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海門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海門市統計局
2015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經濟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全市上下堅持“穩中優進、改革創新、法治引領”工作總基調,主動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向好,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綜合實力再上新臺階,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發展質量有了新提升,社會事業獲得新進步,民生改善呈現新成效。
一、綜合
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初步核算,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15.02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80億元,增長2.6%;第二產業增加值471.59億元,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391.63億元,增長10.3%。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01297元,比上年增加8589元。
產業結構加快調整。全市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5.7∶51.5∶42.8。全年服務業占GDP的比重提高1.3個百分點。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889.5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47.1%。全年實現新興技術產業產值626.5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33.1%。
經濟活力繼續增強。全年新登記私營企業1157戶,比上年增長9.2%;注冊資本48.43億元,比上年增長14.8%。新登記個體工商戶5430戶,比上年下降4.3%。年末全市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8家,限額以上批零貿易企業259家,重點服務業企業275家,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172家,房地產企業89家。全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0500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4534人。年末城鎮化率為57.32%,比上年提高1.7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全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8.40億元,增長14.3%,其中,稅收收入65.04億元,增長14.3%,稅收占比達83.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8.6%,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5%。分類別看,食品上漲3.5%,煙酒上漲1.0%,衣著上漲2.2%,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上漲0.4%,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下降0.1%,交通和通訊下降2.5%,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上漲3.0%,居住下降0.1%。在食品中,糧食上漲1.2%,肉禽及其制品上漲7.8%,鮮菜上漲9.8%,水產品上漲4.6%,蛋下降5.0%。
表1 分類價格比上年上漲幅度情況
指標名稱 |
漲幅(%) |
1.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 |
0.6 |
2.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 |
1.5 |
食品類 |
3.5 |
其中:糧食類 |
1.2 |
油脂類 |
0 |
肉禽制品類 |
7.8 |
蛋類 |
-5.0 |
水產類 |
4.6 |
菜類 |
9.8 |
干鮮瓜果類 |
-0.1 |
煙酒及用品類 |
1.0 |
衣著類 |
2.2 |
家庭設備及用品 |
0.4 |
醫療保健 |
0.1 |
交通和通訊 |
-2.5 |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 |
3.0 |
居住 |
-0.1 |
服務項目 |
1.8 |
二、農林牧漁業
農業生產平穩。全年糧食總產量達19.46萬噸,比上年增產0.50萬噸,增長2.6%。其中:夏糧4.73萬噸,增長4.0%;秋糧14.73萬噸,增長2.2%。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9240 公頃,比上年增加430公頃;棉花面積9140公頃,比上年減少10公頃;油料面積28030 公頃,比上年減少560公頃;蔬菜面積26191公頃。
林牧漁業總體穩定。全年新增造林面積917公頃,林木覆蓋率達22.8%。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43305噸,下降0.2%;禽蛋總產量43782噸,下降0.4%;牛奶總產量4693噸,增長0.2%。
現代農業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比重達52.1%,家庭農場612個,農民合作社1244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建設進展順利。全市新增設施農業面積576公頃,總量達20267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37.1萬千瓦,比上年增長6.4%。
表2 主要農副產品產量情況
指標名稱 |
單位 |
產量 |
比上年增長(%) |
糧食 |
噸 |
194615 |
2.6 |
棉花 |
噸 |
10645 |
-0.5 |
油料 |
噸 |
92270 |
0.1 |
瓜果 |
噸 |
113196 |
-0.9 |
禽蛋產量 |
噸 |
43782 |
-0.4 |
水產品 |
噸 |
88230 |
-2.1 |
生豬出欄數 |
萬頭 |
14.27 |
-3.3 |
羊飼養量 |
萬只 |
93.96 |
-2.7 |
家禽飼養量 |
萬羽 |
1665.11 |
