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也是海門區打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示范區的關鍵之年。海門生態環境局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以“強富美高”新海門建設為目標,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碳達峰、碳中和為引領,以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為抓手,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打造具有江海特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先行區。
主要目標:年均PM2.5濃度達26μg/m3,優良天數比例達84.7%;全區省、市考斷面優Ⅲ類比例保持達到100%;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100%,污染防治攻堅考核進入第一方陣。生態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綠色低碳發展更具成色,環境綜合整治更有成效,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圍繞以上目標,聚力攻堅八項關鍵任務,重點實施十大“主題工程”。
一、源頭治理、標本兼治,堅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守藍天。統籌推進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防控PM2.5反彈,減少臭氧污染天數。樹牢源頭治理理念,攻堅作戰與治本作戰并重,精準防控省控站點周邊涉氣源,強化問題整治,壓減源頭污染。持續推進大氣污染治理工程項目,協同推進工業、工地、餐飲、車輛等涉氣源治理。扎實開展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加強移動源污染防治。護綠水。做好治水大文章,鞏固入江、入海排污口整治成效,全面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優化水質預警機制,系統掌握水質變化,及時采取應急措施,層層落實網格化監管治理責任,確保省市考核斷面優Ⅲ類比例保持100%。補齊基礎設施建設短板,及早啟動東洲水務六期工程建設。強化畜禽、水產養殖尾水提標改造,減少農業面源對水環境的不利影響。保凈土。繼續抓好土壤重點污染監管單位法定義務履行,強化土壤、地下水污染源頭防控;動態更新污染地塊名錄、疑似污染地塊名單,完善建設用地土壤環境“一張圖”,強化部門聯動監管,嚴守重點建設用地安全開發利用紅線。治危廢。健全危險廢物分級分類管理體系。以光大危險廢物集中收集項目為基礎,指導推進全區小微企業接入光大公司ERP系統,發揮危廢集中收集項目管理能力。以年產廢100噸以上企業、危廢經營單位為重點,做好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評估工作,利用危廢全生命周期監控系統協助日常監管。
二、通盤謀劃、系統思維,科學有序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圍繞產業結構、地理特征,結合地方優勢,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完善提升園區規劃,全力打造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完善協同執法、環評會商機制,嚴把項目準入關口,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推進清潔生產和能源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建立差別化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建立健全綠色低碳的市場體系,完善排污權、碳排放交易制度,用好綠色金融獎補、環保貸、應急管控豁免機制、綠色領軍企業發展計劃等激勵措施,引導企業加強綠色創新技術研發。推進環境減排總量庫建設,堅持做好新建項目總量平衡工作,壓實區鎮減排責任,推動中水回用、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項目提供總量基礎。
三、能力提檔、深度融合,全面系統推進環境治理現代化
不斷完善“天地空”一體化環境監測網絡,推動海門港新區大氣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建設。根據《南通市生態環境監測系統一體化建設實施方案》等要求,推進監測系統一體化建設,2023年完成監測項目擴項,提升監測數據深度應用水平。加快構建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監測監控體系,推動監測監控設施設備安裝到位,提高非現場監管能力。加大在污染防治攻堅、省市監測技能競賽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表現突出監測人員的培養和提拔。加大無人機、無人船、在線監控系統的運用,切實提升環境監管支撐力度。加快推進建設海門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努力打造成為南通市一流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教學實踐基地、生態環境科普宣傳基地和生態環境成果展示基地。
