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国产一卡2卡3卡4卡2021免费观看,亚洲高清有码中文字,亚洲精品一品区二品区三品区

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
來源: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發布時間:2022-03-31 字體:[ ]

海政辦發〔2022〕15號

各區鎮(街道)政府(管委會、辦事處),區各委辦局,區各直屬單位,各垂直管理部門(單位):

《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已經區政府同意,現予印發,請認真貫徹執行。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3月16日

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2021-2025)

前 言

“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海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奮力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實現與南通同城化發展的關鍵五年,更是海門區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賦予的“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任務新要求的重要時期。

為持續推進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區決策部署,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江蘇省“十四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南通市“十四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及《中共南通市海門區委關于制定海門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結合海門區人社工作實際,編制本規劃,主要闡明“十四五”時期全區人社事業的發展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舉措,是未來五年全區人社工作的基礎性、指導性文件。

第一章 發展基礎和機遇挑戰

第一節 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全區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中央、省、市、區決策部署,緊扣“三件大事”和“四大專項行動”奮斗目標,積極應對重大疫情風險挑戰,堅定扛起人社部門職責使命,凝心聚力促發展、強保障、惠民生,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各項既定目標任務,全區人社事業呈現出高質量發展的良好態勢,為“十四五”時期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堅持把穩就業放在首位,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面對新形勢新情況和新挑戰,積極探索就業創業工作新舉措,不斷完善就業創業政策體系。“十三五”期間,累計城鎮新增就業5.2萬人,新增創業2.01萬人,完成就業技能培訓2.2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在1.77%的較低水平。在南通人社系統首創建成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創業項目入駐率達到85%以上。持續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積極發揮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結構不斷改善。建立長效化就業援助機制,扎實開展重點群體就業幫扶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深入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補貼政策和階段性減征減免社保費政策,為3293家企業發放穩崗補貼累計3627萬元,減征減免養老、工傷、失業保險費累計7.8億元。

2.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社會保障政策不斷完善,社保覆蓋面持續擴大,社會保障能力日益健全。全面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2019年“中人”待遇全區核定比例達到97%,獲省廳通報表揚。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破除戶籍壁壘,建立了統一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基本養老保險覆蓋率達98%。出臺了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辦法,實現了被征地農民“剛性進保”“即征即保”。及時落實各類社會保險待遇核定和正常調整機制,參保群眾社保待遇水平穩步提升,2020年,全區企業退休人員人均月養老金增至2275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人均月標準200元。失業保險金大幅提升,人均月標準從1027元提高至1524元,增幅48.4%。常態推進“同舟計劃”,全區在建和新開工建設項目工傷保險參保率達100%。

3.人才隊伍不斷發展壯大。深入實施“人才強區”創新發展戰略,重點圍繞“3+3”重點產業和豪華郵輪、機器人兩大地標產業,先后出臺了“創業海門‘523’人才計劃”“人才政策20條”等引才政策,實施了“藍領振興”“東洲雁歸”“海歸聚海”三大人才工程。先后幫助13家企業成功設立博士后工作站,并引進13名博士后進站(基地),其中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7家。成功承辦了第八屆中國江蘇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氛圍日漸濃厚。連續獲評省人才工作突出縣市,人才綜合競爭力躋身江蘇省8強。“十三五”期間,全區引進各類人才2.6萬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86萬人,每萬名勞動力中高技能人才數達到1077人。

4.勞動關系更加和諧穩定。深入實施《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規政策,不斷提升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和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建立了人力資源研究會區鎮分會,推進勞動保障監察工作“兩網化”管理,依法分類處理群眾訴求,常態化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和規范人力資源市場等專項行動。打造“陽光仲裁”服務品牌,積極推進基層調解組織建設,構筑“基層預防、一線調解”的工作機制,全區12個區鎮(街道)均已建立基層調處中心,努力實現將勞動爭議化解在萌芽狀態。勞動關系始終保持總體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十三五”期間,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9.9%,已建工會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96%,根治欠薪工作連續3年在南通市考核中列為A級。

