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国产一卡2卡3卡4卡2021免费观看,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規劃計劃 > 政府工作報告
海門市2005年政府工作報告
來源:海門市人民政府 發布時間:2005-01-10 字體:[ ]

——2005年1月6日在海門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

市長 湯仲飛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04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中面對多種挑戰、經受嚴峻考驗并取得新勝利的一年。在這一年里,我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攻堅克難,奮發進取,全市上下形成了凝心聚力干事業、政通人和謀發展的工作局面,實現了全市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

一、經濟持續高位運行,綜合實力繼續領先蘇中縣市

2004年,全市預計(下同)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0.3億元,比上年增長(下同)15.9%,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地方一般預算收入、注冊外資實際到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人均居民儲蓄存款、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指標均居蘇中縣(市)第一。在2004年評比的全國百強縣(市)排名中,我市由第81位上升到第75位,并繼續蟬聯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進入全省十強縣市行列。

調優經濟發展格局,外向型經濟和民營經濟主流地位進一步凸現。一年來,我們把外向型經濟、民營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抓手加以推進,取得明顯成效。利用外資持續實現“撐桿跳”。面對招商引資的白熱化競爭,我們堅持自加壓力,調高目標,多措并舉,全市上下形成了共謀招商引資、同聚發展能量的良好態勢。開發區招商引資主陣地作用充分發揮,引進了一批帶動性強、科技含量高的大項目,全年新批注冊外資2.95億美元、注冊外資實際到賬1.05億美元 ,分別占全市總量的 52.6%和50%。各鄉鎮、各部門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加大,新批注冊外資和注冊外資實際到賬在全市總量中的占比分別上升為47.4%和50%。成功舉辦第九屆金花節。在深圳和上海等地組織項目集中簽約活動。開展100多次外出招商活動。強化考核,實行“一月一推進”“一季一講評”,招商引資的組織化程度有了新提高。全市新批三資企業224家,新批增資項目80個,總投資6.8億美元。實現新批注冊外資5.61億美元,增長 60.3%;注冊外資實際到帳2.1億美元,增長90.9%。首次進入省利用外資十強縣(市)行列。外貿、外經高位攀升。大力推進外貿多元化發展,自營外貿出口額達2.7億美元,增長52.5%。外經合作層次不斷提升,全市新簽外經合同5500萬美元,實現外經營業額9000萬美元。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瞄準爭創南通民營經濟第一強市目標,深入開展季度競賽活動,進一步落實扶持政策,優化創業環境,激發全民創業熱情,促進了民營經濟的更快發展。全市新發展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新增注冊資本均創歷史新高。民營經濟對全市稅收的貢獻份額增加21個百分點。

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經濟發展動力不斷增強。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以發展支柱經濟、板塊經濟和做大做強骨干企業為重點,增加有效投入為關鍵,進一步優化工業結構,全市工業繼續保持健康運行態勢。全年完成工業產值630億元,每月增幅均超過40%,工業銷售、利稅、利潤分別達594.7億元、40億元、3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5.7%、52.1%和84.5%。新材料、電子通信、生物醫藥化工、輕紡服裝等四大支柱產業的產值和銷售在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總量中的占比均達85%以上。西部家紡、中部木業、中北部不銹鋼、北部電動工具、東部縫紉機針、南部醫藥化工等六大特色產業板塊的發展層次進一步提升。通過建立和完善領導掛鉤制、辦公日制、每周一報制、月度分析制等多項制度,引導、扶持企業加大投入,全市工業投入總量、單體投入規模、骨干企業技改投入不斷放大。全年形成工業項目998個,完成投資59.63億元,增長39.33%,其中超千萬元項目229個。平均單體規模比上年提高500萬元。引進和培育了海螺水泥、金雪化纖、雄風氧化鈷等一批超億元大項目。全市69家重點骨干企業實施工業技改投入25.5億元。完成產值143億元、銷售136億元,分別占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總量的62%和62.5%。全市銷售超億元企業60家,比上年增加27家;利稅超千萬元企業36家,比上年增加17家。累計234家企業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培育名牌產品15個,其中省級名牌9個。紡織產業影響力增大,獲得“中國紡織產業基地”稱號。農業結構調整成效喜人。全市實現一產增加值20.64億元,增長6.1%。推進項目農業建設,實行“一月一匯總、雙月一交流、一季一會評”的工作制度。全市共實施農業項目357個,完成新增投入7億元。“肉菜糧放心工程”順利推進,全市城區所有農貿市場及除海永鄉外的鎮政府所在地農貿市場均實行了市場準入。切實加強生豬定點屠宰管理工作,進點屠宰率和生豬檢測率均達100%。新認定通過的無公害農產品基地54個,面積30.6萬畝,被省列為“無公害農產品整體推進示范市”。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到30家,各類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117個,農民經紀人發展到3.05萬人。常樂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現代化示范項目高標準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包場鎮萬畝灘涂養殖場被國家農業部確認為全國農業科技示范場。畜牧業取得新發展。禽流感防治成效顯著,全市未發生一例禽流感疫情。基本農田保護工作進一步加強,通過國家部委的檢查驗收。服務業發展領域進一步拓展。通過強化項目投入,加快市場建設,拓寬發展渠道等途徑,不斷加快服務業發展。全市實現三產增加值72.26億元,增長13.3%,總量列南通六縣(市)第一。市內服務業蓬勃發展。總投資6億元的海門商業步行街建設進展順利,其一期工程即將開業;總投資 2.5億元的疊石橋國際家紡城二期工程正在興建,其配套工程投資4000萬元的物流中心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總投資2500萬美元的北上海國際裝飾城一期工程建成營業。全市消費品零售總額61億元,增長16.6%。各類市場成交額163億元,增長56%,形成超億元市場18個,其中疊石橋市場在全國百億元市場中的排名由46位上升到15位。商貿流通業、旅游業發展加快。服務業市外輻射能力進一步增強,有4萬多人在市外投資或從事服務業。外來資金開發服務業勢頭強勁,全年服務業吸引市外資金10多億元。

