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根據工作實際需要,經區政府同意,現將修訂后的《海門區輻射事故應急預案(2020年修訂版)》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2018年5月印發的《海門市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同時廢止。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0年10月15日
海門區輻射事故應急預案
(2020年修訂版)
目 錄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1.2 編制依據
1.3 適用范圍
1.4 工作原則
2 事故分級
2.1 特別重大輻射事故(一級)
2.2 重大輻射事故(二級)
2.3 較大輻射事故(三級)
2.4 一般輻射事故(四級)
3 組織體系
3.1 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
3.2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
3.3 區輻射事故應急辦公室
3.4 輿情信息組
3.5 現場協調組
3.6 現場監測組
3.7 現場處置組
3.8 安全保衛組
3.9 醫療衛生組
4 預防預警
4.1 信息監控
4.2 預防工作
4.3 預警工作
5 應急響應
5.1 信息報送與處理
5.2 響應措施
5.3 外部支援
5.4 應急監測
5.5 安全防護
5.6 通信聯絡
5.7 事故通報與信息發布
5.8 應急終止
6 后期處理
6.1 后續行動
6.2 善后處置
6.3 總結評估
7 保障措施
7.1 資金保障
7.2 物資裝備保障
7.3 通信保障
7.4 技術保障
7.5 宣傳、培訓與演習
8 附則
8.1 名詞術語解釋
8.2 預案管理
8.3 預案實施時間
1 總則
1.1 編制目的
健全輻射事故應對工作機制,科學有序高效應對輻射事故,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環境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1.2 編制依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輻射事故應急預案》、《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條例》、《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辦法》、《江蘇省輻射污染防治條例》、《江蘇省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南通市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南通市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反應機制的若干意見》等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制定本預案。
1.3 適用范圍
本預案適用于海門區行政區域內輻射事故應對工作。
輻射事故主要指除核事故以外,因放射性物質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性物質造成人員受到意外的異常照射或環境輻射污染后果的事件。主要包括:
(1)核技術利用中發生的輻射事故;
(2)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設施發生的輻射事故;
(3)鈾礦冶及伴生礦開發利用中發生的環境輻射污染事故;
(4)放射性物質運輸中發生的事故;
(5)可能對海門區環境造成輻射影響的市外、境外輻射事故;
(6)國內外航天器在南通區境內墜落造成環境輻射污染事故;
(7)各種重大自然災害引發的次生輻射事故。
1.4 工作原則
1.4.1 以人為本,預防為主
對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的輻射事故,及時采取人員避險措施。發生輻射事故后,救援人員做好自身安全防護優先開展人員搶救應急處置行動。依法加強對放射源的監督管理,做好日常監測、監控工作,建立突發輻射事故的預警和風險防范體系,及時控制、消除隱患。
1.4.2 屬地負責,分類指導
在海門區政府統一領導下,實行屬地管理。海門區人民政府負責轄區內輻射事故的應急工作,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密切配合。區級輻射事故應急機構按照事故性質和類別對各區鎮應急工作進行分類指導,并提供必要的支援。
1.4.3 加強聯動,大力協同
各級輻射事故應急機構之間,生態環境局、公安局、衛健委及其他相關部門之間,應加強聯動和信息互通,根據各自職責,大力協同,共同做好輻射事故應對工作。
