院內院外一體化的整合式互聯網醫療服務。

4.助力衛生健康跨區域一體發展

持續推進跨域遠程會診、健康檔案數據交換和公共衛生聯防聯控等區域協同合作模式。在長三角衛生健康一體化滬蘇合作框架下,加強重大傳染病聯防聯控、信息共享,助推毗鄰地區傳染病協查和處置;探索建立區域質量評價流程和機制,開展醫學影像質控合作,促進區域影像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加強滬海兩地溝通聯絡機制和服務團隊建設,探索滬海兩地衛生健康信息化領域合作機制和政策配套。

5.推動信息技術與醫療服務融合

堅持創新發展理念,統籌新一代信息技術特點和業務需求,探索推動以云計算、大數據、5G、人工智能、物聯網、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有機融合、相互補充,形成新的“新基建體系”,高度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醫藥衛生領域的應用,著力培育衛生健康服務新模式新動能。推進 5G+醫療融合應用。豐富醫療機構內部 5G 應用場景,為 5G 應用提供支撐,重點圍繞遠程會診、院前急救、智能疾控、遠程教育、健康管理等,優化服務流程,創新服務模式。加強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發展人工智能+醫學影像,輔助定位病癥分析病情,提高工作效率及準確性;發展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為醫生提示臨床醫療解決方案,為患者提供診療方法參考。探索健康區塊鏈技術創新應用,確保醫療救治、醫療檢測、醫療資源、防疫物資等數據安全共享可追溯;積極探索區塊鏈在藥品耗材、個人健康檔案、電子處方流轉、電子病歷數據共享等方面的應用,提高衛生健康數據安全性,提升醫療服務質量和行業監管能力。

(九)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建設

積極爭取相關政策,持續加大高層次人才培育引進和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健全公共衛生人員隊伍,充實基層衛生人才,加強醫療管理人才引培,為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1.加強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

推動衛生健康高層次人才工程提檔升級,探索實施高層次人才協議工資制、項目工資制,加大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培養和引進醫學科技交叉融合領軍人才、優秀學科帶頭人和復合型醫學科技創新人才,開展醫師科學家培養改革試點,為打造高峰、尖峰學科構筑人才“蓄水池”。建立高層次人才自主培養、高端引進機制,吸引優秀人才集聚,努力打造醫療衛生人才高地,培育衛生人才高峰,凸顯人才對醫療衛生事業的支撐作用。整合人才評選項目,向年輕人才傾斜。暢通中西醫相互學習渠道,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中西醫結合人才。

2.加強急需緊缺人才隊伍建設

強化病原學鑒定、疫情形勢研判、傳播規律研究、現場流行病學調查及實驗室檢測等疫情防控人才隊伍建設。強化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重癥醫學、急診醫學及醫院感染管理等醫療救治人才隊伍建設。強化全科、兒科、精神科、病理、護理、康復、臨床藥師、醫務社工等緊缺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完善住院醫師和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加強藥學部門建設,強化藥師隊伍建設,保障醫療機構藥師人員數量,二級以上醫療機構藥學專業人員不得少于本機構衛技人員的8%。以中西醫結合及中醫康復等為重點,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建立適應行業特點的人事薪酬制度和科學的人才分類評價機制,增強崗位吸引力。健全退休人員返聘制度和使用機制,支持身體健康的退休衛生技術人員繼續服務。

3.加強公共衛生人才隊伍建設

根據編制規定標準,繼續配齊公共衛生人員,提高公共衛生機構人員待遇,逐步縮小與公立醫院的收入差距,激勵工作積極性。鼓勵公衛人員開展職業體檢、實驗室檢驗檢測相關的對外服務,提升技術和服務能力。加大改革傾斜力度,對社區機構疾病防控相關人員設立靈活的獎勵激勵機制,加大公共衛生人才科研表彰獎勵,充分調動疾控隊伍積極性,確保疾控體系工作有效落實和隊伍穩定。培養一批有知識,有能力,有職責的社區公衛人員。加強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分析、檢驗檢測和應急處置等技能實訓,建強疾控流調、消殺防疫及核酸檢測等專業隊伍。