強化財稅調控能力,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一年來,我們把組織財政收入擺在突出位置,強化財稅目標任務考核,進一步完善開發區、鄉鎮財政體制,實行稅收屬地管理,加大財稅征管力度,激發了鄉鎮加大投入、培植財源經濟的積極性,實現財稅收入快速增長。全年完成財政收入14.56億元,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6.42億元(按去年同口徑為6.84億元),分別增長26.1%和30.1%。順應宏觀形勢變化,不斷創新金融工作方法,深入開展構建誠信體系、增加有效投放活動,通過每季度召開金融例會,加強金融考核等辦法,引導金融機構處理好適應宏觀調控和增加信貸投放的關系,努力增加信貸有效投放。年末各項貸款余額84.38億元,新增12.1億元。進一步加強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繼續發揮市中小企業擔保中心的作用,組建成立了海門市眾信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努力為廣大中小企業解決擔保難的問題,共為20家企業進行擔保,擔保額3000萬元。

繼續深化各項改革,經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一年來,我們堅持重點突破,整體推進,不斷深化各項改革。工業企業改革穩步推進,累計已有95家市屬工業企業完成改制,占應改制工業企業的90%。市屬流通企業改制工作基本完成。建筑企業改革基本到位。極大部分鄉鎮建筑企業完成改制,南通三建改制和重組工作圓滿結束。各項配套改革不斷深入。事業單位改革全面結束,21家生產經營性事業單位改制轉企。

著力優化發展軟環境,服務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一年來,我們著力優化發展環境,為經濟建設提供更好的服務。在完善《優化發展環境若干規定》文件的同時,出臺了關于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加快科技進步、優化企業發展環境等8個配套性文件。不斷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單個項目審批時限由原13個工作日壓縮到8個。在貫徹《行政許可法》過程中,除壓減上級明確規定取消的審批事項外,結合我市實際,堅決壓縮介于可壓可不壓之間的審批事項。全市行政許可事項從287項清理壓減為241項。規范收費行為,實行最低標準收費,千方百計減輕企業負擔。開展創建全省最佳辦事環境系列活動,加強行政效能監察,認真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錯案追究制,著力營造良好的監管環境。審計監督職能得到有效發揮,獲得“全國經濟責任審計先進集體”稱號。

二、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城鄉面貌明顯改觀

強化城鎮建設,城市品位不斷提高。按照環保生態、和諧發展的要求,完成了濱江新城發展規劃、中心城區污水處理規劃、臨江化工區規劃等區域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投入2.9億元,完成南海路東延、富江路南延、越秀路南延、青化路等道路建設工程。小區建設穩步推進。啟動了世紀光華苑、東方巴黎、錦繡花園等高品位住宅小區建設,同時建設了日新、五港、民生等拆遷安置小區。城區房地產新開工面積105.2萬平方米,竣工57.2萬平方米。積極推進城市美化工程。完成上年所建道路的綠化配套,新增綠地32.89萬平方米。完成解放路、靜海路等城區主要道路的路燈改造,亮燈率保持在98%以上。實施日新河、宏偉河、圩角河石駁工程。加強供水供氣工程建設,新增供水管道2.1萬米,新增供氣管道1.32萬米。完成西郊污水截流工程。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城區環境衛生秩序良好,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查。實施北城區整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深入開展新型小城鎮創建活動。樹勛創建成省級新型小城鎮,余東完成南通市級新型小城鎮考核驗收的準備工作。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規范化管理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包場鎮、三星鎮兩鎮被國家建設部評為全國重點鄉鎮。

強化設施配套,承載功能日臻完善。交通建設進一步加快。由于國家宏觀調控的影響,在確保重點的同時,主動調整交通工程建設計劃。新常久線等重點工程建設已基本完成,農村公路路面完工里程和質量控制均居南通六縣(市)第一。上海越江大通道已正式開工,崇海大橋籌建推進工作有了進展。農林水利建設步伐加快。完成農田水利土方850萬方,配套建筑物632座;東灶港套閘加固改造、東灶港區段、海門河(城區段)、滸通河疏浚等重點水利工程全面竣工;組織實施長江險段拋石護岸搶險工程。全力做好抗災排澇和引水抗旱工作,通過適度提高內河水位、首次使用人工增雨技術等措施緩解了旱情。電力建設力度加大。總投資1.5億元的220千伏海門輸變電工程已竣工投產。總投資160億元的國電海門電廠正在申報立項。通信能力顯著增強。電信寬帶高速互聯網已覆蓋全市所有鄉鎮,小靈通網絡優化擴容工程、電話線擴容工程全部竣工。

強化環境保護,生態環境進一步好轉。以鞏固“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和“全國生態示范市”創建成果為抓手,全面推進和深化環境保護工作。切實加強新老污染源控制和治理,否決了15個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責成20家污染企業實施限期治理。對青龍河北段、沿江化工區等環境敏感區域存在的“水、氣、聲”污染進行了集中整治。建成青龍污水處理廠,對沿江化工區的污水實行集中處理。對部分群眾反響較為強烈的污染企業設置公眾監督口,接受群眾監督。廣泛開展綠色基層創建活動。常樂鎮中南村等4個村通過了省級生態村驗收,三陽鎮普新村等7個村通過了南通市級生態村驗收,樹勛鎮等3個鄉鎮通過了南通市環境優美鄉鎮驗收,累計9個企業通過了ISO14000環保體系認證,5個學校通過了省、南通市綠色學校考核驗收,通光集團積極實施創建國家環境友好企業工作。