5.人事管理更加規范有序。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有效落實,崗位設置更加科學,靈活用人機制初顯成效。著力推進鄉鎮、機關事業單位改革,基層整合審批服務執法力量改革。配合相關部門完成9家生產經營性事業單位改革。高效完成6.5萬人的獎勵性績效工資審批工作,工資收入分配格局顯著改善。不斷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和人事管理規范化科學化,重點抓好崗位設置管理、人員聘用、嚴格考核三項法則。“十三五”期間,我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1490人,其中衛健系統652人,教體系統592人。完成全區349家事業單位,1.65萬個崗位設置工作,6.42萬人次年度考核任務,全區新增專業技術人才6.4萬人。

標志性成果

●2017年我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綜合執法大隊獲評全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2014-2016年度優質服務窗口。

●2018年海門創新實施“五車”齊驅服務模式,服務企業用工,破解招工難題,相關經驗做法在中國勞動保障報、中國就業雜志、江蘇大走訪微信號刊登,向全國全省推介。

●海門·勉縣就業扶貧服務中心在勉縣掛牌運行,成為蘇陜協作以來陜西省首個專門促進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創業的公益性、綜合性人力資源服務平臺。

●海門區被評為“全省農民工工資支付監控和保障機制建設示范地區”(全省13個,南通唯一)。

●2020年我區養老保險擴面征繳、確保基本養老金發放、嚴格養老保險基金管理、落實省級調劑補助制度等成效明顯,被省政府辦公廳督查激勵(南通縣市區唯一)。

●平穩有序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2020年我區機關事業單位“中人”工作推進有力,獲省人社廳通報表揚。

●2020年我區積極承辦第八屆中國江蘇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活動,區人社局被省人才辦、省人社廳評為優秀組織獎。

表1“十三五”規劃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指標名稱

“十三五”

規劃目標

2020年末

完成數

1.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萬人)

5

5.2

2.城鎮登記失業率(%)

<3

<2

3.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萬人)

2

2.05

4.確保困難家庭大學生就業率(%)

100

100

5.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萬人)

2

5.14

6.新增創業人數(萬人)

2

2.02

7.創業帶動就業(萬人)

10

10.6

8.新增專業技術人才(萬人)

3

6.4

9.每萬名勞動力中高技能人才數(人)

900

1077

10.新增高技能人才(萬人)

3

1.86

11.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

99

99

12.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

>98

99.9

13.已建工會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

>95

96

14.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案件和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

>98

100

第二節 形勢研判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新時期,更是主動適應新形勢融入新格局搶抓新機遇的新時期。我國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關鍵時期,人民對美好生活有更多期盼。我區人社工作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新機遇、新挑戰,又面臨著新時期主要矛盾變化的新任務、新要求。

1.面臨的戰略機遇。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央堅持和完善統籌城鄉的民生保障制度,對穩定就業、完善社保制度、發展和諧勞動關系作出全面布局,為“十四五”期間提升就業和社會保障水平提供了戰略指引和根本遵循。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把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導向,這標志著人社工作的地位作用更顯突出;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也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的新突破和快發展,提供更加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十四五”時期,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部署,同“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建設等相互疊加,為我區的高質量民生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也為我區人社事業創新發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

2.面臨的問題挑戰。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進入新時代,特別是在疫情常態化的特殊時期,我區人社事業發展也面臨著新的任務和挑戰,還存在不少差距和問題。例如,就業總量壓力較大,就業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就業困難群體、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實現就業難度增加,穩就業促和諧工作面臨考驗。同時,部分企業面臨著普工及高級技術人員的“兩缺”問題。社保擴面工作阻力加大,受經濟增速放緩、人口老齡化加劇、社保待遇剛性支出和享受待遇群體加大等因素影響及社保擴面征繳空間收縮,對社保基金可持續運行帶來很大挑戰。電子社保卡知曉度、群眾應用率還不高。高層次人才、實用型技能人才等儲備力量不足,創新型、領軍型高端人才隊伍建設缺乏后勁,創新創業平臺的能級還不夠高,人才服務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勞動關系日益復雜,我區農民工欠薪治理總體平穩可控,隨著各種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迅猛發展,供求格局不斷變化,復雜多樣的用工形式對勞動關系調處提出更高要求。

