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年。一年來,區文廣旅系統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之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迎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為主線,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區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打造“江海文化核心傳承區”“近悅遠來的江海福地”和建設“全省有地位、全國有影響的江海文旅強區”目標任務,結合“招商引資突破年”“營商環境提升年”“能力作風建設提升年”等活動,聚力抓好區委“依法行政”專項巡察和第三輪巡察反饋問題整改,全力打響“張謇故里·詩畫海門”品牌,各項工作取得新發展。
一是文旅品牌創評取得新收獲。創成第五批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常樂鎮獲評第二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鎮”,系江蘇長江以北第一家。疊石橋國際家紡園景區通過4A級景區復核。江蘇省江海博物館獲評3A級景區。師山廣場獲評第二批“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柳西半街、第二屆“點亮海門之美”分別入選“2021-2022江蘇文旅消費熱力榜”“文旅消費人氣目的地”和“文旅促消費優秀案例”。海門文旅“培育消費熱點、提升城市活力”工作在央視播出。
二是文旅產業發展有了新進展。文旅產業發展質效受到省政府督查激勵表彰。結合“一軸”(張謇歷史人文記憶軸)、“兩帶”(沿江沿海風光帶)建設,大力實施重大項目引領戰略,張謇故里小鎮入選省級重點文旅項目,海贏高端印刷、青龍港1806文旅景區等13個項目入選市級重點文旅項目。全年預計新增規模文化企業30家,其中規上文化娛樂服務業企業10家。青龍港1806文旅項目濱江驛站、望江樓部分實現對外運營。張謇青少年研學基地、張謇故居以及頤生文博園擴建項目土建工程基本完工。
三是文旅服務供給邁出新步伐。加快推進基層文化陣地全覆蓋建設,完成村(社區)文化禮堂、百姓舞臺建設34家,累計建成147家。制訂出臺《海門區農村文化禮堂、百姓舞臺星級管理辦法》,進一步提升基層文化陣地使用效能。推動已有文化服務設施提檔升級,區圖書館、三星鎮綜合文化站、中國田園山水畫史館被評為南通市2022年“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海門書城、海門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成為2022年省級“最美公共文化空間”打造對象,先鋒小劇場成為南通示范小劇場培育對象。大力實施高雅藝術文化惠民項目,截至目前海門大劇院共舉辦各類演出、講座等惠民活動112場。有序推進文化“四送”活動,1-11月,共完成送戲262場,送培訓13896人,送展覽35場,送書21462冊。
四是特色文旅活動打開新局面。成功承辦第十五屆江蘇省“五星工程獎”舞臺藝術作品終評(曲藝類)活動、“繽紛夏日·樂游鄉村”2022南通鄉村旅游節等省市級重大活動,獲評省“五星工程獎”優秀組織獎。精心組織2022“張謇故里·詩畫海門”文旅產業招商推介活動,成功推介謇公湖度假區、余東古鎮、花香海永生態度假區等重點文旅項目。舉辦海門區第四屆江海文化旅游節暨第八屆張謇文化藝術周以及“江風海韻·精彩海門”“張謇故里·詩畫海門”“江海之門·魅力海門”“四季江海”文旅集市、“尋味海門”第二季等群眾性文旅活動700余項。全面實施“長三角一體化”文旅互動發展戰略合作,聯合太倉、江陰串聯三地旅游資源,形成跨區域旅游精品線路。啟動“暢游長三角·旅游新體驗”主題旅游活動,讓旅客“留下來,住一宿”,加快融入長三角文旅市場。
五是藝術精品生產呈現新亮點。聯合創排的小戲《吃里扒外》入圍省第十五屆五星工程獎(戲劇類)作品終評。30萬字《海門山歌與山歌劇文化研究》正式結集出版。聯合攝制的養老類題材《你好,再見》完成劇本創編。海門山歌劇《常樂兒女》完成創作二稿。山歌劇《田園新夢》獲評南通市小劇場精品劇目。完成新創歌曲《江海清風》《光明在心頭》等50余首,《英雄的大地》《天使的眼睛》入選南通市抗疫主題優秀文藝作品視頻展播。聯合制作的動畫片《張謇之江海驕子》在央視影音、優漫卡通頻道、愛奇藝等平臺播出。組織16件文藝作品參評省市“五個一工程獎”。4件書畫作品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六是文保非遺工作取得新突破。張公堤搬遷工程通過省級驗收。完成國保單位大生第三紡織公司舊址、區級文保單位郭利茂銀樓的修繕工程,啟動區級文保單位武進士故居、徽州會館修繕工作。文物前置考古工作南通領先。《我國民族企業家的楷模——張謇“實業報國 教育興邦”》特展在國內5個城市巡展,并成功入選國家文物局推介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00個主題展覽。非遺傳承推廣活動蓬勃開展,舉辦非遺項目展示展演、進校園、講座、傳習等線上線下活動90余場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