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村級實力,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市人大代表、正余鎮邢柏村黨委書記趙志平:壯大村集體經濟是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為民辦實事的具體表現。邢柏村位于正余鎮中南部,總面積3.8平方公里,耕地2860畝,共有35個村民小組4326名村民,是江蘇省美麗鄉村,近三年村營收入都在200萬元以上。
從邢柏村持續增強村實力的成功實踐看,增加村集體收入路徑多條,聚焦點是要有造血功能,要走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增加村集體收入,關鍵在村領導班子能力,要會經營、善經營。依照目前我市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來看,增加村集體收入,關鍵要念活“農田經”,唱響“產業曲”,打好“農旅牌”。
以地生財,是提高村營收入、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所在。要抓住高標準農田建設這一契機,將農民經營的土地進行流轉,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要求進行,建立村農地股份合作社,加強對高標準農田建設后的管理和經營。目前邢柏村共流轉871戶農戶土地超1600畝,閑置土地不僅被利用起來了,也讓老百姓實現了在合作社和家門口就業增收的愿望。下階段將進一步通過黨群共商共議,緊扣正余鎮創建南通市級農業現代化示范鎮建設中的“三個全覆蓋”做好文章,以農業園區為基礎建立家庭農場、農機股份合作社、特經雜糧產加銷合作社等組織,聯合運作,形成真正的產業聯盟體系。
唱響“產業曲”,就是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通過發展產業來增加村集體收入。邢柏村立足已經落戶的20多家企業,建立了村級企業聯盟黨建服務站,創新招商引資新思路,以外部招引、內部培育為基礎,構建集環保節能、五金機械、汽車配件等為一體的多元產業結構。利用村集體標準化廠房,實現經營物業資產投入的進一步增值,并與上海的企業合作聯營興辦環保節能材料廠。每年工業經營增加村集體投入上百萬元。
農村旅游產業的發展是一篇大文章,是壯大村集體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當前鄉村游、休閑游比較熱門,海門緊靠上海,是發展鄉村游、休閑游的最佳之地。各村要按照自身特色,打造好鄉村游、休閑游品牌。邢柏村在這方面進行了成功的嘗試,每年村集體在“人文特色旅游板塊”上增加收入超50萬元。
加快融合發展,構筑現代農業體系
市政協委員、海門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劍斐:現代農業是新時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一種重要形式,較傳統農業有著投入大、產出高、效益好等特點。未來海門通過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全力構筑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現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的總體目標。
解決好“怎么認識”的問題,把現代農業納入城郊轉型的范疇。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非城市規劃區又緊靠主城區的農村社區要進一步完善鄉村發展規劃,重點編制好符合自身實際又富有鄉村特色的現代農業規劃。通過引進各類資本,重點實施百千萬工程(百畝家庭農場、千畝農業園區、萬畝高標準農田),充分利用緊靠主城區的優勢,以現代農業引領農村社區科學改造,緩解城郊大拆大建的資金壓力,實現農業快速度轉型、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目標。
落實好“怎么實施”的問題,把現代農業納入生態治理的內容。農村社區應該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利用前期各類資本已經建成的美麗林、主干道、景觀河、示范園,積極開展現代農業項目對外招商和規劃建設,不斷提升高標準農田績效。構筑海門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要立足“一產”做精根源,緊盯“二產”做大客源,放眼“三產”做強資源,推動形成一個以農業文化品牌為引領的生態產業體系,將現代農業產業重置成為“1+2+3”的第六產業。
明確好“怎么推動”的問題,把現代農業納入融合發展的核心。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必須高度體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具體來說,就是建成的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不僅要生產出優質的農產品,而且要通過精深加工,使農產品成為游客可品嘗、可觀賞、可攜帶的商品。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既是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場所,也要是中小型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更要成為鄉村休閑觀光服務業主,從而自然地把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休閑觀光服務緊密結合在一起,實現農村三次產業的高度融合和互促互動,充分拓展現代農業產業的發展空間,提升產業質態和經濟效益,充分釋放“1×2×3”產業疊加效應。