-3.2 |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運行保持穩定。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01.8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0.8%。全市規模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877.27億元,比上年增長8.5%;實現利稅311.70億元,比上年增長6.2%,其中,利潤總額206.49億元,比上年增長6.6%。
表3 部分工業品產量情況
產品名稱 |
計量單位 |
產量 |
比上年增長(%) |
印染布 |
萬米 |
141494.00 |
7.1 |
服裝 |
萬件 |
2105.16 |
-20.4 |
鞋 |
萬雙 |
2384.62 |
12.1 |
中成藥 |
噸 |
2506.00 |
7.5 |
水泥 |
噸 |
3278239.00 |
-4.3 |
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1797912.50 |
-22.7 |
日用玻璃制品 |
噸 |
42110.00 |
19.3 |
石墨及炭素制品 |
噸 |
5343.00 |
101.9 |
銅材 |
噸 |
81832.00 |
11.6 |
鋁材 |
噸 |
582.00 |
-14.8 |
鋼絲 |
噸 |
263.3 |
17.1 |
鋼絲繩 |
噸 |
51297.00 |
6.8 |
不銹鋼日用制品 |
噸 |
35081.00 |
-5.7 |
鍛件 |
噸 |
10327.00 |
-30.4 |
風機 |
臺 |
2288.00 |
-79.8 |
電動手提式工具 |
臺 |
917925.00 |
22.9 |
光纜 |
芯千米 |
1080533.40 |
18.8 |
建筑業穩定發展。年末全市擁有資質以上建筑業企業172家,其中,特級資質建筑企業3家,一級資質建筑企業14家,二級資質建筑企業38家。全市建筑業施工人數達30.2萬人。建筑企業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1500億元,增長15.0%。全年施工面積1.4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3.6%;竣工面積3287萬平方米,增長14.8%。按建筑業總產值計算的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人均50萬元,增長11.1%。全年獲得國優工程1項、詹天佑獎1項、中國鋼結構金獎1項、中國安裝之星獎2項、全國建筑工程裝飾獎2項。
四、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65.32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民間投資445.18億元,增長21.4%,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78.7%,提高5.6個百分點。工業投資343.94億元,增長9.0%,其中,技改投資197.25億元,增長27.9%,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57.4%,比上年提高8.6個百分點。全市服務業投資221.02億元,增長19.6%。完成基礎設施投資53.33億元,增長32.1%。全年房地產投資39.34億元,商品房施工面積397.29萬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積312.75萬平方米。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積80.2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積63.74萬平方米。全市商品房銷售面積81.68萬平方米,增長9.6%,其中,住宅銷售面積76.70萬平方米,增長9.4%。
五、國內貿易
消費品市場平穩運行。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1.15億元,同比增長10.2%。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09.51億元,增長10.2%;農村消費品零售額101.64億元,增長10.1%。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消費品零售額287.04億元,同比增長10.2%;住宿和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24.11億元,同比增長9.9%。在限額以上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3.3%,石油及制品類增長2.5%,糧油食品類增長19.6%,煙酒類增長33.5%,服裝鞋帽針織品類增長27.7%,日用品類增長11.3%,金銀珠寶類下降13.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10.8%。
六、開放型經濟
對外經濟規模保持穩定。全年進出口總額22.54億美元,同比增長10.7%。其中,出口總額14.19億美元,下降2.5%;進口總額8.35億美元,增長43.7%。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分別為3.67億美元、1.52億美元,占出口總額比重分別為25.9%、10.7%。對亞洲、北美洲、歐洲的出口額分別為6.10億美元、2.67億美元和2.56億美元,列前三位。全年新批外資項目29個,新批增資項目10個,其中千萬美元以上項目18個。新批協議外資6.0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0.2%;實際到賬注冊外資2.1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8%。新簽對外承包勞務合同額4.9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1%;完成對外承包勞務營業額7.46億美元,增長12.1%;新派勞務人員2386人,比上年增加1034人;年末在外勞務人員6675人,增長20.5%。新批境外投資企業8家,境外投資中方協議投資額1.45億美元,增長13.3%。
七、交通運輸、郵政電信業和旅游業
交通運輸業基本平穩。全年完成公路貨物運輸量656萬噸,增長2.5%,公路貨物周轉量達100568萬噸公里,增長4.6%;水路貨物運輸量14.8萬噸,增長2.1%,水運貨物周轉量2931萬噸公里,增長0.8%。公路客運量702萬人,下降0.4%,旅客周轉量49899萬人公里,下降0.4%。市內等級公路為2454.47公里,其中,一級公路281.01公里,二級公路147.90公里,三級公路221.23公里,四級公路1790.38公里,等外公路13.96公里。汽車保有量快速增長。年末汽車保有量為14.03萬輛,增長18.3%,其中,小型汽車13.68萬輛,增長19.2%。年末全市個人汽車保有量為12.85萬輛,增長17.8%。
郵政電信業平穩發展。全年實現郵政業務收入1.65億元,比上年增長3.3%。全年電信業務總收入2.14億元,下降8.5%。本地電信固定電話用戶數22.40萬戶,比上年減少4.17萬戶。年末移動電話用戶數92.54萬戶,比上年增加1.3萬戶。年末互聯網用戶88.11萬戶(含手機用戶),比上年增加24.74萬戶。