1.4.4 快速反應,科學處置
各區鎮應完善輻射事故應急預案,積極做好預防和應對輻射事故的各項準備。當輻射事故即將發生或發生后,應迅速啟動應急響應,及時上報信息,科學決策,快速應對,合理處置,并做好信息公開和善后處理工作。
2 事故分級
根據事故的性質、嚴重程度、可控性和影響范圍等因素,把輻射事故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4個等級。
2.1 特別重大輻射事故(一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特別重大輻射事故:
(1)Ⅰ、Ⅱ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并造成大范圍嚴重輻射污染后果;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3人以上急性死亡;
(3)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大范圍輻射污染后果;
(4)對我區境內可能或已經造成大范圍輻射污染的航天器墜落事件或境外發生的輻射事故。
2.2 重大輻射事故(二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重大輻射事故:
(1)Ⅰ、Ⅱ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3人以下急性死亡或者10人以上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
(3)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較大范圍輻射污染后果。
2.3 較大輻射事故(三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較大輻射事故:
(1)Ⅲ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10人以下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殘疾;
(3)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小范圍輻射污染后果。
2.4 一般輻射事故(四級)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為一般輻射事故:
(1)Ⅳ類、Ⅴ類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
(2)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超過年劑量限值的照射;
(3)放射性物質泄漏,造成廠區內或設施內局部輻射污染后果;
(4)鈾礦冶、伴生礦開發利用中超標排放,造成環境輻射污染后果。
上述分級標準有關數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
3 組織體系
3.1 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
當我區行政區域內發生較大輻射事故,或涉及跨區或超出事發地政府處置能力的一般輻射事故時,區政府成立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統一指揮協調輻射事故應急響應行動。指揮長由區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副指揮長由分管生態環境的領導擔任。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成員由紀委監委、宣傳部(新聞辦),區政府辦公室、財政局、公安局、衛健委、海門生態環境局、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的負責同志組成。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設在海門生態環境局,由海門生態環境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分管副局長兼任副主任。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設立輿情信息組、現場協調組(含專家咨詢組)、現場監測組、現場處置組、安全保衛組、醫療衛生組。特別重大、重大事故接受省、南通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指導。
3.1.1 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職責
(1)領導、指揮和協調區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的應急響應行 動;