第二章 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第一節 指導思想

“十四五”時期,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和南通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以及區第十五次黨代會、區委十五屆二次全會部署要求,緊扣“筑牢就業根基、兜牢民生底線、打造人才強區、奏出和諧強音、增進群眾福祉”五個重點,按照“爭第一、保領先”的工作理念,為海門全力打造“全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貢獻人社力量。

第二節 基本原則

1.堅持黨建領航。全面加強黨對人社工作的領導,把全面從嚴治黨作為一切工作的前提和抓手。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立足海門實際,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把新發展理念貫穿到人社事業發展的全過程,不斷促進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良性循環,推動實現人社事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可持續發展。

2.堅持人民至上。堅持把增進民生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人社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聚焦廣大群眾所急所需所盼的民生實事,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就業創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根本利益,持續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為民服務能力,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3.堅持改革創新。深刻把握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增強改革創新精神,把創新作為人社事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支點。深化人社領域制度改革,聚焦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找準改革突破口和發力點,推動人社工作體制機制創新取得突破性進展,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4.堅持依法行政。貫徹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針,深入推進人社系統法治政府建設,確保權力公平、公開、公正運行。深入推進全面依法行政,認真履行保障和改善民生職責,有效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推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努力創造公正的法治環境、優質的服務環境,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諧。

第三節 發展目標

1.就業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就業結構更趨合理,就業質量明顯提高,就業環境更加公平,城鄉均等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十四五”時期,全區實現新增城鎮就業5.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全區開展城鄉勞動者就業技能培訓2.5萬人,新增創業1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萬人。

2.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公平更可持續。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不斷提高統籌層次,逐步建立起全覆蓋、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持續深化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步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水平。

3.人才隊伍規模更大素質更優。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提高人才質量,做大做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隊伍。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工資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競爭擇優、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分類推進職稱制度改革,健全評價機制。吸納高校畢業生2.5萬名,新增海歸高層次人才150人,新增專業技術人才6.6萬,高技能人才6000人。

4.勞動關系更加和諧穩定。勞動關系工作體制進一步完善,提升勞動人事爭議案件處理能力,保障企業和職工合法權益。到“十四五”期末,全區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保持在98%以上,已建工會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95%以上,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案件和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98%以上。

5.公共服務更均等更優質。全方位多渠道提供人社各板塊業務“網上辦”,手機APP“實時辦”,自助服務一體機“就近辦”,線上線下“協同辦”。建設“互聯網+”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實現遠程視頻面試24小時不打烊,推動就業服務向移動端、自助端等延伸,實現就業創業管理和服務全程信息化。

表2“十四五”時期主要指標

指標名稱

2025年目標

屬性

1.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萬人)

【5.5】

預期性

2.城鎮登記失業率(%)

<3.5

預期性

3.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萬人)

【1】

預期性

4.確保困難家庭大學生就業率(%)

100

預期性

5.新增創業人數(萬人)

【1】

預期性

6.創業帶動就業(萬人)

【5】

預期性

7.新增專業技術人才(萬人)

【6.6】

預期性

8.每萬名勞動力中高技能人才數(人)

1150

約束性

9.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人數(萬人)

19

約束性

10.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

≥99

預期性

11.失業保險參保人數(萬人)

15

約束性

12.工傷保險參保人數(萬人)

17

約束性

13.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

100

預期性

14.已建工會企業集體合同簽訂率(%)