4.加強基層人才隊伍建設

夯實基層公共衛生人才基礎,全面落實基層衛生人才“強基工程”,推進人員編制管理,采取“縣管鄉用”、“鄉管村用”等方式壯大基層衛生人才隊伍。落實全科醫生轉崗、免費定向培養、基層骨干醫生遴選等政策。建立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制度,提升全科醫生數量和素質。允許鄉村醫生收入逐年增長。動態調整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培養規模,通過訂單式培養等多種形式向社會招錄人才以充實并穩定鄉村醫生隊伍,鼓勵大、中專生到鄉鎮衛生機構就業。鼓勵支持公共衛生職業技能學校建設。全面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益一類財政保障、公益二類績效管理”。進一步落實鄉村醫生正規化、系統化培訓,提高基層醫師及鄉村醫生隊伍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深化城鄉對口支援,推動醫師執業管理模式創新,推廣遠程醫療服務,促進優秀衛生人才下沉和資源共享。

5.加強現代化醫療機構管理人才隊伍建設

全面提升醫院行政管理人才的素質及能力,從管理理念、理論知識、工作職責、管理技能、交流溝通能力、協作精神等多方面進行培訓,構建“全方位、多維度、層次化”能力培養體系。加強復合知識型結構及信息化管理專長兼顧的醫院現代化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建立與企業及院校的管理型人才合作培養機制。

(十)加強衛生健康科技創新

聚力學科、人才和創新平臺建設,深化醫教研協同,創新發展模式,強化制度保障,全面推動科研攻關和成果轉化。

1.推動醫學重點學(專)科建設

充分發揮重點學(專)科和領軍人才的帶動與輻射作用,進一步推進重點學(專)科建設,以重大項目研究、重大成果轉化和適宜技術推廣為紐帶,圍繞嚴重影響居民健康水平的關鍵性、基礎性和共性問題,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積極開展前瞻性臨床協作研究,提升影響居民健康的疑難危重病和新發傳染病的救治能力和科研水平,全力打造臨床醫學和轉化研究高峰。到2025年力爭建成省級及以上重點學(專)科 1個。

2.推動醫療衛生科技創新

加強與知名高等院校、醫院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強職業病防治。堅持以提升疾病防治水平為主攻方向,緊密結合區情特點和防病治病需要,積極推進原始創新。開展診斷、治療、康復、預防等技術問題的研究,努力提高臨床醫生科研思維與能力,及時將先進、成熟、適宜的科技成果用到防病治病中,將科研創新快速轉化為實際成果。加強醫學新技術引進力度,鼓勵三級醫院引進限制性醫療技術和四級手術,推動城鄉醫療衛生機構引進非限制性醫療技術和三級以下常規手術,整體提升區域內醫療技術水平。

3.推動科研攻關和創新成果轉化

堅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新發突發傳染病和重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關鍵技術,加快建立跨部門、跨學科、跨領域的協同創新機制,加強科研資源整合與協同網絡建設,重點組織多中心臨床研究、公共衛生問題研究以及醫研校企協同攻關研究,爭取在部分領域和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形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關鍵技術。完善適應衛生健康行業特點的政策措施,促進創新成果轉化,加速提升我區醫學科技創新能力。

(十一)推進健康產業高質發展

以推進健康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優化產業結構,創新發展模式,強化政策支持,推進產業集聚。積極培育健康服務新業態,推進“醫、研、產”深度融合,推進社會辦醫發展,為實施健康海門戰略提供有力的產業支撐。

1.推進健康服務集聚發展

加強資源要素配置,推進產業集聚發展,建設內涵豐富、布局合理、結構優化的健康服務業。支持“東布洲科學城”等重點醫藥產業基地聚集發展,持續推進醫藥研制、疾病診斷、檢驗檢測、康復醫療等領域的開拓創新。以三級醫院為基礎,集聚醫療服務、醫學教育、醫學科研、藥械研發、審查檢驗等資源,建設“醫、研、產”融合的健康產業示范基地。加快發展心理健康輔導服務,提供多樣化的健康管理服務。培育壯大健康服務支撐產業,積極助推高端藥品、醫療器械、健康信息化服務產品的自主研發和應用,加快實現生物醫藥、醫療設備等進口替代。推進老年用品產業發展。

2.積極培育健康服務新業態

以健康服務需求為導向,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進醫療健康數字化發展,促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應用,積極培育健康管理、醫養康養、老年健康、嬰幼兒照護等健康服務新業態。實施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工程,促進醫療機構與人工智能企業合作,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發展。大力扶持老年健康產業,提高中醫藥健康服務相關產業支撐能力。深化體醫融合,探索資源融合發展新模式。