(2)落實或傳達區政府和省市相關部門的指示、指令;
(3)負責向區政府和省市相關部門及時報告應急信息,批準向區政府和省市相關部門匯報的事故報告和應急工作報告;
(4)批準輻射事故應急響應行動的啟動和終止;
(5)做好有關應急處置工作;
(6)做好信息發布、輿論引導和維穩工作。
3.1.2 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職責
在區環境應急指揮部統一指揮下,各成員單位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輻射事故應急救援及保障工作。
(1)紀委監委:參與輻射事故的調查工作,依法依紀依規對相關責任人進行調查處理。
(2)宣傳部(新聞辦):負責組織協調輻射事故的宣傳報道和輿論引導工作;配合指揮部或地方政府發布信息;組織協調新聞媒體做好宣傳報道,加強互聯網信息監測和管理,正確引導輿論。
(3)區政府辦公室:落實上級黨委、政府關于事故搶險救援的指示和批示;組織協調各部門單位的搶險救援工作;及時上報事故和搶險救援進展情況。
(4)財政局:負責保障輻射事故應急準備、應急響應和應急體系的運行經費。
(5)公安局:負責組織協調事故發生地公安機關執行現場警戒和交通管制等任務,維護現場治安秩序;組織打擊輻射事故信息造謠等違法行為;負責緊急情況下的人員疏散、撤離工作;負責丟失、被盜放射源的立案偵查和追繳;參與輻射事故的應急處置行動和事故調查處理等工作。
(6)衛健委:負責輻射事故現場衛生應急處置;負責受輻射傷害人員的醫療救治;負責可能受到輻射傷害的人員健康影響評估;參與輻射事故應急相關的公眾宣傳;參與輻射事故其他相關應急處置行動。
(7)海門生態環境局:負責組織并協調特別重大、重大和較大輻射事故、一般輻射事故的輻射環境監測和事故處置情況的實時報告、總結報告,對輻射事故進行定性定級和調查處理;對事故產生的放射性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等提出處理建議;協助公安部門監控追繳丟失、被盜的放射源;負責制定、修訂本預案并按照程序報批;編制輻射項目規劃,開展能力建設,落實輻射事故應急準備,維持應急響應能力;組織輻射事故應急培訓、演練;配合開展輻射事故應急相關的公眾宣傳、信息公開和輿論引導工作;建立應急專家咨詢組并組織專家組成員開展應急救援咨詢服務工作。
根據輻射事故應急處置行動需要,其他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的要求開展相應工作。
3.2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
負責轄區內一般輻射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配合完成轄區內特別重大、重大和較大輻射等事故的應急處置,建立應急機構和相應的工作機制,對轄區內發生的一般輻射事故進行響應和信息的統一對外發布;負責制定轄區內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并與本預案有效銜接;落實、執行區政府的指示、指令。
3.3 區輻射事故應急辦公室
區輻射事故應急辦公室設在海門生態環境局,負責輻射事故應急處置的日常工作。
3.3.1 人員組成
區輻射事故應急辦主任由海門生態環境局局長擔任,副主任由紀委監委、宣傳部(新聞辦)、財政局、公安局、衛健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擔任。日常工作由海門生態環境局負責。
3.3.2 區輻射事故應急辦職責
(1)負責傳達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決定的事項并檢查落實情況;
(2)建立和完善輻射事故應急預警機制,及時收集、分析輻射事故相關信息;
(3)及時向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提出應急處置建議和啟動應急響應的建議,對可能演變為特別重大、重大輻射事故的,及時向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報告;
(4)指導輻射事故應急準備工作,組織輻射事故應急培訓、 演習;
(5)負責與區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的日常聯絡和信息交換工作;
(6)建立輻射事故應急值班制度,公開值班電話;
(7)負責編制應急響應總結報告。
3.4 輿情信息組
3.4.1 人員組成
輿情信息組由宣傳部(新聞辦)牽頭,海門生態環境局、公安局、衛健委等部門相關人員組成。
3.4.2 輿情信息組職責
(1)負責收集分析輿情,及時報送重要信息,向應急指揮部提出輿情應對建議;
(2)組織指導報刊、電臺、電視、網絡等新聞媒體及時宣傳報道;
(3)組織開展輻射事故應急期間的公眾宣傳和專家解讀,負責接待媒體采訪和公眾咨詢。
3.5 現場協調組
3.5.1 人員組成
現場協調組由海門生態環境局牽頭,公安局、衛健委等相關部門人員和輻射事故應急技術專家組成。