三、城鎮居民收入增長較快,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加快致富百姓步伐。一年來,我們始終把富民放在突出位置,積極發展建筑經濟、民營經濟和農村經濟,不斷擴大勞務輸出規模,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全市實現建筑業總產值140億元,經濟收入40.5億元,分別增長14.9%和13.6%。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通過政府購買、社區開發、企業挖潛等多種途徑,千方百計拓寬就業渠道,提供就業崗位近2萬個,幫助4000多名失業職工實現了再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加大,全年轉移農村勞動力29.83萬人,占農村總勞動力的7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大關,達10670元,增長12.5%。農民人均純收入5881元,增長12.1%。全市年末各項存款189.77億元,增長14.5%,其中居民儲蓄余額144.72億元,人均儲蓄14142元,分別增長13.4%和13.46%。城鄉居民衣食住行條件明顯改善。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達32.9平方米和45.6平方米,固定電話普及率達每百人30部,私人小汽車每萬人擁有量超過100輛。

加快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扎實推進社會保險依法擴面和征繳工作,全年新增參保企業630家,新增參保人員1萬多人,養老保險基金較上年同期增收2000萬元,實現了當年收支基本平衡。全市城鎮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等五大社會保險覆蓋率都達90%以上。“兩個確保”成果繼續鞏固。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政策性調整發放工作按時足額到位。退休人員全面實行社會化管理。全市企業最低工資標準由每月450元提高到500元。三峽移民得到妥善安置。

加快生活環境的有效改善。積極實施農村五件實事工程。市、鄉鎮兩級財政共投入960萬元,對2270戶4461間草危房進行了改造和重建,提前完成農村草危房改造任務。農村公路建設全面啟動,全市投資1.5億元,完成382公里農村公路建設。農村稅費改革進一步深化,農民負擔減少3230萬元;落實“一降三補”政策,農民人均增收減支38元;積極化解村級債務,比年初下降22.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有序推進,投入財政配套資金400多萬元,共有6537人次參保農民得到補償。農村二次改水工作進展順利,完成年度管網改造計劃。高度重視困難群體的生活。一年來,全市三級幫扶機構共出資138.4萬元,幫扶貧困學生3460人。支出170萬元援助資金開展結對幫扶、扶貧解困等慈善援助活動。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31件。市財政出資170多萬元,購買社區公益性服務崗位,安置212名特困下崗失業職工。

四、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社會發展全面協調

社會事業取得新成效。科技開發、推廣能力進一步增強,獲得“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市”“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科普示范市”等稱號。人才工作取得新成績,全年引進碩士以上人才29名。海門慧聚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楊登貴博士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成為南通市惟一獲此殊榮的優秀人才。素質教育質量有新提高。九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小學、初中鞏固率分別達100%和98.6%,初中后升學率達85.3%。完成了特殊學校搬遷工程。醫療衛生條件顯著改善,市中醫院病房大樓和市人民醫院門急診大樓相繼建成并投入運行。公共衛生建設逐步加強,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醫療衛生改革繼續推進。全市直屬醫療機構精簡人員241人,占總人數的11.87%。全市已建成230個社區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站逐步替代村衛生室。計劃生育率達99.5%,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為5.53‰ 和-1.33‰。文化、廣電和體育事業加快發展。新增有線電視1.5萬戶,城區全面完成雙向網改造,19個鄉鎮完成了廣播電視共纜傳輸工作,建成省有線電視達標市。8個鄉鎮被命名為特色文化鄉鎮。自行車訓練基地賽場竣工,通過了國家自行車協會行業驗收,并成功舉辦省“疊石橋國際家紡城”杯少年自行車比賽。物價、糧食、統計、外事僑務、老齡、關心下一代、人防、檔案、地方志、民族宗教、機關事務、防震減災等工作有了新的進步,藥監、氣象、鹽務、煙草、保險等工作取得可喜成果。

道德文化建設邁出新步伐。繼續深化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各項工作,開展了文明小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五星窗口”創評活動。繼續貫徹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市民道德素質和城鄉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廣泛開展“誠信海門”系列創建活動和“知我海門、愛我海門、建設海門”主題活動,誠實守信觀念深入人心。切實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以學校、社區、家庭為基地,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取得明顯成效,經驗做法被全省推廣。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擁軍優屬工作進一步加強,征兵工作繼續獲得全省先進縣(市)稱號。

民主法制建設有了新進展。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虛心聽取市政協委員的意見。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2件及建議、批評和意見291件,政協委員提案162件。加強同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工商聯、科協、僑聯、文聯等群眾團體的溝通聯系。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教育。加強基層民主制度建設。完成第七屆村委會換屆選舉工作,村民自治工作取得新進展,被評為“全國村民自治模范市”。

社會穩定工作得到新加強。繼續開展“平安海門”“平安家庭”等創建活動,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活動,重點加大對涉黑涉惡犯罪、暴力犯罪、經濟犯罪和毒品犯罪的打擊力度,破獲一批大案要案,八類案件等惡性案件在南通地區繼續保持低位。嚴密防范和打擊邪教組織的破壞活動,社會治安形勢保持良好態勢。鞏固和完善了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建立全市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工作網絡。高度重視群眾來信來訪,進一步做好市長熱線、市長電子信箱的受理工作,堅持和完善領導接待日、市長批閱群眾來信等制度,受理各類群眾信訪754件(批),市長熱線電話302只,上級交辦信訪案件辦結率100%。認真開展集中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和群體性事件工作,把信訪矛盾和問題化解在源頭、處理在基層,成為全省信訪總量最少的縣(市)之一。全面推進安全生產專項治理、重大安全隱患排查與整改工作,切實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五、政府自身建設繼續加強,行政工作效能有效提升