≥96

預期性

15.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案件和舉報投訴案件結案率(%)

100

預期性

注:【】表示五年累計數。

第三章 推動實現更加充分和更高質量就業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全面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穩定重點群體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保障靈活就業。堅持改革創新,完善城鄉統籌的公共就業服務制度,擴大服務供給,創新運行機制,提供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以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促進就業增長,以就業增長支撐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

第一節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突出就業優先目標導向。充分發揮就業工作領導小組作用,落實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建立健全常態化促進就業協同聯動機制,形成工作合力。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經濟運行合理區間的下限,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實施就業優先戰略,穩定就業總量,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持續完善就業政策體系,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吸納就業,重點圍繞“12+2”產業鏈等吸納就業能力強的行業產業,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著力拓展就業空間。持續加大就業補助資金投入力度,進一步提升資金使用效益。

專欄1 立體式招聘服務計劃

精心打造“春風行動”等就業服務品牌,拓展網上招聘活動,形成以線上常態化招聘為主,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鏈條服務企業用工工作模式,精細化落實招聘計劃,全方位提供人力資源服務,力爭每年舉辦100場左右的招聘會。

第二節 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

圍繞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深入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把創新創業作為擴大就業的新引擎,建立健全創業政策、創業培訓、創業載體、創業服務、創業氛圍“五位一體”工作機制。擴大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空間,支持和規范新就業形態發展,培育接續有力的就業新動能。更加重視創業政策精準落實、創業服務拓展延伸和創業氛圍深度營造,引導城鎮失業人員、農民工、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等自主創業,充分釋放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組織開展各類創業創新大賽和交流活動,營造良好創業創新環境。

第三節 保障重點群體就業

繼續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突出位置,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高質量就業崗位。統籌實施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加強職業指導和就業見習,暢通基層成長發展通道。完善就業援助制度,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并提供優先扶持和重點幫扶。規范公益性崗位開發和管理,健全托底幫扶機制,鼓勵區鎮(街道)、村(社區)提供更多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類就業崗位,實現就業困難家庭至少一人就業,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第四節 健全職業技能培訓體系

全面落實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深入推進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大力實施“藍領振興”工程,鼓勵和支持企業根據用工需求及行業趨勢,以自主培訓為主,依托培訓機構為輔,共建一批與我區產業布局發展相匹配的專業集群。深化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持續實施高技能人才培養計劃。推進首席技師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等項目建設,為各類重點企業培養大批優秀技術工人。對新入職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崗前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以師帶徒培訓、以工代訓等,對在崗人員開展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不斷提高企業職工的職業素養,積蓄企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

專欄2 職業技能提升行動

堅持需求導向,適應“強富美高”新海門建設和勞動者就業創業需求,把職業技能培訓作為保持就業穩定、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關鍵舉措,作為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實施“藍領振興”工程,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為實現海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技能人才支撐。5年內,力爭完成就業技能培訓2.5萬人,完成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2000人。

第四章 健全全方位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要求,建立健全全覆蓋、多層次、可持續的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水平,形成社會保障全民共有共享共建共謀的發展局面,不斷增進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一節 完善社保制度機制

繼續深化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全面做好機關事業單位“中人”養老保險待遇的計發工作。擴大職業年金制度覆蓋范圍,構建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全面落實“先保后征”原則,確保被征地農民及時進保、應保盡保。探索建立健全失業保險促進就業、防范失業的長效機制,實施參保職工技能提升補貼政策。進一步發揮工傷保險制度預防工傷、促進康復的功能,完善浮動費率調整機制,強化費率桿杠作用,提高工傷認定和勞動能力鑒定工作質量。完善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的正常調整機制,加大財政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投入力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第二節 優化社保參保結構

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加強應保未保人員的動態分析和管理,加大開展社會保險擴面執法專項行動的力度,將小微企業與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作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擴面重點,力爭做到適齡參保人員應保盡保。建立繳費與待遇相掛鉤的激勵約束機制,引導和鼓勵各類人員及早參保、長期參保和連續參保,提高參保繳費率。完善社會保險補貼辦法,促進低收入人群參保和斷保人員續保工作。積極做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工作。