3.5.2 現場協調組職責
(1)負責組織協調各響應組有效開展應急響應工作;
(2)負責提供輻射事故地點及相關單位的基礎資料,及時 報告現場應急信息;
(3)負責各響應組的現場指揮調度和后勤保障;
(4)指導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輻射事故應急現場指揮部開展工作;
(5)對應急行動的終止提出建議。
3.6 現場監測組
3.6.1 人員組成
現場監測組由海門生態環境局牽頭,海門生態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衛生健康輻射監測人員和其他相關輻射環境監測人員組成。
3.6.2 現場監測組職責
(1)組織協調全區生態環境系統開展輻射環境應急監測;
(2)制定輻射事故應急監測方案并組織實施;
(3)對應急處置行動提供必要支援;
(4)開展事故后期跟蹤監測和去污后環境監測提供技術支援;
(5)提出外部監測力量支援建議。
3.7 現場處置組
3.7.1 人員組成
現場處置組由海門生態環境局牽頭,相關輻射事故應急處置人員組成。
3.7.2 現場處置組職責
(1)指導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對事故進行研判;
(2)指導事故處置方案的制定;
(3)指導并支援事故現場放射性污染的處置;
(4)提出外部處置力量支援建議;
(5)必要時,對易失控的放射源實施收貯。
3.8 安全保衛組
3.8.1 人員組成
安全保衛組由公安局牽頭,海門生態環境局相關人員組成。
3.8.2 安全保衛組職責
(1)組織執行現場警戒和交通管制任務;
(2)組織對丟失被盜放射源的立案偵查和追繳;
(3)組織協調公安機關支援力量。
3.9 醫療衛生組
3.9.1 人員組成
醫療衛生組由衛健委牽頭,相關醫療機構人員組成。
3.9.2 醫療衛生組職責
(1)組織事故現場衛生應急處置等應急救援工作;
(2)組織受輻射傷害人員的醫療救治和劑量評價工作;
(3)組織可能受到輻射傷害的人員健康影響評估;
(4)組織協調衛生健康部門支援力量。
4 預防預警
4.1 信息監控
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原則,海門生態環境局對全區核技術利用項目進行動態信息監控,重點收集、報告和處理Ⅲ、Ⅳ、Ⅴ類放射源信息,Ⅲ、Ⅳ、Ⅴ類放射源使用單位的安全運行狀況信息,自然災害(如臺風、地震等)對生產、銷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的單位(以下簡稱輻射工作單位)安全運行可能產生的影響,以及發生在區外有可能對我區造成輻射影響的信息。
4.2 預防工作
輻射工作單位負責本單位輻射安全管理工作,制定本單位輻射事故應急處置方案,落實各項應急準備工作,預防輻射事故的發生。海門生態環境局和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對輻射工作單位進行監督檢查,對重點輻射源實施有效監控,預防和減少輻射事故的發生。
4.3 預警工作
根據事故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勢態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預警級別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 黃色和藍色標示,一級為最高級別。根據事態的發展情況和采取 措施的效果,預警可以升級、降級或解除。
進入預警狀態后,各級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應當采取以下措施:
(1)根據事件的波及范圍、嚴重程度和事件等級,立即啟動相應級別的輻射事故應急預案;
(2)發布預警公告。海門區人民政府或其授權的相關部門或委托事故發生地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及時通過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手機短信等渠道或方式向本行政區域公眾發布預警信息。發布可能引起公眾恐慌、影響社會穩定的預警信息,需報上級人民政府批準;
(3)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并進行妥善安置;
(4)指令各輻射事故應急處置隊伍進入應急狀態,輻射環境監測部門立即開展應急監測,隨時掌握并報告事態進展情況;
(5)針對輻射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行為和活動;
(6)調集輻射事故應急所需物資和設備,做好應急保障工作。
5 應急響應
5.1 信息報送與處理
5.1.1 信息報送程序和時限
輻射事故責任單位或責任人發現輻射事故后,必須立即向海門生態環境局、公安局、衛健委報告,并啟動本單位輻射事故應急方案,采取必要的先期應急處置措施。事發地輻射事故應急機構接到報告后,立即初步判斷事故級別,報告本級政府和上一級輻射事故應急機構,并逐級上報。情況緊急時,也可越級上報,但應同時報上一級主管部門。