3.推進臨床試驗能力建設

支持醫療機構開展臨床藥學研究,強化藥品不良反應(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監測、報告、分析與評價。支持醫療機構獲得國家認定的藥物臨床試驗資質(GCP),并與企業開展新藥、醫療器械聯合攻關。完善醫療機構與企業面對面機制,組建“醫企協作”聯盟,鼓勵醫療機構與企業、研發機構聯合開展臨床應用研究。

4.加大健康產業政策支持

完善健康服務業政策體系,對社會辦醫區域總量和空間布局不作規劃限制,引導社會資本在城市新區、郊區等醫療資源相對薄弱區域舉辦醫療機構,鼓勵社會資本舉辦康復、護理等短缺專科醫療機構,探索臨床醫療、醫學研究與產業轉化為一體的醫院運營模式。鼓勵社會辦醫向高端化、規模化、集團化方向發展,促進社會辦醫高水平發展。鼓勵公立與民營醫院開展人才、技術、管理等合作,支持服務模式和監管方式創新,加強服務質量監管、部門協同監管和行業誠信治理,不斷提升標準化、規范化和國際化水平。

(十二)推進衛生健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聚焦提升衛生健康行業現代化治理能力,深入實施《基本醫療與衛生健康法》,強化衛生健康法治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強化行業綜合監管。促進安全發展,有效化解各類風險挑戰。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1.統籌發展與安全

貫徹落實國家安全戰略,堅持底線思維,以醫療衛生質量安全為核心,圍繞各類傳染病防控、疫苗接種管理、醫院感染管理、醫療質量安全風險管理、生物安全管理、信息系統涉及個人隱私數據管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重點群體信訪穩控、易肇事肇禍精神障礙患者管理、公立醫院債務、醫療衛生機構編外人員管理、意識形態管理等領域,改革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強化醫療質量管理,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有效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挑戰,筑牢安全屏障,確保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行穩致遠。

2.強化法治建設

加強衛生健康法制建設,推動衛生健康規范性文件和地方性政策措施意見的出臺和廢止,加強規范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加強衛生健康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控制。推進衛生健康“放管服”改革,促進衛生健康政務服務便利化。開展衛生健康系統法治宣傳教育工作,深入推進法律“六進”,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工作責任制,營造良好法治環境,全面提升衛生健康系統普法依法治理水平。深入推進平安醫院建設,依法打擊涉醫違法行為,為醫務人員執業提供法治環境,營造促進醫患和諧的輿論氛圍。

3.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堅持和強化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統籌推進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與體制機制改革,調整完善相關政策,加快構建新體系、引領新趨勢、提升新效能、激活新動力、建設新文化,建立完善評價指標體系,實現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資源配置從注重物質要素轉向更加注重人才技術要素。

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深入推進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試點。加強公立醫院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公立醫院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作決策、促改革、保落實的領導作用,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深入推進治理結構改革,健全完善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規則,落實公立醫院人事管理、機構設置、中層干部聘任、人員招聘(人才引進)薪酬分配、年度預算執行等運行管理自主權。

構建運營管理評價體系。加強全面預算管理,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強化成本消耗環節的流程管理,推動醫院運營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精細化。探索以大數據方法建立病種組合標準體系,對醫院病例組合指數(CMI)、成本產出、醫生績效等進行監測評價。全面開展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持續優化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和方法,重點考核醫療質量、運營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評價等,改革公立醫院內部績效考核辦法,完善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績效考核制度。

深入推進緊密型醫共體建設。繼續優化緊密型醫共體、遠程協作網運模式,加強布局管理,整合各層級醫療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為網格內居民提供一體化、連續性醫療衛生服務。探索推進以農村區域醫療中心為牽頭單位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模式,加快推進縣域綜合醫改,按照區鎮一體化、鎮村一體化原則,加強區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統籌管理。

繼續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因地制宜建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療共同體等協同聯動的醫療服務合作機制。完善分級診療技術標準和工作機制,明確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在相關疾病診療中的職責分工、轉診標準和轉診程序,形成連續通暢的雙向轉診服務路徑。加強優質專科資源對基層傾斜力度,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轉診機制,開通綠色通道,對上轉患者優先接診,并及時向相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送診療信息。推動三級醫院提高疑難危重癥和復雜手術占比,縮短平均住院日。優化分級診療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在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予以運用。