堅持科學執政。開展“學習型政府”建設,理論武裝、知識更新能力不斷增強,組織運籌的思路不斷創新。堅持把樹立科學發展觀貫穿于政府決策的全過程,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以群眾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作為衡量政府工作的標準。深入開展評議機關活動,倡導求真務實、實干快干的風氣,機關作風進一步改善。建立和完善重大問題集體決策制度、專家咨詢制度、社會公示和社會聽證制度以及決策責任追究制度,推進決策民主化。堅持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做到既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又妥善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

堅持親民執政。我們始終把親民、富民、愛民作為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在決策時,廣泛聽取和吸收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充分體現廣大百姓的意愿。去年政府共召開7次常務會議,先后討論通過了“城市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實施細則”、“調整征地補償標準”、“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海門市農村村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部分困難工業流通企業改制職工醫保補貼辦法”等36項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議題,占總議題的35.3%。為落實這些措施,市財政共支出8700萬元。一些涉及民生民意的重大事項,我們通過市長電子信箱、市民代表旁聽政府常務會議、市民評議重大工作和重點工程等多種途徑,做到讓市民早知道,廣泛聽取市民意見后再作決策,使每一項決策出臺都能符合發展的需要和廣大百姓的根本利益。在實施時,以基層和群眾最關心的事項為重點,加快推進貼近基層、貼近百姓的工作,切實解決了一大批群眾廣泛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通過增加房源、提高補償標準、補助特殊對象等措施,妥善安置城市規劃區內的拆遷戶和危缺房戶。去年,我們建設了26萬平方米的低價商品房,對拆遷補償不足4萬元的一律補足4萬元,確保每個拆遷戶都買得到房、買得起房。為保護被征地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基本生活,我們將征地補償標準平均每畝提高約1.3萬元;城鎮低保標準比上年提高10%,農村低保定補標準提高到每年1200元,城鎮和農村低保定補標準在南通六縣(市)中最高。在改制中,針對部分破產企業和特困企業的實際情況,市財政拿出8400萬元,解決職工身份置換及最基本的養老、失業、醫保等問題。根據上級部署,為機關事業單位在職和離退休人員進行了增資,人均每月增資320元。全面推進和深化政務公開,政府工作的決策過程和實施情況公開的范圍更大、領域更廣。

堅持依法執政。一年來,我們以貫徹《行政許可法》為契機,進一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努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政府”。認真進行了行政許可事項清理,并把清理結果向社會及時公布。組織對1500多人次進行《行政許可法》培訓,依法行政的整體能力有所加強。開展行政執法監督檢查,規范行政執法行為,使政府工作的法制化水平不斷提高。

堅持清廉執政。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勤儉辦一切事業。堅持標本兼治、懲防并舉,時刻繃緊廉潔自律弦。深入學習《兩個條例》,堅決貫徹和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和“一崗雙責”制,健全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開展廉潔從政教育和警示教育,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政府廉政建設得到切實加強。

回顧2004年的發展歷程,我們深切地體會到,雖然我們遇到國家宏觀調控所帶來的用地控緊、銀根收緊、能源趨緊、項目審批從緊等不利影響以及社會矛盾不斷增多等前所未有的困難和問題,致使一些預期目標沒有完全實現或達到序時進度,但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創新辦法,難中求進,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節奏,盡量讓海門跨越發展大局少受影響。做到“五個千方百計”:千方百計緩解用地壓力。按照近年來的發展規模和速度,去年我市計劃需要1.8萬畝建設用地,而國家實行宏觀調控后,省下達我市的用地指標只有900多畝,對此,我們采取用足增量、挖掘存量、擴大總量等多種辦法,共盤活存量建設用地1798畝,利用國有未利用土地2537畝,保證了147個項目的建設。同時,積極做好土地儲備工作,市土地儲備中心儲備土地812畝。千方百計籌措發展資金。宏觀調控前,僅中行、農行就和市政府簽訂了18億元的授信合同。但國家收緊銀根后,不僅原有的銀行授信無法落實,而且各商業銀行的原有信貸規模也普遍壓縮。我們通過財政調度、民間融資、吸引外資和強化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等措施,有效緩解了融資壓力,基本保證了重大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要求。千方百計爭取項目報批。針對項目審批從緊的實際,認真抓好項目清理,堅持好中取優,主動壓縮17項重點工程項目。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切實做好前期準備,積極向上爭取列入審批計劃。同時,切實做好重大項目儲備工作。千方百計化解用電矛盾。加強電力管理,科學安排有序用電,實行先錯峰讓電、再避峰限電、必要時削峰拉電等有效措施,較好地保證了城鄉居民和重要用戶的用電需求。在電力趨緊的形勢下,全市用電量達12.12億千瓦時,增長20.47%,其中工業用電量達8.91億千瓦時,增長 25.6%。在南通六縣(市)中,實施有序用電的秩序最好、拉路最少、影響最小。千方百計創造穩定環境。去年以來,在土地征用、城鎮拆遷、企業改制中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集中顯現,我們一方面教育引導群眾正確對待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系,理解和支持改革發展大局,另一方面積極主動地解決一些突出問題,努力維護群眾的合法權益。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面對宏觀調控、經濟緊運行和各種矛盾錯綜復雜的新情況,海門經濟社會實現了在高平臺上的持續快速協調發展,實屬不易。各地、各部門為此經受住了比以往更嚴峻的考驗,付出了比以往更多的心血。全市人民在改革和發展中所表現出的創造活力和奮斗精神,使我們深受教益,也是我們做好工作的力量源泉。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體代表、政協委員,向為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出力流汗、作出貢獻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機關干部及駐海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和群眾團體、各界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向熱心支持海門發展的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2004年取得的成績令人鼓舞,但發展中還存在著諸多不可掉以輕心的問題。經濟領域多年累積的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經濟增長方式還有待進一步轉變;經濟發展環境尚有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工業經濟單體規模還不大,整體競爭力還不強;城市輻射力不強,城市功能有待提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較為薄弱,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有待提高;富民的任務還很重;維護社會穩定的壓力增大;少數機關干部攻堅克難、創新實干、合力奮進的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對此,我們一定引起高度重視,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05年主要工作