(1)發生較大輻射事故,涉及超出事發地政府處置能力的一般輻射事故時,事故發生地輻射事故應急機構報告時間最遲不得超過事發后1小時,緊急情況下可先電話報告,30分鐘內書面補報。區輻射事故應急辦公室應在收到事故報告1小時內向南通市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報告事故初步情況。
(2)發生重大、特別重大輻射事故,事故發生地輻射事故應急機構應在15分鐘內電話報告,30分鐘內書面補報。區輻射事故應急辦公室接到報告后要在1小時內報告南通市政府和省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
5.1.2 報告方式與內容
輻射事故的報告分為初報、續報和處理結果報告三類。
(1)初報采用書面報告的形式,緊急時也可用電話直接報告,隨后書面補報。主要內容包括輻射事故的類型,事故發生時間、地點,污染源類型、污染方式、污染范圍,人員受輻射照射等初步情況;
(2)續報須通過網絡或書面報告,在初報的基礎上報告有 關事故的確切數據,事故發生的原因、過程、進展情況及采取的 應急措施等基本情況;
(3)處理結果報告采用書面報告,在初報和續報的基礎上,報告處理事故采取的應急措施、過程和結果,事故潛在或間接的危害、社會影響、處理后的遺留問題、事故經驗教訓,參加應急響應工作的有關部門和工作內容,需開展的善后工作,并填寫輻射事故處理結果報告表等。
5.2 響應措施
輻射事故應急響應遵循屬地化的原則,發生輻射事故時,區鎮輻射應急機構應立即啟動預案,實施應急響應。區輻射事故應急機構加強分級指導。
對于一般輻射事故,區鎮輻射應急機構應立即啟動預案。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啟動應急待命狀態,跟蹤事態發展,適時研判,及時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援。
對于較大及以上輻射事故,區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應立即啟動應急響應,下達應急行動指令,實施對事故發生地人民政府應急響應指導及支援。有關人員接獲應急行動指令后,應迅速準備好應急裝備和器材,趕赴指定地點,投入應急行動。重大、特別重大輻射事故的應急響應還應接受省、南通市人民政府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的指導。
5.3 外部支援
當發生輻射事故時,如有必要,可以向南通市救援體系尋求外部支援。
外部支援力量作為各專業組的后續投入力量參與應急工作,主要包括專家隊伍、專業技術隊伍、特殊裝備等。
5.4 應急監測
海門生態環境局負責組織協調、指導輻射事故事發地的輻射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確定污染范圍,提供監測數據,為輻射事故應急決策提供依據。必要時請求省生態環境廳、南通市生態環境局提供輻射環境應急監測技術支援,或組織力量直接參與輻射事故的輻射環境應急監測工作。輻射環境監測機構應明確專人負責應急監測工作。
5.5 安全防護
5.5.1 應急人員的安全防護
現場應急工作人員應根據不同類型輻射事故的特點,配備相應的專業防護裝備,采取安全防護措施。
5.5.2 公眾的安全防護
現場協調組指導協助事故發生地輻射事故應急機構負責公眾的安全防護工作:
(1)根據輻射事故的性質、特點,提出公眾安全防護措施指導意見;
(2)根據事發時當地的氣象、地理環境、人員密集度等情況,提出污染范圍控制建議,確定公眾疏散的方式,指導有關部門組織群眾安全疏散撤離;
(3)在事發地安全邊界之外,設立緊急避難場所;
(4)必要時,配合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對易失控的放射源實施收貯。
5.6 通信聯絡
各級輻射事故應急辦公室負責應急期間的通信聯絡,保證通信渠道暢通。主要包括本級輻射事故應急辦公室內部的聯絡,與本級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的聯絡,與事故責任單位的聯絡等。
5.7 事故通報與信息發布
5.7.1 事故通報
(1)事故發生地輻射應急指揮部在應急響應的同時,應及時向毗鄰和可能波及的其他縣(市)、區輻射事故應急機構通報情況;
(2)接到輻射事故通報的區內非事發地區鎮輻射事故應急機構,應視情況及時通知本行政區域內有關部門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并向本級政府報告。
5.7.2 信息發布
海門區人民政府負責輻射事故信息的統一對外發布工作。輻射事故發生后,應及時發布準確、權威的信息,正確引導社會輿論。
5.8 應急終止
應急響應終止應具備下列條件:
(1)環境放射性水平已降至國家規定的限值以內;
(2)輻射事故所造成的危害已消除或可控;
(3)事故現場的各種專業應急處置行動已無繼續必要。