四、多管齊下,強化落實,不遺余力推動生態修復取得實效
強化生態環境損害修復管理,鼓勵生態賠償企業開展自行修復,進一步深化拓展治理設施升級改造、綠化種植、勞務代償等替代修復方式。積極參與生態空間保護區域的調整和論證,嚴格把控生態空間管控區域。推進“工業綠島”項目建設,積極推動海門區存量電鍍產能整治入園,督促項目建設單位盡快完成各項報批手續,力爭2024年底開園。開展土壤污染調查與修復工作,對污染較輕的地塊,開展風險評估、風險管控及修復施工,使地塊土壤、地下水環境質量滿足后續規劃用途要求,盤活地塊資產價值;對重度污染地塊,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加強風險管控,后續建議用于拓展生態空間,節約高昂修復資金的同時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統一。加快開展生物多樣性補充調查,識別區域內生物多樣性熱點區域,構建全區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加強生物多樣性觀測能力建設,實現生物物種資源長效管理,為海門區生物多樣性保護、管理和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五、監管有力、服務高效,全力以赴提升環境執法效能
壓實責任、舉一反三,不斷鞏固中央、省環保督察整改成效,加強監督檢查,做好督察的后半篇文章。以“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模式提高執法效能,加強綜合執法監管平臺、大數據的運用,充分發揮各級網格作用。加大科技執法應用程度,借助走航監測、無人機航測、自動監測監控、用電監控、視頻監控等手段,有的放矢、精準發力。加大對重點區域行業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點位進行夜查、聯合檢查、突擊檢查、交叉檢查力度。加強部門聯動,形成執法合力,切實查處一批嚴重環境違法行為。在青龍、臨江工業園區深入推進無異味園區建設。加強環境監管正面激勵,強化正面清單管理,開展“普法式”“提醒式”執法,深入開展“溫暖生態綠色助企”活動,組建專業隊伍,開展精準幫扶,努力營造“營商環境從我做起”的良好氛圍,讓企業更有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六、治本清源、疏堵結合,多措并舉提升信訪壓降化解能力
深化“網格化+三聯三化”工作方案,實現信訪總量、越級信訪量“雙下降”,群眾滿意率、工作質效“雙提升”。健全生態環境準入預審機制,嚴格區域規劃空間布局,從源頭處理好工居混雜群眾信訪隱患,履行重大規劃、項目環評審批公眾參與制度。開展“生態環境圓桌對話”,邀請社會人士共同參與,實現“案結事了”。及時梳理難點信訪,開展局長大接訪、地區包案、帶案下訪活動,引導群眾依法合理反映訴求,力爭解決一批久拖不決的重信重訪事項,減少重信重訪存量、壓降越級信訪總量。建立環境信訪聯席會議制度,將可能產生矛盾糾紛的環境問題摸排清楚,將可能產生糾紛的原因分析透徹,將產生矛盾糾紛的雙方關系全力穩控,切實把環境信訪控制在萌芽、控制在現場、控制在末端。加強網格化環境監管工作,加大移動調執APP使用率,推行有獎舉報及匿名件網絡公開答復工作,提升區鎮就地排查問題、解決矛盾、反饋結果的水平。
七、部門聯動、精準發力,心無旁騖堅守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聚焦危險廢物、核與輻射、環境治理設施等行業領域,常態化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建立會商制度,加強與區應急管理局溝通協調,對全區化工和危險化學品企業開展聯合檢查,對環境安全應急單位實行分類、分級、分色管理,并建立預警機制。針對前期編制的重點河流、區域應急方案(預案),聯合編制單位、屬地區鎮、區級部門,制定“一河一策”“一園一策”的可操作方案。管好、用好環境應急專家隊伍,充分發揮專家在應急演練、模擬實戰拉練、環境安全檢查中的技術指導作用。
八、黨建引領、嚴管厚愛,久久為功打造薪火相傳“生力軍”
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保障“關鍵少數”正確發揮關鍵作用。嚴格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黨內生活制度,開展組織生活會和民主評議黨員,全面提升黨員干部政治素養。鞏固“厚植為民情懷提高執法水平”主題教育、“機關作風建設提升年”“三力”提升工程成果,提升干部隊伍紀律意識、規則意識。強化意識形態建設,樹立正面典型,反復宣傳、大力推廣。加大培訓考核力度,堅持“個人自學”與“集中授課”相結合,提升業務素養。落實年輕干部培養使用決策部署,加大識別、選用、培養力度。加大鼓勵激勵,確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打造一支團結向善、勇毅向上的生態環保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