各位代表,2005年是貫徹落實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確保完成“十五”計劃任務的關鍵一年,是全面推進跨越發展大業、加快實現“兩個率先”目標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綜觀當前形勢,我們正面臨著全新的發展環境。經濟社會發展進入轉型期。中央提出了科學發展的戰略思想,要求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堅持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宏觀運行環境進入調整期。去年以來,國家實行了新一輪的宏觀調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將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目前,宏觀調控的作用已初步顯現,制約我市加速發展的因素在增多,工作的難度在加大。海門率先崛起進入關鍵期。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全市上下已形成了加快發展的共識,各項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和明顯成效,為全市經濟社會的跨越發展夯實了基礎。但對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比照先進地區的發展態勢,我市還存在很大差距,工作稍有懈怠,決策稍有偏差,發展就會受到影響。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我們的發展理念和工作作風都必須有重大轉變。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趨利避害,積極有為,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有效的舉措,更加扎實的工作,實現既快又好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認真落實市委十一屆七次全體(擴大)會議各項部署,圍繞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海門,審時度勢,把握機遇,科學運籌,攻堅克難,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努力實現海門經濟社會在更高層次、更高平臺上的新跨越。

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以統計公報為基數,下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財政收入16.75億元,增長15.1%,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7.1億元,增長10.6%;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5%;新批注冊外資5億美元,注冊外資實際到賬1.5億美元。

圍繞上述要求和目標,我們將著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關注民生,惠及百姓,進一步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

堅持以民為本、執政為民,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多地關注民生、幫助民富,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使全市百姓充分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所帶來的成果。

想方設法提高收入水平。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建立健全市場導向、托底安置、城鄉統籌、培訓聯動的就業機制,確保全年新增就業人數2萬人。積極倡導和鼓勵自謀職業,使更多的百姓通過創業盡快富裕。加快發展建筑經濟,實施多元化經營,加速產業擴張,為致富百姓發揮更大作用。全年實現建筑業總產值155億元,經濟收入47億元,從業人員擴大到12萬人。認真落實扶持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的各項政策,確保農民得到更多實惠。加快農村服務業發展,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組織化程度,從業人員擴大到17萬人。積極改善消費環境,提高城鄉居民消費能力。發展多種形式的經濟合作組織,不斷開拓農民增收新渠道。

創造條件健全社會保障。全力鞏固“兩個確保”成果,進一步完善養老、醫療、失業等五大社會保險和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機關事業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依法抓好用人單位社會保險參保、繳費和清欠工作,努力實現社會保險全覆蓋。實施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農村居民按每人每月50元的標準予以獎勵。

全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高度關注群眾的衣食住行,繼續把惠及廣大百姓的農村五件實事辦好。深化農村稅費改革,全面取消農業稅;鞏固草危房改造成果,努力改善農民居住條件;推進農村公路建設,確保全年完成鎮村公路建設180公里;加快農村二次改水步伐,保障廣大群眾安全、衛生用水;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高效的籌資和結報機制,提高人民群眾的醫療保障水平。加大水利建設力度,加強疏浚河道工作,增強防澇抗旱能力。全年完成農田水利土方800萬方,其中溝河土方400萬方以上,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把全市需疏浚的泯溝全部疏浚一遍。繼續實施長江險段拋石護岸工程。通過政府引導、社會資助等方式多元籌資,建造過路天橋,完善交通安全標志,解決骨干道路兩側學校學生安全通行問題。啟動三星鎮、三廠鎮鎮村內循環公交試點工作,方便群眾出行。加強價格管理,確保物價穩定。繼續開展食品安全整治,加強“肉菜糧放心工程”建設,抓好生豬定點屠宰管理和其它畜禽定點屠宰試點工作,讓全市人民吃上放心食品。

始終高度關注特殊群體。堅持把關心困難群體作為工作的著重點,深入推進五大援助工程,完善最低收入保障和貧困家庭保障制度。繼續實施助學幫扶,全市幫扶特困學生2000人以上。大力發展社會慈善事業,創辦“慈善超市”,拓寬慈善援助范圍。積極組織和提供廉租房,努力改善城鎮住房特困戶的居住條件。創建規范化法律援助中心,擴大法律援助覆蓋面,使更多的群眾得到無償援助。大力推進再就業援助工程。進一步落實下崗再就業優惠政策,幫助“4050”人員及其他就業困難群眾實現再就業。通過政府購買崗位等形式,至少幫助200名特困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繼續實施“村村富”和低收入農戶幫扶致富工程,力爭使全市53個經濟薄弱村正常運轉,相對貧困戶每年遞減20%。推進三峽移民結對幫扶工作。做好優撫安置、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和社會互助等工作,切實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啟動老年公寓建設,努力為老年人安度晚年創造更好條件。