旅游業較快發展。全年接待游客295.3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2.5%,其中,國際旅游者人數10.06萬人次,增長2.2%。旅游總收入達27.11億元,增長24.4%,其中,旅游外匯收入達1042.33萬美元,同比增長11.2%。
八、財政、金融
財政收支總體平衡。全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8.40億元,比上年增長14.3%。其中,增值稅增長7.2%,營業稅增長62.2%,企業所得稅增長7.6%,契稅下降7.7%。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5.56億元,比上年增長15.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中,教育支出20.09億元,比上年增長11.6%;公共安全支出3.96億元,增長3.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42億元,增長2.1%;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96億元,增長6.3%;科學技術支出2.57億元,增長79.5%。
表4 財政收入分項情況
指標 |
絕對數(億元) |
比上年增長(%) |
財政總收入 |
182.42 |
12.7 |
一、地方級財政收入 |
149.16 |
16.0 |
(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 |
78.40 |
14.3 |
其中:稅收收入 |
65.04 |
14.3 |
#增值稅(25%部分) |
5.48 |
7.2 |
營業稅改征增值稅 |
0.64 |
4.4 |
營業稅 |
34.40 |
62.2 |
企業所得稅(40%部分) |
5.19 |
7.6 |
個人所得稅(40%部分) |
5.93 |
-15.2 |
契稅 |
2.73 |
-7.7 |
(二)基金預算收入 |
70.76 |
18.0 |
二、上劃中央及省收入 |
33.27 |
-0.2 |
金融信貸規模進一步擴大。年末全市共有各類商業銀行19家,各項存款余額1174.97億元,比年初增加153.84億元,增長15.1%。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702.25億元,增長11.8%;企業存款余額347.72億元,下降8.9%。年末金融系統各項貸款余額693.29億元,增長8.9%,其中短期貸款343.42億元,下降1.0%;中長期貸款308.24億元,增長17.1%。個人消費貸款82.7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10.47億元,中長期貸款72.30億元。
表5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情況
指標 |
絕對數 (億元) |
比年初增加 (億元) |
比上年增長 (%) |
各項存款余額 |
1174.97 |
153.84 |
15.7 |
#企業存款 |
347.72 |
65.6 |
-8.9 |
儲蓄存款 |
702.25 |
68.76 |
12.1 |
各項貸款余額 |
693.29 |
53.00 |
9.9 |
#短期貸款 |
343.42 |
-3.32 |
-1.1 |
中長期貸款 |
308.24 |
44.98 |
17.1 |
#個人消費貸款 |
72.30 |
11.54 |
19.0 |
九、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4家,新設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新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企業研究生工作站9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達13.24件。海門國際技術創新谷揭牌,首批8家境內外研發機構入駐。海門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式成立,香港浸會大學海門科技研究院投入運行。新引進國家頂尖人才8名,首次引進中科院院士來海創業。新增高技能人才5663名,每萬名勞動力中擁有高技能人才668名。
教育事業全面協調發展。全市共有普通中學37所,在校生33268人。其中,高中8所,在校生11761人;初中29所,在校生21507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生6561人。小學40所,在校生47231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158人。各級各類幼兒園48所,在園生20180人。全市教職工數9093人,其中,專職教師8247人。教育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新建、加固校舍7.86萬平方米,新建塑膠化操場11片。海門開放大學正式揭牌,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海門分院通過驗收。高考本一、本二上線率分別再提高2.6個和7.3個百分點,持續名列全省前茅。
十、文化、衛生和體育
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提高。全市年末共有文化館(站)13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59.83萬冊。舉辦各類文化展覽會109次,組織文藝活動652次。有專業技術表演團體1個,演出300場次,觀眾25萬人次。文化惠民成效明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全省領先。全市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1900平方米,江蘇省江海博物館開工建設,圖書館新館、文化館新館、美術館等工程實質性推進。江海文化藝術展示月等群眾性文化活動深入開展,中國田園山水畫院在我市掛牌成立。全國文化先進市實現三連冠,蟬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張謇墾牧公園等5個項目入選國家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庫,文化產業增加值占比超5%。全市有線電視用戶累計達25.7萬戶,開通有線電視頻道201套,光纜總長度達6269公里。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均達100%。全年出版《海門日報》299期,《海門日報》期發行量達2.6萬份。