特別重大、重大輻射事故由省級或南通市級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依據應急處置情況提出應急響應終止建議,報省級或南通市級人民政府批準后,授權宣布應急響應終止。
較大輻射事故,涉及跨區鎮或超出事發地政府處置能力的一般輻射事故由區級輻射事故應急機構根據事件處置情況提出應急響應終止的建議,報本級政府批準后,宣布應急響應終止。應急狀態終止后,應進行應急總結和事故后續工作。
一般輻射事故由事故所在地區鎮級輻射事故應急機構根據事件處置情況提出應急響應終止的建議,報本級政府批準后,宣布應急響應終止。
6 后期處理
6.1 后續行動
(1)對丟失、被盜放射源的輻射事故,從接到報案或者檢查發現之日起半年內,仍未追回放射源或仍未查清下落的,由負責立案偵查的公安機關作階段報告,并提交給同級輻射事故應急辦,生態環境主管部門配合并給予技術支持;
(2)對事故造成的危害情況進行科學評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負責對遭受輻射污染場地的清理、放射性廢物的處理、輻射后續影響的監測、輻射污染環境的恢復等提出對策、措施和建議;
(3)對造成環境污染的輻射事故,海門生態環境局組織進行后期環境輻射監測,審批、管理去污計劃及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計劃,并監督實施。
6.2 善后處置
(1)對參與事故應急響應的人員及事故受害人員所受劑量進行評估,對造成傷亡的人員及時進行醫療救助或按規定給予撫恤;
(2)對造成生產生活困難的群眾進行妥善安置,對緊急調集、動員征用的人力物力按照規定給予補償,并按照有關規定及時下撥救助資金和物資。
6.3 總結評估
(1)各級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指導有關部門及輻射事故單位查出事故原因,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
(2)各級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組,對輻射事故情況和在應急期間采取的主要行動進行總結,1個月內將總結報告報本級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
(3)根據實踐經驗,各級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對本級預案進行評估,并及時修訂本級預案。
7 保障措施
7.1 資金保障
各級輻射應急機構根據突發輻射事故應急需要,編制項目支出預算報同級財政部門審核安排。
7.2 物資裝備保障
各級輻射事故應急處置機構根據工作需要,配置相應的技術裝備、安全防護用品和有關物資,保證應急設備和物資始終處于良好備用狀態,定期保養、檢驗和清點應急設備和物資。
7.3 通信保障
各級輻射事故應急指揮部應建立和完善應急指揮通信聯絡系統,確保應急指揮部和有關部門、各專業應急處置機構、專家組間的聯絡暢通。
7.4 技術保障
建立輻射事故預警系統,依托省專家咨詢組,組建區級專家咨詢組,確保在啟動預警前、事故發生后相關專家能迅速到位,為指揮決策提供服務;建立輻射事故應急數據庫,建立健全輻射事故應急隊伍。
7.5 宣傳、培訓與演習
7.5.1 宣傳
加強科普宣傳教育工作,普及輻射安全基本知識和輻射事故預防常識,增強公眾的自我防范意識和相關心理準備,提高公眾防范輻射事故的能力。
7.5.2 培訓
加強應急專業技術人員的日常培訓,培養一批訓練有素的輻射事故應急監測、處置等專門人才。
7.5.3 演習
按照本預案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組織進行不同類型的輻射事故應急實戰演習,提高防范和處置輻射事故的技能,增強實戰 能力。
應急演習分為綜合演習和專項演習。綜合演習是為了全面檢驗、鞏固和提高區輻射事故應急組織體系內各應急組織之間的相互協調與配合,同時檢查應急預案有效性而舉行的演習。專項演習是為了檢驗、鞏固和提高應急組織或應急響應人員執行某一特定應急響應技能而進行的演習。
定期舉行綜合演習,綜合演習或專項演習每年不少于1次。
8 附則
8.1 名詞術語解釋
放射性同位素,是指某種發生放射性衰變的元素中具有相同原子序數但質量不同的核素。
放射源,是指除研究堆和動力堆核燃料循環范疇的材料以外,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嚴密包層并呈固態的放射性材料。
射線裝置,是指X線機、加速器、中子發生器以及含放射源的裝置。
輻射事故,是指放射源丟失、被盜、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失控導致人員受到意外的異常照射。
8.2 預案管理
海門區人民政府制定本級輻射事故應急預案,并報送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備案。
8.3 預案實施時間
本預案自發布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