強化落實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逐步形成以基本藥物為主的“1+X”用藥模式。加強短缺藥品監測管理,保障臨床病人用藥需求,實現藥學服務“兩個轉變”。建立健全藥師激勵機制。推進藥聯體建設,提升基層藥學服務能力,促進上下級醫療機構用藥銜接,助推分級診療制度建設。開展藥品綜合評價,促進合理用藥、科學用藥,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使用比例及金額保持逐年上升。健全藥品庫存預警機制,繼續實施短缺藥品定點承儲,做好醫療機構易短缺藥品足量庫存。

加快推進三醫聯動改革。持續強化“三醫聯動”改革,有效發揮政策協同效應,按照“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路徑,以降低藥品耗材價格為突破口,同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薪酬、醫保支付等綜合改革。完善醫保差異化支付政策,合理拉開一二三級醫療機構報銷水平差距。全面實行總額控制下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推進醫保基金總額預算與點數法相結合,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全面推行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付費。開展門診支付方式改革,完善按人頭付費,推動按病種(病組)等付費方式向門診延伸。完善醫療康復、慢性精神疾病等按床日付費。探索符合中醫藥特點的醫保支付方式,支持中醫適宜技術和優勢病種支付方式改革。開展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績效和價值評估。

4.強化行業綜合監管

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參與的綜合監管協調機制,健全多元化綜合監管體系。推動衛生健康監督執法規范化現代化建設。健全衛生健康行政執法網絡,合理增加執法人員配備數量,參與高層次衛生健康監督執法專家庫建設。建設專業、高效、規范、公正的衛生健康監督執法隊伍。推進衛生健康監督機構規范化建設,完善執法保障。創新衛生健康監督執法工作機制。全面推行“信用+綜合監管”,根據信用等級和風險度,開展差異化監管,合理確定“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查比例、頻次,全區“雙隨機、一公開”總體抽查比例達到20%以上,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充分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推進在線監測、在線監控、跟蹤溯源、風險預警等非現場執法手段在衛生健康監督執法領域的應用。應用統一規范、多級聯動的“互聯網+執法”體系,實現監管層級間的互聯互通、數據共享應用。


5.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積極對接,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深化衛生應急合作,聯合開展公共衛生事件風險評估,加強突發急性傳染病監測、預警,重點強化新冠肺炎聯防聯控,協同做好跨區域疫情調查處置工作。匯聚長三角優勢專科專家資源,開展遠程醫療和醫學教育,積極參與長三角專科聯盟建設。加快疫苗接種一體化進程,共同推進疫苗接種門診標準化建設,做好長三角地區預防接種數據共享交換協同平臺建設,加快預防接種信息共享和接種檔案遷移管理。建立職業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機制,開展職業健康管理合作和職業健康監督聯動執法。全面融入長三角執法一體化建設,加強衛生監督聯動執法,推進衛生行政處罰信息共享,提升本地區監督執法效能,不斷提高執法能力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堅持和加強黨對衛生健康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黨委政府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將衛生健康規劃主要發展指標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認真組織落實。各相關部門切實履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注重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動黨建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

(二)加大投入力度

強化政府對衛生健康基本公共服務的投入責任,逐步提高基本公共衛生人均補助標準。各級政府要全面落實公共衛生(含計劃生育)、基本醫療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立醫院等投入補助政策,建立多渠道、多樣化、持續性投入保障機制,大力發展慈善事業,鼓勵個人捐贈,支持企業和社會組織投資衛生健康領域,形成多元化籌資格局。

(三)廣泛宣傳發動

廣泛宣傳新時期黨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宣傳“十四五”時期衛生健康發展目標任務,普及衛生健康科學知識,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形成齊抓共管、人人參與的濃厚氛圍。強化醫德醫風建設,牢固樹立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健康服務新理念,弘揚新時代職業精神。

(四)加強監測評估

建立健全規劃執行的監測評價體系,完善規劃評估制度,加強規劃執行情況評價,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認真組織督查,特別是重大項目的推進落實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研究解決,確保規劃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海政辦發〔2023〕7號.doc

解讀:點擊查看

圖解:點擊查看

視頻:點擊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