二、調優結構,提升檔次,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整體實力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加大有效投入,通過提高產業競爭力、企業支撐力、財政調控力,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

提高產業競爭力。以調優結構為重點,不斷提升三次產業層次。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工業結構優化升級。繼續深入開展工業投入季度競賽活動,力爭全年工業投入超70億元,新開工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不少于350個,其中超億元項目不少于10個,超千萬元項目的平均單體規模達到3000萬元,規模以上項目投入中先進裝備占設備總投入達65%以上,500萬元以上項目竣工率70%以上。進一步提升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精細化工等高新技術產業板塊的發展水平。大力調整投資結構和技術結構,通過先進適用技術應用、技術改造、外資嫁接等途徑,將我市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漸過渡成技術密集型產業。高度重視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大力實施農業結構調整,全市畝產值3000元以上的中高效作物播種面積擴大到38萬畝。大力發展項目農業,力爭全市農業項目投入量不少于8億元。全年培植壯大35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提高農民經紀人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檔次。加強農產品質量體系建設,申報認證無公害農產品8個和綠色食品3個。加強動物防疫,促進畜牧業發展。以海洋漁業為重點,加快發展海洋經濟。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比重和貢獻份額。放大疊石橋國際家紡城等重點市場的輻射帶動效應,培育壯大一批特色市場,力爭超億元市場發展到19個。完成國際家紡城二期建設,啟動北上海國際裝飾城二期、國際車城、工業品批發市場等項目建設。引導、扶持改制后流通企業的發展。積極拓展休閑旅游、現代物流、房地產、信息中介等新興服務業。繼續抓好項目投入平臺建設,加快工業、農業等各類園區建設步伐。加強項目管理,完善項目儲備庫,形成項目梯次推進格局。

提高企業支撐力。加快優質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集中力量扶優培強一批具有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全市重點骨干企業力爭突破100家,銷售超億元企業達80家,新增規模企業超100家。積極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向“專、特、優、新”方向發展,不斷增強工業經濟整體素質。提高產品科技含量,提升產品質量檔次。推進產學研緊密聯合,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著力扶持企業科研所的發展,提高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發揮企業行業協會的作用,堅持規模企業帶動,配套企業跟進,強化分工協作,加快推動企業群體由自發性向組織化轉變。積極引導企業走品牌興業之路,力爭全年新增省、南通市級名牌3個和10個以上。

提高財政調控力。認真研究生財、聚財、用財之道,大力培育財源。建立納稅評估監控體系,全面掌握稅源情況。不斷強化財稅征管措施,堅決遏止稅源外流。加大財稅考核力度,促進鄉鎮、財稅部門齊抓共管財稅工作,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深化以部門預算為核心的財政支出改革,全面實施財政國庫集中收付。強化財政資金管理,增加財政支出的透明度和公開度,從源頭上堵塞漏洞,嚴防浪費和犯罪現象的發生。

三、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進一步吸聚和激活各方生產要素

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努力在更廣領域、更大空間中吸聚各類發展要素,再創改革開放新優勢,再注加快發展新動力。

深化改革,全力激發經濟發展活力。全面深化工業、建筑業等領域的企業改革,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激發企業的內在活力,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全面深化社會事業改革,繼續加快推進公益性事業和經營性產業的改革。不斷深化農村等其他各項改革,完善改革的配套工作。

外向拓展,全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借鑒利用外資先進地區的經驗,總結和創新招商舉措,開拓利用外資工作新局面。搶抓國際產業資本大轉移、上海資本梯度轉移、南方資本北拓長三角的機遇,實行專項攻關,重點跟蹤,力爭引進一批高科技含量、高市場容量、高附加值的重大項目。突出工業主體招商地位,積極引導外資投向新興產業,參與農業、服務業、城市基礎設施和科教文衛等社會事業領域的建設。繼續實施專業招商、專題招商、產業鏈招商、企業招商、委托招商、網絡招商、以商招商,提高招商引資工作的針對性和成功率。辦好第十屆“金花節”等大型招商活動。加強招商隊伍建設,健全市、鄉鎮兩級招商網絡。完善考評激勵機制,深入開展招商引資競賽活動。加大引導扶持力度,培育壯大出口主體,力爭全年自營出口額達2.8億美元,出口實績企業160家,出口超500萬美元企業20家。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我市外經合作優勢,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投資經營,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力爭完成外經合同額8000萬美元,營業額1.1億美元,新派出國勞務2000人。

內向激活,全力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繼續按照打造“南通民營經濟第一強市”的目標,集中民智、激活民力、用足民資,形成全民共謀民營經濟快發展的濃烈氛圍。深化民營經濟競賽活動,進一步完善考核評比機制。按照“六放”的要求,在市場準入、工商登記、用地融資等關鍵環節給予傾斜,切實抓好相關政策、制度的落實,進一步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吸引在外人才返鄉創業,推動民營經濟發展。擴大總量規模,提高增長質量,加快民營企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大力培育和宣傳典型,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帶頭作用。力爭全年新發展私營企業1800家、個體工商戶1.5萬戶,新增注冊資本20億元。

橫向聯合,全力推進區域經濟合作。發揮區位優勢,主動接受上海輻射,積極參與“世博經濟”,加強與上海在產業聯結、市場融合、人才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做好接軌上海、融入上海文章。以上海“南隧北橋”工程建設為契機,協助做好崇海大橋立項報批前的各項基礎性工作,爭取盡早獲得立項。以構建“北上海”為目標,完善沿江開發總體規劃,整合沿江各類資源,加快基礎設施配套,增強吸聚承載能力,把沿江地區建設成具有比較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和工業化先導區。進一步提升家紡、木業、電碳、不銹鋼、縫紉機針、電動工具、醫藥化工等特色板塊的發展層次,加強與外地關聯產業的合作。加快通呂河沿線機電工業帶發展,建設寧啟高速公路沿線產業帶,精心構筑區域共同發展的有效增長極。