整治垃圾污水,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市人大代表、開發區高店村黨支部書記湯翠菊:近年來,我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加快整治環境突出問題,深入推進“263”專項行動,扎實開展“散亂污”“兩河兩行業”“農村水環境”等專項整治,全市污染防治能力有效提升、環保基礎設施持續改善,農村垃圾和污水處理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
目前,我市農村環境持續改善還存在不少短板。由于基礎設施缺乏,垃圾處置受制于人,一般工業固廢和建筑垃圾處置消納能力下降,垃圾收集利用體系亟需完善。污水管網工程實施較慢,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進度較慢,全民環保意識亟需提升等等。要加大投入,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垃圾處置方面,要加快推進飛灰填埋場建設,及早調整飛灰填埋場用地規劃,加快相關手續報批、工程建設準備工作,盡可能縮短建設時間。要快速推進家紡廢棄物壓縮處理站項目建設,從源頭上解決家紡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途徑。加速推進易腐垃圾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減少垃圾焚燒量,實現垃圾就近處置,變廢為寶。加快建筑裝潢垃圾資源化利用步伐,引進優質加工企業,探索使用建筑裝潢垃圾粉碎熱壓縮轉化技術等科技手段,提升建筑裝潢垃圾廢物利用率。設置有害有毒垃圾專用庫房,將垃圾分類中收集的電池、過期藥品、燈管等有害有毒垃圾,定期交由有資質企業處理。
污水處理方面,要加快推進“十個必接”工程。嚴格按照時間節點,有序推進“十個必接”,充分發揮區域污水處理設施作用。大力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在完成對畜禽及水產養殖污染治理的基礎上,制定切合實際的長效管理機制,加快對灘涂水域養殖規劃進行修編,加強常態化監督檢查。推廣畜禽生態健康養殖技術,實行非禁養區養殖總量控制。鼓勵倡導種植農戶使用商品有機肥和可降解農膜,切實做好農藥化肥包裝袋(瓶)和農膜回收處置工作;創新舉措,完善機制,積極引導,營造全民環保氛圍。
依托農旅產品,打響海門鄉村旅游品牌
市政協委員、商務局副局長李俊: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都市人旅游消費觀念轉變等,休閑度假游逐漸占據更多市場份額,鄉村旅游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
海門作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依托休閑農業的扎實基礎和良好勢頭,全市打造了13家各具特色的“江蘇省星級鄉村旅游區”,其中五星級1家、四星級2家、三星級10家。鄉村旅游區逐步朝著集聚化方向發展,基本形成三廠星期七生態農業園、高新區智海綠谷等鄉村旅游集聚區。去年,13家省星級鄉村旅游區共接待游客約7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8000多萬元,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200多個,帶動了特色農產品的銷售,增加了農民收入,改善和提升了周邊鄉村環境。
2019年以打造“全國全域旅游示范區”為目標,圍繞打響“張謇故里·詩畫海門”文旅品牌,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整合鄉村資源,全面推進臨江新區市民農莊、三廠工業園區融創田園綜合體、余東古鎮田園綜合體等現代化田園綜合體旅游項目開發建設。依托現有景區和省星級鄉村旅游區,打造金伍葉、天籟村枇杷果園等特色鄉村民宿項目,引導和鼓勵附近村民切實參與到鄉村旅游開發中來。
大力推動區域資源整合、產業深度融合和全社會共同參與。圍繞“人文之旅、美景之旅、購物之旅、美食之旅”四大主題,推出“周末海門”一日游、兩日游精品線路。以“主客共享”為導向,以做深游客體驗為重點,建立城鄉均質、類型多樣、投入集約、人際公平的旅游公共設施和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鄉村旅游服務品質,打造特色品牌。
繼續放大海門山羊肉、萬年芋艿等特色農產品品牌效應,扶持推動沈繡、紅木文玩、古琴等產業化發展,打響“匠心海門”品牌,真正將優質產品培育轉變為“海門禮物”系列旅游商品,形成特色品牌,打造和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
高度重視宣傳推介在旅游事業發展中的推動作用,針對主要客源市場,組織開展宣傳推介活動,鼓勵有條件企業,繼續組織舉辦枇杷文化旅游節、采桃節等鄉村旅游活動,豐富鄉村旅游產品體系。同時積極參與各類旅游專題推介會,繼續擴大海門鄉村旅游知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