第三節 提升社保待遇水平

建立健全各項社會保障待遇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調整機制,逐步縮小城鄉之間的待遇差距,實現保障水平的持續、有序、合理增長,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落實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隨工資增長、物價上漲等因素而調整的正常機制,實施好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完善與最低工資標準、最低生活保障相聯系的失業保險待遇調整機制,逐步擴大失業保險受益范圍,適度提高失業保險待遇水平,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需要。嚴格執行當地制定的工傷保險待遇結構和標準,適度提高工傷保險待遇水平。做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的實施準備工作。

第四節 加強社保基金監管

完善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管理制度。實現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可持續運行,與公共財政預算有機銜接,推動實現財政對社會保障投入的規范化和制度化。提高社會保險內控執行力,對社會保險基金收支管理各環節進行有效監控和預測預警。切實加強養老金、失業保險金領取資格認證工作,完善基金監督信息系統,健全社會保險違法失信行為聯合懲戒機制。

第五章 積極打造人才創新高地

積極策應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始終堅持人才優先發展,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暢通人才市場流通渠道,著力打造一支數量充足、梯次合理、門類齊全、服務發展的產業人才隊伍。重點加快海歸高層次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三支隊伍建設,增強人才供給能力。

第一節 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深入推進“海歸聚海”工程,大力引進一批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有活力、有潛力、有競爭力的海歸高層次人才。加強與歐美同學會、海創智庫,以及國內外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合作,到歐美日韓等人才聚集地區引才,積極拓展海外人才工作站,吸引更多的海歸人才來海創新創業。緊緊圍繞我區“12+2”產業鏈,用5年時間,吸聚150名左右海歸高層次人才來我區創新創業。

第二節 加強本地人才隊伍建設

以“雙招雙引”為抓手,以平臺建設為依托,以青年人才集聚和本地人才培育為重點,實行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借力各方資源,持續推進“東洲雁歸”人才工程。用好“東洲英才”“海智杯”等平臺,以鄉情親情吸引企業家、專家學者、技術技能人才等回鄉創業。此外,著力通過挖掘一批“田秀才”“土專家”和能工巧匠,全力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破解制約本地人才發展難題。

專欄3鳳來雁歸計劃

放大海門基礎教育強區資源優勢,不斷優化發展環境,積極筑巢引雁,促進海門籍大學生智力資源回歸。實施“東洲雁歸”工程,加強與在外海門籍大學生和各類人才的溝通聯系,開展“海門學子看家鄉話發展”活動,鼓勵學子學成歸來報效家鄉。利用寒暑假高校畢業生返海的時機,每年組織高校畢業生大型專場招聘活動。“十四五”期間,力爭每年吸引海門籍大學生回海就業創業1500人以上。

第三節 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

圍繞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提高專業水平和創新能力為核心,重點引進和培養我區急需的緊缺技能型人才,進一步擴大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規模。全面加強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加快推進專業技術職稱和職業資格制度改革,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的政策措施,有效調動人才隊伍工作積極性,進一步擴大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規模。“十四五”期間,爭取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到6.6萬人。

第四節 建強高技能人才隊伍

以提升職業技能為核心,著力培養和造就一批技藝精湛的高技能領軍人才隊伍。繼續放大“企業首席技師工作室”創新做法,鼓勵和支持更多的企業建立首席技師工作室,發揮技能人才傳幫帶作用,共建一批與我區產業布局發展相匹配的實用型人才集群,實現產業領域技能人才梯次發展。完善技能人才評選、獎勵及評價機制,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競賽和技能崗位練兵比武活動,全面提升企業在崗職工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