四、審時度勢,攻堅克難,進一步增強化解矛盾的應對能力

主動順應宏觀大勢,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全面提升認識水平、應對水平和駕馭水平,全力破解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

用足用好土地。抓住宏觀調控的機遇,在土地節約使用、集約利用、優化整合上走出新路。積極盤活存量土地,真正把供而未用、多供少用的土地用足、用好。加強用地計劃管理,優先保證技術含量高、產業帶動性強、投入產出大的優勢項目用地需求。抓好可用土地資源的整合,強化園區的科學布局和規劃管理,促進產業集聚。多建標準廠房,多向空中借地,使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最大的產出效益。加大向上爭取的力度,在提高土地的供給上下功夫,力爭使更多的項目進用地盤子。

多元籌措資金。積極增加信貸有效投放。引導金融機構認清發展形勢,調整信貸投向,優化信貸結構,大力支持有發展潛力的企業,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條件的建設項目。繼續開展創建金融安全區活動,營造更好的信貸環境。加快信用擔保體系建設。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努力吸聚國際國內資本,充分挖掘民間資本潛力,積極向上爭取國家項目資金和政策性貸款,多渠道保障資金需求。支持企業重組兼并,推動企業進行資本經營,盤活存量資金。

加快報批進程。順應國家產業政策,加快推進重大項目的報批工作。對發展潛力足、投入規模大的重點項目,加緊進行策劃、論證,做好項目前期基礎工作。充分挖掘信息源,精心篩選,切實做好重大項目儲備工作。規范和創新報批辦法,幫助項目盡快實施實質性建設。

化解熱點矛盾。著力解決當前矛盾比較突出的征地、拆遷等難題。堅持征地、拆遷工作的公開、公正、公平,過細做好群眾補償安置工作,解決其后顧之憂。堅持依法辦事,按政策辦事,探索和完善保障機制,切實安排好失地農民、失房居民、失業職工的長遠生計,努力維護好群眾的合法權益。引導群眾認清形勢,自覺守法,共同開創海門跨越發展的新局面。

優化發展環境。把優化經濟發展軟環境放在突出位置來抓。不斷優化審批環境。進一步建立健全生產性項目審批制度,不斷完善并聯審批機制,提高審批效率,力爭建成全省環節最簡、服務最佳、效率最高的審批服務平臺。不斷優化監管環境。加強對資源、環境和安全等事關大局工作的監管,牢固樹立服務經濟意識,正確處理好監管和服務、執法與扶持的關系。不斷優化政策環境。建立、健全有利于發展的政策體系,保持政策的連續性、透明性和可操作性。

五、完善功能,提升形象,進一步改善城鄉環境面貌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始終注重資源、環境的可持續利用,加快城市化進程,形成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

推進城鄉建設。圍繞打造濱江特色城市,抓好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和新城區核心區域控制性詳規編制。按照“東部提升檔次、南部重點開發、西部完善配套、北部適當改造”的原則,搞好城市建設。在城區和開發區,新建緯沂西路、海興路北延、北海路東延等道路。開發建設宏日小區、鏈條廠地段、榮泰花園等小區,啟動日新小區建設,重視建設品位和質量,盡可能多地滿足居民住房需求。以證大花園建設為重點,啟動濱江新城建設。抓好城市綠化、亮化、美化工程。繼續開展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啟動工作。穩步推進北城區整治。加強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交通重點工程建設,實施包臨路南延、疊港路北延、新常久線西延、老通呂公路包場段改線、蘇222線三廠至常樂段改造、天袁線三星至袁灶交界段改造和危橋改造等工程。做好海港、四甲兩個110千伏輸變電等電網建設工程。加快小靈通通信網絡、有線電視傳輸網絡等電信、廣電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高城市數據化、網絡化水平。不斷探索城鎮經營新路,穩步推進城鎮化進程。抓好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增強集聚、輻射功能。繼續深化新型小城鎮創建工作,完成創建省級和南通市級新型小城鎮各1個。

改善城鄉環境。以鞏固和提高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和全國生態示范市創建成果為抓手,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深入開展優美鄉鎮、生態村、綠色學校、綠色醫院、綠色社區、綠色家庭、國家環境友好企業等基層創建活動。除青龍、靈甸化工園區外,停止審批電鍍、顏料、印染等重污染企業,堅決遏制新污染源。凡新進入化工園區的有污染項目,堅持治污設施建設在前、生產性設施建設在后的原則。對現有污染企業進行大力整頓,重點抓好現有化工、印染企業的治理,治理不到位的一律停業整改,直至達標為止。加強環境監督管理,對污染企業實施環境行為信息公開化,加大群眾監督力度。凡舉報,必嚴查,并報結果。組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理順管理體制,進一步健全、完善城區環境衛生秩序長效管理機制,重點整治占道經營、機動車亂停亂放等城市頑疾,抓好城鄉接合部環境的整治,切實提高物業管理水平。加大農村溝河整治和農村集鎮環境治理力度。深入推進農村生活垃圾規范化管理工作,改善農村環境面貌。

統籌城鄉發展。整合優化農村資源,抓好農業現代化試點村建設。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管理,健全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使用權流轉機制,積極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加強農村財務和集體資產管理,繼續抓好村級債務化解工作。順應市場化和城市化發展趨勢,弱化城鄉“二元”結構,加快農業向大戶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人口向城鎮集中的進程。逐步建立和完善城鄉一體的就業促進、社會保障等制度,推動城鄉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六、統籌兼顧,兩手齊抓,進一步推進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