衛生事業快速發展。全市共有衛生機構 384個。其中:醫院9個,衛生院1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婦幼保健站、專科疾病防治所各1個。共有衛生技術人員4039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1687人,注冊護士1501人,藥師、技師、檢驗和其他人員851人。全市擁有醫療標準床位3539張。全年總診療病人504.80萬人次。全年統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4.05億元,參保人數達67.52萬人,參保率99.97%,覆蓋全市所有行政村。全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補償金額達4.10億元,得保人次達266.94萬人次。全市人均預期壽命達80.98歲。衛生服務體系健全率為100%。
體育事業持續發展。年末共有體育場地2679個,其中系統內8個。全市共有等級運動員370人,其中,二級18人,三級352人。全市共有等級裁判554人,其中,一級以上58人,二級240人,三級256人。全市共有三級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2394名,其中,國家級6名,一級72名,二級806名,三級1510名。全年舉辦大型全民健身演示會20場次,參加各類健身活動達40萬人。成功承辦第六屆“環太湖”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中日青少年圍棋比賽、江蘇省縣級市門球比賽等重要賽事。
十一、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
城市建設不斷發展。全年城市維護建設資金支出24.68億元,比上年增加6.27億元。城市建成區面積25.43平方公里。人均擁有道路面積達20.61平方米。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海門航站樓開通運行。新購置LNG新能源公交車70輛、鎮村公交車16輛,增開城市公交線路2條、鎮村公交線路15條,新增城鄉公交站點507個,公交票價下調幅度超過60%。年內新增建成區綠化面積61.48公頃,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5%。市區新增園林綠地面積23.75公頃,園林綠地面積達321.25公頃。全年新安裝路燈141盞,路燈盞數達2.68萬盞。城區污水日處理能力保持在12萬立方米,年污水處理總量達 2925萬立方米。年內新增供水管道79.15公里,新增用戶15477戶,全年供水總量達3325.7萬立方米,售水量為2871.79萬立方米。全市液化氣用氣普及率達100%,天然氣供氣管道長度354公里,用氣人口達15.64萬人。
生態建設成效明顯。市區環境質量保持穩定,環境空氣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二氧化硫為0.02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為0.024毫克/立方米,PM2.5為0.052毫克/立方米。全年環境空氣質量指數達到良好以上的天數為261天,占全年天數的71.7%。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為53.9分貝,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為65.6分貝。節能減排順利推進。修改完善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扶持節能環保新興產業發展,積極推進產業綠色增長。單位GDP能耗下降3.6%。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總量基本穩定。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00.04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229人。全年出生人口7026人,人口出生率為7.0‰;死亡人口9275人,人口死亡率為9.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3‰。年末常住人口90.4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2萬人。
居民收入穩步增長。根據城鄉一體化住戶抽樣調查,全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54元,比上年增長9.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04元,比上年增長9.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86元,比上年增長9.0%。全市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441元,比上年增長8.0%,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4555元,增長7.6%;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124元,增長8.6%。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45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60平方米。
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城鄉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為98.25%,養老保險基金收入19.86億元,增長12.7%。其中,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5.61萬人,增長5.4%;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47.38萬人,增長2.4%。城鄉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為98.93%,醫療保險收入10.82億元,增長16.2%。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9.26萬人,增長2.8%;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3.8萬人,下降6.9%。失業保險覆蓋率為98.7%,城鎮失業保險參保11.96萬人,增長1%。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76%,城鎮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215人。
福利水平不斷提高。全市享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7618人,其中城鎮550人,農村7068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資金3055萬元,其中城鎮290萬元,農村2765萬元。農村臨時救濟9500人次,農村社會救濟供資金額達6200萬元。年末全市擁有各類托老機構77個,共有床位10476張,收養5809人。
注:(1)本公報使用的數據為快報數。(2)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