第五節 加快人才載體建設

把握各類人才載體的持續成長要求,最大程度發揮載體吸納人才和承接雙創的功能。重點加快省級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和博士后創新實踐示范基地的規劃建設,發揮好留學報國基地、海智基地作用,鼓勵園區加強海歸人才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完善涵蓋人才公寓、保障醫療、教育培訓等全領域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加強人才激勵,完善人才榮譽體系,對作出卓越貢獻的杰出人才,推薦授予榮譽稱號。堅持人才投資優先保障,加大人才發展財政專項投入,建立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人才投入機制。

專欄4重點載體培育計劃

新建省部級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園。以建設更加優良的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載體為目標,為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提供精準化、個性化、集成化的服務支撐,打造特色鮮明、優勢突出、效應顯著的海外高層次人才集聚區和重點發展產業平臺。

新建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以推動人才、項目、平臺的有效整合為目標,充分發揮博士后在科學技術研究、人才培養和使用等方面的優勢,積極促進產學研結合,為企業引進和培養一批高水平人才,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

第六節 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

貫徹落實《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及配套規章制度,分層分類推進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構建適應新時代事業單位發展的人事管理制度體系。完善事業單位聘用合同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健全崗位設置動態調整機制,規范組織競聘上崗,逐步推行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健全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培訓、考核和獎勵機制,開展事業單位崗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專項培訓,強化考核結果使用,激發事業單位人員干事創業活力。

第七節 規范開展創建達標評比表彰活動

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表彰獎勵政策規定,嚴格創建達標評比表彰活動項目管理,規范組織實施創建達標評比表彰活動。

第六章 全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堅持促進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創新和完善構建和諧勞動關系體制機制,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正當權益,規范企業用工行為,建立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勞動關系。

第一節 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

全面深入推行勞動合同制度,鞏固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8%以上,提高小微企業和農民工勞動合同簽訂率,改善勞動合同履行質量。大力推行集體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推動企業建立多種形式的企業協商民主制度。指導企業制定科學合理的勞動定額標準,規范企業特殊工時制度。

第二節 完善勞動爭議處理機制

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法治化建設,完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制度,提升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效能和效率。健全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加大基層調處勞動人事爭議力度,將勞動糾紛化解在初發階段。加強調解仲裁隊伍建設,實現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人員專業化、職業化。

第三節 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

健全完善人社綜合執法隊伍,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能力建設,突出執法維權和服務企業“兩個重點”。落實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對檢查結果進行公開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制度。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依托《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落實用人單位的工資支付責任和拖欠清償責任。

第七章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完善工資制度,健全企事業單位工資決定和合理增長機制,增加多渠道收入來源,開展新一輪富民增收行動,激發技能人才、科研人員、小微創業者等重點群體增收潛力,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促進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推動人民群眾共同富裕。

第一節 完善企業工資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

加強企業工資分配宏觀調控和指導,貫徹執行《江蘇省工資支付條例》,規范企業工資支付行為。及時適度調整最低工資標準,促進低收入群體工資較快增長。以非公有制企業為重點,完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促進企業建立健全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穩步提高職工工資收入水平,努力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比重。完善工資指導線制度、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制度,為深化企業工資收入分配改革提供基礎數據和決策信息。

第二節 深化國有企業工資制度改革

完善國有企業工資分配監管體制,強化工資與效益聯動機制。推進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繼續配合做好國有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工作,規范國有企業收入分配秩序,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縮小工資水平差距。

第三節 完善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制度

貫徹落實《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及配套法規,按照省廳出臺的相關政策規定,結合我區實際,逐漸形成重點突出、配套完善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政策體系。完善聘用制度,建立健全競爭擇優、能上能下用人機制。健全崗位管理制度,建立崗位設置動態調整機制,規范組織競聘上崗,推行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落實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辦法,強化考核結果使用,以正向激勵激發動力,激勵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有新時代的新擔當新作為。

第八章 優化人社公共服務

健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制度,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構建更加均衡、更高質量、更加便捷、更可持續的人社公共服務體系,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群眾滿意度。