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切實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為海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保證。

全面推動社會事業建設。建立完善人才開發、使用機制,引進高層次、緊缺型人才不少于200名。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加強科技創新機制建設,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幅力爭達35%以上,科技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至少提高1個百分點。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切實鞏固“兩基”成果,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和鞏固率達99%以上。進一步擴大高中教育規模,優化高中教育結構,初中后升學率達85%以上,職普比達1:1。不斷改善城鄉醫療衛生條件,啟動市傳染病醫院建設,新建社區衛生服務站25個。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6.5‰以內,爭創“省人口與計劃生育示范縣(市)”。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加快文化建設步伐,爭創“全國文化先進示范縣(市)”。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推進廣電產業發展,提高廣播電視傳輸質量。關心支持婦女、兒童、老齡和關心下一代工作,發展殘疾人事業,進一步做好統計、外事僑務、機關事務、民族宗教、人防、防震減災、民兵預備役、雙擁、征兵、檔案、地方志、氣象、藥監、煙草、郵政、鹽務等各項工作。

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建設。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契機,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樹立良好的社會風尚,不斷提高公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深入開展文明行業、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切實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健全和完善學校、家庭、社區“三位一體”的德育教育網絡。加強對群眾移風易俗的教育,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和人民群眾的社會監督,提高人大代表的建議、批評、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的辦理質量。積極推行依法治市,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教育,推進“法治海門”進程,努力增強公民法制觀念和依法維權、依法辦事的自覺性。堅持公正司法,抓好行政執法監督,搞好行政監察和審計工作。進一步完善和深化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廠務公開和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加強與工商聯、無黨派愛國人士和人民團體的聯系,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七、創優環境,保障穩定,進一步構建和諧社會新格局

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加強誠信建設,努力為全市人民創造安心、安居、安全的社會環境。

高度重視人民來信來訪。以維護社會穩定為目標,進一步強化信訪工作責任制,規范接訪措施。繼續開展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工作。繼續堅持領導接待日制度,辦好“市長熱線”和“市長電子信箱”,暢通信訪渠道。進一步完善基層信訪信息網絡,建立、健全信訪超前預警和處置機制,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各種信訪突出問題和群體性事件。深入基層,了解群眾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處理,從源頭上化解信訪矛盾。

深入推進“平安海門”創建活動。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堅持打防結合,標本兼治,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經濟犯罪活動和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象。加強群防群治工作,運用市場化機制,建立和完善全社會防控體系,預防和減少犯罪行為的發生。鞏固和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大調解機制,切實提高調解成效。

繼續深化誠信海門建設。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誠信主題教育和實踐活動,構筑多層次誠信體系,在全社會樹立誠信為本、操守為重的觀念。切實加強機關誠信建設,推廣公示制、首問負責制等工作制度,以誠信辦事、誠信服務取信于民。加強生產、流通和服務等領域的誠信建設,促進守法經營。大力實施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堅決制止各類不正當競爭。加強社會誠信建設,著力形成講誠信的良好社會風氣。

強化安全生產管理。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各種安全工作責任制,加大規范化管理力度,構建長效管理機制。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單位和重點部位的檢查、督促,著重做好建筑企業、公眾聚集場所、學校以及道路交通、海洋漁業、危險化學品生產與經營等安全監管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八、民主決策,依法辦事,進一步提高行政效率

面對經濟和社會的深刻變化,面對跨越發展的艱巨任務,始終堅定加快發展的信心,發揚攻堅克難的精神,強化服務發展的意識,大興求真務實的風尚,建設勤政、廉潔、務實、高效的政府,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清新政風,工作干勁更昂揚。進一步弘揚正氣,堅定信心,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工作激情,切實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用自己的身體力行、一身正氣,帶領全市人民共謀發展大業。以德治政,誠實辦事,堅決不搞勞民傷財的政績工程和形象工程。堅持求真務實,動真碰硬,暢通政令,樹立雷厲風行、緊張快干的作風,確保各項工作快速推進。大力發揚敢于進取、勇于實踐的創新精神,使奮力趕超、爭創一流成為各級干部的自覺行動。

依法行政,科學運籌更到位。認真貫徹實施《行政許可法》,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嚴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權限,履行職責,堅持依法行政,按政策辦事。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序,不斷提高政府決策的民主化和科學化水平。堅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來思考問題、指導工作,善于超前思考、精心謀劃、爭取主動,善于用改革的辦法、市場化的手段,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困難和矛盾,提高政府工作的效能。

勤政為民,服務基層更主動。堅持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生產第一線,傾聽民聲,了解民意,尊重民情,善待民眾,緩解民困,凝聚民心。加大投入力度,認真解決與廣大百姓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多做暖人心、穩人心、得人心的實事、好事。切實加強行政效能建設,強化服務意識,優化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水平,真正做到為群眾服務,為基層服務,為經濟發展服務。

樹好形象,廉潔清正更自覺。從嚴治政,為政清廉。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始終保持高尚的人格追求,始終保持浩然正氣,始終把“八小時”內外置于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制度,健全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等制度,自覺執行各項廉政規定。堅持標本兼治,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努力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堅持廉潔自律,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以公生明,以廉生威,用為民、務實、廉潔的良好形象感召和凝聚全市人民同舟共濟,艱苦創業。

各位代表,海門正進入一個新的重要發展時期,新的形勢、新的任務需要我們付出更大的努力。讓我們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在中共海門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時刻牢記黨和人民的重托,殫精竭慮,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為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海門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