第一節 完善公共就業服務

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網絡,提供覆蓋全民、貫穿全程、輻射全域、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進一步完善“互聯網+就業”服務網絡體系,拓展用工渠道,實現網上招聘、直播帶崗和現場招聘聯動,推動就業服務向移動端、自助端等延伸。積極探索依托江蘇政務服務網等服務平臺,將就業服務工作的重心轉向“互聯網空間”,實現就業服務的“精細化、人本化、智能化”。

第二節 完善社保經辦服務體系

持續深化人社系統行風建設,不斷優化人社服務,推進行風建設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深入推廣“人社服務快辦行動”,全面落實“網上辦、馬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的服務。進一步優化服務流程,動態調整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和辦事指南,推廣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實行證明材料正面清單制度。進一步深化人社領域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推廣“前臺一窗受理、后臺協同審批、管理全程監控”的綜合柜員制經辦模式。加快社會保障卡制發工作速度,推動社會保障卡“一卡通”應用,推廣電子社保卡簽發及應用。

第三節 加強人社公共服務隊伍建設

加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隊伍建設,優化人員結構,通過公開招聘高校畢業生、政府購買服務等形式充實基層公共服務隊伍,強化基層平臺服務信息化建設,更好地為群眾提供就近、便攜、高效的人社公共服務。分級分類開展系統干部教育培訓和作風建設,著力打造政治堅定、服務為民、嚴明務實、業務精湛的高素質系統隊伍。

第九章 推動規劃有效落實

“十四五”時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任務艱巨,要廣泛動員各方力量,突出重點、統攬全局,完善保障措施,推動本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細落地。

第一節 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對規劃落實的組織領導,健全完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的領導機制、責任機制和考核機制。圍繞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工作任務,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切實貫徹本規劃的核心指標、主要任務和重大措施,確保規劃銜接有序、落實有度。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密切協作,加強對規劃實施的動態監測和跟蹤分析,及時發現和解決規劃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定期組織對規劃實施情況的檢查,開展規劃執行情況期中和期末評估,確保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第二節 全面推進法治建設

全面貫徹實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規規章,加強規范性文件動態管理,不斷健全法規政策體系。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加強依法行政制度建設,健全依法決策機制,提升行政規范性文件制定水平,完善法律顧問制度和行政復議、行政應訴、執法監督工作制度。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繼續落實降費減負政策。大力開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法治宣傳教育。

第三節 加大財政投入

加強人社事業發展規劃實施與財政規劃的銜接協調,進一步建立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基本公共服務需求相適應、同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的公共財政投入穩定增長機制。積極爭取有關部門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的支持,加大財政對就業創業和社會保障專項資金投入力度。支持重大項目的實施,保障公共服務機構建設和正常運轉。加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專項資金管理,建立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機制,提高專項資金使用績效。

第四節 加強統計監測

站在新的起點,錨定新的航向,立足人社事業的重點任務,堅持理論研究和實際應用相結合,加強對人社重點領域基礎理論研究和重大中長期問題的預測與研究。加強統計評估的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及時、準確、全面的獲取統計數據。建立健全就業、失業、社保等動態監測與預警體系,全面準確掌握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發展情況,提高對未來發展形勢的綜合研判水平。

第五節 加大宣傳力度

圍繞重點工作,精準解讀宣傳人力社保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積極適應媒介新生態、傳播新格局,加快人社宣傳平臺融合,在宣傳方法上求新,在宣傳內容上求深。完善新聞發布機制,在重大活動、重大政策宣傳安排中,加強整體策劃、系統聯動,形成全媒體同步發聲的宣傳聲勢,切實增強宣傳實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消除誤解誤讀,牢牢掌握輿論引導的話語權、主動權,積極營造有利于規劃實施的輿論氛圍。


解讀:《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

圖解:《南通市海門區“十四五”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發展規劃》